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婆媳若一人被「棘輪效應」影響,小心被道德綁架

2020-12-15 臥龍心術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

婆媳之間為什麼會出現矛盾,婆媳之間為什麼不能和諧相處,遭遇欺辱、污衊、陷害、道德綁架又該怎麼辦?此專欄以心理學為主體,附加方式和方法,幫助被婆媳問題困擾的朋友們解開心中的疑惑,防範被自己的婆婆、兒媳欺辱,守護好自己的幸福人生不被破壞。

購買專欄的朋友可享受全部的課程學習,進行深度層次的自我提升學習。

不知朋友們是否聽過關於商紂王用象牙筷子就餐的典故呢?

商朝時,紂王登基之初,大多數人都以為在這位英明的國君治理下,商朝的江山會堅如磐石,永遠存在,直到紂王命人做了一雙象牙筷子就餐,商紂王的叔叔箕子才明白,商場的天下不再是堅如磐石。

為什麼箕子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在箕子看來,紂王用象牙做筷子,就不會再用土製的瓦罐盛湯裝飯,肯定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製成的飯碗,不僅如此,以後甚至還會大興土木,建造樓臺亭閣,供自己享樂。勞民傷財不說,紂王自己也會變得驕奢淫逸,沒有絲毫進取心。

作為一名國君,真的有箕子所言的後果,那麼滅亡是早晚的事情。所以,箕子的預言在成真以後,商朝就滅亡了。

在心理學上,商紂王適用象牙筷子進餐的典故反應了現代經濟心理學中的「棘輪效應」,特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以後,難以逆轉,換句話說,由儉入奢容易,由奢入儉難。

婆媳之間相處,若是一方存有「棘輪效應」,那麼,另一方難免會被道德綁架,而這麼說的原因有三。

原因一:「棘輪效應」引起的自私

現時代為什麼會有「啃老族」呢?大多數人都知道是人性之中的懶惰在作怪,實際上這種說法並不全面。啃老的人,大多數是好日子過久了,不想再過苦日子,但是自己又不想努力,因此,只能啃老。

婆媳之間相處,若一方被「棘輪效應」影響,好日子過習慣了,就不會在想著過苦日子,只會想著把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坦。若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舒坦的日子肯定是難以實現的,所以,此類的婆婆、兒媳會想著從對方身上獲得想要的舒坦日子。

然而,想從對方身上獲得自己想要的舒坦日子,必須是要對方出錢出力,若要做到這一點,以親情的名義「道德綁架」則是最快能達到此效果的方法。

「道德綁架」的行為,沒有一點的同情心與共情心可言,簡單來講,就是一種自私的心理行為。試想,你與想「道德綁架」自己的人生活在一起,能過得好嗎?

相關焦點

  • 棘輪效應——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適應是生存之本三窮三富過到老平和心態能上能下心理學原理——棘輪是由棘爪推動只能向一個方向旋轉,不能倒轉的一種齒輪。棘輪效應,是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上調整,而難於向下調整。對於消費者而言,增加消費容易,而降低消費較難。當人處於高消費水平時,即使實際收入降低了,也不會不願意降低自己的消費水準,也就是說一旦消費指標上去了,便很難降下來。
  • 婆媳相處,拒絕「黑暗皮格馬利翁效應」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此專欄以心理學為主體,輔佐以方式和技巧,給朋友們做心理輔導,幫助朋友們認知自我,認知人性,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不再被痛苦的人生折磨,不再被迷茫纏繞,能夠開啟自己的潛力和能力,尋覓到屬於自己的精彩、幸福人生。
  • 若有道德,何須綁架?如沒道德就綁架你
    什麼叫道德綁架?一說支持國產華為就說道德綁架。你如果有道德,又何須別人綁架?你沒道德就綁架你。這是在呼籲我們的國民儘快覺醒而已,你可以不愛用華為沒關係,買別的國貨也不行嗎?科技大戰正在打響的時候,你不僅不支持國貨,反倒偏偏去買蘋果,轉身還說讓國人不要搞道德綁架,說這些話的人腦袋何時醒的了?看看人家日本和韓國,別人是怎麼支持本國產品的。美國以一國之力針對我國一家企業,毫無底線的打壓,現在是集中火力針對一家企業,等到這家企業倒下之後,我國別的科技產業真的能倖免無患嗎?
  • 如何拒絕道德綁架
    你被道德綁架過嗎有人昂貴的收藏品被熊孩子不小心弄壞之後被要求別跟孩子一般見識,有人在公交車上被老人強迫讓座還被出言辱罵,有人捐款了一輩子卻在九十三歲時被催款信件道德綁架委屈自殺,道德綁架者最噁心的地方在於他們慷他人之慨,自己站在說話不腰疼。
  • 心理學:喜歡「道德綁架」的人都是什麼心理?看熱鬧不嫌事大
    權威人格心理也稱為專制人格,它使道德綁架者想更多的對別人進行影響和控制,在這種心理下,他們會產生一種權力感。 他們往往會失去換位思考的能力,也會讓他們產生過激反應。 有些人認為道德綁架者是聖母,其實是為了對方好,只是用錯了方式。
  • 小心「道德許可效應」
    除去他們本身的人品問題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們的行為,可能是因為「道德許可效應」。01 何為「道德許可效應」?道德許可效應: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貝努瓦·莫林和戴爾·米勒研究發現,當人們對某事有一個明確的道德標準之後,在做出與這項道德標準相關的行為和判斷時,反而更傾向於違背這項道德標準的行為,這種現象稱為「道德許可效應」。
  • 自己人效應:如何讓戀人接受你的建議?
    有一種效應叫自己人效應,就是說要使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態度,你就不惜同對方保持同體觀的關係,也就是說,要把對方與自己視為一體。管理心理學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們相信你是對的,並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們喜歡你,否則,你的嘗試就會失敗。"因此伴侶要真正把對方當成自己人,做對方的知心朋友。可能提出這個效應的時候,你會疑惑,我和我的伴侶當然是自己人呀,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你把自己當成了自己人,對方是不是真的把你當成自己人呢?
  • 心理學:日常相處中,有這些特徵的人,往往都很擅長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的概念】心理學表明:道德綁架是種偽道德主義,常常被有心人利用,以高尚的口號,滿嘴的仁義,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很多人乍一聽「道德綁架」這個詞,就聯想到職場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畢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職場真的猶如戰場,讓人心驚膽戰也是情有可原。其實,道德綁架無處不在,與我們朝夕相處且密切相關的原生家庭,就存在著一系列的道德綁架的戲碼。
  • 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
    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更是深遠的。沒有人在世界上是一座孤島,在人際交往中,心理學將大有用處。心理學將一種現象叫「破窗效應」:一個房子若窗戶破了,無人修補,隔不久,其它窗戶也會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面牆,若出現一些塗鴉沒清洗掉,很快牆上就布滿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
  • 心理學:婆媳共處,根據對方的行為,這3種相處方式任選其一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董事長,創始人:專欄結合個體、微行為、社會、發展、情緒以及性格、婆媳、婚姻等一系列的心理學內容,同時附加方式和技巧,幫助被婆媳問題困擾的朋友們解開心中的疑惑,防範被自己的婆婆、兒媳欺辱,守護好自己的幸福人生不被破壞
  • 8個在生活中影響著無數人的心理學效應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心理學這門知識越來越重視,畢竟它和我們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學的範圍很廣,其中有一些讓人迷戀的心理學效應,真的非常的有趣,或許很多人對於它們的名字都聽說過,但是真實的背後含義是什麼,知道的人大概就不是很多了,那麼根據這方面小編今天來聊聊,在生活中,也許影響著無數人的
  • 卿卿——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破窗效應心理學的研究上有個現象叫做「破窗效應」,就是說,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在這個過程中,儘管她大聲呼救,她的鄰居中至少有 38位到窗前觀看,但無一人來救她,甚至無一人打電話報警。這件事引起紐約社會的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人們把這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對於責任分散效應形成的原因,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調查,結果發現:這種現象不能僅僅說是眾人的冷酷無情,或道德日益淪喪的表現。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
  • 心理學:你若存有這些性格弱點,小心被心懷不軌的人利用
    此專欄以心理學為核心,附加方式和技巧,解析「貴人」與「陰險小人」的心理特點,幫助你認知人性的醜陋,認知自我,掌控自己的人生,減少挫折和磨難。購買專欄的朋友可享受全部的課程學習,進行深度層次的自我提升學習。存有哪些心理的人才算心懷不軌的人呢?
  • 心理學:阿倫森效應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心理學:阿倫森效應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阿倫森效應:讓你避開心理學陷阱、贏得輕鬆。先給大家講個故事。有一位老人退休後找了個清靜的地方買了房子,想安度晚年。房子的旁邊有湖,有綠化,環境優雅,老人住得很舒服。在這個故事中,老人智慧地運用了心理學中「阿倫森效應」,讓這幾個年輕人把無目的的玩鬧轉化成「為老人服務」並受到獎勵。而當老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降低獎勵標準時,年輕人最終受挫折心理的影響而終止了玩鬧,也讓老人的生活恢復了原有的平靜和舒適。
  • (轉變認知)一些有意思的心理學效應
    你知道這些心理學效應嗎?1.首因印象首因效應也稱第一印象,由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指的是與陌生人第一次接觸或交往後的所得印象,先入為主的判斷會影響今後是否深入交往。4.責任分散意識當只有一人能提供幫助時,他會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若有許多人在場,幫助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從而形成一種我不去救,也有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群體冷漠的局面。
  • 從女子跳河說起:不要道德綁架,見義勇為施與援手,當量力而行
    從女子跳河說起:不要道德綁架,見義勇為施與援手,當量力而行在和平年代,珍惜自己的生命,才是至高至上的道德。【祖龍漢】這兩天有關於某地一女子跳水尋短見自盡,關於在現場警察救人救與不救的事情,引發關於道德綁架的熱議。
  • 我們常常不分青紅皂白,用道德綁架親密關係
    甚至還會把問題上升為生死、道德的層面,比如「我和你媽掉水裡,只能救一個,你救誰」!我真的有去問過一些人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基本跟我上述提到的幾種類似。生命裡最重要的人是誰,這只是一道題目,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題目,所有的答案只是做為一種參考,我們總是無意間被道德綁架,因為道德不用花錢,不用找關係,還能搶佔先機,拿到輿論及致勝的高點。
  • 心理學:小心了,這五個特徵代表你正在被他人洗腦
    人類情感是心理學的研究領域3. 群體影響我們都知道,人們會受到群體效應的影響。但你知道,需要幾個人,就可以改變你的信念麼?最新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只需要五個人,就能讓大多數人把白的看成黑的。在群體中,我們更容易接受那些毫無根據的觀點,順從社會壓力。所以當你發現,本來兩個人的矛盾變成了一對多。那你就要小心了,對方可能早有預謀。
  • 什麼是道德綁架?遇到道德綁架該怎麼辦?
    何為道德綁架?(也可以百度下,詳細了解)簡單來說,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基本特徵: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根源: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