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昨|大年三十晚上不準吃餃子,咋辦?

2020-12-16 朝陽街知事

北方人過年,大年三十晚上當然是吃餃子。可1968年的那個大年三十,我們家吃的是「憶苦飯」。

那年,臘月二十九那天,村裡開大會,說是上級要求大家「憶苦思甜,過一個革命化的春節」,大年三十晚上一律不準吃餃子,都要吃憶苦飯,村裡還要檢查,發現有不聽話的,一定嚴肅處理。聽到這個消息,父母臉上掛滿了愁容。

當時的生活雖然比較困難,但大年三十晚上的餃子是一定要吃的。過年嘛,總要應個景兒,餃子象徵著元寶,吃了三十的餃子,寓意著來年招財進寶,雖然人人明知不可能,但這個口彩一定要討。再說,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要「請神」回家過年,必須用餃子上供,否則是犯大忌的。可要是不聽上級的話,冒險包了餃子,一旦被發現,輕則扣工分,重則挨批鬥,這著實難壞了我老實巴交的父母。

對於還是小毛孩子的我來說,一聽說大年三十不讓吃餃子,心裡頓時涼了半截——這個年還能有什麼盼頭啊!那天晚上,我半夜起夜時,迷迷糊糊地聽到躺在身旁的父母在被窩裡嘀咕著什麼,不時伴隨著輕微的嘆息聲。

第二天吃過午飯,母親把我們弟兄三個叫到跟前,表情嚴厲地說:「今天晚上我們吃餃子,你們誰也不準對外人說,否則我撕爛他的嘴!還不給他餃子吃!聽見沒有?」

一聽說有餃子吃,我們忙不迭地答應:「聽見了。」

母親打發我們在門口望風,她和父親在家包餃子。一會兒,餃子煮好了,父母叫我們回家吃,哥哥剛要關上院門,卻被父親阻止了。原來,為了便於檢查,大隊規定:晚飯時分,各家都不準關院門。

進到屋裡,看到飯桌上放著熱氣騰騰的餃子,還放著一盤剛蒸熟的用蘿蔔絲加了一點玉米面做的菜糰子,有幾個菜糰子還被掰成兩半。全家人坐到飯桌旁,惴惴不安地吃起了餃子。父母一邊吃,一邊用眼睛瞅著院門口。

果然,還沒吃上幾口呢,就聽門外有人喊道:「大嫂,在家吃飯嗎?」

父母一聽,劈手奪下我們手中的餃子碗,回身把餃子藏到鍋裡,口中答應著:「是誰呀?快進屋坐吧。」

只見俺生產小隊的小隊長慢吞吞地走進院門。

父母快步迎上去,邊走邊說:「是大兄弟呀,快來家暖和暖和。」小隊長進屋後,說:「大隊上叫我看看咱小隊各家吃憶苦飯的情況,你們家吃了嗎?」母親連忙指指桌上的菜糰子,笑笑說:「剛要吃,你就來了,真巧。」

我們弟兄三個早就把油光光的嘴用襖袖子抹了好幾下,但看到小隊長進屋來,還是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母親恨恨地罵道:「都啞巴了嗎?沒看見你叔來了!」我們這才回過神來,機械地跟著說了句:「叔來了。」

小隊長「嗯」了聲,看著飯桌上的菜糰子,抽動了幾下鼻子,望著父母笑笑,意味深長地說:「這憶苦飯的味道還挺香哈。你們快吃吧,我再到別家看看。」說完,轉身往門外走去。

父母邊往外送,邊說:「再坐會兒吧大兄弟。」小隊長回了句「不坐啦」,人已出了院門。

關好院門,母親重新把餃子端上飯桌,一家人終於放下了一直懸著的心,吃著香噴噴的「憶苦飯」,過起了「革命化」的春節。

文 / 姜遠仁

原文發表於《煙臺晚報 煙臺街》

相關焦點

  • 三十晚上吃餃子有什麼習俗和禁忌?允許剩嗎?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沒有過過苦日子,所以也不會在意該吃什麼而不該吃什麼,估計就連吃不吃餃子都無所謂。那些年齡大經歷過窮苦日子的老年人到現在還會有許多習俗和禁忌,比如我的媽媽,不僅僅餃子餡大年三十,逢年過節禁忌都比較多,記得我小時候,我們家餃子餡二十九提前都盤好了,整整一大盆,因為三十那一天要請我爺爺奶奶來吃飯,比較忙,三十晚上包餃子,從吃過中午就得開始包,餃子必須要有剩餘
  • 過大年,漲知識:大年三十守歲,辭舊迎新過大年,吃湯圓還是餃子
    過大年,漲知識:大年三十守歲,辭舊迎新過大年,吃湯圓還是餃子過年最重要的時刻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圍坐桌前吃團圓飯,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全家人一起守歲,辭舊迎新,迎來新的一年。大年三十成為除夕夜,其實除夕不一定是臘月三十,有時候碰上沒有三十的臘月,可能就是臘月二十九的除夕。除夕這個節日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了,民間對這個節日的來歷有很多種傳說,不過都是一個意思,一隻名叫「夕」或者「歲」、「年」的怪獸會在這一天出來吃人,後來人們發現它怕竹子燒炸裂的聲音,又怕火焰的紅光,所以人們每到這個時節就放鞭炮貼紅對聯來防備年獸。
  • 今年過年沒回家 大年三十晚上他煮好餃子等戰友
    郭學良深入防疫一線進行工作部署大河網訊 「我給大家煮好了餃子,我在海關的家等大家。」這是大年三十晚上,郭學良給在防疫一線支援的外地同事發去的簡訊。從1月21日至今,三十多個日日夜夜,熬紅了雙眼,磨破了鞋底,他一天都沒有休息,帶病一直堅守在防疫一線。面對複雜的疫情,他前瞻性地提出了建立旅客隔離定點區域、消毒腳墊等一系列建議,面對嚴峻的局面,他身先士卒,深入一線與同事們一起戰鬥。大年三十,他更是沒有選擇和父母家人團聚,而是煮好了餃子獨自等待一線的「戰」友。
  • 咱滑縣,大年三十有這些習俗!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除夕,指陰曆十二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 大年三十的民俗內容主要圍繞的是「合家歡聚」,如包餃子,吃年夜飯,放爆竹等,這也正是中國人為什麼把大年三十看得那麼重要的原因之一。那麼大年三十的習俗有哪些?大年三十的習俗,下面一起來看看。
  • 大年三十晚上吃什麼,我家最受歡迎的常用菜單,吃著順口又開胃
    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家家戶戶今天估計都在包餃子,準備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飯吧,你家吃什麼呢?我家呢,也沒什麼比較特殊的,畢竟普通過日子,就是比較常見的,也是家裡經常吃的,但是味道仍覺得不錯。八、豬肉白菜餃子配料:餃子粉500g 豬肉末350g 雞蛋1個 蓮菜50g 白菜100g輔料:油 鹽 生抽 老抽 雞粉 蔥 姜 蒜 蠔油餃子粉加水,和成軟硬適中的麵團
  • 紅紅火火過大年,到帥府參觀吃餃子
    中國春節,有一種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食物,就是餃子。1月22日,記者從瀋陽博物院了解到,在春節假期,張氏帥府博物館將為觀眾朋友們送上特別的新春禮物——餃子。在大年初二到初六的每日10時,帥府將在正門入口處,為入館參觀的遊客發放美味餃子,每天88份,恭祝觀眾新春快樂。
  • 年夜飯、看春晚、吃餃子 ,大年三十守一夜!
    一般下午就開始準備了,直到晚上,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才呈現出來。吃年夜飯沒有固定的時間,那要看各自家庭的實際情況而定,一般是在入夜天黑後,六點左右就開始了。一家人圍在桌前小酌一杯,談天說地。肯定過去一年的成績,展望來年,大展宏圖,更上一層樓。
  • 在有的農村過年,大年三十晚上,為啥要亮一宿電燈不準關燈?
    在農村,大年三十晚上,為啥要亮一宿電燈不準關燈?大年三十要守歲,是我們的傳統,在除夕之夜很多老人還會整宿的不睡覺,熬夜守歲,家裡的電燈自然是不會關的,都是通宵達旦的照到天亮,對於三十晚上不關燈在我國很多地區都很流行,隨著地域的不同,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說法和講究,也有我們最著名的年獸,在民間也被叫做初一的火,十五的燈,在點亮燈火年獸就不敢來了,加上晚上燃放鞭炮,年獸就會嚇跑,除了年獸這種大家都熟悉的說法之外,其實在民間還有很多種的說法的。
  • 合肥大年三十晚上不關燈
    合肥在合肥,過年要圍爐吃年夜飯。年夜飯的菜品以鹹貨為主,比如錢串子、元寶魚等等,意味著年年有餘,平平安安。一家人要守歲,過完十二點才休息,三十晚上是不關燈的。亳州在亳州,大年初一吃扁食(素餃子),有些人家在某一個餃子中包上枚銅錢(硬幣),吃到這個餃子就預示在新的一年裡預示著財運亨通。宿州在宿州,拜年是在年底進行,大家提著禮品看望親戚。
  • 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我家吃的一頓不如一頓,快要「彈盡糧絕」
    臘月二十三的小年一到,年就真正開始了,大人們在家裡想著各種法子做點好吃的飯菜,小孩更不用說,整個臘月都很興奮,盼著大年三十晚上的新衣服,大年初一的壓歲錢。但是今年,全國人民都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沒有過個好年。至今已經憋在家裡二十多天了,家裡也快「彈盡糧絕」了,幸虧年前準備的年貨比較充足,還能維持一大段時間,不過這幾天的飯菜明顯跟過年那幾天比不了。
  • 大年三十晚上一夜不關燈的由來
    俗語說;年三十晚上一夜不關燈的講究,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在年三十晚上一夜不關燈呢?一:大年三十晚上不關燈在歷史上有著好幾個版本。據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老婦人,平日裡對人特別好,與人為善,經常幫助街坊鄰居,助人為樂。
  • 大年三十晚上 溫州人吃年夜飯的時候都在幹這個……
    大年三十晚上 溫州人吃年夜飯的時候都在幹這個…… >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 大家基本上都在家吃年夜飯 吃完後 一家人一起看央視春晚
  • 追溯天水過年習俗——大年三十
    除夕又稱除夜,俗指年終的最後一夜,大月為臘月三十日夜,小月為臘月二十九日夜,天水民間稱當日為大年三十,當夜為三十晚上。  貼春聯:大年三十晚飯前,城鄉家家戶戶要貼春聯,專用紅紙書寫,家有喪事未滿三周年者用藍紙或黃紙。  貼門神:和貼春聯同時,天水城鄉至今還有貼門神的習俗。天水門神通常前門是秦瓊和尉遲恭,後門是魏徵或鍾馗。  接先人:天黑後,家家戶戶主人和兒孫一道,挑一盞燈籠,端香馬盤,香蠟紙裱,前去祖墳接先人,祖墳太遠則在朝祖墳的方面某處。
  • 「抱歉,大年三十晚上的包間已經訂滿」
    「抱歉,大年三十晚上的包間已經訂滿。」這是記者在撥打多家飯店電話預定年夜飯時聽到最多的回覆。在北京,一家主打宮廷菜的餐廳工作人員表示,「大年三十所有的位置都已經訂滿了,目前也無法排隊預定,因為客人都已經交過定金。」
  • 天津過年吃的素餃子是這樣做的
    果子攤前排隊當然是買果子了,但不是當做早點吃,而是過年的素餃子餡中要放果子。提到過年的素餃子,就不得不說過年的肉餡餃子,可能會有朋友納悶,不是說素餃子嗎?怎麼又說肉餡餃子了?在天津,大年三十晚上吃的年夜飯很豐盛,有魚、有肉。。。。。。葷素搭配,一桌的美味佳餚,其中一定要有肉餡的餃子,寓意一家人在這一年過的富富裕裕的。
  • 大年三十兒熬一宿,除夕守歲,守的是什麼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春節的高潮是「大年三十」。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為什麼稱作熬年呢?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的習俗,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因此,守歲是春節的習俗之一。守歲又稱熬年、熬夜、照虛年。
  • 大年三十兒,全國人民都在幹這幾件事兒!
    大年三十兒,全國人民都在幹這幾件事兒!貼春聯、吃餃子、放鞭炮......今天甭管您去哪兒都會發現,咱們全國人民在幹著幾件相同的事兒。這就是我們韻味十足的「年俗」~01守歲熬年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傳承已久的年俗。
  • 小孩兒過大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大年初一吃過早飯,小孩兒要挨家挨戶去給長輩磕頭拜年。 圖片來自微信公號「墨香中華」□策劃 文體新聞中心執行首席記者姚偉引子採寫這篇稿子時,一件偶然遇到的事,讓我對「過大年」有了更深的理解。2016年1月31日,農曆臘月二十二,鄭州雪花紛飛,街頭溼滑泥濘。
  • 回老家過年之大年三十
    回老家過年之大年三十趙剛在老家淮鎮把農曆年的最後一天稱為年三十,這一天的晚上,叫三十轟晌,也就是傳統節日除夕之夜,這一夜淮鎮人往往通宵不眠,稱之為守歲。宋代大文豪蘇軾寫過一首《守歲》之詩,其中有詩句:「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 春節為什麼吃餃子 春節要吃餃子的原因
    離2020年春節越來越近了,每年除夕年夜飯桌上一定有的一道菜是餃子。在過年的時候吃餃子,是歷史悠久的傳統。那麼,春節為什麼要吃餃子?吃餃子有什麼寓意嗎?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為什麼吃餃子  在春節吃餃子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相當盛行了。餃子,古時候稱其為「餃耳」「扁食」,吃餃子是春節比較重要的習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