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歸僑張永和:為華裔兒女立功、立德、立言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龍巖4月1日電 題:為華裔兒女立功、立德、立言

  ——專訪印尼歸僑、著名作家張永和

  作者 李展

  「感謝生活,感謝時代。挫折練就我堅忍意志,雲譎波詭的風雲人物給了我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3月底,著名作家、印尼歸僑張永和接受筆者專訪時感慨而言。他用一生的努力為華裔兒女立功、立德、立言。

  中學時,讀過《李光耀傳》,對華人精英的非凡成就感嘆不已。而今,年逾70的老人、該書作者張永和真實的出現在眼前,精神矍鑠、聲音洪亮、健步如風,和他的聊天仿佛你在讀史,你可以感受一個老人的執著情懷。

  張永和1941年出生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1945年春其父張鏗仁因參加抗日救亡運動而慘遭日寇殺害。其母賴秀琳不得不賣掉6個孩子中的2個女兒,帶著一家人回到廣東省大埔,投靠張永和的叔伯。因為家境貧寒,張永和勉強念完小學,便輟學當放牛娃。

  1960年,張永和考上福建永定的林業學校,隻身來到了永定。學校開學僅3個月即解散,他被派到永定金木伐木場當伐木工人,後到連城縣新瓶大山伐木。

  愁窮困頓的張永和卻不甘屈服於命運,他一邊幹農活,一邊自學。在閩西林區大山裡的生活閱歷,為他早期的文學作品提供的豐富的創作源泉。

  1961年5月1日,他在《工人日報》發表處女作。

  1965年11月28日,張永和受到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和葉劍英元帥的親切接見。在全國僑聯召集的歸僑作家座談會上,周恩來勉勵大家:「華僑對中國革命和建設都作出過巨大貢獻,令人遺憾的是他們的光輝業績在文學中反映甚少。你們是歸僑青年作家,有責任將父兄的業績寫出來,以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這席話為張永和指明了方向,立志為華僑立功、立德、立言。

  寫華僑題材,張永和首先選擇愛國僑領胡文虎。1989年37萬字的《胡文虎傳》出版了,一時引起轟動,海內外100多家報刊或評論或轉載。《胡文虎傳》被譽為「中國華僑史題材創作的新突破」。

  此後,張永和一發不可收拾,到如今已出版著作20餘部,累計880多萬字,受到海內外文壇的好評。《李光耀傳》1994年評為「全國優秀暢銷書獎」,另外,他的《瓦希德傳》、《羅芳伯傳》還分別評為2002年、2003年印尼華文文學優秀作品一等獎。

  張永和以其精品為時代立言。他認為,努力反映飛速發展的時代精神風貌,是文學應有之責,也是當代作家義不容辭的時代使命。

  新加坡《聯合早報》1993年10月18日刊發中國新華社電訊報導稱:「張永和是大膽為海外僑領立傳的第一人。評論界認為,中國文學創作中的華僑題材近十幾年雖然有所發展,但仍局限重重。張永和大膽為海外華人名人立傳,是一個突破。為文學創作開拓了新路。其作品對寫作華僑史也有參考借鑑價值。」

  晚暮披霞,身兼閩西客家聯誼會副會長的張永和是個不折不扣的客家人,晚年的他致力於全球客屬事業的發展、客僑文化的保護。近年來,他積極奔走於大陸和東南亞,受聘世界客屬組織《世界客家人》主編、印尼《和平日報》主筆,為增進廣大海外華僑對祖國的了解嘔心瀝血。(完)

相關焦點

  • 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經典)
    《左傳》提出了為人處世的最高標準,即「立德立功立言」,並稱「此之謂不朽」。後來唐代的一位學者對這「三立」作了精闢的闡述:「立德,謂創製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 人生價值標準「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左傳》講『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社會影響力大,理應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引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此乃《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所說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說白了,就是做人、做事、做學問。這大概是古人走出了蒙昧、野蠻時代後對人生價值的幡然醒悟,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現、思考、把握和追求,道出了人生追求的恆久價值,抵達了過去絕大多數人都很難抵達的有關人生價值的哲思層面。
  • 歸僑作家張永和的名人傳記之路
    中新社福建龍巖12月30日電 題:歸僑作家張永和的名人傳記之路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這是他們第二次送給我的新年祝福。」新年將至,收到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和其夫人聯名的節日祝福信函和全家福照片,歸僑作家張永和說,「加拿大人的中國情結一次次在我的內心燃起溫暖的火焰。」
  • 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據說中國歷史上做到的只有兩個半,分別是孔子、王陽明、曾國藩。兩者已被奉為聖人,只可膜拜,唯有曾國藩還有點「人氣」,引起後人大範圍學習,這點「人氣」就是笨,而與眾不同的是他「耐煩」的品行,從而與近代以來最受推崇的人物,大概非曾國藩莫屬了,可是很多人都沒想過,他為什麼會被強烈推崇呢?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左傳》講「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
  • 富蘭克林與曾國藩: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修習,終其一生
    富蘭克林與曾國藩: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修習,終其一生富蘭克林與曾國藩: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修習,終其一生 富蘭克林的13條道德準則:節制、節言、秩序、決心、節儉、勤勞富蘭克林與曾國藩: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修習,終其一生 聖人言「
  • 琅琊王氏的家風底色:立德,立功,立言
    家風是家族的精神文化傳統,關乎家族文化的底色和基調,琅琊王氏家風的底色便是立德、立功、立言。同為琅琊王氏的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也是晉代有名的孝子。晉武帝時,王戎母親去世,他照常喝酒吃肉,看似逾越禮制,實則內心悲慟,哀傷得起身都得藉助拐杖。而尚書和嶠同時遭母喪,雖寢苫枕塊、粗茶淡飯,但只是表面上的禮節,而氣色不衰。時人稱王戎為「死孝」。兩晉時期,玄風昌熾,士人崇尚清談,以放浪形骸為高玄境界。然而,高談闊論的玄言雖然能博得一時聲譽,容易走紅,卻很難助力家族的長遠發展。
  • 陽明心學;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凡人又該如何做聖賢?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陽明心學」,是以心為本體,教你做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古今公認的成為聖人的標準。 讓我們來看一下,現代人在立德,立功,立言做出的「貢獻」。 「立功」方面:「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豆腐渣工程」,「面子工程」,等等, 「立言」方面:(被先賢古哲視為生命的「立言」,並不是指日常生活中言行,而是影響後世發展的思想,日常言行的表現在「立德」上),人心浮動,唯利是圖,「成功學」成為社會主流。
  • 探尋歷史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有幾人做到
    古之聖人,把立德、立功、立言,當做為人處世的最高標準,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高境界,並稱「此之謂不朽」。 立德何謂立德?德,乃德行,德業。《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教育界裡也有「立德樹人」之說法。吳兢《貞觀政要》也更明確指出,「人之立身,所貴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論榮貴。」
  • 古代文人推崇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幾人能做到?
    「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是春秋時魯國的叔孫豹與晉國的範宣子曾就何為"死而不朽"展開討論時,叔孫豹對不朽提出的看法。此「立德、立功、立言」被後世讀書人總結為「三不朽」並廣受推崇,但因為其高度和到達的難度,其實也成了很多讀書人特別是文人入仕後畢生追求的最高目標。
  • 歸僑作家張永和拜訪龍巖增泉文化傳媒,雙方愉快交談
    3月20日上午的龍巖風和日麗,著名歸僑作家張永和拜訪龍巖增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同時在場的還有上海鎏夏文化總裁楊天希,三方一起進行了愉快深入的文化交流。張永和老師1941年8月出生於印尼,1960年春回到祖國定居。當年回國後,他先後在福建永定縣的金峰大山和福建連城縣新瓶大山伐木。
  • 歸僑作家張永和出版長篇小說《大山寨》
    本報訊 著名歸僑作家張永和的長篇小說《大山寨》(福建人民出版社)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近日在福州舉行。會議由福建省國際文化經濟交流中心、福建省作家協會、龍巖市委宣傳部、福建人民出版社4家單位共同主辦,眾多作家、評論家到場祝賀。
  • 「道統」與「政統」,試看明清時期士大夫階層立言與立功的抉擇
    所謂三立,就是《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記載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所謂立德,就是樹立功德,立功就是建立功勳,立言就是著書立說,發展繼承儒家學說。三立之中,立德是最高理想,往往是由後人來進行評判的,而立功與立言,則是士大夫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追求目標。因此,立功與立言,就成了他們畢生的追求。這種追求具化到現實中,就是"道統"與"政統"的實踐。
  • 張永和的名人傳記之路
    歸僑作家張永和(資料圖片新年將至,收到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和夫人聯名的節日祝福信函和全家福照片,歸僑作家張永和說,「加拿大人的中國情結一次次在我的內心燃起溫暖的火焰。」    去年冬,張永和應邀前往加拿大採訪特魯多。回國後,張永和把在加拿大連續60多天的採訪經過和感受寫成文章,以《加拿大人的中國情結》為題在媒體上發表。
  • 「立德、立言、立功——當代人書明東莞王縝古詩書法作品展」徵稿
    為了加強鰲臺書院書法基地建設,夯實厚街創建「中國寫字教育示範鎮」的歷史文化底蘊,挖掘和推介東莞歷史文化名人,該鎮計劃於今年11月份舉行「立德、立言、立功——當代人書明東莞王縝古詩書法作品展」,現正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徵稿。凡在厚街生活、學習、工作的廣大書法家、書法愛好者均可投稿,作品件數不限,投稿一律使用真實姓名。
  • 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
    曾國藩是晚清末年的「中興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
  • 大教育家孔子的「立德、立功、立言」
    接著,孔子從中都宰晉升為魯國的小司空,司空是負責魯國國內土木工程事務的官員,小司空是其副職,相當於今天主管農業、水利、建設、交通等多部門的副部長,這也是孔子從魯國的地方官員晉升為中央官員。孔子任職小司空的時間不長,就被魯國國君提拔為魯國的大司寇,還被授權代理相事。
  • 上海老歸僑①|會四門外語的他,為周總理翻譯過印尼語與法語
    編者按:老歸僑,是指新中國成立前出國,於1966年6月30日前又回歸祖國懷抱的華僑群體。他們懷著對祖國的無比思念和熱愛,在新中國百業待興時放棄國外的發展前景,回國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奮戰在新中國的各條戰線上,緩解了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才短缺的艱難局面,為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奠定地位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 「立功」還是「立言」--嘉佑二年後蘇軾和張載的不同人生道路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雖久不廢, 此之謂不朽。」為永久整治錢塘江水患,清淤築堤形成了今天的西湖蘇堤。就「立功」而言,蘇軾在傳統文人中亦堪稱典範。 作為散文「八大家」之一,宋詞豪放派的開創者,留下蘇詩兩千多首,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繪畫也有獨到之處。在整個中華文明史上,「立言」成就可與蘇軾相提並論的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