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和的名人傳記之路

2020-11-28 新華網客戶端

歸僑作家張永和(資料圖片)

    「這是他們第二次送給我的新年祝福。」新年將至,收到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和夫人聯名的節日祝福信函和全家福照片,歸僑作家張永和說,「加拿大人的中國情結一次次在我的內心燃起溫暖的火焰。」

    去年冬,張永和應邀前往加拿大採訪特魯多。回國後,張永和把在加拿大連續60多天的採訪經過和感受寫成文章,以《加拿大人的中國情結》為題在媒體上發表。

    「因為撰寫《特魯多傳》,去年冬天我前往加拿大,踏雪渥太華,遊覽魁北克,走訪蒙特婁,採集了許多珍貴的資料。」在福建龍巖市,張永和近日對記者說,加拿大人的盛情好客令人難以忘懷,但更讓他感動的,是源遠流長的中加友誼以及加拿大人深厚的中國情結。

    張永和,1941年8月出生於印尼,1960年春回到祖國定居。當年回國後,他先後在福建永定縣的金峰大山和福建連城縣新瓶大山伐木。從閩粵贛邊的大山裡起步,他闖出一條文學之路,從一名伐木工人成長為傳記作家。

    「17歲開始創作的小說《高爐旁的火光》《小裕下田》,發表後激發了我的文學創作熱情。」伐木之餘,不顧疲勞,伏案寫作,令張永和記憶猶新。

    50多年來,張永和筆耕不輟,發表200多篇小說、散文、詩詞,其中《水上「羊圈」》《獻水》等入編1965年9月出版的《全國青年作者作品選》。《柯林頓傳》《胡文虎傳》《科拉松·阿基諾傳》《馬哈迪傳》等30多部長篇傳記文學作品,累計800餘萬字。

    1988年2月,《胡文虎傳》由鷺江出版社、新加坡崇文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外引起極大反響。

    《胡文虎傳》的成功,給張永和傳記文學的創作以莫大鼓舞。從此,他的國際名人系列長篇傳記創作一發而不可收,《李光耀傳》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瓦希德傳》《羅芳伯傳》先後獲評為印尼華文文學優秀作品一等獎。

    有專家這樣評價,張永和大膽為海外華人名人立傳,是一個突破,為文學創作開拓了新路,「其作品對寫作華僑史也有參考借鑑價值。」

    「從《胡文虎傳》到《李光耀傳》,傳主都是客家人。」張永和說,「客家人把我們民族的光榮傳統,一代一代傳播下去,對於促進世界和平進步事業的發展,意義是極為深遠的。」

    張永和談及為國際名人寫傳記的緣由說,「由於我是歸國華僑,對華僑華人有著特殊的感情,所以近些年來一直致力於為海外鄉親立傳。」

    《特魯多傳》已基本成稿,但現年76歲的張永和並未停歇創作的腳步。他告訴記者,還準備寫閩西海外僑胞熱心扶助家鄉奔小康的新時代傳奇故事。(張金川)

相關焦點

  • 歸僑作家張永和的名人傳記之路
    中新社福建龍巖12月30日電 題:歸僑作家張永和的名人傳記之路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這是他們第二次送給我的新年祝福。」新年將至,收到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和其夫人聯名的節日祝福信函和全家福照片,歸僑作家張永和說,「加拿大人的中國情結一次次在我的內心燃起溫暖的火焰。」
  • 名人|張永和:建築大咖的「非常」生活
    《名人面對面》專訪 | 張永和張永和的形象辨識度很高,圓眼鏡、粗眉毛、鍋蓋頭,天然的「萌」屬性,與他在中國建築界的「大佬」地位形成了強烈反差。而早在三十年前,人們提起張永和卻常常說,他是「張開濟的兒子」。張永和出生於北京,父親張開濟,是新中國第二代建築設計師,人稱「設計了半個北京城」。天安門觀禮臺、中國國家博物館、釣魚臺國賓館都是他的作品。在美國接受現代建築教育的張永和,跟父親張開濟的建築理念有著本質的不同。而他們也成為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建築師的兩張名片。
  • 歸僑作家張永和拜訪龍巖增泉文化傳媒,雙方愉快交談
    3月20日上午的龍巖風和日麗,著名歸僑作家張永和拜訪龍巖增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同時在場的還有上海鎏夏文化總裁楊天希,三方一起進行了愉快深入的文化交流。張永和老師1941年8月出生於印尼,1960年春回到祖國定居。當年回國後,他先後在福建永定縣的金峰大山和福建連城縣新瓶大山伐木。
  • 寫給孩子的世界名人傳記
    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期,多讀一些名人傳記,不僅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堅毅的品格,更能吸取積極的經驗,讓人生之路更寬廣開闊。 也因此,美國、芬蘭、日本等教育大國,都非常注重引導孩子閱讀名人傳記。
  • 勵志名人傳記推薦 30部必讀的名人傳記經典
    並且,有超過一半的富人閱讀的書籍主要是名人傳記,他們從這些傳奇人物身上吸取人生教訓,吸取謀略智慧。馬雲最愛讀胡雪巖,自稱他的傳記他認認真真看了2遍,胡雪巖的個人得失都讓他受益匪淺,這也是他今天成為這樣敏銳地對中國商業規則甚至潛規則洞悉的精明商人,很大的原因之一。王石80年代在深圳,經常專程到香港淘書看,他最愛看名人傳記。
  • 梁啓超:為什麼要讀名人傳記?
    我們為什麼要讀名人傳記? 梁啓超說,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人志氣,且於應事接物之智慧增長不少,古人所以貴讀史者以此。 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前言裡寫道:「切勿過於怨嘆,人類中最優秀的和你們同在。
  • 名人傳記
    「我的第一本名人傳記漫畫書」系列是由韓國漫畫書最著名的團隊創作而成,在引入內地之前,已經在韓國、美國、中國臺灣等地暢銷,更獲選美國小學的課外輔助教材。通過閱讀,我們看不到名人的光環,看到的只是一個普通人在成長過程中,如何守護自己的夢想,如何贏得認同。從小到大,我們都不缺少夢想,只不過缺少了一些堅持。讓夢想照進現實,夢想成真的一天離我們就不遙遠!(文/圖 陳之淼) 陳之淼
  • 名人傳記聯手奔向暢銷書行列
    近日,全國上百家書店和圖書批發市場都在顯要的位置擺上了綑紮著彩帶的12本名人傳記,一場「名人傳記暢銷書全國聯展活動」,正大張旗鼓地鋪展開來。  據了解,此次推出的12本名人傳記分別是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克農傳》、《陳獨秀傳》、《李立三傳》、《王明傳》、《王稼祥傳》、《張治中傳》、《晚年陳毅》、《晚年何應欽―――最後歲月》、《周恩來的魅力》,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進退韜略―――毛澤東在命運轉折關頭》,海天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才子鄧拓―――一位蒙冤者的血淚人生》,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白色花劫―――「胡風反革命集團」
  • 江蘇歷代名人傳記叢書《翁同龢》出版
    原標題:江蘇歷代名人傳記叢書《翁同龢》出版   中新江蘇網常熟7月22日電 (周建琳)江蘇歷代名人傳記叢書《翁同龢》現已正式出版。19日,在常熟圖書館舉行了該書首發式。《翁同龢》由常熟理工學院的沈潛教授與常熟翁同龢紀念館王忠良館長合作撰寫,歷時三年完成,是一本立足於真實還原翁同龢一生的人物傳記。  翁同龢(1830-1904),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著名愛國政治家、文化藝術家。
  • 張永和:非常建築
    圓眼鏡、圓臉,穿一件深色襯衫,說話慢條斯理溫文爾雅,坐在記者面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建築師張永和。自從20 05年接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邀請擔任建築系主任以來,張永和就成了空中飛人,他太忙了,自稱是個懶人,可是每天卻只能睡五六個小時,這讓他很痛苦。   張永和與夫人魯力佳這次來上海是為了他們在浦東和嘉定的幾個項目。
  • 張永和:「跨界」中的概念思維
    張永和  除建築外,張永和與其所創建的非常建築的工作還涉及到景觀、產品、家具,乃至服裝、首飾、展覽等多個設計領域的創新嘗試,這些作品的靈感均來源於特色鮮明的中國概念為此,本期我們特別採訪到張永和,向讀者展示由其設計的不同時期不同系列的經典設計作品,全面呈現一個知名建築師的「跨界」設計之路。  張永和,曾在中國和美國學習建築,是中國最早獲得國際聲譽的建築師、最重要的建築先驅之一。2005至2010年間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建築系系主任,目前他是麻省理工和同濟大學的教授。非常建築於1993年由張永和與魯力佳創立。
  • 印尼歸僑張永和:為華裔兒女立功、立德、立言
    中新網龍巖4月1日電 題:為華裔兒女立功、立德、立言  ——專訪印尼歸僑、著名作家張永和  作者 李展  「感謝生活,感謝時代。挫折練就我堅忍意志,雲譎波詭的風雲人物給了我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3月底,著名作家、印尼歸僑張永和接受筆者專訪時感慨而言。他用一生的努力為華裔兒女立功、立德、立言。
  • 寫給孩子的5本世界名人傳記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說:「中小學語文教材應當多選一些傳記。」 「現在教育部正組織編寫一套新的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聘我擔任總主編,這套新教材就選了不少名人傳記,並鼓勵學生多讀傳記。」
  • 為什麼我一定要給孩子讀名人傳記?這4點好處,是家長給不了的
    有的家長問我,給孩子讀名人傳記有那麼重要麼?名人雖然很偉大,但是身處時代不同,有些方法都老舊了,而且思想觀念也變得大不相同。對此,我對這位家長的看法是持完全否定態度的。讀名人傳記好處多多,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 傳記電影怎麼拍? 如何用電影講好中國名人故事
    好萊塢的傳記片幾乎涵蓋了各類名人,政壇領袖、體育明星、創業奇才、音樂偶像……對比之下,國產的人物傳記片不僅數量稀少,而且在質量上距離向全球輸出的水準也相差甚遠。坐擁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名人資源,卻沒能產出優秀的傳記電影,這的確令中國電影人尷尬。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10年的迅猛增長。
  • 張永和|建築可親
    建築是為了「人」拿走身份的標籤,張永和給人的感覺十分謙虛,有趣,自帶一種「萌」的氣質,這種氣質或許來自於他對文藝的熱衷。建築師 張永和生活中的張永和,似乎一直處於思考狀態中,對世界保有敏銳的感知。出差中的張永和很難概括張永和的「風格」,他不以「形式」來定義建築,在他看來:「建築不該分為東方和西方,而是根據氣候,分為南北。因為建築是為人而設計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背景,應首先讓位於「人」。從席殊書屋到晨興數學樓,從山語間別墅到運河上的院子,從吉首美術館到吳大羽美術館。
  • 張永和 建築可親
    張永和 張永和,中國建築師,普利茲克獎評委,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前建築系主任。 建築師 張永和 生活中的張永和,似乎一直處於思考狀態中,對世界保有敏銳的感知。
  • 杭州十五中開了一份名人傳記書單
    學生的書單中,人物傳記少不了。但該選什麼樣的人物傳記,又該如何去讀?估計很多學生和家長並不清楚。 杭十五中一直深挖名人文化,向學生推薦各類名人傳記,從名人名家身上學到更多的品性和修為。前兩天,學校舉行讀書節活動,精心整理了一份適合初中學生的傳記書單,在這裡推薦給大家。
  • 《民國名人傳記叢書》出版 為500位名人立傳
    5月28日,由江蘇省中國近現代史學會與政協江蘇省委員會文史委員會聯合組織編撰、南京出版社出版的《民國名人傳記叢書》正式面世。各卷分別收錄民國時期相關領域的名人100位,皆為各特定領域的著名人物。不同於其他的人物辭典類書和人物傳記類著作,《民國名人傳記叢書》定位於名人小傳類。可謂一套在手,500位名人立現。讀者可以通過精簡生動的文字,了解中國近代歷史在曲折中前進的腳步,可以把握近代中國社會在艱難中跳動的脈搏,也可以觀賞民國歷史舞臺上「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各種活劇。(記者 陳潔)
  • 編撰《人文江西叢書·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系列》的緣起與構想
    正是抱著這種想法,我欣然接受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的邀請,主編了這套「人文江西叢書 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系列」。叢書中,作為「開場鑼鼓」,我寫了第一本《情裡夢裡湯顯祖》和第七本《大明第一才子解縉》,更多精彩之作,則出自各位大家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