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村8旬老人4年寫出91萬字巨幅書法作品,有人出價16萬,不賣

2020-12-19 黃河鄉土故事

圖片上這位樂呵呵老人名叫李章,今年80歲了,老爺爺是山西省絳縣人。老人家在農村當了一輩子的農民,現在一個人獨自生活在自家的老院子裡,老爺爺老有所樂,4年了用毛筆玩書法,寫成了一部巨幅作品,有人出價16萬,老人家不為金錢所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

李爺爺說自己有2兒3女,現在都已成家生活,4年前老伴病逝後,孩子們覺得他照顧了老伴8年多,很是辛苦,就商量著要輪流贍養他,但是老人覺得自己身體硬朗,手腳利索,可以自己照顧自子,一個生活自由不想給孩子過早添麻煩,就拒絕了孩子們的建議。

李爺爺說自己4年來寫出的文章207篇,宣紙2372張,總長度1660.4米,總寬度1091.12米,總字數910848字。由於年紀大了難免出錯,完成5卷後,他又覆核了一遍共有317處錯別字。

老人家4年來練書法寫5卷共用去墨汁6公斤,毛筆7支,買宣紙花了800元。

老爺爺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喝茶,他說自己喝的茶葉是當地中條山上自產的野生茶葉,春天他幫著當地茶葉公司採茶,完後茶葉公司的老總王佩峰常常會送給他茶葉,就夠1年喝的了。圖為老人家坐在院子品著茶葉。

李爺爺說自己和王總是個忘年交,兩個人經常在一起品茶交流,他寫書法的事情就是王總給他宣傳了出去,後來市裡和縣裡的電視臺,報紙以及網絡媒體都進行了報導,引來了很多的書法和收藏愛好者的參觀和交流。今年來了一個外省的收藏者,開價就是10萬元,他不賣,後來一直加到了16萬元。圖為李爺爺和王總在一起。

老人說我不賣不是因為價格的問題,我書寫毛選5卷,不是為了賺錢,這是自己的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一種精神追求,4年的時間不能用金錢衡量。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想把這部書法巨作捐獻給國家正規的圖書館或者博物館永久收藏。

據王總講看過李爺爺書法作品的當地書法家對這部巨作評價很高,說李爺爺寫的小楷字很有特點,字跡工整灑脫,筆畫收放有度,個性極強,無論從內容還是書法專業角度都有著很高的收藏價值。

相關焦點

  • 唐山8旬老人用百種篆體寫出1800個福字(視頻)
    唐山8旬老人用百種篆體寫出1800個福字(視頻)     3月21日,河北唐山年近八旬的老人範春秀,剛剛完成了一幅寫有1800個「福」字的20米長的書法長卷。
  • 7旬農村老人懸崖邊撿種子,種出2棵稀有樹,6年後有人出價10萬
    王大媽說自己園子裡都是一些很少見到的稀有植物,最珍貴的當是這兩棵6年生的「翅果油樹」,曾經有人出價10萬元她也沒有賣,這是國家二級保護樹種,你們可以在網上查到,它的珍貴就是「翅果油」被稱作生命之油,這個樹種只有在山西省晉南山區有少量生長。
  • 農村8旬老人家藏寶貝,1本清朝版本古書2萬元不賣,看看是啥
    近日,我和影友來到山西芮城一個農村,看到樹木茂盛的農家大院,就帶著好奇心進院子參觀,看看有啥稀罕物。院子的主人是一對年過八旬的老夫妻,大爺姓常,叫常百歲,過去在縣城銀行工作,退休已經20多年了,老伴過去一直務農,夫妻生養了3男1女,現在都在外面工作。
  • 老人去世留下一堆舊紙幣,有人出價三萬,老伴:不賣,原因淚奔
    家住農村的老人張東娟上周剛剛去世,享年78歲,老人去世前有個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紙幣,尤其是一些罕見的舊紙幣更是情有獨鍾,老人去世後留下一大堆的舊紙幣,有人出價三萬元,但是老人就是不賣,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仰慕詩聖 6旬老人小楷抄寫20萬字《杜甫全集》
    仰慕詩聖 6旬老人小楷抄寫20萬字《杜甫全集》   2月8日,記者見到徐殿庭老人時,他正端坐在家中書桌前用楷書抄寫唐詩,一筆一划,一絲不苟,神情專注、安詳。在客廳一面牆壁上,掛著一打手抄的長條幅草稿。記者的來訪打斷了老人的寫作,他起身拿出《杜甫全集》手抄本和印刷版,打開了話匣子。  今年66歲的徐殿庭,曾經在詩聖杜甫故裡河南鞏義擔任語文教師,在教育戰線工作34年。他從小酷愛書法,練習小楷近50年。
  • 章丘一老人家中根抱石根雕,有人出價5000元,老人沒捨得賣
    到章丘普集街道博平村的一位74歲的劉大爺家裡做客拜訪,看到一件不錯的根雕作品,劉大爺說這是難得的根抱石,然後根據造型雕刻成的「愚公移山」。劉大爺是一個民間藝術家,喜歡文學、書法繪畫、葫蘆烙畫等,也喜歡搞收藏。據劉大爺講,這是要好的老朋友十幾年前送的。
  • 山西農村,7旬農村老人住窯洞喝山泉50年,供出一個博士3個大學生
    說起自己一直住窯洞的原因大叔打開了話題,他說自己和老伴生有1兒4女,孩子們小時正是家裡經濟緊張的時候,夫妻兩個靠著地裡的微薄收入養活著全家人,雖然自己還有木工匠人的手藝,可以增加一點收入,可是家裡一直過的不太好,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孩子們陸續長大,開始考大學,家裡的經濟更是緊張,5個孩子4個都考上了大學,一年的學費就是他最頭疼的事,好在老兩口節衣縮食、東挪西湊借錢供養孩子們完成了學業。
  •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數十年,獨居風水寶地,如今現狀如何?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數十年,獨居風水寶地,如今現狀如何?易經也曾被無數人認為是封建迷信,但卻還是依舊有不少人痴迷於易經中的文化和智慧,山西就有這樣一位老人。老人名叫名叫張宏錄,他家住山西省萬榮縣一個叫西埝的農村,張大爺今年88歲,現在身體健康,腿腳靈活,如同6旬人,被當地村民稱為「奇人」。老人家是當地的一名「風水先生」,最擅長的就是相面和看風水,早些年前是五臺山廟裡的師傅,後來回到老家幫著鄉親們解決遺留在頭腦中的「舊習慣」。
  • 重慶:八旬老人鑽研金文14年,兩年寫出16米長書法作品
    家住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翠華社區的李友昌,迷上了金文,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沉心研寫14年,出版了數本金文書法書籍,還將《長恨歌》、《論語》、《毛澤東詩詞》等用金文寫下來,打造出了巨幅金文作品。今日(9月6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見到李友昌,馬上80歲的老人,精神矍鑠,一說起金文,興高採烈。
  • 7旬老農拿煤灰寫書法,苦練26年,現在作品賣200元一幅很知足
    7旬老農拿煤灰寫書法,苦練26年,現在作品賣200元一幅很知足。在河南洛陽同樂寨村附近,經常能看到一位書法老人的身影,只是他和常人不同,別人寫字用筆墨紙硯,他卻用的是煤灰,找一處乾淨平滑的地面,抓起一把,很快就「撒」出了一幅行雲流水般的行書。
  • 農村7旬老人50年前的陪嫁,1套舊桌椅3萬不賣,看啥樣
    周日的一天,攝影師一行人來到河南省豫西農村採風,雨後的農村生機盎然,田園美景美不勝收,儘管農村現在年輕人大多都外出打工去了,可是當地農村地坑院子裡還住著一些老人家,常年記錄農村生活是我們民俗攝影的主題,大家依舊遵循著以前的程序,在巷道裡開始轉悠。
  • 山西8旬老人住1個百年老宅,言說「門樓」是寶物,看啥樣子
    初冬時節,我和影友來到山西晉南一個叫動衝村的地方採風,在村裡的大巷道口遇到三位老奶奶,她們很慈祥地給我們說,別給我們拍啦,要拍照的話,就拍拍我們村最最值錢的院子,那院子經常有人大老遠跑來看!不過老人還是個爽快人,在外面好言反覆下,老人才說到,這個院子其實也是自家的,只是在孩子爺爺那一輩有個「敗家的」老二,染上抽大煙的壞毛病,把好好的房子拆的拆,賣的賣,把房產董光了,只剩下個門樓。趙大娘住的門樓下是個門洞,門洞的的正面是一處神龕,用磚砌成的小神龕裡說是供奉的是「土地爺」,側面牆上掛的是以前紡線用的棉花車,雖然有幾十年都不用了,但捨不得丟棄。
  • 農村300年窯洞上有窯洞,4扇木雕豪華門扇出價4萬不賣,咋回事
    村子裡的另一位7旬大叔在旁邊補充著薛大爺的話題,他說自己今年70多歲了,在農村是個木匠,轉遍了方圓百裡左右的山村,從來沒有見過薛大爺家這樣古老精緻的土窯洞,從木工匠人的角度看,應該當做文物保護起來。薛大爺說古代當地農村的民居上只要有「風門」的造型肯定是大戶人家,因為「風門」不太實用,就是個豪華造型,代表著主人得富有,像他家這樣高大的「風門」少之又少,特別是下半部分的花式木雕更是少見,就憑這個木雕造型4扇風門能賣4萬元。
  • 中國道教會長題4字賣16萬,書法專家:字頂多1萬,頭銜能賣15萬
    ,在2010年的某一場慈善拍賣會上,他的一幅書法作品「上善若水」憑藉短短4字,就惹得人爭先出價,最後拍出了16萬元的高價。而在拍賣會結束之後,任法融的書法作品受到眾人矚目,價格也隨之不斷上升,到了現在,他的書法作品價值甚至有數億元之高,可以說非常驚人了。然而,是因為這個高價,任法融的書法作品卻受到了質疑,被人們認為完全不值它那麼高昂的價格。
  • 中國道教會長題4字賣16萬,書法專家:字頂多1萬,頭銜能賣15萬
    任法融的書法作品價格非常驚人,在2010年的某一場慈善拍賣會上,他的一幅書法作品「上善若水」憑藉短短4字,就惹得人爭先出價,最後拍出了16萬元的高價。人們這樣質疑的原因來源於一個書法方面的專家,他對任法融的作品做出了這樣一個評價:「毫無層次感,他的字頂多賣1萬,道教會長的頭銜能賣15萬!」這個評價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這讓人們覺得這樣的書法作品是沒有價值的,根本配不上那麼高昂的賣價,認為道長就應該清心寡欲,不該將自己的書法拿來拍賣。
  • 中國道教會長寫4字賣16萬,書法專家:字頂多1萬,頭銜能賣15萬
    任法融的書法作品價格非常驚人,在2010年的某一場慈善拍賣會上,他的一幅書法作品「上善若水」憑藉短短4字,就惹得人爭先出價,最後拍出了16萬元的高價。而在拍賣會結束之後,任法融的書法作品受到眾人矚目,價格也隨之不斷上升,到了現在,他的書法作品價值甚至有數億元之高,可以說非常驚人了。然而,是因為這個高價,任法融的書法作品卻受到了質疑,被人們認為完全不值它那麼高昂的價格。
  • 1.3萬個「龍」字組成《萬龍圖》,八旬老人耗時3年創作巨幅書法
    王鳳成的巨幅作品展示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家住貴陽市烏當區新添城區的84歲老人王鳳成,用特殊的禮物——歷時3年多創作的兩件巨幅書法作品《福壽中華》和《中華龍》,來慶祝偉大祖國的70華誕。
  • 山西農村7旬老人,研究周易45年,執迷看風水,看他說些啥
    圖片上這位老人名叫樊昭威,今年74歲,他是山西晉南嵋陽鎮農村人,他是個退休老人,每月領著退休金,可是家裡的大房子他不住,7旬老伴他不陪,卻痴迷周易相面和起名字、改名字的「學問」,給自己選了一處「風水寶地」,在這裡為人相面幫人起名字,成了他退休後的「樂趣職業」。
  • 陝西農村發現1座「地窯院」,8旬老人生活了62年,看生活是啥樣
    在我國的北方農村有一種奇特的民居建築,農民們形象的把它叫做地平線下的四合院,山西人把它叫做地窨院,河南人把它叫做地坑院,陝西人更形象把它稱作「地窯」。近日攝影師有幸在關中地區的農村拍到了一對生活在地窯裡的8旬老人。圖片上這位奶奶姓王,今年80歲了,她的老伴姓劉和她同歲。
  • 老當益壯:91歲老人出版書法集
    有一位91歲高齡的老人,他叫蔣鳳起,是一名離休幹部,同時是一名書法愛好者。他三十年如一日鑽研書法技藝,在揮毫潑墨、修身養性之餘,將自己的作品集結成書,用書法藝術的形式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傳遞新時代思想。記者第一次見到他時,他正在家中整理自己的書法作品資料,桌上擺著的書法作品集《鳳起書法》就是今年8月份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