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
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年三十。
大年三十,在中國人的心裡份量都一樣重。它象徵著團圓、象徵著喜慶、象徵著更歲交替……
這天一大早,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了,貼對聯、貼福字,大紅燈籠也高高地掛了起來。
接下來還要祭拜先人,現在往家裡「接」的少了,大部分都去公墓祭拜。
年夜飯是大年三十的重頭戲。
一般下午就開始準備了,直到晚上,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才呈現出來。
吃年夜飯沒有固定的時間,那要看各自家庭的實際情況而定,一般是在入夜天黑後,六點左右就開始了。
一家人圍在桌前小酌一杯,談天說地。肯定過去一年的成績,展望來年,大展宏圖,更上一層樓。
祝福長輩身體健康,鼓勵孩子健康成長,杯晃交錯間,紅暈就飛上了臉頰。
吃年夜飯、看春晚,已經成為每個國人三十晚上必備的節目。春晚凝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節,眾口難調,也難為了那些藝術家們。
不知不覺間,外面響起了鞭炮聲,年味兒越來越濃了!
這些年,鞭炮放的少了。記得年輕時我還在廠裡上班,那年剛好趕上我上中班,半夜下班。
鞭炮
騎著自行車穿梭在一片紅海裡,鞭炮聲震耳欲聾,煙霧籠罩下,只能憑感覺往前騎行。
「歸心似箭」!那一刻沒有比任何時候更能體現這四個字了。家人還在家裡等著我回去放鞭炮呢!
現在人們都住上了樓房,放鞭炮自然少了很多,不過三十晚上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那是永遠不會變的。
再困再累,半夜的餃子必須要吃。「餃子」與「交子」諧音,不但表達了人們新年與舊年的更歲交替,更表達了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
我家每年包餃子裡面總要放幾個硬幣,誰要是吃到了,表示他今年就有財運了。
除夕守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以迎接新年的到來。我的年齡已經不適合通宵不睡了,每每是眼睛不爭氣的眨巴眨巴就睡過去了。
除夕,指陰曆十二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年盡之日」故又叫除夕!
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