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拽著孩子跑,教育競賽從高端幼兒園開始

2020-12-14 騰訊網

曾有一個段子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

「我孩子今年四歲,英語詞彙量1500,是不是不太夠?」

「得看在哪兒。在美國的話夠了,在海澱區怕是不夠。

一年級才開始學習「ABC」和「1+1」已經變成過去式,將孩子送入高端幼兒園的中產父母們,早早就開始了與同齡人之間的競賽。

入學難vs入學貴

在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的當下,幼兒園的擇校,逐漸變成了某些家庭的頭等大事。

在小升初的自我介紹中,別人家的孩子堪稱「神童」,自己家的小孩卻一無是處,多多少少會讓父母們產生焦慮。

幼兒園顯然不再是孩子們上學前玩玩就好的地方,某種程度上它已經成為一條競賽起跑線。

在這條線背後的父母們,誰都不想落後。

小升初裡的「神童」簡歷 | 人民網

於是,選擇何等價位、何等檔次的幼兒園,成為了眾多家長的困擾。

公辦園價格低廉,受廣大家庭歡迎,但僧多粥少,需要搖號或是排隊。

其中,各個地區評定的示範園/一級園,由於其擁有穩定的設施與教學品質,更是一位難求。

如果依據就近原則,選擇離家近但「沒那麼好」的公辦園呢,許多家庭又擔心品質一般,耽誤孩子成長,由此陷入糾結。

根據中國青年報在今年9月完成的調訪,除了常見的入學難、入學貴,「擔憂辦學質量」、「師資力量弱」與「幼兒園轉普惠遇到問題」等問題也在浮出水面。

類型的分化帶來差異,進而產生比較。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好的教育,中產家庭尤甚。

在這裡,可以將中產泛化為受過高等教育、已在城市初步站穩腳跟的家庭——先不管淨資產有沒有到位,至少心態已經到位了。

當中產家庭們一頭扎入這場馬拉松裡,一切才剛剛開始。

被攔在門口的中產家庭

在常見的認知裡,高端園擁有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設施,似乎是實現教育「搶跑」的利器。

它看上去很美,但門檻也不低。

首先是標價突出的學費。一般來說,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公辦園,每月的價格大概在千元左右。

高端園的收費則瞬間膨脹到每月1萬元左右。這意味著,家長們每年在孩子的學前教育上,就超過了10萬元。

但並不是人人都有給錢的機會。與公立園一樣,許多知名的高端園依然有明顯的排隊現象。

排隊的同時,還有考核與競爭——作為家長,提交入學申請後,你會收到面試通知,園方會考察你與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是否契合,履歷與背景是否符合幼兒園的標準。

與此同時,對孩子的面試也少不了。園方除了觀察幼兒的言語與行動能力,可能還會給出一些圖形或思維題目要求作答。如果表現不佳呢,那麼只能無緣入學機會。

為此,一些圍繞幼兒園入學面試的培訓也伴隨著出現。

當一切順遂,小孩將收到人生中的第一份offer:一份由幼兒園寄來的錄取通知書。

至此,中產家庭入讀高端園的嘗試才算圓滿結束。

入學後的「鄙視鏈」

費盡千辛萬苦,努力爭取到高端園的入學機會,家長們迎來的是高端園五花八門的教育理念、因高昂學費劃分出的圈子,以及隨之而來更深的焦慮旋渦。

一般來說,除了各級公辦園、高端園和普惠性質的民辦園,民辦園的序列中還有一個國際幼兒園。

這裡的國際並不僅是一個形容詞,而是會明確限制在讀生的國籍類型,因此通常由外籍子女和已經取得海外國籍的華僑子女構成,定位同樣高端,但受眾有限。

除此之外,那些常見的高端園通常會引進一種經過授權的教育理念,作為園內的培養特色。

比如常見的蒙臺梭利——這個由義大利教育學家以她本名命名的教育理念已在全國遍地開花,成為高端園的常見標籤,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收取高額費用的理由。

蒙臺梭利並不孤單。在它身旁,還有華德福、瑞吉歐、高瞻、芬蘭式等西方教育理念跟隨,入駐在全國各大園區中,任家長們挑選。

主打理念各不相同,但訴求大多相似——強調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不唯分數與紀律。

當然,還有一個共同點,貴。

紛繁的教育理念背後,這些高端園給孩子和家長們帶來了什麼體驗?

知乎問題「學費一年20萬元的幼兒園究竟好在哪?」下,熱門回答裡頻繁提起「同學」、「英文」、「環境」和「硬體」

溯源它們的原始回答可以看見:家長基本認同,孩子在高端園入讀,英文水平被充分鍛鍊、同學素質都很好、校園環境與設施不錯。

但事實上,優越的環境是各項競爭的縮影,也是放大器。

問答中有不少家長承認:高端園的氛圍讓人有壓力,因為都是條件不錯的家庭,除了撫育上的競爭,攀也比不可避免地產生,由此形成「鄙視鏈」。

「旅遊不出國好像都不好意思說。別家的孩子假期都學馬術、棒球,我們孩子學跆拳道,顯得好像很奇怪……」在家長幫論壇,一名家長傾訴他的擔憂。

在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中,顧佳賣掉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的決定曾引發討論。

然而,顧佳的故事不止留在了電視裡,它是現實的鏡像,反映的是萬千家長在教育賽道上的前赴後繼。

是競爭,也是找一個安心的理由

入學前的折騰,和入學後的競爭,構成了年輕父母在學前育兒階段的兩大主題,並進一步提煉為「焦慮」一詞。

焦慮很普遍,甚至有點平平無奇。但數據的確顯示,在教育的賽道上,中國家長在孩子幼小階段的焦慮情緒保持最高位——孩子年齡還小,一切都有可能。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就要盡全力去爭取。

事實上,不僅是中產家庭所選擇的高端園,在各類幼兒園,競爭都在變得愈演愈烈。

2018年8月,中國青年報的調訪結果顯示,家長普遍認為幼兒園「小學化」情況嚴重,開設小學課程、增設幼升小銜接班的現象屢見不鮮。

儘管在同一時期,教育部頒布了專項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但競爭很可能只是轉移了戰場——看看孩子們的周末就知道了。

尚不知人事的孩子們更像是被安排好的角色,沒有他們自己的觀點。兒童間內部競爭的實質,是家長間的競爭。

當身處中產階級的小區,一手將孩子送進高端園之後,某些暗暗的較勁已經在家長中展開。

在朋友圈曾刷屏過一個觀點:「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相比起幾十年前「放養」的教育模式,早早意識到教育重要性的家長們,正在走向另一個極端。

多年前就有教育機構打出廣告語:「您來,我們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

這是場很多家長被動捲入其中的戰爭,他們一邊在「別人家的孩子」裡向內凝視,一邊在焦慮提前的教育模式之下糾結、掙扎。

撰文&數據&設計丨鹿鳴

編輯|菜菜

出品丨騰訊新聞穀雨工作室

相關焦點

  • 穀雨數據丨一年學費超十萬 中產間的教育競賽從高端幼兒園開跑
    」 一年級才開始學習「ABC」和「1+1」已經變成過去式,將孩子送入高端幼兒園的中產父母們,早早就開始了與同齡人之間的競賽。 入學難vs入學貴 在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的當下,幼兒園的擇校,逐漸變成了某些家庭的頭等大事。
  • 穀雨數據丨「我年薪50萬,孩子在高端幼兒園的鄙視鏈底端」
    曾有一個段子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我孩子今年四歲,英語詞彙量1500,是不是不太夠?」「得看在哪兒。在美國的話夠了,在海澱區怕是不夠。」一年級才開始學習「ABC」和「1+1」已經變成過去式,將孩子送入高端幼兒園的中產父母們,早早就開始了與同齡人之間的競賽。
  • 中產教育鄙視鏈: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讀沒外教的...
    於是兩個人開始玩耍。這時,旁邊另一個男孩子也想要加入,但是得知對方沒有英文名字後,Lucy拉著鄭開欣的女兒跑開了。  在一旁目睹了全程的鄭開欣略感尷尬,夾雜著一絲竊喜和滿足。她給女兒報的英語補習班,每學期的學費約2.5萬元,這是和Lucy交朋友的代價。
  • 童輝幼兒園高端班開始招生啦!
    童輝幼兒園高端班是固原市唯一一所蒙臺梭利教育幼兒園,唯一有專業兒童國學館的幼兒園
  •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多「狠心」?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緊接著這個孩子開始滿地打滾、耍賴,反正就是不接受自己輸了的這個事實,轉頭幾個孩子就糾纏了起來。家長們擔心跳繩會傷到孩子們,趕緊把他們拉開。那個孩子的媽媽趕緊拉著孩子回家了,剩下幾個孩子一直在說:「輸不起,以後都不要和他玩了。」
  • 8100㎡幼兒園落戶濟南,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來仁愛玖悅國際幼兒園
    「能讓孩子吃飽就行」「別虐待孩子就行」「幫我看好孩子就行」很多家長對幼兒園的認知還停留在「託兒所」的觀念裡,認為孩子去幼兒園不過就是吃飽玩好,老師有耐心,把孩子照顧好就足夠了,並不認為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本領。
  •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多「無情」?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日本在教育方面的「冷酷」與其教育水平一樣堪稱世界知名。無論是父母還是學校教師,對兒童教育都非常重視,但關注重點並不在提供優質的「學區房」或體貼的衣食住行上,而是非常注重孩子獨立勇敢、吃苦耐勞的品性。日本獨樹一幟的教育原則受到了很多國家的認可,來看看日本人教育孩子的特點吧。
  • 京東幼兒園首曝光!打造2600平米高端國際幼兒園
    是的,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曾說過:「在京東的第二個12年,我對公司和自己只有一個考核目標,那就是對人的關注,我希望看到有更多的京東寶寶出生、成長並享受良好的教育。」現在升級版的高端幼兒園來了!
  • 當代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只能墊底,排名第一的聞所未聞
    中產爸媽們還有一句話常嘴邊:「輔導班不是在培養你家孩子,就是培養你孩子的競爭對手。」因此,不管多麼稀缺、多麼冷門的興趣班,只要有可能成為孩子未來進入名校的入場券,爸媽們擠破頭皮也要給孩子報。十年前學鋼琴的孩子,還是班上少有的小天才,如今鋼琴卻只能處於興趣班鄙視鏈的最底端。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一半以上都是學鋼琴的。當代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只能墊底何為中產?
  • 幼兒園創業加盟具備三大市場優勢
    時代在發展,幼教行業競爭也在逐年增大,因而要想成功在競賽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那除了從幼兒園開端就得到傑出的開展,沒有其他更好的方向,因而幼兒園這個項目在教育商場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人們投資創業也更掙錢。下面高端幼兒園加盟品牌--金色搖籃就為大家介紹幼兒園創業加盟的優勢!
  • 提升國學教育水平的幼兒園設計
    一.國學教育現狀分析目前現狀,幼兒只有通過語文對文學能有一點了解,對其他的民族精髓了解的比較少、中國傳統的文化也接觸的比較少,反而英語這種外來語言在不斷地學習,這就導致了中國傳統文化、國學教育薄弱、誠信危機四伏以及當前孩子學習發展中的人格缺失,由此可見,國學教育對幼兒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失的
  • 為什麼美國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接受這種「特殊」教育?
    他們是在更輕鬆的氛圍中學習 學習的方式更加貼近現實生活 和遵循孩子的思維發展特點 因而孩子們是在濃厚的興趣中 自主學習和探索 把潛能與努力方向結合起來
  • 家輝培優:競賽達人的成長之路,從培養孩子的系統性思維開始!
    國決金牌獲獎選手及家長合影家輝培優為高潛力學員錦上添花本次獲獎選手來源分布特點顯著,華二、上中、華二紫竹、七寶、復附、曹二、上外附中、交附、南模、格致、復興等多所學校皆有所斬獲。作為學科奧賽高端品牌,家輝培優團隊多年來輔助上海拔尖中學生培養。
  • 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一場盛大的財富幻覺,關於中產返貧的扎心真相
    明明手握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資產,過著有車有房的日子,中產們卻焦慮萬分,不敢生病,不敢休息,不敢辭職。我們曾在《看似財富殷實,實則不堪一擊,存量經濟與內卷博弈下的中產返貧之路》一文中提到,中產家庭還面臨著房貸、子女教育、醫療和養老四座「大山」。
  • 「一切為了孩子」:當代美式中產幼教的起源
    上班時間孩子在何處託管、選擇何種託管教育方式、如何保證質量……無數的問題困擾著家長,這些焦慮也不時在社會新聞的熱度中得以體現。而另一方面,幼兒教育曾經是不同文化的載體。幼兒園、託管機構不僅僅是教育機構,也是幼兒在家庭之外浸入社會文化的初始場所。
  • 3歲算數4歲寫字 超前教育不會讓孩子「跑更快」
    3歲算數4歲寫字 超前教育不會讓孩子「跑更快」 2017-09-29資料圖:幼兒園中的孩子們。 張淵 攝  校長謝鳳華連忙向筆者解釋:「這個小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就被評為『識字大王』,只要他上課不影響同學們,我們也不好強制他認真聽講……」筆者採訪發現,超前教育已不局限於傳統的中、高考競爭,現已發展到從早教識字背詩,再到雙語幼兒園、「小升初」選拔學生了。
  • 中日韓幼兒園教育比較
    5-6歲幼兒會處理簡單危險,相比之下我國幼兒園安全教育中的避難訓練、自我救助等方面的訓練幾乎沒有,應引起我們充分的重視。  2、在日本的幼兒園教育中重視幼兒在各領域各項活動中的興趣,保障幼兒在各項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幼兒在各項活動中情緒、情感的體驗及生活經驗的積累,以孩子為主,體現了日本幼兒園教育課程的特點,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及幼兒教育發展的規律。
  • 幼兒園「小學化」: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真正爆發
    最近知乎有一個熱門話題:「如何看待幼兒園不教知識(比如古詩、拼音、簡單的加減等)了」。大部分家長擔憂的是,如果幼兒園孩子不學點知識,到了上小學的時候壓力會很大。 確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想法也越來越強烈。
  • 幼兒園設計|幼兒園教育行業市場分析
    而到現在,幼兒0~3歲早教消費的需求彈性較大,而3~6歲入幼兒園是剛性需求。據中投顧問相關預測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35.1%,佔家庭總收入的30.1%。我國每個家庭在嬰幼兒身上投入超過12000元/年,市場規模約1萬個億。而且這個數值仍在快速攀升中,巨大的教育市場已然形成。
  • 專訪合肥高新吉的堡幼兒園園長張恆 注重品格教育打造孩子國際視野
    合肥高新吉的堡幼兒園園長張恆 年輕、幹練,有氣質,這是見到合肥高新吉的堡幼兒園園長張恆的第一感覺。2004年大學畢業的她,便投身教育事業。10幾年來,她不斷學習、踏實做事,如今擔任一園之長,更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