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61個沒有圍牆的生態博物館群

2021-01-20 騰訊網

中國第三代生態博物館的代表

浙江安吉:61個沒有圍牆的生態博物館群

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魏靜 □ 忽豔)生態博物館是一種以特定區域為單位、沒有圍牆的「活體博物館」。它強調保護、保存、展示自然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生性,以及人與遺產的活態關係。與傳統博物館不同,生態博物館被認為是「一個進化的定義」,沒有「固定模式」,各自都有一套獨特的經歷和經驗。以「浙江安吉生態博物館群」為代表的生態博物館被稱為「中國第三代生態博物館」,其回歸中國最根本的「鄉土性」,用以發現地方價值,並拓展至中國城市社區的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中,由保護單一的民族文化遺產走向保護綜合類文化遺產。

「中國美麗鄉村」引出生態博物館群

安吉歷史悠久,在溪龍鄉上馬坎出土的舊石器證明,距今80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古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該縣是全國第一個生態縣、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2008年起,安吉啟動「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提出了把安吉建設成「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美麗鄉村,並在建設中力求保護和發掘自然與文化遺存。與此同時,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開始生態博物館建設的實踐,提出將縣域範圍內最具特色的人文、生態資源納入展示範圍,系統展示安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竹文化生態博物館,百萬畝竹海綠浪翻滾;白茶生態博物館,十萬畝白茶蒼翠欲滴;生態能源博物館,矗立高山之巔讓抽水蓄能電站的裝機容量成為「亞洲第一」……安吉的山巒秀水間,一個由1個中心館、12個專題生態博物館和26個村落文化展示館組成的安吉生態博物館群,覆蓋全縣1886平方公裡的面積。

「博物館+」 呈現獨特鄉村文化景觀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變化加劇和城鎮化建設加快,一些保留著傳統記憶的載體正在『漸行漸遠』,安吉將民族文化進行原地保護,將文旅和商業『跨界』融合,從而構建『博物館+』多元發展體系。」

該縣文體旅遊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羅福娣告訴記者,安吉生態博物館中心館,承吳越遺風,鐫苕溪歷史,外形為城市方印,神雋味永,渾穆古樸,總建築面積為15414平方米,總投資超過1億元,館內分為歷史文化廳、生態文化廳、銅鏡專題廳和臨時展廳4個廳,館藏文物2萬多件。除了一個中心館外,12個專題生態博物館以原真、活態的形式散落於12個鄉鎮,26個文化展示館則分布在各個村落,這些展示館從書畫文化、孝文化、手工造紙文化、橋文化等多方面,全面展示了安吉鄉村的歷史淵源和現代成就,呈現出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鄉村文化景觀。

2020年1月,「安吉竹文化系統」被農業農村部公布為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與所有博物館不同,安吉生態博物館建設最大的意義在於使文化遺產和與之相關的生態環境得到整體的、原真的、活態的保護,並使之不斷延續和可持續發展。」羅福娣說道,生態博物館建設促進了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和保護,文化展示空間得到拓展;同時也融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以及文旅融合,帶動了當地生態旅遊的興起,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無形遺產促進經濟發展

生態博物館促進了當地非物質遺產(無形遺產)的傳承、弘揚、發展和保護。帶動了當地生態旅遊的興起,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效果明顯。「如今,安吉鄉村旅遊蓬勃興起,特色進一步彰顯,『吃』的是生態菜餚、養生食品、有機農產品,『住』的是高品味、高檔次的主題農莊、風情農家樂、高檔商務會所,『行』的是不同風格的景觀大道、休閒自行車道和人行散步道,『遊』的是竹海秀水、田園風光和農業基地,『購』的是豐富的農業延伸產品和文化創意產品,『娛』的是各種休閒體驗活動。」羅福娣表示,目前安吉正全力推進全省首批旅遊經濟綜合改革試點,加快打造長三角鄉村休閒旅遊目的地。

據記者了解,安吉這群沒有「圍牆」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生態博物館一年吸引遊客達百萬之多。而今,安吉已先後建成61個中國生態博物館群。「生態博物館作為一種新理念、新模式,與屬於靜態的特定建築的傳統博物館相比,突出強調保護和保存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生性。生態博物館挖掘當地人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發展過程。將其自然遺產、文化遺產、產業遺產等進行在地保護、培育、展示,它強調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一體性。」羅福娣告訴記者,安吉因地制宜地應用「整體保護」「原地保護」「自我保護」「活態保護」「開放性保護」「發展中保護」「可持續保護」等原則。從實踐看,這些生態博物館的建設,不僅保護了獨有的民間文化,而且推進了生態博物館所在社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提高了他們對本地區特有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浙江安吉:61個沒有圍牆的生態博物館群
    中國第三代生態博物館的代表浙江安吉:61個沒有圍牆的生態博物館群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魏靜 □ 忽豔)生態博物館是一種以特定區域為單位、沒有圍牆的「活體博物館」。它強調保護、保存、展示自然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生性,以及人與遺產的活態關係。
  • 走近沒有圍牆的生態博物館
    梭戛苗族沒有文字,他們的記憶和傳統只能靠口傳心授代代相傳。梭戛生態博物館建設的目的就是對這裡的苗族村寨和它的傳統文化進行原狀保護,包括其中的自然景觀、建築、文化遺產、傳統風俗等一系列文化元素。除了梭戛苗族生態博物館,在貴州地區還有堂安侗族生態博物館、鎮山布依族生態博物館、隆裡漢族生態博物館。此外,我國還有廣西南丹縣瑤族生態博物館、內蒙古敖倫蘇木蒙古族生態博物館。
  • 國際博物館日,來安吉看「中國最美鄉村生態博物館群」
    2018-05-17 07:1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陳玉蘭 見習記者 肖淙文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最近,安吉梅溪鎮馬村蠶桑文化展示館人氣飆升。慕名而來的都市客「泡」在館內,欣賞「非遺」傳承人的技藝展示、參與體驗蠶桑生產、品嘗蠶桑宴。
  • 打造「自然中的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區試開館
    浙江在線記者 魏志陽 攝  浙江在線12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俞吉吉)看會動會叫會向你眨眼睛的恐龍,在美麗的大自然中聽鳥語聞花香,在顯微鏡下探索生命的奧秘……現在,這些在一座博物館裡都可以實現了。  2018年12月28日,浙江自然博物院新館區——位於安吉縣科教文新區的安吉館,舉行了盛大的試開館儀式。據悉,29日起正式對外開放。
  • 生態建設丨浙江安吉的「綠色協奏曲」
    15年來,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安吉走過不凡之路——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縣,在全國率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成為全省唯一的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在這裡,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020年3月30日,春回江南,習近平總書記重訪安吉。
  • 安吉2日歡樂行—浙江自然博物館(安吉館)+中南百草園
    中南百草園景區位於「中國美麗鄉村」—浙江省安吉縣境內,佔地5600畝,擁有森林、草原、溼地、竹海、野生動物等生態資源以及餐飲、會議、住宿、娛樂、養生、拓展等眾多產品,農業、林業、生態、體育、科普等與旅遊完美結合,成為以植物世界、動物世界和運動世界為三大主題的綜合性旅遊景區
  • 浙江安吉生態竹畫展 茂林修竹入畫來
    中新網湖州1月27日電(記者 趙曄嬌 實習生 臧涵)「川原五十裡,修竹半其間」,說的就是中國著名竹鄉浙江安吉。在生態山水、昌碩藝韻的浸潤之下,安吉孕育出具有濃鬱自然氣息的「生態竹畫」。為了更好得傳承和展現這獨特的一民間工藝,今日,「尋覓山水間·奇竹入畫來」安吉生態竹畫精品展在安吉生態博物館展出。
  •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區試開館 又一遛娃好去處!
    隨著浙江自然博物館的社會效益和文化影響力與日俱增,原有館舍發展空間受到限制,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為實施文化強省建設戰略舉措,決定在浙江自然博物館的基礎上籌建浙江自然博物院。經過實地考察,決定新園區選址安吉。2015年10月28日,浙江自然博物園主館土建工程建設啟動。
  • 中國竹鄉,長三角明珠,浙江安吉最美的八個旅遊景點
    安吉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中國大竹海、藏龍百瀑、中南百草原、浙北大峽谷、江南天池、雲上草原等。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浙江安吉最美的八個旅遊景點吧。二、藏龍百瀑藏龍百瀑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大溪村,距安吉縣城約18公裡,是浙江最大的瀑布群。
  • 榮程新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地捫侗族人文生態博物館
    20 世紀 70 年代,「 生態博物館」 的理念誕生於法國, 由法國的博物館學者裡維埃(Georges-Henri Riviere)提出 ,雨果·戴瓦蘭(Hugues de Varine)踐行。到了八九十年代, 生態博物館的理念開始傳向中國,由此國內成立了一系列公辦生態博物館。
  • 生態文化代代相傳 吳昌碩百年"生態碑"重現安吉
    浙江日報安吉10月23日電 今天上午,由近代書畫藝術大師吳昌碩100多年前主持立下的以生態保護為主題的「闔村公禁」碑,被隆重移至安吉生態廣場,
  • 鄉村生態博物館
    >生態博物館的起源  法國於1969年設立了首個生態博物館,名為Ecomusée dela Grande Lande。  喬治·亨利·裡維埃(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首屆會長)在1971年國際博協第九次大會上正式提出了生態博物館的概念。
  • 安吉縣生態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
    安吉縣生態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積澱鄉土文化 傳承千年文脈中國博物館協會近日正式公布了全國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安吉縣生態博物館名列其中。安吉縣生態博物館位於安吉縣城中心的昌碩公園北側,於2008年開工建設,2012年10月對外開放,建築總面積15924平方米。館內共分為生態廳、歷史廳、銅鏡廳、臨展廳四個展廳,全面體現安吉生態文化特色,集中展示安吉輝煌歷史,系統展現安吉民風民俗。
  • 浙江安吉獲評全國首個氣候生態縣
    人民網北京9月4日電(記者賀迎春)日前,全國氣候與氣候變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來自氣候、生態、環境、地理等領域的專家,對國家氣候中心編制的《浙江安吉國家氣候標誌評估報告》進行了嚴格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浙江安吉氣候環境符合國家氣候標誌氣候生態類評價標準,同意授予氣候生態縣國家氣候標誌
  • 安吉生態博物館丨西漢藍料耳璫
    來源:安吉生態博物館
  • 農業文化遺產是特殊的生態博物館,是開展鄉村研究的天然實驗室
    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人們對於博物館及其功能的認識是在不斷發展和豐富的。形式上,經歷了從博物館到博物院、博覽園,再到以特定區域為單位、被稱為沒有圍牆的「活體博物館」的生態博物館;功能上,從最初的收集、保存、陳列發展到後來的科研、教育、欣賞,及至當下人們愈加關注的文化傳承與發展。生態博物館的出現,可以說是人們對於博物館及其功能認識的一個重大變化,使博物館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因為它更加強調保護、保存、展示自然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生性。
  • 浙江自然博物館安吉分館,馬上能看到抹香鯨大戰大王烏賊
    5月23日,一條抹香鯨,從摩納哥「遊」到浙江自然博物館安吉分館。  這條製作於1999年的抹香鯨模型(以下稱作「抹香鯨」),由摩納哥海洋博物館捐贈,是目前全中國最大的抹香鯨模型。  和沃爾茨先生製作的每一個模型一樣,這條抹香鯨模型在世界上只有一件,沒有其他複製品。  個頭太大  來中國的路上受了點罪  2016年,摩納哥海洋博物館擬進行陳列改造。
  • 杭州微旅行: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沒有阻礙的歡迎感
    茶博一號樓共有六個展示空間,分別是茶史、茶萃、茶事、茶緣、茶具、茶俗,通過這六個方面的陳列展示,全方位地對茶文化進行了詮釋。走在博物館內到處走走,你會發現博物館居然沒有圍牆。溪水圍繞場館流淌,大石塊在溪流間變成小路。紅鯉魚自由自在地遊著。
  • 安吉生態博物館丨戰國四山鏡
    來源:安吉生態博物館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安吉生態博物館丨西晉弦紋青瓷三足洗
    年代:西晉級別:一級尺寸:高12.0,腹徑17.3,口徑28.7,底徑13.0簡介:斂口、寬沿、弧腹收底,下列三獸面足,腹貼三個鋪首御假環,沿面飾水波紋,腹部四道凹弦紋,內底兩圈水波紋間以弦紋;通體施青綠色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