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二婚女子還會如此搶手?從這兩首詩中便可初見端倪

2020-12-07 騰訊網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相信很多小夥伴小時候都背過這首詩,沒錯,這是唐代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但你未必了解這首詩背後的故事,下面就跟著小詩文一起來了解下吧!

崔護到長安城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長安南郊散心,然後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時重訪此地卻不見那位少女於是他寫下了這首詩聊以慰藉。

崔護行於城南郊外,忽感口渴,於是冒昧敲響一間農舍的門扉想討一碗水喝。農舍柴門吱呀打開,是一位花季少女,崔護便為門後少女的容顏驚豔了。正是春風十裡,枝頭桃花灼灼,少女的美麗容顏映襯著桃花顯得更是嬌俏可人。

少女給崔護端來一碗水,崔護邊安靜地喝著,便偷偷打量這位俏生生的女郎,四目相對時少女羞得低頭紅了雙頰。他們自此一見傾心,再難忘懷。

一年歲月流逝,崔護重訪故地,可那位少女卻不知身在何處,等候多時依然不見記憶裡的那位青蔥少女,眼前只有枝頭桃花依舊如初見時那般美麗。崔護只好把他們的故事用筆寫成詩,也許能讓她見到吧,也許她永遠不會見到。

關於這首詩的故事有很多,或悲或喜……

這位少女原來是一位已經經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許配給他人的妻子了,可那人家聽聞崔護的這首詩,讚賞有加,並且放了初為人婦的少女回家成全了崔護。

真是浪漫又動人只是放如今就有人會想這少女如此不就是二婚了?崔護還能不計較嗎?更何況這是看重婦女貞潔的古代呢?

在我們普遍的觀念裡,中國古代的女子尤其保守,二婚女子在婚戀市場裡的行情應當要落到谷底才是。

但實則不然,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朝代,婦女的貞操並不如很多網文傳達給我們的那樣重要。人們重視婦女貞節的觀念,主要是南宋晚期開始流行的。而且平民家庭更不如士族人家那樣高歌女德,他們仍然信奉多子多福的觀念,所以比未婚女子更有生育優勢的二婚女子更受歡迎。

其實中國古代的大多數王朝都比我們想像的更加開放,寡婦再婚很尋常也很普遍,二婚女子的婚戀市場也許比如今要更好。

唐代杜牧的一首《赤壁》大家都背過的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詩講的是杜牧設想當年赤壁之戰,如果周瑜沒有借東風之便贏得那場戰爭,也許勝利者就是曹操了。

眾所周知曹操建造了一座銅雀臺,在裡面放了眾多美女,還放話說取得天下再得到兩位美人安置在銅雀臺中,和他一起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這兩位美人說的就是當時姿色名動三國的大小喬了,她們分別是孫權和周瑜的媳婦兒。

若是曹操真得償所願了,那麼大喬和小喬也都是二婚了。可她們既然已經嫁人了,還是被一方梟雄曹操這樣寵愛,甚至把她們和天下相提並論。由此就可以看出古人他們是真的不在乎什麼貞潔的,而且只要足夠絕色就還有很大競爭力的。

因為古代社會發展對人口的需要,有過生育經驗的二婚女子其實會更加搶手。古時醫學發展落後,多有母子難產雙雙歇菜的現象,而經歷過成功生育的二婚女子生孩子就更有保障。所以在視傳宗接代為頭等大事的古代社會,二婚女子因此比未婚女子還要容易說媒成功。

我們常聽的兄長去世弟弟會娶嫂嫂的習俗很大程度上也是這個原因。甚至有的皇帝都會娶再婚寡婦。比如劉備就娶了蜀中吳儀的夫人,孫權娶了他堂嫂徐氏,還有著名的寡婦太后劉娥。更勁爆的是皇太極,據說娶了四個二婚女子,可以說是很不在意女子貞潔的了。

所以說古代二婚女子在婚戀市場還是如此搶手和大受追捧的,和現代社會是有差異的,這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時代差異的結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續弦也可當正妻,為何古代女子卻不願嫁二婚男?這才是關鍵!
    妻就是妻,妾就是妾,像古裝言情劇中寵妾滅妻的事情,基本是不可能發生的。妾是不能算主子的,甚至連她們所生的子女都不能稱呼她們為母親。如果正妻去世,妾也不夠資格被扶正。男人一般會再娶一個出身大戶的女人做續弦。
  • 兩首描寫新嫁娘的詩:討婆婆歡心,看古代女子怎麼做的?
    大家好,我是錦瑟,塵世間一個熱愛古詩詞的女子,讓我們一起穿越時光的隧道,靜坐幾千年前流淌的月光之下,品讀古人筆下似水的情懷。北宋詩人汪洙《神童詩.四喜》中寫到人生的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 在極端重視女性貞節的古代,為何有許多「二婚」皇后
    不過,十分奇怪的是,在視女性貞節為生命的中國古代,身為全天下女性首領和表率的皇后,居然有許多改嫁而來的,即所謂的「二婚皇后」。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主要有: 秦莊襄王嬴異人的王后,秦始皇嬴政的生母趙姬《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
  • 這兩首詩是詩人仿民歌而作詩詞,這在中國古代是常有的
    上列兩首情歌便是其中的優秀之作。文人仿民歌而作詩詞,這在中國古代是常有的,或取其形,或得其神。而劉禹錫這兩首《竹枝詞》居然做到了「神形皆備」,以絕對民間化的語氣和情調,將當時勞動婦女的戀愛心態表現得如此淋滴盡致,刻劃得如此準確傳神。我們先來看第一首,這是一段清新明朗而又不乏細膩含蓄的水上情歌。
  • 詩經中的這首詩,簡直就是古代版的《對面的男孩看過來》
    為何三月三多麗人?因為三月三又叫女兒節,是未婚少女的節日。而在先秦時期,這一天更是所有未婚男女的節日,《周禮》明文規定,未婚男女必須參加,否則罰之。 詩經中的《國風·鄭風·褰裳》,這首詩歌,就是在春心蕩漾的三月三產生的。下面我們來品讀這首詩。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 此奇書用這兩首詩開卷,呂洞賓這首雲雨詩為何放在閨怨詩之後?
    《金瓶梅》一開卷就用了兩首詩奠定了這個故事的基調和世情。大唐時期修真入聖的呂洞賓曾寫下一首《警示》詩非常有名,《金瓶梅》一開始就引入這首雲雨詩入書,其實就是有意警示世人,倘若過度放縱私慾如豬狗,「紅粉佳人面」就是一把最鋒利的殺豬刀。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
  • 古代同性戀為何男子稱斷袖女子叫磨鏡
    古代的女同性戀以皇宮中的宮女為最,為何出現如此現象呢?唐朝著名詩人元稹的《行宮》一詩說得可謂淋漓盡致:「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在那荒涼冷寞的古行宮,宮中紅花遍地開,正是一年春好處。然而當年入宮的紅顏少女,也在寂寞孤獨中苦熬了幾十個春秋,如今早已是白髮蒼顏了。她們的青春在此葬送,她們悲怨的淚水在此流淌,她們面對著怒放的紅花在感嘆噓唏。
  • 水滸傳:楊雄為何娶二婚潘巧雲?原因有三,第三條宋江深有體會
    一位是薊州喪夫寡婦,薊州城有名的水性楊花的女子。兩人自身巨大的背景和差距,卻【意料之外】結為夫妻。這位好漢便是大丈夫楊雄,這位女子正是和潘金蓮齊名,《水滸傳》中【二潘】的另一位潘巧雲。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不然!楊雄為何娶二婚潘巧雲?原因有三,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娶二婚潘巧雲都是楊雄最明智的選擇。
  • 水滸傳:楊雄為何娶二婚潘巧雲?原因有三!第三條,宋江深有體會
    一位是薊州喪夫寡婦,薊州城有名的水性楊花的女子。兩人自身巨大的背景和差距,卻【意料之外】結為夫妻。這位好漢便是大丈夫楊雄,這位女子正是和潘金蓮齊名,《水滸傳》中【二潘】的另一位潘巧雲。關於楊雄為何娶二婚潘巧雲的問題,很多讀者搞不懂,也理解不了。 因為不管潘巧雲有沒有給楊雄戴一頂【綠帽子】,潘巧雲都配不上楊雄。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不然!楊雄為何娶二婚潘巧雲?
  • 悼亡詩:古代詩人的隔空對話,表達「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哀愁
    《詩經》中有關於悼亡詩的大量記載,有鰥夫思念亡妻的,也有寡婦思念丈夫之作,無論是哪一種詩歌,都是人們對於逝去親人的懷念。 在中國古代,女性的地位相較於男性低下,可是在如此的狀況之下,妻子去世之後,丈夫哀痛不已,從而還是能反映出婚姻裡,女性得到的尊重。
  • 唐代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但就這兩首詩卻蓋過大唐許多詩人
    唐代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但就這兩首詩卻蓋過大唐許多詩人!說起我國的古文化,那真的是悠遠流長,而我國傳承下來的文化也是有很多的,對我們影響最深的,大概就是唐詩宋詞,而且唐詩,也是中國古代文化歷史上的瑰寶。
  • 古代兩首最經典的悼亡詩和悼亡詞,你知道嗎?
    如果有來生,如果有靈魂,世上最遠的距離莫過於陰陽兩隔。對於愛人親人朋友的離世,古代優秀的詞作家寫下許多著名的悼亡詩詞表達自己的哀思。而古代最經典的悼亡詩和悼亡詞大家知道嗎?首先給大家介紹這首悼亡詞來自於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何意?為何杜牧因這詩被罵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連調侃人都能這麼唯美;「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是寫給一個煙花女子的,火遍網絡的「春風十裡不如你」就是從這兒來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除了小杜,哪個文人還敢這麼「不檢點」?或許有人會說他變了,那個寫《阿房宮賦》的年輕人,竟變得如此乖張。
  • 曹植送別應氏兄弟時,為何作了兩首詩?賞析「建安風骨」中的名篇
    詩共兩首,作者並不像通常寫送別那樣只在刻畫離情別緒上著墨,而是把惜別之情放到第二首去寫,第一首卻借送別來描寫現實。接下來我們來解析下兩首詩的情感表達: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中野何蕭條,千裡無人煙。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 《詩經》中的第一首詩為何會是首情詩?
    《關雎》之所以能夠成為《詩經》中的第一首詩,定然不是出於編輯它的人的隨意編排。那種以為是隨意的人,想必是因為他們沒有多少著書或編書的經驗。著過書或是編過書的人都知道,一本書的篇目次序往往是自己精心編排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詩經》共計三百零五首詩,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在前,雅居中,而頌排在最後面。編訂《詩經》的人為何這樣編排呢?
  • 每一個暗戀中的男子或女子,都可以在這首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說起古代描繪愛情的詩句,大家可能都會想起「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兩句詩。這兩句出自《詩經·關雎》,簡直就像兩句流行歌詞一樣讓人印象深刻。千百年來,這首詩裡君子和淑女的愛情故事一直在被傳唱。
  • 納蘭性德一首詩,寫盡了女子失戀的悲傷,年輕男女最喜歡這首詩!
    納蘭性德一首詩,寫盡了女子失戀的悲傷,年輕男女最喜歡這首詩!要說起我國古代的古詩詞那真是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詩詞反映的也都是社會的方方面面和當時的情感和感嘆等等,各種寫情詩寫景詩也都被載入了課本供我們學習。
  • 《摽有梅》女子求嫁心切,這是為何?
    《詩經》中《摽有梅》一詩,給我們介紹了逾齡未嫁女子盼望出嫁的心情。其實,古代女子在情感表達這一方面一般都是很含蓄的,可是這首詩卻是直喇蝲地表達求嫁心切的感受,讓人我們對西周的婚嫁禮俗大為好奇。摽有梅,其實七兮。
  • 李白在秋夜留下的這首詩,以獨特的視角,寫盡女子對丈夫的牽掛
    今天詩妹帶給大家的,便是他諸多名作中的這一首《子夜秋歌.吳歌》,我們先來讀一讀這一首詩:顯然,這是城內家中的婦女們在做的一項「工作」,詩人說,這聲聲的搗衣聲被在秋風之中散開,吹也吹不盡,便不免讓人奇怪,那麼在詩的最後兩句便交代了原因。
  • 詩經中的這首棄婦詩真可哀,女子被棄後還對丈夫抱有幻想
    [2][3]有時候真覺得這世上的人,男女都太賤。這紅塵我們每個人都只走這一遭而在這一遭內卻把彼此弄得傷痕累累,心身俱疲。詩經306篇下來棄婦詩真的很多,而且感覺每一篇都觸目驚心,但無一不例外都是男人變心拋棄妻子,然後女子哀求又痛罵。實言我並不看好這類女子,在一場愛情裡把自己陷得太深被拋棄後只能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