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宏
《大秦帝國》中有一段,王志飛演繹商鞅吃霍菜疙瘩湯的場景,可謂一絕。商鞅吃出了霍菜疙瘩湯的香和美,一時間霍菜疙瘩湯成了人們的焦點。商鞅吃飯太香,連吃3盆霍菜疙瘩湯,子岸稱「牛」。
事情是這樣的:商鞅去秦國救老師公輸痤,飯點時間,在黑屋子裡,秦人給他盛上一大盆霍菜疙瘩湯,他伸手比劃說不夠,還要三盆,要多加酸辣。子岸直道:「吃家子,我看你肚皮有多大!」結果三盆下肚吃的是乾乾淨淨,滿頭大汗,口角沾著菜渣。
一邊收拾,一邊口出狂言:「大肚皮,你以為只有你們秦國才有」。
子岸只好回一句:「牛」說罷就去給秦孝公報告。另一邊秦孝公也在吃飯,同樣也是美美的徒手吃了三大盆,連菜渣都不剩。子岸直道:「君上,那小子連咥三盆疙瘩湯。」秦國本來就不富裕,生怕被這貨給吃窮了。其它的暫且不表,咱們就說這霍菜疙瘩湯究竟是什麼美味,為何商鞅能連吃三大盆。
要搞清楚這道菜,先得介紹一種野菜——霍菜。
這是一種各地常見的野菜,也叫灰灰菜。《前漢·司馬遷傳》記載:「墨者,糲粱之食,藜藿之羹。」霍菜是中國人食用最早的蔬菜之一,人們主要食用霍菜的嫩葉,營養相當豐富。霍菜嫩葉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和各種維生素,同時還含有有益揮髮油,特別是含有極為豐富的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C對增強人體免疫力很有幫助。在《黃帝內經》中記載韭、薤、葵、蔥、藿五種蔬菜合稱之為五菜,可見當時霍菜的流行程度。
了解了霍菜,我們再來看霍菜疙瘩湯:
所謂霍菜疙瘩湯,其實就是麵粉拌湯的一種,在天水至關中一帶極為流行,這也是老秦地所在地。現在做疙瘩湯用清水和面,把面調和成團狀顆粒,下鍋和霍菜同煮便可。當然霍菜是經過處理的,不然並不好吃,大秦帝國的時候做的霍菜疙瘩湯,並沒有現在這麼好吃,應該是最為簡單做法,不過在那個年代絕對是美味。
別說戰國時期,就是在物資缺乏的那些年,一些雜麵疙瘩湯就已經是美味佳餚,算是改善生活。現如今疙瘩湯確是養生飯,並受到追捧,霍菜也搖身變成野菜中的美味,被端上城市的餐桌,這根本沒地方說理去,讓很多曾經吃膩了疙瘩湯的人想不通。每當聽老人們講起他們那些年,連霍菜根都挖著吃掉的時候,這種疙瘩湯才顯得珍貴無比。
《大秦帝國》中王志飛把衛鞅演繹得活靈活現,吃出了霍菜疙瘩湯的香,也吃出了老秦人骨子裡的味道。這是秦人最愛吃的麵食,也用了秦人吃飯的大盆,顯得大氣磅礴。如今秦地人吃飯依舊是大碗,像油潑麵、褲帶面、哨子面都是用大碗盛上,大口吃麵,當然秦人叫「咥」,對這個字形容的極為切切。
《大秦帝國》商鞅連吃3盆疙瘩湯,隔幕饞人,秦人都說「牛」。美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如今的秦人美食文化早已隨著時代的潮流,傳播到世界各地。食物是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滲透到各地的美食文化中,放射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