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劍如人生:龍泉寶劍鍛制者鄭國榮

2020-11-29 新華社新媒體

↑5月21日,鄭國榮在「古越劍鋪」展廳和自己鑄造的一把寶劍合影。「鑄劍如人生,」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寶劍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鄭國榮說,「從雛形到思想和意志,正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鄭國榮,1964年生於浙江龍泉,已經跟寶劍打了30多年的交道。1982年他作為學徒進入龍泉市寶劍廠,後來成立工作室「古越劍鋪」,開始獨立的鑄劍生涯。從兵器到精神的象徵,鄭國榮一直對寶劍持有敬畏之心。在他的工作室,一把寶劍,從理念形成、圖紙設計、備料到製作整合一般需要兩三個月的周期。自劍鋪成立以來,他已帶了20多個徒弟,如今都成了有名的鑄劍師。他的兒子也在畢業後跟隨他鑄劍,目前已基本掌握了全流程的鑄造技藝。「從歐冶子在龍泉鑄造出第一把劍開始,龍泉寶劍已經流傳了2500多年,它的技藝和精神也應該在這個時代繼續傳承。」鄭國榮說。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 攝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5月21日,鄭國榮(右)在「古越劍鋪」和一名訂購者討

↑5月21日,鄭國榮在一把寶劍上鏨刻龍鳳紋,徒弟們在旁邊學習。

↑5月21日,鄭國榮(左)和磨劍師吳長友交流磨劍細節。吳長友是鄭國榮在國營劍廠的老同事,跟隨鄭鑄劍20餘年。

↑5月21日,鄭國榮在一把寶劍上鏨刻鳳紋。

↑5月21日,鄭國榮(中)和徒弟們在「古越劍鋪」用了20多年的工棚內工作。

↑5月21日,鄭國榮的徒弟們在「古越劍鋪」學習寶劍鍛打技藝。

↑5月21日,鄭國榮在「古越劍鋪」煉製坯料。

↑5月21日,鄭國榮在「古越劍鋪」打井水準備為寶劍淬火。他說淬火用的水很重要,正是看中了這口井他才把工作室設在這裡。

↑5月21日,鄭國榮在「古越劍鋪」向徒弟們傳授寶劍淬火技藝。

↑5月21日,鄭國榮在「古越劍鋪」向徒弟們傳授寶劍淬火技藝。

↑5月21日,鄭國榮在「古越劍鋪」煉製坯料。

↑5月21日拍攝的一把正在磨製的龍泉寶劍,劍刃上的紋理經過數十次反覆摺疊鍛打而成。

↑5月21日,「古越劍鋪」磨劍師吳長友在磨製寶劍。吳長友是鄭國榮在國營劍廠的老同事,跟隨鄭鑄劍20餘年。

↑5月21日,鄭國榮在「古越劍鋪」取用工具鍛打坯料。

↑5月21日,鄭國榮(左)和兒子在「古越劍鋪」鍛打坯料。

相關焦點

  • 龍泉師傅造三劍:一把賣2萬,一把填補歷史空白,一把為金庸打造
    鄭國榮1964年出生在浙江龍泉市,他從小不喜愛讀書,只渴望著能夠像俠客一樣行走江湖。17歲的他進入龍泉的一家鑄劍廠,跟隨著廠裡的師傅學習鑄劍技術。鑄劍最為講究的就是神形合一,鄭國榮對複雜的苦活絲毫沒有感到厭煩,反而欣喜不已。
  • 鑄劍大師鄭國榮:打造中國史上第一把隕鐵劍"追風",輕盈又鋒利
    懷揣著這樣的夢想,年僅17歲的他便隻身來到龍泉鑄劍廠,成為一個學徒,學習鑄劍技藝。鑄劍技藝並非是能輕易學來的,其所需要的天賦和勤奮缺一不可。然而鄭國榮所展現的天賦和他付出的努力非比尋常,遠非普通人所能忍受。鑄劍往往需要大量枯燥乏味且痛苦的基礎練習。同時,鄭國榮還要了解劍的結構等基礎知識。
  • 鑄劍大師鄭國榮:打造中國史上第一把隕鐵劍「追風」,輕盈又鋒利
    懷揣著這樣的夢想,年僅17歲的他便隻身來到龍泉鑄劍廠,成為一個學徒,學習鑄劍技藝。鑄劍技藝並非是能輕易學來的,其所需要的天賦和勤奮缺一不可。然而鄭國榮所展現的天賦和他付出的努力非比尋常,遠非普通人所能忍受。鑄劍往往需要大量枯燥乏味且痛苦的基礎練習。
  • 鑄劍師鄭國榮:第一把劍拍賣兩萬,第2把隕鐵鑄造,第3把贈金庸
    鑄劍師鄭國榮鄭國榮出生於1964年的浙江省龍泉市,少年時的鄭國榮不愛讀死書,夢想自己有一天能夠仗劍走天涯。但在現實裡,這顯然不行,畢竟是法治社會。仗劍不成,那就鑄劍。鄭國榮在17歲的時候進入了龍泉鑄件廠,跟著廠裡的老師傅學習鑄劍手藝。
  • 淘寶網第一筆交易竟是龍泉寶劍!馬雲與龍泉寶劍有什麼故事?
    ——龍泉寶劍  在阿里巴巴公司總部的擋案資料中,有一張珍貴的以馬云為首的淘寶網創始團隊合影,只見10位工作人員滿臉燦爛的笑容,似乎在慶賀著淘寶網──這一電子商務「美麗新世界」在中國的誕生。令人好奇的是,照片中的不少人,手中都拿著一件物品,坐在正中的馬雲,只見他挺胸,雙手拄一把龍泉寶劍,一副豪情滿懷、志在必得的神態。馬雲手中的龍泉劍與淘寶網有什麼特殊的關係?
  • 鄭國榮的3把劍:一把賣出高價,一把隕鐵鑄造,一把為金庸定製
    加上鄭國榮在學校的學習成績一般,因此他早早地放棄了升學之路,而是進入當時的龍泉鑄造廠當門生。進了鑄造廠沒多久,鄭國榮突然發現了新天地——鑄劍。雖然仗劍走天涯是沒有希望了,但是他至少還能成為一名鑄劍師,功成不必在我。抱著這個想法,鄭國榮開始正式跟隨廠裡的一個老師傅學習鑄劍。
  • 鍛制技藝傳承有序 龍泉寶劍精品亮相浙博
    龍泉是一方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的淨土,因劍得名,憑瓷生輝。龍泉寶劍又稱「七星劍」,以「堅韌鋒利,剛柔並寓,寒光逼人,紋飾巧致」之特色而馳譽中外。2500多年前,歐冶子鑄劍龍淵,成就了龍泉這座古城,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鑄劍匠師。世代傳承的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形成了龍泉寶劍這一傳統產業。
  • 龍泉鑄劍師鄭國榮,鑄劍35年,為金庸鑄出武俠小說裡的那把劍
    跟鄭國榮老師聊天的過程中,他講的最多的是劍魂。做了35年龍泉劍的他,早已經過了單純講技術、講工的階段。在此之前,筆者也曾遇過其他做手藝多年的匠人,也有同樣的狀態,他們都在技術之上尋求更多的東西:精神、道、魂、理念,甚至是初衷。
  • 150餘件古今龍泉寶劍和青瓷亮相陝歷博
    「此次展覽內容包括『鑄劍春秋』『歐冶遺風』『千峰翠色』及『青出於藍』四部分,精選150餘件古今龍泉青瓷、寶劍作品。」據來自浙江的非遺傳承人介紹,龍泉鑄劍歷史悠久,據《越絕書》記載:歐冶子於龍泉「鑿茨山,洩其溪,取鐵英,作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歐冶子冶鑄出了第一把鐵劍————「龍淵」,開創了中國冷兵器之先河,是中國古代鑄劍鼻祖。龍泉寶劍具有「劍刃鋒利、剛柔相濟、寒光逼人、紋飾巧致」四大特色。秦漢時期,龍泉的鑄造業專為皇室鑄造寶劍。
  • 「劍瓷龍泉—中國龍泉青瓷、寶劍傳承與創新展」在西安開展
    楊英琦 攝中新網西安4月30日電 (記者 田進 實習生 楊英琦)由陝西歷史博物館、龍泉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劍瓷龍泉——中國龍泉青瓷、寶劍傳承與創新展」30日在陝西歷史博物館開展。龍泉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歷史文化悠久,以青瓷、寶劍聞名於世,是「中國青瓷之都」和「中國寶劍之邦」。
  • 中國鑄劍業首位國大師攜龍泉寶劍入駐萬寶藝術品集團
    被譽為「中華第一劍」的龍泉寶劍,今日正式入駐萬寶藝術品集團。集團以「打造全球藝術品專業運營平臺」為發展願景,不斷整合優質資源,吸入龍泉寶劍這項瑰麗工藝,藉助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現代運營手段,以期促進龍泉寶劍的獨特魅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
  • 龍泉劍傳人鄭國榮,曾鑄玄鐵劍送金庸,如今被浙江大學收藏
    一把頂級的劍,如越王勾踐劍,歷經千年時光,依舊鋒利如新,就好像時光靜止了一般。而有的人真的就會為了心中的江湖夢,而去做與此相關的事情。每一把寶劍的出世都離不開一位頂級的鑄劍師。,從1981年開始就在龍泉鑄件廠拜師學藝,憑藉著自身的天賦以及努力快速掌握了鑄劍技術。
  • 中華第一劍——龍泉寶劍
    龍泉寶劍從此淡出戰爭喧囂,承載起了劍文化的內涵。從春秋到隋末唐初,戰亂不止,社會動蕩,鑄劍業受其影響時興時衰。但龍泉鑄劍業一直像甌江一樣在堅定、執著地流淌著,在劍文化的歷史河床上留下了明顯痕跡。秦漢時期,龍泉的鑄劍業專為皇室鑄造寶劍。從東漢末年至兩晉,龍泉鑄劍業受到人口驟增與文化重心南移的刺激,鑄劍業比較發達,頗具一定規模。到了唐代,凡制名劍,必稱「龍泉」。
  • 龍泉寶劍的歷史沿革
    龍泉寶劍從此淡出戰爭喧囂,承載起劍文化的內涵。從春秋到隋末唐初,戰亂不止,社會動蕩,鑄劍業受其影響時興時衰。但龍泉鑄劍業一直像甌江一樣在堅定、執著地流淌著,在劍文化的歷史河床上留下了痕跡。秦漢時期,龍泉的鑄劍業專為皇室鑄造寶劍。從東漢末年至兩晉,龍泉鑄劍業受到人口驟增與文化重心南移的推動,鑄劍業比較發達,頗具一定規模。到了唐代,凡制名劍,必稱「龍泉」,龍泉已成了寶劍的代名詞。
  • 龍泉寶劍為何能「削鐵如泥」?!
    良工鍛鍊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這首《古劍篇》的作者是唐人郭震,正是因為這首詩,他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古劍篇》真實地反映了古人對於龍泉寶劍的喜愛,這首名作從此流傳千古。短兵相接的年代裡,龍泉寶劍引得無數英雄豪傑折腰,今日的研究則發現,這把千古寶劍確有其神奇魅力--當代鑄劍師要足足花上兩個月,才能複製出一把明朝的龍泉寶劍。
  • 旅行購物:龍泉寶劍
    龍泉產銅、鐵,以制劍名師歐冶子為始祖的龍泉寶劍乃鐵劍之魁。秦漢龍泉的鑄劍業專為皇室鑄造寶劍。漢適用於砍劈的環柄刀逐漸代替了劍。龍泉寶劍從此淡出戰爭喧囂,承載起劍文化的內涵。魏晉龍泉鑄劍業受到人口驟增與文化重心南移的推動,鑄劍業比較發達,頗具一定規模。
  • 龍泉舉行論劍大會 一把寶劍賣出19萬元
    近日,「龍泉論劍」——第一屆龍泉寶劍技藝爭鋒賽現場競爭激烈,高潮迭起。這次比賽不僅賽出了技藝水平,更賽出了作品的「含金量」。獲得大師組堅韌性一等獎的鄭國榮大師作品《瑞鋒劍》,以全場最高價19萬元的價格被買家拍走。隨著兩輪比賽落幕,最終名次出爐,獲得本次比賽的4把一等獎寶劍拍賣活動開始,現場多位寶劍愛好者爭相競價,他們都希望在現場拍得一把龍泉寶劍,作為紀念和收藏。
  • 天下寶劍出龍泉
    李白就有一把祖傳的龍泉寶劍,所以亦為劍客的李白有了「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詩句,相傳他曾「手刃數人」。 李白以劍寓情,寫出了諸多與劍有關的豪放詩句,如:「「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金羈絡駿馬,錦帶橫龍泉」,詩中有劍,劍中有詩,達到了詩劍合一的境界。
  • 大師小匠:龍泉寶劍歷史淵源及發展
    而巨闕劍,能"穿銅釜,絕鐵糲 ,胥中決如粢米,故曰巨闕"。巨闕劍利可刺銅鍋,一個個決口就像切米糕一樣。其兩把寶劍的威力,在後世的文獻記載中,亦多有描寫。如荀子:"湛,黑色也。湛廬,言如水而黑。"即湛廬劍是一把黑色的剛柔並濟的劍。又如漢《淮南子·修務訓》載:"夫純鈞,魚腸....... 加以砥礪,磨其鋒鍔,則水斷龍舟,陸屬犀甲。"
  • 鄭國榮造出的3把劍:一把為金庸所邀,一把賣出高價,一把開創歷史
    ,這三把劍也成就了鄭國榮在鑄劍師行業的崇高地位。 潛心學藝,只鑄好劍 鄭國榮出生於1964年,家住浙江省龍泉市,他從小就不喜歡學習,和眾多小男生一樣痴迷於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夢想著能夠像小說中的俠客一般仗劍走天涯。 和一般小孩不同的是,鄭國榮為自己的夢想做出了實際行動,他17歲就進入龍泉鑄件廠,學習鑄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