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子溫,ESCHER街的紅色郵筒,和日本電影濾鏡下的「常德」

2021-01-08 蘭桂姬

作者 蘭桂姬

如果我可以活80年,一年365天,每天都發表一篇關於「常德」的文章,那麼我這一輩子最多還能發21900篇文章,如果按每篇文章能夠最少獲得1個人的閱讀,那麼最多也只能影響到21900人,這21900人中有多少能夠轉化影響到文章的「主角」常德的人呢?

這一切似乎都沒有意義,沒錯,是的,一切都沒有意義,包括我這篇文章。

但我為什麼還是要寫呢?我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常德怎麼樣對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我現在坐在辦公室裡每天面對著的一些同樣毫無意義的事情,沒有人在乎我的郵件儘管這封郵件和對方有著某些工作上的關係,但是他們即便看到了也不會去在意,同樣地換來了我對等的不在意,我打開電腦瀏覽網頁然後看到了一篇關於日本導演溫子仁的文章然後就突然想到了我那近幾十年來令我感到相當惋惜的故鄉「常德」,於是我就突然開始構思這篇文章,這算什麼?這有意義嗎?

我不知道。

當我試圖使用桌子上的計算器計算365乘以60的時候發現計算器又「無法工作」了,我突然覺得好笑,再次讓我想到了「無意義」這個東西,因為這個計算已經斷斷續續地「無法工作」許多年了,每次當我以為它無法工作的時候第二天你會發現它又「可以工作」了。你覺得這很矛盾嗎?不,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我們人和這個計算器根本沒什麼區別,甚至和任何「東西」都沒有什麼區別。

扯遠了,我要說的是這個叫園子溫導演的一部叫《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的電影,然後稍微探討下「常德」和這部電影究竟能夠扯上什麼關係,更升華了一點說是一個城市和一部電影究竟能夠扯上什麼關係。

常德 高山街

在我眼裡,城市也好,電影也好,甚至是人也好,都不過是個東西,沒有任何區別,但正是因為「我們」製造了許多的「區別」導致了「我」的存在,「我」不願意看到這麼多的區別,因此激發了某種抹消這種區別的「心」。這個「心」在我看來就是那個關鍵的可以改變任何東西特性的「本質」。

我知道你們看不懂覺得我故弄玄虛了,但實際上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我不是在說胡話。常德那麼大,常德自認為自己基礎教育很強,常德人才自然也不少吧,這點我同意。說的就是你,搞不好現在身在五湖四海的你就有常德人,是,說的就是你們,也包括我自己。如果當我們自認為不行的時候,自認為那些「行」的城市的時候,那麼事情就會變成那樣,沒有所謂的地理位置,文化風俗或者政策決定之說,而是「我們」決定。當我們一開始決定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任何事物的改變,所謂的「北上廣深」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一直叫了常德可以超越「北上廣深」的說法,但是大多數人都當這個叫喚是放屁,就像一個小丑一樣,可不知這些認為我是小丑的人統統都變成了那個比小丑還小丑的人。最近當常德又再次落選湖南省域副中心的時候很多人又把注意力集中在「省域副中心」這幾個字上面去了,我自然是很失落的,但我固然有對省裡的漠視和上面的漠視的失落,但我更失落的正是那些只看到表面的只注意到那幾個字的千千萬萬的「我們」。這,註定了常德的「失敗」。

很快,量子時代就要來了,我偏偏就是不相信任何固定不變的東西,常德也好,北上廣深也好,還是這個世界也好,變的都是人心,而我要做的就是改變人心,因為我知道,只要人心改變了,世界就可以改變,哪怕把北上廣深變成「常上廣深」。

又扯遠了,我好像要說的是一部日本電影吧,對。這部電影我沒看過,我就看了那篇文章,然後注意到了其中的幾張圖片,就是那個紅色郵筒,還有那個濾鏡。然而這些和常德有什麼關係呢?你們一定覺得沒啥關係,但是我的角度就是如此的清奇,否則我就不是「蘭桂姬」了。在蘭桂姬看來,所有一切都和常德有關係,這個紅色郵筒,這個導演,這部電影和常德都有關係,只要你用「心」去發掘。

常德 柳葉湖

當我看到這些日本電影的濾鏡的時候,我的腦海裡總是會浮現常德某個地方的情景,比如高山街,比如桃花源,比如柳葉湖,比如德山工業區,如果細心發現每當天氣晴朗的時候,陽光泛撒下來的時候,這些地方就會呈現如電影這般濾鏡的效果。如果說電影高於生活,那麼這個生活換成常德倒也不錯。可是我們都知道,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嚮往那些所謂的發達國家,尤其哈日哈韓的那些人,我想常德人更是不少。

常德會戰?現在的哈日的常德人 也不少,中國人更是不少了,為什麼?在我看來無非就是因為一層帶著有色眼鏡的「日本濾鏡」影響了他們,曾經我也深受其影響,不過當看多了日劇,看多了現實後才猛然發現,這一切不過都是人心造的一種現象罷了,我不再哈日或哈任何國家,我只哈我自己,我就是那個製造濾鏡的人,我應該成為那樣的一種存在。然後決定給常德也逐漸加上一層類似常德的濾鏡。

當有一天,我們能耳熟能詳或者張口就來,某日,常德的某個故事,某個著名的電影場景就在常德的某個地方的時候,那個地方現在成為了美學上教科書般的例子,成為了人們心中嚮往的打卡聖地。你看,這部電影中的那個紅色郵筒,現在一定成為了日本甚至世界日劇迷中的網紅打卡地,如果他或她對這部電影真正感興趣的話。

常德 柳葉湖

常德有沒有那些電影般在美學上有吸引人的場景呢?當然有了,而且還有很多,可是為什麼就是很少人去關注它們?因為我們缺少像園子溫這樣的導演,缺少這樣的電影。這就是為什麼當我看到有人介紹這部電影時突然想到常德的原因。

常德,這個低調的名字被人遺忘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可常德也不必為此感到自卑,同樣地任何如常德一樣的城市也大可不必為此感到自卑,想要讓名字變得有名氣方法也太多了,只是沒有人去想辦法如何創造名氣和人氣。

你們可以像我一樣每天發表一篇關於常德的文章,也大可不必像我一樣通過更多具有創意性的方法去推薦常德,我們的公僕不給力,我們就需要向他們發出刺耳的聲音去刺激他們,他們理當應該是打頭陣的人,佔著資源不拉屎是一種非常不道德和自私的行為,常德僅僅只是缺乏名氣和骨氣,而不是人才。人才可能都去送外賣去了,或者幫人僅僅刷漆去了。

《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是2020年溫子仁的新電影,我發現百度上竟然搜索不到關於它的圖片,這又給了我一種近乎絕望的幻覺,可能我的文章發表後很快就會被百度給「坑」了,因而不會有人真的看到它,更不會有人發現它的價值。日本的埃舍爾街有紅色郵筒,常德的高山街有櫻花,他們只要加上一層恰到好處的濾鏡就可以變成一副令人舒服的畫,這既是理想,也是現實。這就是常德的閃光之處。

但常德需要更多的閃光之處,電影裡的紅色郵筒,埃舍爾街,以及那些濾鏡只是一種我想要拿出來說的某種象徵,這種象徵意義是廣泛且無限的,因為色彩的搭配有無限的層次和調配,濾鏡不外乎於是,因而現實的城市也不外乎於是,為什麼有的城市成功得更早,很大程度的原因就在於其城市的色彩和呈現出來的整體美學意境上超過了其他的城市,北上廣深如是,歐美發達的城市也如是。

常德 桃花源

常德如是的美的地點還太分散且數量不多,也不成規模,因此,常德若想真正有所為,就必定還要花更大的功夫在城市的規劃和審美搭配上下足功夫,北上廣深也不過如是,歐美發達的城市也不過如是,常德有許多拿得出手的世界級的美學經典,關鍵就在於是否有能人真的能挖掘它們並且很好地向世人呈現它們。

《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裡那個郵筒和周圍看上去不相稱的景致比如背景中的田地,拉渣的馬路,歪斜的電線桿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反差,反而形成了一種具有極高辨識度且讓人難忘的畫面,這種畫面的創造靈感同樣適用於常德的城市建設中,我們有許多這樣的看上去難看的荒地,良田,廢棄的土地,但是如果我們也能夠在這樣的地方設置一個紅色的郵筒或者類似最近很火爆的美國猶他州的神秘金屬塊,那麼周圍的景色和審美就會發生質變。

但我並不是讓你們去真的去設置一個紅色的郵筒或者金屬塊,我想說的只是一種審美的想法,即,任何能變美的辦法。我們已經看到了太多經典的案例,電影《隱秘的角落》帶火了湛江,丁真帶火了四川,火鍋帶火了重慶,《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帶火了埃舍爾街,那麼,接下來什麼能夠帶火常德呢?

相關焦點

  • 這隻紅色郵筒裡,藏著黃暴導演對世界的溫柔
    最近日本又出現一部任由故事野蠻生長的口碑新作——《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它用電影自生出的強大力量,讓每個角色奔向不可知的未來。無論多麼有才華的導演,無論多麼努力的演員,都逃不過資本運作的規則,這大概是《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第一個想諷刺的現狀。不過,除了行業的悲歌,故事裡每個人的悲劇,也是籠罩在荒誕外衣下的看點。「鎮上最強女團」想來試鏡,是為了彌補長時間無人關注的痛苦。「小林導演真愛俱樂部」來見偶像,展現了現代人無處安放的躁動和孤獨。
  • 【日本小常識】為什麼日本郵筒是紅色的?
    綠皮動車日本小常識 第 51 期 「 這是一個介紹日本的模塊 在這裡,你們可以問任何日本相關的問題 我們會一一解答,每日一題!
  • 日本最古怪的導演,意外拍了部溫情的電影,看完溫柔得有點想哭
    隔海之遙的島國異色電影大師園子溫,用兩個多小時把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對電影的熱愛放進了這孤獨的紅色郵筒中——《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開拍!一聲令下,各色的路人開始在畫面中來回走動,這隨意的開場讓人以為在看紀錄片。
  • 威尼斯專訪園子溫:新作將揭福島核洩漏真相
    帶著《庸才》來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參賽的日本導演園子溫已經接連兩年出現在這裡,與網易娛樂的對話裡,園子溫講述了311大地震對這部改編之作的全面影響:「我的《庸才》更真實地表現了日本的狀態。」談到下部電影,園子溫表示,要拍一部關於福島核洩漏的電影。
  • 《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的美學意味與價值指向_文化_中國西藏網
    溫和中帶一點「瘋狂」  ——《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的美學意味與價值指向  作者:王作剩  縱觀日本導演園子溫的電影作品,其影像風格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極端陰鬱、癲狂與暴力,以《愛的曝光
  • 兩大鬼才聯手 園子溫將拍古谷實漫畫《庸才》
    人氣漫畫家古谷實的漫畫《庸才》將被導演園子溫改編成真人電影,預定將在2012年上映。   通過1992年發表《去吧!稻中桌球社》而走紅的漫畫家古谷實,代表作有《廢材聯盟》、《深海魚男》等多部作品,堪稱目前日本漫畫界首屈一指的鬼才。本次被改編的漫畫《庸才》2001年開始連載,古谷實完全拋棄自己慣常的惡搞風格,是一部描述人內心陰暗世界的青春殘酷物語。
  • 日本旅遊攻略:日本那些造型獨特的郵筒(組圖)
    通常而言,郵筒雖實用,卻看著無趣。但日本的郵筒有那麼一些不同尋常。   There, post boxes can be shaped like anything from cartoon characters to bird houses. Occasionally, they are also decorated with special items.
  • 北京首批300個新式郵筒下月底前布陣街頭
    景山前街路邊已安裝了一個「同城快件」郵筒。  本報記者 徐胤 攝   首批300個新式郵筒下月底前布陣街頭    同城快件可通過郵筒投遞    京華時報訊(記者張豔)8月1日起,市民投遞快件時,可將快件放到街頭的「同城快件」郵筒內,最快當天就能被送到目的地。
  • 日本現世界最大郵筒 超7米高可實際使用(圖)
    原標題:日本現世界最大郵筒 超7米高可實際使用(圖) 這是一隻高7.2米、長約3.6米、寬約3米、體積約68立方米的郵筒。  中新網7月18日電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18日報導,日本本州地區最西邊的山口縣某公園內,由山口大學土木建築學部學生們製成的仿真郵筒創下了「世界第一大郵筒」的吉尼斯紀錄。  這隻「大郵筒」於去年11月在山口縣宇部市的公園內完成。這是一隻高7.2米、長約3.6米、寬約3米、體積約68立方米的郵筒。製作這隻「大郵筒」使用了約2噸重的鐵皮,並塗上專用的紅色塗料。
  • 日本人都認錯的「佛山一番街」!街道設施1:1還原!
    這是「正版」日本一番街:這是廣東佛山的「一番街」:碩大的霓虹燈牌,還都是紅色的主體顏色,一眼望過去還挺有內味的!就連日本街道上面的設施都要來一個「復刻」!包括紅色郵筒、電話亭等等設施。日本網友還po出了經過處理的佛山一番街,不得不說這個濾鏡加的很妙,賽博朋克的感覺出來了!· 到底算不算抄襲?
  • 它們是信使,也是郵筒,就喜歡中國綠!
    昨天是世界郵政日,郵局從誕生至今對人類的影響非常大,所以豆哥打算給大家盤點下誕生於1488年,在各個國家郵局裡接收過上億信件的臨時「收信員」——郵筒。中國綠郵筒中國建國後,在第一次全國郵政會議上,決定用綠色做為郵政的專用標誌,因為綠色象徵和平、青春、茂盛和繁榮。由於有了這個規定,所以中國的郵筒、郵遞員的衣服以及郵政車都採用綠色,但是現在科技發展,人們都是用手機聯繫,郵筒已經不常使用。
  • 園子溫、三池崇史、是枝裕和,名導如何改編漫畫?
    而電影因為是對時間和空間的真實記錄,便無法隨心所欲地擺脫實際時空的規則,人物形象只能是真實的人臉(最多加入化妝和特效),畫面大小無法像漫畫分格般自由排列組合,全彩畫面讓影像更生動的同時也摻雜了許多信息冗餘。(以《無限之住人》為例。連續的分格將動作和臺詞從上到下排列,視覺上塑造了連貫性,且因為閱讀漫畫的可停頓性,每一格都像是慢鏡頭般,可以無限次回放。
  • 東京山手線「必逛郵局」,郵筒存錢筒、櫻花郵筒位置一次告訴你
    有能帶來金錢運的金色跟經典的紅色,復古的可愛造型,跟實用的存錢功能,讓這款商品常常賣到斷貨。在中央郵便局通常會有比較多的庫存,如果想買郵筒存錢筒,建議可以來這邊找看看,記者也十分幸運地抱回兩個呢!位在東京車站附近「八重洲地下街」郵便局,就是第一間以「木頭的溫暖」為概念所建造的郵局,位於方便好逛的八重洲地下街內,整個郵局的層架、擺設甚至牆壁上的郵局名稱,都用木頭來做裝飾,讓人感到特別有一份溫度存在。如果到八重洲地下街逛街的話,別忘了來看一眼這特殊的郵局哦!
  • 勿失勿忘 常德細菌戰系列紀念活動在常德舉行
    主辦方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5日電(記者 張博) 11月4日是常德細菌戰紀念日。為緬懷先烈,銘記苦難,弘揚愛國情懷,昨日,「勿失勿忘」常德細菌戰系列紀念活動暨愛國主義教育電影《雲上日出》線下公益播映權捐贈儀式在湖南省常德市舉行。活動引起社會公眾對於常德細菌戰的極大關注。
  • 南京800隻郵筒難收信件仍堅守 看其他國家的郵筒命運如何
    郵筒這樣一個曾經在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的公共設施,也逐步在退出歷史舞臺。在倫敦紅色的郵筒和電話亭也日益稀少,實在讓人感到有些傷感。  《全球華語廣播網》德國觀察員薛成俊表示,在德國,雖然人們越來越依賴現代通訊手段收發信息,但德國傳統的郵遞業務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德國的黃色郵筒並沒有明顯減少,仍然是人們最熟悉、最常見的街頭一景。
  • 日本鎌倉-自帶小清新濾鏡的古都
    它是千年古都,就連日本人也常把鎌倉稱為「永恆的青春」。這次就讓我們跟著日劇和電影,去鎌倉接受至真至純的青春回憶殺。自帶小清新濾鏡的古都 在大多數遊客的印象裡,鎌倉就是 東京的後花園。車水馬龍、歌舞昇平都留在了東京,靜謐和情懷都留給了鎌倉。
  • 中國郵政今年唯一馬拉松主題新式彩色郵戳常德首發
    2019常德柳葉湖國際馬拉松賽紀念明信片一套2枚,限量2000套明信片設計主圖一,是被譽為「最美PB賽道」的常德柳葉湖環湖賽道,也是全國僅有的專業馬拉松賽道,兩湖環繞、清風拂面、兩岸綠植成蔭,馬拉松運動愛好者向著終點奔跑,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反映出常德人民
  • 「紅郵筒」現身街頭 「同城快件」服務北京市民
    「紅郵筒   8月2日,北京西城區金融街的「紅郵筒
  • 「大清郵政」未營業 「清朝郵筒」先開張
    日前,曾於去年夏天在王府井步行街使用過的仿清代盤龍郵筒亮相菸袋斜街,吸引了不少遊客在此拍照留念,有人還將寫好的明信片、賀卡等投入其中。記者昨天從地安門郵局了解到,雖然掛著「大清郵政」牌匾的什剎海郵電所還未開業,但每天都有開筒員前來開筒取信,所以遊客可以放心地將信件投入這個「大清郵筒」。  昨天下午,記者在菸袋斜街中段北側的「大清郵政」前看到,一隻古色古香的仿清代盤龍郵筒豎立在緊閉的紅色大門外,路過的遊人紛紛上前拍照,有的還興致盎然地過去仔細端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