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龍陵勐糯鎮謀好「茶」之道,拓寬增收路(供圖)
雲南龍陵勐糯鎮謀好「茶」之道,拓寬增收路(供圖)
盛夏時節,葉茂蟬鳴,勐糯大地一片生機盎然,走進勐糯鎮溝心寨村臭水埡口茶山包包茶園,群山翠綠盡收眼底,一棵棵茶樹排列整齊,晨光下枝條輕輕搖曳著嫩綠的新芽,茶農忙碌的採摘身影,繪成一副生機盎然的鄉村振興畫卷。
溝心寨村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勐糯鎮西部,全村最高海拔1700米,最低海拔550米,年均溫度16.8度,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常年雲霧繚繞,非常適合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勐糯特有的大葉種茶。近年來,勐糯鎮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盤活資金、土地、人力等資源要素,不斷完善「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利益聯機制,大力發展茶產業。
當前,夏茶進入大規模採摘期,茶農們正搶抓時機採摘夏茶。「家裡種了五六畝茶葉,一年下來可以賣得7萬餘元。」正在採茶的麻緬支部書記李買銀笑著說。過去,溝心寨村大部分老百姓都靠著零星種植一些茶葉、核桃和玉米作為收入來源,但因農戶自己種植的茶葉缺乏專業技術指導,品質和價格得不到保證,收入有限。2016年,在勐糯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溝心寨村成立了茶葉專業合作社,改造茶葉基地1900餘畝,於2018年正式投產,加上零星種植面積,全村目前投產茶葉種植面積達2500餘畝,預計產出900餘噸鮮茶,按鮮葉每市斤2.6元計算,僅茶業一個產業產值就達460萬餘元。
「現在老百姓種植茶葉的積極性都很高,茶葉的種植越來越規範化,農戶的收入增加了,脫貧致富的信心更強了。」溝心寨村黨總支書記唐永國說道,「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對現有茶葉基地提供技術指導,鼓勵合作社在茶葉成品製作上再出新品,把茶葉產業做大做強,帶領老百姓增收致富。」已是傍晚時分,茶廠內茶農們排起了長隊,將一天採摘的鮮葉出售給合作社。
據了解,溝心寨村是省級貧困村,2016年,溝心寨村脫貧出列,於同年成立溝心寨茶葉專業合作社,村委會以20萬元入股參與管理。合作社不斷建立完善「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合作社與農戶籤訂一系列包括技術指導、開拓市場、資金支付關乎茶農切身利益協議,讓茶農省去賣茶的後顧之憂。合作社長期使用勞動工人1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人,2019年,合作社積極申報就業扶貧農民合作社,合作社獲得每個貧困勞動力1000元的獎補資金用於產業發展。「我們於3月25日復工復產,每天面向茶農可以收五六噸鮮葉,製成幹茶2噸左右,實現產值3萬元餘元,並且每天都要發往芒市、保山等地,因為種茶,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現在農戶收入增加了,貧困村也實現了舊貌換新顏。」溝心寨村茶葉合作社負責人陳格表示。
下一步,勐糯鎮將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在現有2500餘畝茶園的基礎上,再建茶產業核心示範基地1000餘畝,同時打造勐糯鎮茶葉基地觀光環線,深化茶旅融合。同時,依託溝心寨村茶業合作社,打造種養殖循環現代農業示範園,以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發展格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