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or《亂世佳人》

2020-12-21 社會瞭望

這是一部時長233分鐘的美國電影,改編自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Gone with the wind)。無論是書還是根據它改編的電影,都是銘刻在文學和電影史上的不朽之作。《亂世佳人》在1939年的第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中榮獲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八大獎項。為何這部影片從上映到現在,歷經70多年,當代電影技術的飛速發展仍然無法抹殺它熠熠生輝的讓人無法抗拒的藝術力量?其實,再多的浮華再多的技術製作也敵不過真實得的情感與真正的生活。

有人稱這部小說是中國女人必看的一本書,恐怕說的意思是讓被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壓迫的中國女性去看看一個女權主義的典型,是如此為爭取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的吧!

《亂世佳人》由維克多·弗萊明 、喬治·庫克、山姆·伍德導演,費雯·麗、克拉克·蓋博等主演,於1940年1月17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斯嘉麗與白瑞德之間一段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1940年,該在片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獲得了在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十個獎項。1998年,該片在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20世紀最偉大100部電影中位列第四。

2017年在美國意識形態對立加劇的背景下,曾經是好萊塢影史上最值得驕傲的影片之一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飄 ) ,被指責內容涉種族歧視。老牌的奧芬劇院(Orpheum Theatre)因此「順應民意」,結束一年一度重映這部電影的傳統,引起美國社會的激烈爭論。《亂世佳人》中透露的種族歧視是該片最受詬病的地方,其大背景設置在美國的南北戰爭期間,當時就有批評家們指責影片有美化南方蓄奴制的嫌疑。它的種族主義傾向尤其令人不安,種族間的緊張局勢從戲裡延伸到了戲外,甚至擴展到首映式上。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前夕,塔拉莊園的千金小姐斯嘉麗(費雯·麗飾)愛上了另一莊園主的兒子艾希禮(萊斯利·霍華德飾),但艾希禮卻選擇了溫柔善良的梅蘭妮(奧莉薇·黛·哈佛蘭飾)。斯嘉麗賭氣嫁給梅蘭妮的弟弟查爾斯。南北戰爭爆發後,查爾斯上前線並戰死。斯嘉麗成了寡婦,但她內心卻一直熱戀著艾希禮。斯嘉麗和風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克拉克·蓋博飾)相識,但拒絕了他的追求。目睹戰亂帶來的慘狀,任性的斯嘉麗成熟了不少。不少人家驚惶地開始逃離家園,但正巧梅蘭妮要生孩子,斯嘉麗只好留下來照顧她。戰後斯嘉麗在絕望中去找白瑞德借錢,偶遇本來要迎娶她妹妹的暴發戶弗蘭克。為了保住家園,她勾引弗蘭克跟她結婚。

弗蘭克和艾希禮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組織,在一次集會時遭北方軍包圍,弗蘭克中彈死亡,艾希禮負傷逃亡,在白瑞德幫助下回到梅蘭妮身邊。斯嘉麗再次成為寡婦,此時,白瑞德前來向她求婚,她終於與一直愛她的搞私運軍火和糧食致富的白瑞德結了婚。一年後,女兒邦妮出生,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他跟斯嘉麗的感情卻因她忘不了艾希禮而破裂。斯嘉麗再次懷孕,但在和白瑞德的爭吵中滾下樓梯流產。白瑞德感到內疚,決心同斯嘉麗言歸於好,不料就在這時,小女兒邦妮意外墜馬摔死了。與此同時梅蘭妮終因操勞過度臥病不起。臨終前,她把自已的丈夫艾希禮和兒子託付給斯嘉麗,斯嘉麗不顧一切撲向艾希禮的懷中,緊緊擁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無法再忍受下去,轉身離去。面對傷心欲絕毫無反應的艾希禮,斯嘉麗終於明白,她愛的艾希禮其實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

當斯嘉麗趕回家裡告訴白瑞德,她是真正愛他的時候,白瑞德已不再相信她。他決心離開斯嘉麗,返回老家去尋找美好的事物,被遺棄的斯嘉麗站在濃霧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親曾經對她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決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創造新的生活,她期盼著美好的明天的到來。

「有一種感情叫做愛情,橫亙了時間,超越了空間,也跨越了俗世間的種種阻隔;有一種意志叫做堅強,承受了歲月,洗鍊了滄桑,亦拋卻了陳腐的累累束縛;有一種心態叫做從容,淡化了苦痛,撫清了酸澀,只留下一顰一笑間的雲淡風輕……」有人說愛情是永恆的話題,不管什麼時候談起都保持著它最初丰韻的顏色。所以愛情永遠是人們談論的經久不衰的話題,愛情題材的文藝作品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印記就會深刻的多。

電影開始時打出了一行字幕: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一個文明是隨風而飄的,最終是要飄散的;一個人的命運是隨風而飄的,最終也會飄散。影片中艾希禮、斯嘉麗、梅蘭妮在文明消逝的面前作出了不同的選擇,也就意味著不同的命運,但是他們不論選擇如何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淹沒在一種文明之下的,他們的命運就像歷史長河中的文明一樣,最終都會隨風飄散,因為沒有一個確定的文明個體是可以永存的。從一個文明跳入到另一個文明,也避免不了這樣的命運。但是,好在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長河中小小的一滴,在這長河中有無數的水滴分享著同樣的命運。看透後,也許會開闊些!

相關焦點

  • 《飄》《亂世佳人》與《GONE WITH THE WIND》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大片在國內很是流行,只要是美國的大片,保證看的人就非常多,不知道具體什麼時間,突然就傳來有美國大片《亂世佳人》的時候,我自然也想看看。不過,當年在漳州這樣的小城,像樣的電影院沒有多少,錄像廳倒是不少,所以我看《亂世佳人》的時候是在錄像廳的,和女友一起看的,時長四個小時呢。
  • 《飄》在中國,電影為何譯作《亂世佳人》?
    《飄》在中國由傅東華翻譯的《飄》第一個中文譯本。《亂世佳人》海報中的郝思嘉與白瑞德。今年是美國現代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誕辰120周年,同時也是小說《飄》第一個中文譯本問世80周年。是誰將這部影片譯為《亂世佳人》已無從考證。為何譯為《亂世佳人》,筆者認為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商業因素,用《亂世佳人》做片名更吸引觀眾的眼球;二是《飄》的核心就是郝思嘉,小說作者對另外三個主要人物瑞德、艾希禮和媚蘭的刻畫,都是為了最終完成塑造女主人公郝思嘉。電影中有680組鏡頭都給了費雯·麗飾演的郝思嘉,佔影片總鏡頭數的90%,用《亂世佳人》做片名更合適。
  • 經典電影《亂世佳人》主題音樂《飄》 柔美的小提琴曲
    帕爾曼演奏 由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主演的《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號稱電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經典愛情片,同時又是一幅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歷史畫卷,而這曲氣勢磅礴的主題音樂乃畫龍點睛之筆。
  • 最迷人的亂世佳人,有關《飄》你所不知道的的40個秘密!
    傅東華是首位將《飄》翻譯到中國的譯者,也是他將「Gone With The Wind」譯為「飄」。 15. 1939 年 12 月 15 日由《飄》改編的《亂世佳人》首映,超過 30 萬人湧上亞特蘭大街頭,全城放假一天。
  • 「隨風飄逝」的《亂世佳人》
    二、《飄》與《亂世佳人》《飄》出版三年後的1939年12月15日,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由米高梅國際影片公司拍攝電影片名開始直譯為《隨風而去》,後來改為《亂世佳人》。之所以改名,可能主要是因為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飄》的第一號女主人公都是美豔不可方物的佳人——斯嘉麗,其他人物的刻畫描寫都是圍繞塑造突出斯嘉麗,特別是電影,佔全片鏡頭90%的680組鏡頭都以斯嘉麗為中心,《亂世佳人》做片名更加名副其實。
  • 《飄》:亂世佳人,身如飄萍
    《飄》的封面文/葉超英>一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是一部風靡全世界的名著,被翻譯成多種文字,被拍過電影和電視劇。電影名字曾被起過引人注目的題目:《亂世佳人》。然而,這樣一部暢銷名著,自己曾多次讀過,都沒有能堅持讀完。有一次,曾經將上部讀完,卻再也沒有耐心讀下部了。所以,這次重讀這部名著,是下了決心的:無論讀得有多艱難,一定要讀完。這個譯本是譯林出版社出的,翻譯家是李美華。抱著這樣的心態,打開了這部分為上、下兩冊的、厚厚的世界名著。
  • 電影《亂世佳人》又上架了
    由於美國黑人的示威,美國華納流媒體平臺HBOMax下架的經典高性能電影《亂世佳人》在引入視頻後於再次上映。然而《亂世佳人》的國內視圖不受影響,但是「說明視頻」是在HBO在線觀看《亂世佳人》之前創建的。重新推出的電影《亂世佳人》在放映前已在視頻中放映,電影傳媒學者JacquelineStewart告訴觀眾,「你將看到的是史上最為恆久流傳的電影之一,但它從宣布開始製作的那天起,就多次被抗議。」代表了內戰初期美國,「將其描繪成一個優雅和美麗的世界,沒有承認這個世界基於的奴隸制系統的殘酷」和刻板的黑人角色的浪漫描寫。電影《亂世佳人》是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小說《飄》改編的。
  • 《亂世佳人》,一部失敗者的哀歌|亂世佳人|瑪格麗特·米切爾|...
    一部小說《飄》,和一部電影《亂世佳人》,令到歷史的失敗者,煥發新生。持續了4年的南北戰爭,最終以北方聯盟的勝利而告終。南方人失去了幫助他們發家致富的蓄奴制,還要被批判,唾棄。有些人選擇融入北方的新文明,有些人選擇頑固死守過時的舊制度,有些人,則選擇用文字去進行懷念。
  • 英文版音樂劇《亂世佳人》年底登陸中國舞臺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作品,一經問世,立即打破當時的出版紀錄,由《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更是創造了驚人的票房紀錄。2004 年,法國音樂劇作曲家 Gerard Presgurvic 首次將《亂世佳人》搬上戲劇舞臺,該劇一經上演就刷出票房新高。駐場 9 個月演出 200 場動員了 90 萬名觀眾,在法國創下了演出時間最長的劇目紀錄。韓國音樂劇團隊在法文版基礎上推出韓文版音樂劇《亂世佳人》。
  • 奧斯卡經典《亂世佳人》被下架
    除了HBO Max下架經典電影《亂世佳人》,日前,派拉蒙電視網也取消了長期播出的警察真人秀。公開資料顯示,1939年首映的《亂世佳人》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斯嘉麗與白瑞德之間一段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影片主演包括費雯·麗等。該片在第1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十項大獎。
  • HBO下架《亂世佳人》,電影改編自名著《飄》,被質疑種族歧視
    HBO下架《亂世佳人》,電影改編自名著《飄》,被質疑種族歧視今日,HBO正是下架電影《亂世佳人》,這部歐美電影評分還是挺高的,百度評分為9分,該片改編自瑪格麗特米切爾小說《飄》,由費雯麗、克拉克蓋博、奧利維亞德哈維蘭
  • 《飄》;家族分崩離析,父母瘋癲離去,亂世中的女子如何居於佳人
    小說《飄》意為隨風飄去,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創作的以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社會變化為背景,圍繞戰爭前後主人公斯嘉麗性格,生活等種種突變為主線的一部長篇小說,1936年出版,1937年榮獲諾貝爾獎,1939年以《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在世界電影史上更是經典之作。
  • 名著《飄》的續集《斯佳麗》,為亂世佳人續寫「明天」的故事
    小說《斯佳麗》是由美國著名南方作家亞歷山德拉·裡普利為經典名著《飄》作的續集。原著《飄》中,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以瑞特·巴特勒離斯佳麗而去結束了《亂世佳人》的故事,並留下了一個引發人們無限遐想的「明天」的結尾,而且瑪格麗特·米切爾生前堅決拒絕這個故事有個結尾。
  • 《亂世佳人》下架引起波瀾
    上映75年來,《亂世佳人》一直是美國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如今,這部以美國南北戰爭為題材的經典之作,因「對奴隸制的錯誤描述」大受抨擊,並被美國華納旗下流媒體平臺HBO Max從播放名單上「除名」。《亂世佳人》改編自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獲得10項奧斯卡獎,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商業電影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黑人女星海蒂·麥克丹尼爾因出演該片成為第一位獲得奧斯卡獎的黑人演員。時至今日,《亂世佳人》仍然受到觀眾追捧。下架前,該片海報與《老友記》一起被放在HBO Max宣傳資料的顯眼位置。
  • 上映81年的《亂世佳人》,這次真的「飄」了?
    昨天,HBO Max臨時下架了反映美國南北戰爭的史詩片《亂世佳人》,造成轟動。要知道,《亂世佳人》曾被美國電影協會(MPAA)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就在今年2月,美國總統川普還在一次集會上還提到,對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評選結果不滿,應該讓《亂世佳人》這樣的電影回歸。怎麼突然間,名聲斐然的《亂世佳人》就從自家平臺上下架了呢?
  • 《亂世佳人》因種族歧視被下架,美國孩子以後還能讀到《飄》嗎
    另一方面,《飄》鏡像式地呈現了兩種重農主義之間的鬥爭以及內戰後重農主義的全線崩潰。女主角斯佳麗戰後為重振田園所付出巨大代價,隱喻了重農主義在南方終將沒落的命運。斯佳麗執著的不是虛幻的愛情,而是情人阿希禮所代表的南方重農主義文化。作為重農主義神話的悲壯輓歌,《飄》也反映了大蕭條時期美國人對過度重商主義的普遍質疑以及對社會過快轉型的不適和懷舊。
  • 《亂世佳人》由小說《飄》改編的愛情電影
    介紹一部電影,由經典名著,美國作家米切爾的《飄》(主題是家國和偉大的愛情)製作的影片,名字是《亂世佳人》,3小時53分,可以說是史詩級「舞臺劇」了。亂世,指的是美國南北戰爭;佳人,指的是斯嘉麗——一個像貓兒討人歡喜的女人。戰爭的殘酷直接被攤在眼前,叫人逃避不得。
  • 經典電影《亂世佳人》被下架,該片「涉嫌種族歧視」?
    在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的浪潮下,華納傳媒旗下的HBO Max平臺近日下架了美國經典電影《亂世佳人》,原因是有人認為該片「涉嫌種族歧視」「美化奴隸制」。首映於1939年的《亂世佳人》改編自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講述美國南北戰爭前後,南方莊園主的女兒斯嘉麗與商人白瑞德的愛情故事。《飄》及《亂世佳人》中對黑人的刻畫和對奴隸制的看法一直被認為存在爭議。比如斯嘉麗愛慕的艾希禮不僅是一位主動上前線的南方軍士兵,還是種族主義組織3K黨的成員,但在書和電影中,艾希禮卻被刻畫成一個偏正面人物的「理想主義者」。
  • 《亂世佳人》的玫蘭妮,隨風而逝了
    以及1939年,那傳奇的《亂世佳人》:她扮演玫蘭妮·威爾克斯。聽上去有些時空錯亂:畢竟那電影離現在八十年了。畢竟那部電影裡,克拉克·蓋博逝世快六十年了,費雯麗也超過半個世紀了。話說,《亂世佳人》,即《飄》,即《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電影開頭,直接打了串字幕點題。
  • 《亂世佳人》:70年後再揭秘
    《亂世佳人》:70年後再揭秘  克拉克·蓋博、費雯·麗主演的這部經典之作,非但沒有「隨風而逝」,反而幾十年間話題不斷  ■本刊記者/羅嶼  電影《亂世佳人》的小說原著《飄》,英文名叫做《Gone With The 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