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叫楚門的男人,開場時楚門已經30歲了,他住在桃源島,是一家保險公司的職員,住在郊區的大房子裡,有車,有一個當護士的美麗妻子。他個性開朗熱情,每天早上都和鄰居打招呼,和路上遇見的人聊天,就像一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通人。然而楚門並不普通,他的生活的全部都是被人為設計的,他每天被上千個攝像頭拍攝著,並且作為真人秀主角被人們觀看。他身邊所有的人都是演員,包括他的妻子、父母和朋友。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一場真人秀節目,一切都是虛假的,只有楚門不知道。
楚門被人欺騙著長大,他曾經也想過離開桃源島,去世界各地探險,但是他身邊所有人都在阻止他。學校老師說世界上沒有地方需要人類探險了,報紙上每天都在報導「桃源島已經成為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這種類型的新聞,收音機裡也在宣傳各種交通工具的危險。甚至導演設計楚門的「爸爸」因為和他出海探險而掉海身亡的情節,這也真的讓楚門從此恐懼大海、不再提離開桃源島了。
但是施維亞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楚門和施維亞相互喜歡,然而導演不允許兩人在一起,施維亞被強行帶走後,楚門被告知施維亞將被送到斐濟。雖然是一句無心之語,但是楚門一直記得斐濟,也一直找機會去斐濟。在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被監視和控制後,楚門開始反抗和逃離。暴風雨中的抗爭使影片走向高潮,最後雨過天晴,楚門到了影棚的邊界。
碰到天空的「壁」那刻,也許是楚門的世界開始崩塌的那刻。導演試圖勸說楚門,外面的世界一樣虛假,一樣危險,而待在裡面,則可以一生安穩無憂。思索了片刻,楚門用他每天早上和鄰居打招呼的笑容和輕快口吻說道:
「假如我再也見不到你,那我祝你早安、午安和晚安。」
假如沒有意外發生,楚門被身邊的人欺騙著,也許一生便就如此度過,以我們認為「虛假」的生活,而對於楚門則是「真實」的生活。當我們作為觀眾,以上帝視角觀看時,我們知道楚門的生活是虛假的。當我們成為自己生活的主角時,沒有了上帝視角的全知全能,我們是否能夠知道我們的生活是真是假?
《楚門的世界》上映的時間,正是美國興起真人秀的時間。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The Truman Show》直譯就是「真人秀」,暗示了這個故事是一場真人秀。在大眾媒介日益滲透的今天,當大數據可以推算出個人偏好,並且不斷推送同質化內容時,當新聞傳遍世界各地的時間越來越短時,當新聞的「後真相」特點越來越顯著時,我們是否也生活在大眾媒介所塑造的「擬態環境」中,只能接收到媒體讓我們獲得的信息?
這樣想或許會感到恐懼和消極,然而這部影片以一種黑色幽默的喜劇方式,傳遞出的並非「懷疑身邊一切」的觀念,而更傾向於引導觀眾去思考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並對身邊發生的事情進行思考。即使當我們發現自己的生活在被媒介或者其他所引導和設計時,我們能夠及時發現,並且敢於抗爭和打破現狀,向對方說一句:
「假如我再也見不到你,那我祝你早安、午安和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