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楚門的世界》中,楚門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

2020-12-12 南城煙雨錄

「我想所有人都會質疑各自生活的真實性,就如同孩子們總愛詢問自己是否被領養一樣。」《楚門的世界》的編劇安德魯·尼科爾的話告訴我們,一個人並不只是單純自我的存在,還有本我、超我的影子。

《楚門的世界》是派拉蒙影業公司於 1998 年出品的一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提名以及金球獎、歐洲電影獎等多項大獎。影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楚門對於早已規劃好的虛假人生一無所知,自我的現實生活雖然無憂無慮,但這並不是他想要的,本我在一直計劃著逃離,最終他擺脫現實的束縛,選擇了自己想要的超我生活。

本我、自我和超我出自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弗洛伊德把人格結構分成三部分:處於潛意識本能的我、現實世界中的我和理想化自由的我。下面,我將從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解讀,主人公楚門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重人格特徵。

一、 本我:衝破現實的束縛,追尋自己想要的自由

弗洛伊德認為,所謂的「本我」就是隱藏在人心裡最處處,最原始、最模糊的部分,也是冰山理論中最底層的部分,相當於潛意識。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物本能的衝動,它是人們心理最真實的寫照,它完全處於潛意識之中。對於楚門來說,那種最原始的欲望就是追尋屬於自己的自由世界。當楚門看見那艘沉沒的小船時,想到了出海遇難的父親,他兩腿發軟邁不開步子,這就是他潛意識的本我觸發的反應。他一次次衝破現實的束縛,但是這一潛意識的陰影並沒有離開他,他在現實中畏手畏腳,始終在逃避,自由似乎離自己很遠。

在上班路上,楚門再次看見自己的老父親,當他走進仔細看時,父親卻被帶上公交車離他而去。父親曾經帶他出海,是楚門嚮往世界的化身,父親的出現,正是嚮往的世界在楚門潛意識裡的掙扎。

楚門向心愛的女神施維亞表白,卻被告知周圍的一切都是假的,女神被帶走了,只留下一條紅色圍巾。正是這條現實的圍巾,引起了楚門本我對現實的質疑,他表現出對現實的對抗,他感覺有人監視他,這裡不是他要呆的地方,他要逃離去追尋屬於自己的世界。

在我看來,父親和女神的出現就是楚門潛意識本我對自己的催促,要逃離這個虛假的世界。弗洛伊德說:「本我的動力表達了個體有機體生命的真實目的,那就是滿足它的先天需要。」本我作為一股無形的力量,引導楚門去直面自己的真實目的,那就是逃離,去滿足自己對自由的需要。

二、 自我:面對虛假的現實,努力地尋找突破

在弗洛伊德看來,「自我」,是本我的現實體現,是本我與外部世界溝通的橋梁,它奉行「現實原則」,需要排除現實的種種阻礙,最終滿足內心需要。楚門對現實產生厭倦,他要逃離,他選擇了很多種逃離的方式,比如飛機、大巴和自駕,最後都以失敗告終。現實的自我在努力尋找突破口,但是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面對現實自己也很無奈!

經過一番努力,楚門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他駕駛著小船航行在大海上,現實中不僅有風浪,還有巨浪,楚門堅強地挺了過來。風浪過後,太陽出來,楚門撐起風帆,繼續前行。他逃離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為設計的桃源島,向著本我嚮往的世界砥礪前行。

在這個虛擬的社會群體中,楚門沒有體驗過自然的親情、甜蜜的愛情、真誠的友情。所以,扭曲的世界必然有不自然的地方,這種殘酷的真實令他不能再忍受這些符號似的人與人的關係。這虛假的現實跟楚門的本我的呼喚格格不入,他要選擇逃離。

在我看來,既要面對現實,又要順應本我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現實是一個規律的世界,而本我卻是不受束縛的內心回歸。這讓我想起借山而居的青年畫家張二東,隱居終南山,過著令人羨慕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這似乎順應了自己的本性,但是現實卻沒有那麼詩意,棲居深山生活起居哪有那麼容易。楚門為了心中的理想世界,也是承受了現實中凡人不堪承受之重。

三、超我:認清現實的世界,勇敢地做出選擇

弗洛伊德認為,「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處於人格的最高層,是由於個體在生活中,接受社會文化道德規範的教養而逐漸形成的。超我規定著道德的標準,它的主要功能是按照至善原則指導自我,限制本我,以便達到理想自我的實現。

楚門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大海的盡頭,他邊摸著藍天,邊走向階梯,打開了那扇世界盡頭的門,看到的是一片黑暗。此時,楚門真正認清了這個現實的世界,實現了超我的轉化,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走進那扇未知的黑暗之門。

楚門為什麼沒有走回頭路呢?因為精心打造出的這個平和安寧的「桃源鎮」如製作人所言,一切都是美好的,有如伊甸園般安靜祥和,到處是友善的笑臉和問候的話語。但是這一切都不是真實的,嚮往自由的本我,絕不允許自己受到欺騙和束縛。

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曾說:「即使在最黑暗的情境下,我們也能保持精神的自由與心靈的獨立。」楚門很紳士地向虛假的世界告別,毅然決然地走進了那扇門。走向那未知的黑暗世界,這正是楚門苦苦追尋的精神自由和心靈獨立。不管那個黑暗的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麼,他都不在乎,因為楚門得到了心靈的頓悟,他找回了那個失去的自我,也找回了那個自由自在的本性,他從此進入了理想化的世界。

結語

通過以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對楚門三重人格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楚門努力地衝破現實自我的束縛,順應內心深處本我的訴求,進入了理想化的超我境界。在這個過程中,楚門不斷地與現實對話,實現了對現實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而成功逃離虛假的現實,走進自己嚮往的真實世界。

相關焦點

  • 淺析《楚門的世界》中的「媒介控制論」
    本文以「媒介控制論」為出發點,分別從媒介控制者、媒介控制的方式和媒介控制的後果三個方面,分析《楚門的世界》中媒介控制的具體表現,並從中探究媒介控制下的社會存在的問題:瘋狂的消費、情感表達能力的喪失和虛幻與現實的迷失。通過分析「媒介控制」對社會造成的影響與後果,對如今媒介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具有現實意義。
  • 《楚門的世界》:從三個層面淺析主人公如何衝破束縛重獲自由
    更可怕的是,只有他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正在被直播,他身邊的所有人都是演員,父母愛人朋友同事都是,甚至連鄰居家的一條狗都是,他們都在配合節目組演戲,只為了不讓楚門發現自己活在一個虛假的世界,楚門就在這樣一個「人造」的世界中活到了三十歲。有的人到了三十歲可能就妥協了。雖然日子沒那麼喜歡,感覺總是在重複,但起碼吃喝不愁衣食無憂、沒有太大的壓力,也就接受了這種生活。
  • 誰是楚門?——評美國電影《楚門的世界》
    謊言與真理,真實與夢幻,愛與控制,善與惡,父與子,等等主題都可以觸動我們思考,甚至有人會投射到自我的轄制和走出舒適圈等。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優秀之處,一個故事,告訴我們的不止是一個結果一個道理,而是眾多的啟示。我個人觀看,也生發出許多的思考,摘三點與大家共享。誰是楚門?
  • 楚門的世界
    在小鎮上,楚門周圍的所有都是虛假的,只有楚門是真實的。  為什麼「The Truman Show」被翻譯成《楚門的世界》呢?  楚門生活在一個由他人虛構的世界,從一出生,他的一切都通過攝像機實時記錄,被全世界關注。從最開始的只有一個攝像頭,隨著楚門的活動範圍不斷增大,到最後整個鎮上有5000多個攝像頭。英文名更加直接的說明了這部影片就是一部真人秀,完完全全的真人秀。
  • 《楚門的世界》秘密終於漸漸被楚門窺測端倪!
    這部電影不輕鬆不意味著不好看,而是看完後,發現自己剛才全神貫注地過了一段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看完這部電影後,多年前,那「缸中之腦」的小說,令自己陷入「曉夢迷蝴蝶」的狀態,栩栩重現,雖然不再像當年那樣恍惚到不能自已。
  • 《楚門的》:使用SMART原則來幫助你實現自我救贖
    他的生活中隱藏著無數的場景,他的環境是假的,他的親戚朋友都是受導演邀請的演員,他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主角。當楚門發現他住在一個受控的世界裡時,他拼命想逃走,儘管在生產團隊的路上遇到了障礙,他並不害怕。他選擇了渡船,後來發現這是製作團隊設置的海景,不管導演「勸說」,他義無反顧衝到未知的自由世界。
  • 《楚門的世界》:世界在真與假之間
    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叫楚門的男人,開場時楚門已經30歲了,他住在桃源島,是一家保險公司的職員,住在郊區的大房子裡,有車,有一個當護士的美麗妻子。他個性開朗熱情,每天早上都和鄰居打招呼,和路上遇見的人聊天,就像一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通人。
  • 《楚門的世界》或許真相其實很殘忍
    別離是不知不覺中開始的,直到他們中的大多數用鄉愁矯情自己,在城市鋼筋水泥的寫字樓裡偶爾遙望故鄉,我才知曉彼此調侃祝福那句話的現實意義,其實源自金·凱瑞的《楚門的世界》。「如果再也不能見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 《楚門的世界》:媒介時代的操縱隱喻,我們每個人都是楚門
    《楚門的世界》:媒介時代的操縱隱喻,我們每個人都是楚門,編導從一名媒體製作人的概念延伸開去,賦予由Ed Harris飾演的Christof(「the TRUMAN Show」的編導)一角無比的權威性。男主角楚門在我看來,所寓意和展現的是導演自身所認同的,最接近於完美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楚門按照既定的軌道和設定成長,所有會促使他改變的不穩定性因素都被一一剪除和遏制,事實上,楚門的性格正是你我他最為期許的樣子。他勤勤懇懇,他待人友善,他忠誠仁厚,最重要的是,他敢於嘗試富於勇氣不懼失敗不畏挑戰。可以說,每一個我們,都希望成為真正的楚門。
  • 《楚門的世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場景三:「在下一集,美露會離開楚門,楚門將會有第二春,我決定將性交過程,首次在電視上直播。」這一幕時,或許與所學有關,「隱私權」立刻從腦海中跳了出來,桃源有多少臺攝像機?五千臺;楚門的一言一行無休止地實時直播。
  • 豆瓣9.3《楚門的世界》:對不起,我沒成為你期待的模樣|百家故事
    楚門秀的總導演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世外桃源。在他眼中,他打造的世界才是世界本該有的樣子,沒有惡沒有流浪漢,純潔而美好。整齊的街道、整齊的房屋、陽光、鮮花、明亮、循規蹈矩、按部就班,裡面的一切都是可控的。
  • 豆瓣9.3《楚門的世界》:跨越媒介的操縱,尋求高處的自由
    現如今,幾乎人人擁有一部手機,通過這個機器,我們得以了解外部的世界,表達自我的觀點。但是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種潛在的危險,我們的個人信息常常被洩露,我們與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我們變得越來越依靠這樣的關係。我們傾向於不動腦子的去娛樂自己,就像尼爾·波德曼在他的書《娛樂至死》中所顯示的那樣。我們都需要依靠這樣的媒介,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就此娛樂下去?
  • 我們都是楚門
    我都已經無法回憶起自己當時為何會在自己微信公眾號第一篇推送時選擇這篇《我們都是楚門》。2015年的2月21日,那是一個簡單的周六,我在南方的寒冬中推送了「深幾度」的第一篇文章——它和商業無關,只和自己的情緒相關。實際上,這篇文章落筆於2014年,我的上一個抑鬱周期。
  • 【楚門的世界】這一切都是假的,只有你是真的……
    《楚門的世界》是1998年出品的一部神作,由彼得威爾執導,金凱瑞、蘿拉琳妮、諾亞艾默裡奇、艾德哈裡斯等聯袂主演。橘子我作為一名資深綜藝飯看完這部影片後不經感嘆這才叫真人秀啊!但卻是一部令人感觸頗深的真人秀……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家大型影視公司製作了一檔大型真人秀,沒有劇本,沒有提詞的真實生活實錄。
  • 一部經典的影片《楚門的世界》有感
    《楚門的世界》給出了與眾不同的答案,那就是真實,讓人震撼的真實。這部名垂影史的作品開篇處有句獨白:「我們看厭了虛偽的表情,看厭了花俏的特技,本片內容真真實實,絕無虛假」,這句臺詞,足以概括其特色。《楚門的世界》開篇平平穩穩、不徐不疾,甚至讓人覺得過於平淡了。
  • 為什麼說《楚門的世界》是後現代主義的教科書?
    當我們談論《楚門的世界》時經常會用到一個有趣的理論——三層套娃理論。這個理論的大致意思是說,《楚門的世界》的故事結構設計巧妙,像俄羅斯套娃一樣,一層一層地疊在一起。電影中楚門生活的世界是第一層,觀看楚門秀的觀眾的世界是第二層,觀看電影的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第三層。今天,我就大膽借用一下這個理論來解讀一下《楚門的世界》中對於後現代主義精神的表現。
  • 《楚門的世界》:催生烏託邦的「自由-穩定悖論」
    楚門身處的「世界」與外面的世界是兩個維度,而前者就像一面鏡子,雖然荒唐、卻可照出現實生活中的缺陷,與現實有著密切的聯繫。政治哲學的任務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對比兩個維度,思考二者好或不好的理由,通過解釋讓其正當化。
  • |《楚門的世界》
    影片中的楚門,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但從小他的親情友情都是被精心安排的,甚至,愛情也不能自己去選擇。一切都看似那麼和諧,又那麼突兀。直到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溺死的父親,楚門對自己現在的生活產生了疑問,每天妻子對著空氣念著廣告詞,突然消失的初戀女友,上班路上一次又一次的被攔截在廣告牌邊進行每日一次的尬聊,出自楚門本意的,也許就是買時裝雜誌,但買來雜誌用它做什麼都要被監視,只要自己想離開桃花島,就會聽到一系列關於桃花島的優勢。
  • 《楚門的世界》:這個世界,儘管殘酷,但是皈依於真實和溫情
    因為在生活中的我們,會默認自己所處的境地,沒有逃脫的勇氣。而在電影《楚門的世界》中,楚門在一次次的懷疑中,漸漸觸摸真相,來到了真實的世界。這部電影用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涵蓋了生活的哲理。男主楚門或許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攝影棚中,他的一舉一動都被攝像頭所記錄並轉播給世界各地的人們。
  • 《楚門的世界》妻子疊手指是什麼寓意?
    這個應該算是《楚門的世界》裡很經典的一幕場景了,金凱瑞飾演的楚門和母親、妻子一起回看從前的照片,話說年輕時候的金凱瑞真的是帥。一頭柔順的頭髮。也正是這一次查看相冊讓楚門察覺到,在自自己與妻子美露的結婚照中美露有個疊手指的動作,她將自己的食指和中指交叉平放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