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觀鳥怎麼觀?重慶觀鳥地圖明年將出爐

2021-01-10 上遊新聞

今年,成群的紅嘴鷗現身重慶,在網上刷了屏,引發了「觀鳥潮」。隨後,「水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也來渝越冬,又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

其實,來重慶的候鳥可不止這兩種。

據了解,每年來渝越冬的候鳥大約有100多種,其中水鳥主要是雁鴨類和鷗類等。另外,每年春秋兩季,我市還會迎來10萬隻左右猛禽過境。

如何觀察記錄候鳥的蹤跡?候鳥在重慶有什麼有趣的事?

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重慶觀鳥會會長危騫。危騫有15年的觀鳥經驗,起初,觀鳥只是業餘愛好,現在,觀鳥成了他的本職工作。

獲得一張鳥類照片,計算一組鳥類數據,了解一種鳥類生活習性……都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看似簡單的照片、數據背後,卻隱藏著驚心動魄的故事。

危騫在野外觀鳥

放棄高薪工作 專職觀鳥

白鶺鴒是我市常見的一種鳥,其羽毛呈黑白兩色,飛行的時候呈波浪形。

「我小時候住在黃桷坪,經常看到白鶺鴒,覺得這種鳥飛起落下時,看上去很有趣。也許是因為鳥類較獸類或其他動物而言,更方便觀測。所以,從小就喜歡動物的我,把目光興趣鎖定在了觀鳥上。」危騫回憶道,小時候觀鳥,沒有什麼工具,只能憑肉眼觀察。

稍微長大一點,他除了日常觀察,還會看相關書籍,和電視、網絡上播放的相關科普紀錄片。

「觀鳥這個愛好,一直伴隨著我長大。畢業後,我從事計算機相關領域的工作,但業餘時間,我仍沒有忘記觀鳥。」危騫表示,2005年,他開始組織身邊有相同愛好的朋友,一起觀鳥,並開始系統性的搜集一些資料。

而這個組織,就是現如今重慶觀鳥會的前身。

「我組織他們,主要是開展戶外觀鳥、科普宣傳、鳥類調查研究這三大塊活動。這些活動旨在影響更多人愛鳥、護鳥。隨著活動一次次開展,組織裡面的人就越來越多,重慶觀鳥會也隨之誕生,目前觀鳥會活躍的愛好者都有三四千人。」危騫說,隨著對這項愛好的投入逐漸增多,自己開始無暇顧及本職工作。

經過思考,他決定放棄不錯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觀鳥工作中。「身邊的朋友、家人還是比較支持我,這些年,為了做鳥類研究,我去了很多省份、很多國家,包括南極也去了幾次。這些年,重慶的候鳥多了,也去了重慶不少地方」,危騫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這些經歷回想起來很有趣,但也很驚險。

危騫在野外拍攝的一些鳥類

野外觀鳥 比你想像的更驚心動魄

2017年12月,大巴山山頂,白雪皚皚。危騫等一行四人,赴山上做鳥類調查,沿樣線安裝自動相機。

「去之前,我們通過衛星定位系統,確定了一條樣線,上山後,準備沿著這條線走。誰知,一進山,發現積雪沒過膝蓋不說,由於地形複雜,我們的行進路線很快便偏離了樣線。」危騫回憶道,此次鳥類調查,去的四人,都有豐富的野外調查經驗,並經過專業培訓。因此,見路線偏離後,他們並不慌張,只是邊走邊往樣線上面靠。

「我們那天早上7點就進山了,如果路線不偏離,預計下午兩三點就能完成沿線安裝任務,到達目的地,隨即再返回。但最後,我們到達目的地時,已經是晚上6點多。」危騫說,夜幕降臨,山上寒風凜冽,幾人沒有帶額外的裝備,也不能在叢林裡生火過夜,如果就這麼幹站著,後果不堪設想。

思來想去,幾人最後決定沿著叢林山坡往下滑,抄近路下山。那是最快的路線,但也是最危險的路線。

在叢林裡,有大樹、有灌木、有斷枝斷樁,幾人靠著山坡的斜度,往下衝。如果稍微控制不好,就可能剎不住腳步,撞上樹木、斷枝斷樁等。另外,叢林裡很黑,但他們卻不敢打手電筒,怕電筒若是沒電了,適應了光明的眼睛在黑夜就更看不清楚。因此,幾人只能就著月光,往山坡下面衝。

就這麼衝了1個多小時,最後才衝到了山腳。到山腳的那一刻,感覺就像是劫後餘生。而此次任務,幾人安裝的攝影機,拍到了紅腹錦雞、勺雞等鳥類的珍貴影像資料。

還有一次,危騫和另外兩人,在晚秋時節去到貢嘎山。附近村莊的村民告訴他,村後有大型貓頭鷹活動。

為了觀察貓頭鷹,記錄它們夜間出行時間和活動、捕食習性等,幾人早早的便來到村民告知的地方。

「那個地方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樹,柿子成熟後,掉落在地上,引來老鼠等小動物來吃,而貓頭鷹,則會來這裡捕食老鼠。」危騫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為了不驚擾貓頭鷹,幾人站在樹下,一動也不動。

天黑了,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慢慢地,就聽見腳下附近有窸窸窣窣的聲音。

「在黑暗裡,聽到這些聲音,是很可怕的,因為你不知道,在你附近活動的是什麼東西。」危騫說,為了觀察到貓頭鷹,再怕也不能動。就這樣足足站了兩個多小時,忽然感覺有東西,從頭頂掠過。

貓頭鷹來了!

「這種鳥類,飛行時幾乎都沒有聲音,只能憑感覺感知。知道它來了以後,我們才打開手電筒觀察情況,並拍攝下相關照片。」危騫說,觀鳥常在野外作業,因此像此類經歷,可謂是數不勝數。

而有時候觀鳥,也非常需要耐心,比如每年記錄大型猛禽過境重慶。

危騫在野外拍攝的貓頭鷹

大型猛禽過境重慶 今年首次完成7條嶺觀測工作

2013年,危騫與日本鳥類專家交流,從他們那裡了解到,有一種叫鳳頭蜂鷹的猛禽,在日本、俄羅斯等地繁殖。他們在一些鳳頭蜂鷹身上安裝跟蹤器,發現它們會在春秋時節,飛往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而飛行途中,會經過重慶。

於是,危騫和觀鳥會,從2013年,開始記錄大型猛禽過境重慶。

從地圖上看,重慶有不少平行嶺,平行嶺包括南山、歌樂山等山地。「起初我們的觀測點,就在南山和歌樂山最高點,一輪觀測要持續兩三個月,觀測時間是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危騫說,這期間,他們要一直看著天空,過去一群猛禽,就數它們有多少只,然後記錄下來。

「由於這個觀測耗時耗力,我們之前的觀測,都是在兩條平行嶺上進行。獲得數據後,再進行推導計算。而今年,我們首次完成了7條嶺同步監測。其中有一天,我們統計了七條嶺的觀測數據,發現那一天就有1萬多隻猛禽,從重慶遷徙過境。」危騫表示。

因此,重慶可不止是有候鳥越冬,它更是大型猛禽南北遷徙的重要通道,是實實在在的「鷹飛之城」。

《中國鳥類觀察手冊》樣書

《中國鳥類觀察手冊》明年出版 還有重慶觀鳥地圖

重慶觀鳥會團隊多年的觀測記錄研究,可謂收穫頗豐。

自2012年開始,重慶觀鳥會已連續6年,組織開展全重慶市轄區範圍內的中華秋沙鴨的越冬調查,通過調查了解到重慶是中華秋沙鴨越冬的重要區域,而南岸區的廣陽島則是重慶主城區長江範圍內唯一有記錄中華秋沙鴨的區域。

而明年年初,一本歷經10年準備積累的鳥類手繪圖鑑圖書《中國鳥類觀察手冊》即將出版面世。危騫說,這本書共近700頁,裡面記錄了1400多種鳥類,有30萬字的描述,以及4000張鳥類科學插畫。這本書文字、手繪作者共20餘人,來自全國各地,危騫便是其中一人。

基於多年的觀察積累,危騫為這本圖書,整理提供了200餘種鳥類的信息、照片。

而明年,為了方便市民觀鳥,以及了解我市的鳥類,重慶觀鳥會準備製作重慶觀鳥地圖。地圖上將標明一般鳥類,以及珍稀候鳥聚集地、觀測地,方便市民前往。

「市民在觀鳥前,可事先查閱相關鳥類習性,觀察過程中,遵守一些觀鳥基本規則。例如和鳥兒保持安全距離、不大聲喧譁等等。」危騫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鳥類是人類比較好親近的一種動物,希望更多人可以加入到愛鳥、護鳥的行列中,為鳥兒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生存空間。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範聖卿 受訪者供圖

相關焦點

  • 春日觀鳥地圖出爐!龍泉驛就有一個地兒,離家近~
    據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介紹:「天府之地成都,生態環境類型多樣,氣候溫潤,記錄有野生鳥類逾480種,居全國特大型城市前列。自1916年居住於華西壩的戴珍女士開啟中國大陸現代意義上的觀鳥活動以來,百餘年後的今天,成都越來越成為觀鳥的熱土。」
  • 武漢光谷觀鳥地圖:十幾個觀鳥點,200餘種鳥,還有「水中鳳凰」
    北紅尾鴝(攝影:向軍)繡眼(攝影:本然)夜鷺(攝影:萬文群)鳥類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特別是一些候鳥,或許今年看得到,由於環境變化,明年可能就不來了。光谷觀鳥地圖留鳥:終年生活在同一個區域的鳥,如麻雀、喜鵲、鴿子等。冬候鳥:冬季由外地遷徙而來在本地越冬的鳥,如大雁等。夏候鳥:夏季在本地繁殖,冬季向南方遷徙的鳥,如家燕等。
  • 中國觀鳥啟蒙工具書《中國鳥類野外手冊》誕生記
    與WWF、IUCN相比,國合會在公眾中的知名度並不高,但卻是經中國政府批准的非營利、國際性高層政策諮詢機構,促進中國與國際社會在環境和發展領域的交流與互鑑,有直通車的渠道將政策建議直達中國政府高層領導和各級決策者。《中國鳥類野外手冊》的中文版權就歸屬於這個機構的生物多樣性工作組。
  • 春日觀鳥地圖出爐!90%人都不知道,成都及近郊藏著這些鳥語花香勝地
    據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介紹:「天府之地成都,生態環境類型多樣,氣候溫潤,記錄有野生鳥類逾480種,居全國特大型城市前列。自1916年居住於華西壩的戴珍女士開啟中國大陸現代意義上的觀鳥活動以來,百餘年後的今天,成都越來越成為觀鳥的熱土。」
  • 遼寧「觀鳥地圖」出爐 這十處觀鳥最壯觀
    省旅發委相繼聯合有關市推出觀鳥好去處,不妨在這個春夏之際,出去遊玩。  1.瀋陽:法庫獾子洞溼地公園  位於瀋陽市西北100公裡處法庫縣秀水河子鎮北,現為國家溼地公園,規劃總面積28平方公裡。區內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27種,其中有白鶴、白頭鶴、丹頂鶴、白枕鶴、灰鶴、東方白鸛、黑鸛、大鴇等多種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
  • 首份《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1.0》出爐,盤點成都市內及周邊15處觀鳥...
    首份《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1.0》出爐,盤點成都市內及周邊15處觀鳥聖地(攻略) 2020-04-14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廈門園博苑明年元旦將再度開放 觀鳥長廊春節可用
    而近日,園博苑又啟動了觀鳥長廊、木棧道的改造升級,再過兩個月,這兩處或可以向市民開放使用。園區明年元旦開放前不久,由國家林業局人才開發交流中心的何樂觀處長帶隊,溼地生態效益補償方案設計及溼地修復新技術培訓班的專家代表來到園博苑,對園內溼地及廈門的城市溼地保護工作進行考察、調研。
  • 觀鳥交流活動:廣西弄崗觀鳥比賽花絮
    我所在的隊伍叫粵桂猛禽隊,另外兩名隊員是來自廣西北海觀鳥會的獨行遠方和廣東茂名觀鳥會的樂兒。報到後,組委會安排了隆重熱烈的開幕式,5日上午是朱雀會的年會,下午2點比賽就正式開始啦,一直到7日下午才結束,歷時兩天半。我第一次參加的觀鳥比賽竟然是「史上最虐」的龍州鳥賽,在我的觀鳥之路上留下難忘的回憶。
  • 伏案編書 陽臺觀鳥
    顏軍在自家陽臺上觀鳥 長江日報記者陳奇雄 攝 長江日報訊(記者陳奇雄)51歲的顏軍先生是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也是知名鳥類專家。疫情發生後,他們一家人就宅在武漢市沌口的家中戰「疫」。
  • 冬季到洞庭來觀鳥!數十萬候鳥聚會洞庭湖國際觀鳥節
    12月7日,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位於嶽陽市君山區的洞庭湖博物館舉行,國內外鳥類專家學者、環保志願者等共赴觀鳥盛宴。副省長陳文浩出席並宣布活動開幕。(11月開始,3000多隻小天鵝從蒙古、西伯利亞等地成群結隊飛到嶽陽市屈原管理區的東古湖溼地棲息。
  • 走,觀鳥去! - 武侯發布
    近日,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與成都觀鳥會聯合發布了四川省第一份《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1.0》包含了四川省內有分布的41個中國特有鳥類46處重點鳥區(IBA)和四川大學、若爾蓋草原、西昌邛海唐家河、帕姆嶺、九寨溝王朗等十個最佳觀鳥地等信息觀鳥地指南(圖由成都觀鳥會提供)暮春四月,春夏交替
  • 各地觀鳥會成員聚集廈門培訓(圖)
    本報訊 (文/圖 陳進容薛居崢)從昨天開始,全國各地觀鳥會的成員代表陸續抵達廈門,他們將參加明天在廈門舉行的全國水鳥普查培訓與交流會。這是國際鳥盟中國項目部成立以後在中國民間舉行的第一次培訓。  由全國各地觀鳥會進行的中國沿海鳥類資源同步調查已經開展半年多了,在全國調查了136種水鳥。
  • 深圳最佳觀鳥季開始了
    原標題:深圳最佳觀鳥季開始了 不少鳥類愛好者到深圳灣看鳥、拍鳥。  只有在紅樹林才能找到深圳這座快節奏城市最靜謐的地方。這裡鳥兒在海邊低吟淺唱,在灘涂上自在沐浴日光,盡情地享受著海灘上的美食。
  • 最佳觀鳥時期到了!官方發布廣東十佳觀鳥勝地,大量美圖來了
    廣東十佳觀鳥勝地新鮮出爐,南沙溼地公園榜上有名。南都記者 黎湛均 攝 南都訊 秋冬時節,正是觀鳥好季節。 廣東省林業局介紹,今後,省林業局將加大對廣東十佳觀鳥勝地支持力度,共同保護鳥的天堂。省政府剛剛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從2019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全省全面禁獵野生鳥類。
  • 「今日直播19:00」觀鳥,你需要一本好圖鑑
    無論是賞花還是觀鳥,都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就拿觀鳥來說,最起碼應該有一本上好的圖鑑。圖鑑真的是野外辨認鳥種的利器,假如你傻傻地分不清各種鳥類在顏色搭配、體型、動作和眼神上的細微差別,那你又如何能體味自然的豐富與奧妙呢?《東亞的鳥類野外手冊》插圖當然了,挑選和使用圖鑑,也是有講究的。
  • 明溪這位鳥導喊你來觀鳥啦!
    明溪這位鳥導喊你來觀鳥啦!到野外採野果吃,是他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一起開心玩耍的活動。讀初中的時候,小盧經常跟隨爸爸媽媽去毛竹山上劈雜草,開始學習進山砍樹劈柴,在雜木林裡經常能看到很多野雞、野兔等野生動物,那是山裡孩子的樂園。初中畢業後,盧集明在外讀書、就業,很少回家,在明溪工作的幾年時間,不斷了解到明溪縣在大力發展觀鳥旅遊經濟。
  • 「觀鳥小徑」正式開通!冬天來丹霞山觀鳥打卡
    11月,丹霞山自然保護丹霞山自然保護區在利用丹霞景區自然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的特點下,以瑤塘新村沿江步道為基礎,投入50多萬打造「觀鳥、觀蝶、觀螢」三條丹霞山自然科普「教育徑」。其中觀鳥小徑在本月16日已正式開通,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遊玩。
  • 每年冬天數以萬計的候鳥飛臨湛江觀鳥熱潮在港城日漸興起 觀鳥...
    一次偶然的機會,攝影愛好者李先生從市愛鳥協會舉行的公益宣傳活動中領了一份觀鳥手冊,裡面有許多湛江常見的鳥類圖,還有一些觀鳥的方法。他把這份資料當作觀鳥指引,還添置了觀鳥具——望遠鏡。第一次觀鳥是在小區,李先生散步時看到一隻比拳頭還大的漂亮鳥兒在一棵雞蛋花樹的枝頭上跳上跳下,時而飛落草地,時而飛上枝頭,模樣兒十分可愛。他趕緊回家取瞭望遠鏡,在距離鳥兒幾米遠處靜靜觀看。
  • 北京小區裡的觀鳥人
    此後,凡是觀鳥,必做記錄。「半路出家」的王曉波,認識的鳥種屈指可數。剛開始觀鳥時,他識鳥全靠購買工具書,翻閱圖鑑,網上查。逐漸地認識一些鳥友,他開始向觀鳥大咖們請教。「年輕的觀鳥人可能會記得一隻鳥身上的很多細節,但我這種年紀比較大的人,記憶力不行,只能記鳥的主要特徵,但這也足以判斷出大的類別了。」
  • 常德石門這位英語老師帶你去觀鳥
    英語老師帶你去觀鳥,說出來,你會信嗎?對!很疑惑吧……然而近日一個主題為「保護美麗石門,共享和諧自然」鳥類生態個人攝影展確實讓筆者大開眼界,展板就在石門三中的教學樓一樓大廳,觀影者紛紛慕名而來,鳥美,圖片美,攝影者更「美」。而這名攝影者就是一名有著30多年教齡的英語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