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湖州1月27日電(記者 趙曄嬌 實習生 臧涵)「川原五十裡,修竹半其間」,說的就是中國著名竹鄉浙江安吉。在生態山水、昌碩藝韻的浸潤之下,安吉孕育出具有濃鬱自然氣息的「生態竹畫」。為了更好得傳承和展現這獨特的一民間工藝,今日,「尋覓山水間·奇竹入畫來」安吉生態竹畫精品展在安吉生態博物館展出。
安吉是中國第一竹鄉,也是「中國民間藝術(書畫)之鄉」,竹元素與民間書畫藝術的詩意融合,孕育出獨特的生態竹畫。
「安吉生態竹畫」取材天然竹,將竹片、竹衣、竹葉、竹纖維等材料經劈絲、蒸煮、打磨等成細如髮、薄如翼的各種創作原料,再經裁、拼、烙、染、熨、修、裱等二十幾道工藝,將一根竹子製作成天然立體、細膩傳神的風景、花鳥、人物、山水畫。
安吉生態博物館副館長張慧告訴記者,竹畫是安吉的一種民間工藝,目前有十多年的時間了。
生態竹畫不同於其他的工藝,它在材料的製作上很有難度。「我們知道竹子是很硬的,如果要拿來作畫,必須經過好幾道工序的處理。先要把竹子壓成板,然後再刨出薄片來。接著把那些刨出來的薄片跟柔性材料複合,最後再作畫。」生態竹畫的製作人董先生告訴記者。
「像花鳥畫,那些白色的花蕊,我們就用竹子裡的『衣』來製作,因為它很輕薄,這個『衣』需要經過多層的複合,才能成為畫中的樣子。」董先生說。
現場除了花鳥圖,還有一幅畫很引入注目,那就是《八駿圖》。畫卷之上,八匹英姿勃勃的駿馬飛奔向前,姿態各異,匹匹都是體態雄健、精神煥發。其中的一匹最具特色,它後腿蹬地,前蹄騰空,栩栩如生。
「這些畫面躍然『竹』上,畫面清秀淡雅,立體感強。」張慧說。
生態竹畫既體現竹元素本真的清雅脫俗、高風亮節,亦帶來原生態書畫之視覺享受。
「一支竹成一幅畫,一幅畫為千竿竹。」張慧這樣形容生態竹畫,它是作畫方式的一種創新,它傳遞的是一種綠色環保、低碳的理念,加上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品格形象,讓觀眾們印象深刻。」張慧向記者介紹說。
記者了解到,生態竹畫是安吉人民對地方書畫文化尤其是竹文化的不懈追求,也是近年來安吉民間藝術發展的階段性總結與突出成果。
「我們舉辦這次竹畫精品展,不僅能讓觀眾領略生態竹畫獨特藝術魅力,同時,我們希望大家可以更多地去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使這些民間藝術得以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張慧說。
據悉,本次展出的50幅題材各異、創作技法不同的生態竹畫作品,來源於安吉「翰竹院」生態書畫工作室。本次展覽從1月27日持續到3月10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