嶽陽晚報全媒體首席記者韓 章 實習生 於安琪 圖/李福光
11月3日早上,湖北省通城縣北港鎮大界村與毗鄰湖南省臨湘市詹橋鎮三界村一處水泥道路上非法設置的石墩,在詹橋鎮村幹部的監督下,被幾番掄起大錘砸毀。至此,嚴重影響兩地道路通暢和經濟發展的堵心路障,被徹底拆除。11月2日,嶽陽晚報全媒體記者接到通城縣大界村藕塘組群眾的求助後,立即趕往現場開展調查釆訪。「村民合理訴求應該得到重視和滿足,非法設置的路障必須立即、無條件地進行拆除!」 臨湘市政府領導和詹橋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分別聽取了記者反饋的調查情況後,態度鮮明,行動果斷。這起非法設置路障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請看記者的調查。
湖北省通城縣北港鎮大界村藕塘組,與湖南省臨湘市詹橋鎮三界村何家組山水相連。幾年前,邊界兩地居民溝通後,由大界村藕塘組籌資20多萬元,在屬於詹橋鎮三界村何家組的土地上修通了連接兩省的村級水泥路,極大的促進了兩地的經濟發展。
「今年10月26日,何家組在我組通往G353國道的杭瑞高速涵洞出口處要設置兩個水泥墩,這既是重大交通事故的隱患,又限制了運輸的農用車通行」。11月2日, 藕塘組村民代表李山谷、李國榮、胡分樸在輾轉發給嶽陽晚報全媒體記者的求助材料中寫道,在他們介入幹預後,三界村何家組才將水泥墩移至洞口約9米處。
當初杭瑞高速修建省界涵洞,為保障安全,留足了4.5米寬的路面通道。而三界村和何家組在路兩邊設置障礙後,將路面變窄,僅為2.4米。導致進出車輛頻頻被石墩路障刮損。幾經協商無果後,李山谷等請求嶽陽晚報全媒體記者現場採訪協調,促使相關部門儘快採取果斷措施,排除這一重大安全隱患,確保省界通道安全通暢,避免由此產生一系列不良後果。
當日下午16時許,嶽陽晚報全媒體記者趕往詹橋鎮三界村何家組調查途中,將通城縣北港鎮大界村民的求助材料轉發給臨湘市常務副市長蔡吉偉。到達現場後,李山谷等人告訴記者,因為設置了路障,給農機作業車輛及農副產品運輸車等車輛的通行,造成了嚴重阻礙和刮損。「一旦夜間有突發緊急情況,後果不堪設想」 。聽完情況講述後,記者隨即開車,切身體驗了道路兩側因為設置石墩而對車輛安全行駛造成的直接危害。
通暢的水泥村道,對邊界兩地群眾生產生活有益。那麼,三界村何家組村民為何在此設置路障?在現場,何家組一位娭毑十分氣惱地講明其中緣由。「大貨車夜間通行產生的震動影響居住房屋安全,而且產生噪音,嚴重影響睡眠」 。那麼,如何才能既保障兩省邊界道路安全暢通,同時又兼顧何家組村民的正當合理訴求呢?政府部門應採取哪些措施,才能避免矛盾激化,釀成一系列不可預料的後果?
嶽陽晚報全媒體記者為此前往詹橋鎮進行採訪。「正在聯繫三界村幹部,要求儘快拆除非法路障」 。詹橋鎮黨委書記沈澍告訴記者,臨湘市政府領導對記者關切的問題十分重視。早在何家組村民準備設置路障時,詹橋鎮駐三界村聯點幹部就曾在發現後立刻予以制止。沈澍坦言,鎮政府了解村民設置路障的原委後,一邊做其思想工作,一邊指派幹部與通城縣北港鎮政府進行了溝通。雙方商定,對於北港鎮運輸砂石的大型貨車,因嚴重超載為逃避打擊處罰而夜間運輸擾民的行為,將進行鐵腕整治。「最遲於明天早上九點前拆除非法設置的路障」。 沈澍表示,已經要求三界村支兩委連夜做通群眾思想工作,確保強制拆除後的路障不會重現。當目睹石石墩被掄錘砸毀,道路恢復昔日通暢無阻的狀況時,湖北省通城縣北港鎮大界村群眾李山谷,李國榮,胡分樸等電話嶽陽晚報全媒體記者,表達內心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