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商鞅連吃3盆疙瘩湯,隔幕饞人,秦人都說「牛」

2020-12-10 騰訊網

文/阿宏

《大秦帝國》中有一段,王志飛演繹商鞅吃霍菜疙瘩湯的場景,可謂一絕。商鞅吃出了霍菜疙瘩湯的香和美,一時間霍菜疙瘩湯成了人們的焦點。商鞅吃飯太香,連吃3盆霍菜疙瘩湯,子岸稱「牛」。

事情是這樣的:商鞅去秦國救老師公輸痤,飯點時間,在黑屋子裡,秦人給他盛上一大盆霍菜疙瘩湯,他伸手比劃說不夠,還要三盆,要多加酸辣。子岸直道:「吃家子,我看你肚皮有多大!」結果三盆下肚吃的是乾乾淨淨,滿頭大汗,口角沾著菜渣。

一邊收拾,一邊口出狂言:「大肚皮,你以為只有你們秦國才有」。

子岸只好回一句:「牛」說罷就去給秦孝公報告。另一邊秦孝公也在吃飯,同樣也是美美的徒手吃了三大盆,連菜渣都不剩。子岸直道:「君上,那小子連咥三盆疙瘩湯。」秦國本來就不富裕,生怕被這貨給吃窮了。其它的暫且不表,咱們就說這霍菜疙瘩湯究竟是什麼美味,為何商鞅能連吃三大盆。

要搞清楚這道菜,先得介紹一種野菜——霍菜。

這是一種各地常見的野菜,也叫灰灰菜。《前漢·司馬遷傳》記載:「墨者,糲粱之食,藜藿之羹。」霍菜是中國人食用最早的蔬菜之一,人們主要食用霍菜的嫩葉,營養相當豐富。霍菜嫩葉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和各種維生素,同時還含有有益揮髮油,特別是含有極為豐富的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C對增強人體免疫力很有幫助。在《黃帝內經》中記載韭、薤、葵、蔥、藿五種蔬菜合稱之為五菜,可見當時霍菜的流行程度。

了解了霍菜,我們再來看霍菜疙瘩湯:

所謂霍菜疙瘩湯,其實就是麵粉拌湯的一種,在天水至關中一帶極為流行,這也是老秦地所在地。現在做疙瘩湯用清水和面,把面調和成團狀顆粒,下鍋和霍菜同煮便可。當然霍菜是經過處理的,不然並不好吃,大秦帝國的時候做的霍菜疙瘩湯,並沒有現在這麼好吃,應該是最為簡單做法,不過在那個年代絕對是美味。

別說戰國時期,就是在物資缺乏的那些年,一些雜麵疙瘩湯就已經是美味佳餚,算是改善生活。現如今疙瘩湯確是養生飯,並受到追捧,霍菜也搖身變成野菜中的美味,被端上城市的餐桌,這根本沒地方說理去,讓很多曾經吃膩了疙瘩湯的人想不通。每當聽老人們講起他們那些年,連霍菜根都挖著吃掉的時候,這種疙瘩湯才顯得珍貴無比。

《大秦帝國》中王志飛把衛鞅演繹得活靈活現,吃出了霍菜疙瘩湯的香,也吃出了老秦人骨子裡的味道。這是秦人最愛吃的麵食,也用了秦人吃飯的大盆,顯得大氣磅礴。如今秦地人吃飯依舊是大碗,像油潑麵、褲帶面、哨子面都是用大碗盛上,大口吃麵,當然秦人叫「咥」,對這個字形容的極為切切。

《大秦帝國》商鞅連吃3盆疙瘩湯,隔幕饞人,秦人都說「牛」。美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如今的秦人美食文化早已隨著時代的潮流,傳播到世界各地。食物是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滲透到各地的美食文化中,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相關焦點

  • 劉軍|秦人的美味(民俗散文)
    劉 軍  但凡看過電視連續劇《大秦帝國》的人們都知道,劇中老秦人創造的特色美食讓人過目不忘,每當談起秦地秦人的美味,肥羊燉、藿菜疙瘩湯、苦須菜、秦酒等,那簡直就是上天賜予秦人的精美天食。可見《大秦帝國》電視劇中,商鞅來秦國救自己的恩師公叔痤,一路忍飢挨餓,飽受風寒,來到渭南大營,秦孝公吩咐將軍子岸好好招待商鞅,直到商鞅美美的咥了三碗藿菜疙瘩湯,將軍子岸看著商鞅對碗中的霍菜疙瘩湯如此狼吞虎咽,如此之飯量,如此食之,想來一路言談舉止,定是非凡之人,不由豎起大拇指,「牛」!
  • 舌尖上的老秦,看這三道秦菜,隔數千年都能感受到六國對秦的恐懼
    近些年來隨著歷史小說劇《大秦帝國》的火爆,很多人都對戰國時期的秦國燃起了濃厚的興趣。在劇中可以看到極心無二濾商鞅為改變弱秦捨身忘我的進行改革,秦國又是如何在清苦落後的情況下一步步崛起,也看到了秦國崛起後任用張儀、範睢如何縱橫六國,建立統一基礎。
  • 從一部曾經被雪藏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看商鞅變法
    最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部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第一集便被它那大場面的製作深深地吸引了,當然更重要的是它對歷史的尊重和演義。「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幹,死不休戰!」這是《大秦帝國》中老秦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十分霸氣。在現今小鮮肉為主的年代,這是一部很難得的大氣恢弘、演員演技在線的歷史正劇。
  • 這部大秦帝國,國民女神高圓圓的一顰一笑頓時把商鞅都給暖化了
    我想這句話用到《大秦帝國》中再確切不過了。2008年《大秦帝國》播出了第一部,就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於2013年又在央視播出了第二部,觀眾們仍然對該劇喜愛如舊。但是令觀眾不滿的是早就拍好的第三部卻遲遲不與觀眾們見面。但到了2017年,大秦帝國之崛起突然橫空出世,使得觀眾們很意外。
  • 《大秦帝國》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範睢不是「小人」
    這是我們從小到大從歷史教科書上學到的知識點,直到有一天有幸拜讀了孫皓暉的《大秦帝國》,不禁仰天長嘯,知識點都白背了。 《大秦帝國》以秦魏「少梁之戰」為開篇,秦獻公身中毒箭,臨終前,大雪紛飛,坐著步輦,看望老兵,一番話,讓老秦人淚如雨下,:「諸位跟隨我戎馬一生,老了卻還在這裡吞風咽雪,老夫對不住你們」。
  • 《大秦帝國》中的商鞅:歷史與藝術形象的鴻溝
    翻開史書,歷史上的商鞅形象卻並不好。《史記》記載: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  而在我最近讀過的《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中,商鞅的形象卻變得格外不同,他充滿激情,英勇果敢,格局遠大,同樣也會為了變法而視死如歸。與史書上冷冰冰的形象相比,這樣的商鞅更像一個充滿血肉的人。
  • 豆瓣8.5,還是系列最低,《大秦帝國》怎麼了?
    最近,《大秦帝國之天下》一直延期未播,所有翹首以待的觀眾們,都在等待這部當年大劇的播出,但是不隨人願,願想始終未成真。《大秦帝國》系列,自《裂變》開始,一直是超神的所在。不管是侯勇演繹的秦孝公嬴渠梁,還是富大龍演繹的秦惠文王,都在證明著一個問題,大秦帝國延綿不絕。
  • 《大秦帝國》:或許,真實的商鞅正是這樣一個人
    關於《大秦帝國》,很早就有聞之,但是看到那麼大一個系列,光修訂版的全套就有十一冊,實在有點望而生畏,不可當成一般閒書來讀,應當找個時間好生閱讀才是。這次休假時間比較長,便開始仔細閱讀。
  • 深度思考:大秦帝國的確值得稱頌,卻永遠不需要被懷念
    ▲每看完一部,筆者都覺得讀了一部網絡爽文照這個思路,嬴秦足以成為歷史楷模,近年來為秦始皇乃至秦帝國翻案之風也絡繹不絕,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它只是一個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在過去兩千多年裡都被冠以「暴秦」之名而被主流思想所唾棄。
  • 秦人的一部奮鬥史
    商鞅變法以後的秦國歷史大家都比較熟悉(羋月傳、大秦帝國等電視劇比較多),今天我們來聊聊秦人從起源到商鞅變法之間這段歷史。這也就是在大秦帝國中,商鞅所說的秦人必將大出於天下的由來。史記原文大費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大廉,即鳥俗氏;另一個叫若木,即費氏。費氏的玄孫叫費昌。其子孫有些住在中國,有些住在夷狄。費昌生當夏桀之時,脫離夏,投奔商,為湯駕車,而在鳴條打敗桀。大廉的玄孫叫孟戲、中衍,他們長著鳥的身子卻能說人話。
  • 四十年考古:解鎖《大秦賦》前的商鞅變法
    近日,央視八套《大秦賦》的開播吸引無數觀眾的眼球,令各位觀眾紛紛大呼:彩!彩!彩!但你可知形成於戰國中晚期,秦國獨大的局面背後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讓秦國從此走向崛起的商鞅變法之地在今日西安市閻良呢?
  • 大秦帝國:公孫鞅,衛鞅,商鞅?還是《史記》最嚴謹
    這幾天在看《大秦帝國之裂變》,有人問我歷史課本裡的商鞅,在這裡為啥叫衛鞅?好問題,這個涉及到先秦的姓氏問題。關於這個問題,電視劇並不嚴謹。還是《史記》最靠譜,最嚴謹。因此,此時商鞅應該叫做:公孫鞅。電視劇剛開始商鞅就在魏國,而且稱呼其為衛鞅。這點和《史記》就不一樣了。因為魏國此時已經稱王,不再是公爵。商鞅稱公孫鞅是沒有問題的,不會跟魏國的公子、公孫產生衝突。《史記》在此還是稱呼商鞅為公孫鞅。
  • 重寫《大秦帝國之裂變》觀後感
    因為自己一個失誤,把好好的一篇公眾號給弄的七零八碎,有點子強迫症啊,只得刪除,重新寫《大秦帝國之裂變》。因為今天休息,故用的電腦寫的這篇公眾號,或許排版方面會有些不當,還望各位道友見諒。  哎喲喂,還說看看之前怎麼寫的,結果查無此證了,真真正正的重頭開始,話不多說進正題!  《大秦帝國之裂變》是由侯勇老師和王志飛老師主演的歷史劇。
  • 大秦帝國中的商鞅與歷史中的到底有什麼區別
    汪汪最近在b站中看鬼畜發現了很多關於大秦帝國的鬼畜,出於好奇也是把大秦帝國的第一部看完了。對於劇中的商鞅角色甚是好奇。於是今天汪汪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劇中的商鞅與歷史劇中的商鞅到底有什麼區別。《大秦帝國之裂變》商鞅變法的本質在劇中商鞅變法後秦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秦國百姓無不感激商鞅的變法,使國家變得有法可循
  • 大秦帝國之天下講述了什麼故事好看嗎 大秦帝國之天下結局是什麼
    現在的世界是以前古代人慢慢演變而來的,很多導演拍出古裝電視劇向現在人展現歷史的精髓,但是不管劇情、人物、服裝都深受觀眾喜愛,那麼在最近播出的大秦帝國之天電視劇,是由張魯一、李乃文、朱珠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那麼大秦帝國之天下好看嗎?這部劇結局是什麼?大家一起看一下。
  • 疙瘩湯的正宗做法,像珍珠一樣的麵疙瘩,一次能吃3碗
    疙瘩湯是很多小美女很喜歡的主食吧,有時候在燒烤店最喜歡點一碗這個了。這個也是我們東北比較典型的家常主食了。有時候晚上不願意做飯的時候,就和點面,簡單做一個疙瘩湯,吃點鹹菜就可以了。這就是我們小時候的生活吧。
  • 「大秦帝國成語故事」商鞅之徙木立信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者,衛鞅曰「此皆亂化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城。其後民莫敢議令。
  • 《大秦帝國2》:丟失了第一部的史詩感
    》(《大秦帝國2》)卻把本有可能成為英雄的角色拍得令人失望。為了一點虛名跑去徐州相王,差點連命都丟掉了——而且在逃亡路上還有心思去勾搭非禮一位魏國大臣的女兒。這次毫無意義的冒險行動,只能體現惠文王徒逞血勇,而完全看不出雄霸天下的氣場。張儀口舌如簧能言善辯的風採也沒有表現出來,經常只會有一個人和他爭辯,其他人都在旁邊傻站著圍觀。
  • 《大秦賦》落幕——別五百年割據之紛亂 定兩千年帝國之弘基
    作為追劇十幾年的我和其他的歷史愛好者來說,《大秦賦》的完結也是對自己人生中一段時光的結點駐筆。《大秦帝國》系列自開播以來每一部都是當年的影視熱點,也引發著人們對於這段烽煙歷史的追逐與研究。那麼,對於《大秦帝國》的影視價值,對於歷史上的大秦,我們應該帶有怎樣的評價眼光呢?
  • 地圖會說話:大秦帝國以一敵眾,鯨吞天下史!
    最後,用十幅圖再來簡單回顧一下大秦帝國鼎盛路線圖:圖一、大秦帝國鼎盛期大秦帝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對於大秦帝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對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和統一之後的事情,我們耳熟能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