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是不祥之兆,為何故宮中會有大量烏鴉,還有專人餵養

2020-12-06 筆寫趣史

一直以來,烏鴉都被人們視為不祥之兆,大家喜歡喜鵲,喜歡燕子,唯獨最忌諱見到烏鴉。而烏鴉以腐肉為食,一般屍體多的地方,就會聚集一大群烏鴉。

但令人不解的是,故宮裡就有大量烏鴉。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紫禁城,皇帝居住的地方,自然不會出現大量的屍體。既然如此,為何會有大量烏鴉,甚至還有專人餵養呢?

其實關於這一點,在古裝劇《金枝欲孽》中就有提到。在該劇中,陳豪飾演的孔武,與弟弟陳爽終於當上了侍衛,但在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安排去餵烏鴉,兄弟倆對於宮中養烏鴉這件事也很不解。

還有在孔武兄弟剛進宮的時候,有位宮女被指控打碎了寵妃的送子觀音,後來孔武為其證實,是烏鴉打碎的,並不關宮女的事。可是由於烏鴉在宮中地位尊貴,最後宮女還是被處死了。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也會有同樣的疑問,為何在清朝,烏鴉的身份會如此尊貴,甚至被稱為「神鴉」呢?其實在《金枝欲孽》中,也有解釋這是為什麼,原來與他們兩位先祖有關,就是努爾哈赤與皇太極。

根據史書記載,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曾經歷過被人追殺的場景。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即使他們這兩位先祖再怎麼英勇,也無法抵擋多於他們數倍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求生是人的本能,可又不能向敵人求饒,那該怎麼辦呢?

於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就決定用裝死來躲避敵人。戰場上屍體眾多,只要有腐屍,就有烏鴉會出來覓食。所以當二人裝死的時候,周圍就有大量的烏鴉覓食,但二人並非真的屍體,所以烏鴉不會吃他們。

這樣一來,烏鴉就為他們起到一種屏障作用,敵人不會發現他們,而烏鴉也不會傷害他們。最終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逃過一劫,他們對烏鴉就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認為是烏鴉救了他們的命。

從此以後,滿洲人就將烏鴉視為先祖的救命恩人,是一種神鳥。先祖也有命令,後世子孫必須善待烏鴉。於是清朝入主中原後,就在宮裡設置了索倫杆,用來專門餵養烏鴉。

什麼是索倫杆呢?相信看過《金枝欲孽》的人都見過了,索倫杆其實原本,是滿人用來祭天的一種工具,立於家中的東南角。木桿的下面鑲嵌在夾竿石中,最上面安置一個碗狀的錫鬥。每天會有專門的人,在裡面放碎米和切碎的豬內臟,烏鴉便會自動來享用。

正是因為清朝皇帝對烏鴉的尊敬,導致宮裡的烏鴉越來越多,甚至在宮中安營紮寨。而宮中的人都不敢去招惹這些「神鴉」,否則就是對滿清先祖不敬。那麼清朝滅亡後,這些烏鴉又何去何從呢?

當清朝滅亡後,便沒人再定時去餵養這些烏鴉了,沒辦法,這些以前養尊處優的「神鴉」,就只能自己出去覓食了。不過它們早已在宮中安營紮寨,所以夜晚還是會回來休息。

後來隨著時代發展,北京城內的高樓大廈增多,烏鴉覓食不再那麼方便,而且白天城內溫度過高,於是它們白天就去較為涼快的郊區覓食。到了夜晚,郊區寒冷,它們又會飛回故宮避寒。

因為烏鴉這個行為,還導致故宮曾傳出一個流言,就是說故宮每到晚上,就會「鬧鬼」。其實不過是烏鴉出去覓食,這時候才飛回來而已。所以今後在北京周圍見到烏鴉,不要總覺得是不祥之兆,說不定人家是「神鴉」,還能給你帶來好運呢。

(參考文獻《滿洲實錄》《東三省古蹟遺聞》)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故宮裡總是有那麼多烏鴉?沒人餵養也是如此
    為什麼故宮裡總是有那麼多烏鴉?沒人餵養也是如此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涉及到封建迷信的思想,畢竟中國擁有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喜鵲叫喜,烏鴉叫喪」。而今天小編把清宮和烏鴉聯繫到了一起,在一些清宮題材的電視作品中,總是會發生各種靈異的事件,有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地消失,或者死於非命;如果有人在故宮中看到死去的妃嬪跟宮女的鬼影,而這個時候正好有成片黑乎乎的烏鴉飛過,誰看到這種場景都會不寒而慄。更弔詭的是,這樣的情景在現實的故宮中也出現過。直到現在,去故宮遊玩的時候,還是能看到很多烏鴉。
  • 烏鴉:我是「不祥之兆」?我腦瓜比你們人類都「高效」
    周武王時曾傳說有「赤烏銜谷,武王喜」。詩經中更有「富人之屋,烏所集也」。所以那個時候,烏鴉的出現都意味著有「喜事」,和現在的喜鵲差不多。為什麼都是一種鳥卻前後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其實不僅僅在中國,在整個世界範圍內,烏鴉都是一個矛盾體,有的國家把它當作「神鳥」,有的國家把它當作「不祥之兆」,有些國家和中國一樣一開始把它當作「神鳥」後來又把它當作「不祥之兆」。
  • 故宮上空為何總盤旋著許多烏鴉?故宮冷知識四
    前面幾期我們談到過故宮的房頂為什麼沒有鳥糞,小編在此特別說明一下,故宮其實是有鳥的,而且很多。那你們知道這種鳥是什麼嗎?大家都知道清王朝是馬背上打下的江山,而且大家也知道清朝是滿族人,而這個滿族人又是信奉薩滿教。在薩滿教的神諭中,有一種鳥被俗稱為報警鳥,據說有它在,就能保佑日夜平安,遇到危險也可以提前預知,還能平安度過。
  • 故宮上空烏鴉不斷,這是為何?難不成宮裡還有烏鴉喜歡的「食物」
    從古代的時候人們就非常的迷信,覺得生活中的每一種現象,還有某種有徵兆的生物突然出現都有著它所代表的寓意。當時的人物把很多東西都給它歸類,哪一種是代表著吉祥,哪一種是不祥之物,雖然我們都知道這是迷信,可是古人的思想比較封建對於神鬼是深信不疑。
  • 一群烏鴉救了他一命,從此烏鴉被供奉著,解密北京烏鴉最多在故宮
    而在北京城的故宮,卻有很多烏鴉出現,這又是為何?難道有什麼含義嗎?讓我們一起探索發現吧。特別是在八國聯軍以後,清朝滅亡,而故宮也呈現初一片悽涼的景象,成了名副其實的鬼城!相傳每到晚上就能看見死去宮女的鬼影,伴隨著成片的烏鴉一起出現在故宮,顯得格外的陰森恐怖。鬼影會不會出現我們無從知道,但是故宮裡成群的烏鴉卻是真實存在的。代表著不祥之意的烏鴉,為什麼會聚集在故宮而不是別的地方呢?
  • 你對烏鴉了解多少?為什麼烏鴉會被我們認為是不祥的鳥?
    你對烏鴉了解多少?為什麼烏鴉會被我們認為是不祥的鳥?一直以來,人們對很多物種都不太了解,以至於對很多動物都有一些偏見,可這些偏見可能只是僅僅因為它們的聲音,顏色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就對它們貼上好或者不好的標籤。
  • 疫情再反彈,加拿大空中上萬隻烏鴉飛過,民眾:這是「不祥之兆」
    在中國人的眼中,一旦家中出現了烏鴉,就是不祥之兆,甚至從還有一句諺語,「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烏鴉的叫聲十分的難聽,所以,烏鴉是一種令人討厭的動物。烏鴉和其他鳥類一些,也喜歡成群結隊,烏鴉在雀形目中是體型最大的鳥類,最大的個頭可以長到50釐米左右,要比一般的鳥類大得多。
  • 烏鴉為何偏愛聚集故宮?清朝傳統吸引大量烏鴉,現代科學解釋原因
    在建國之後,故宮被下令重新翻修,當時上空就經常能夠看到大量的烏鴉出現,聯想到烏鴉在古代的寓意,不免會引起人們的聯想。至於烏鴉為何喜歡腐爛的肉呢?經過科學研究,在烏鴉的體內存在一種酶,這種物質會將腐肉很快消化,因此這也是它喜歡吃腐肉的原因。
  • 故宮為何成了烏鴉的聚集地?「不祥之靈」盤踞在此有何原因?
    我們都知道,烏鴉是以腐食為主的,那麼去過故宮的人應該都發現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神秘的故宮,白天遊人如織,夜晚不到下午四點就關門,不再讓遊客入內,有人說這是因為故宮裡有邪乎事,太晚了不安全,所以要趕人出去,而且往往是天還沒黑,故宮裡就有成群的烏鴉在故宮上空盤旋,叫聲悽厲,讓這座空空蕩蕩的宮殿顯得更加的寂寥和恐怖。
  • 烏鴉是吉祥鳥? 清朝為什麼把烏鴉當成聖鳥?
    烏鴉是吉祥鳥? 清朝為什麼把烏鴉當成聖鳥?時間:2018-01-29 17:26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烏鴉是吉祥鳥? 清朝為什麼把烏鴉當成聖鳥?   看過始祖宮鬥劇《金枝欲孽》的人可能還記得,裡面陳豪飾演的侍衛孔武經常拿著一根杆子餵烏鴉,張可頤飾演的宮女安茜,也經常和其他宮女、太監用尊敬的口氣談起烏鴉,稱之為「神鴉」。在這一點上,《金枝欲孽》的編劇是做足了功夫的。在清朝,確實視烏鴉為神物、聖鳥。在清人的盛京故宮和北京故宮,都有專人掌管鴉糧,定期用叫「索倫杆子」的竹竿子掛上鴉糧,給烏鴉餵食。
  • 為什麼故宮一到半夜,上空都是烏鴉?究竟有何玄妙?
    為什麼故宮一到半夜,上空都是烏鴉?究竟有何玄妙?人人都對北京具有嚮往之情,都認為如果去了北京而不去故宮的話,就會覺得特別遺憾。去北京的人,心裡都會想著兩個事情,一定會去看故宮和長城。好像只有到了這兩個地方,才算是到了北京。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話題就是有關於故宮的,為什麼說故宮一到半夜上空都是烏鴉呢?究竟有什麼秘密呢?
  • 為何烏鴉晚上會在故宮博物院盤旋?並非常人所言,而是它是吉祥物
    因此,故宮博物院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群體,也是新中國轉型時期保存下來的世界上最好的文明。關羽的故宮博物院有許多傳說。流行的民間說法是,故宮博物院晚上總是聚集大量烏鴉在故宮博物院上空盤旋,到處嘰嘰喳喳,讓人聽起來很人性化。民間說是因為故宮是古代帝王的住所。
  • 「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清朝為何敬它如神?專家:沒敬錯!
    烏鴉為雀形目中體型最大的鳥類,又叫老鴰,嘴大喜歡鳴叫,全身或大部分羽毛為烏黑色,故名。就因其黑、其鳴,烏鴉在人們的印象中,就不是什麼「好鳥」。烏鴉不僅長相令人生厭,它的一舉一動、一鳴一泣,還令人生恐,因為,在民間認知中,烏鴉是兇鳥,遇之不祥。如當頭鳴叫,更是災禍發生的預兆。比如俗諺所云的「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老鴉叫,禍事到」等等。
  • 誰來糾正「烏鴉」的冤情
    概述:烏鴉在國人眼裡,是不祥之鳥,「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句話將人類對某一類人的憎惡移情到烏鴉身上,烏鴉何其冤矣。烏鴉烏鴉反哺據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烏鴉剛出生的時候,母鴉口中含有食物,餵養小鴉六十餘天,小鴉長大後 ,為報答母鴉養育之恩,會銜著食物餵養母鴉
  • 烏鴉被人說成「不祥之兆」,滿族奉為神鳥,為何有這麼大差異?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烏鴉都不是好的徵兆,所以人們都比較討厭,它是一種羽毛烏黑,聲音刺耳的動物。但是在清朝,滿族人卻將烏鴉看作是神鳥,在清朝的祭奠儀式當中都會有烏鴉的存在,為什麼被人們看作是不祥之兆的烏鴉會成為清朝滿族神鳥?
  •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代表孝順的烏鴉,怎麼會淪落成不祥之鳥
    烏鴉這種鳥貌似現在在民間極不受待見,認為它是一種不祥之鳥,但從古代文獻的記載中看,並不是那麼回事兒。首先說明一點,古代烏鴉只叫「烏」,這個字本身就是這種的象形字,《小爾雅·廣鳥》裡說:「純而反哺者謂之烏。」「鴉」是「雅」的異體字,《說文解字》裡說:「雅,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
  • 以前烏鴉滿天飛,現在怎麼一隻烏鴉都沒有了?原因很簡單
    烏鴉黑色鳥類的俗稱,又叫老鴰,嘴大喜歡鳴叫。棲息在各種森林類型中,大多為留鳥。喜歡群居生活,分布幾乎遍及全球。烏鴉在古代被稱為「神鳥」,在中國的西南一帶,棲息著一大群的烏鴉,人們很敬重烏鴉,都把它們當做神供奉著,更令人驚訝的是,在藏區的那些老百姓每次烏鴉從天上飛過,都會行下跪之禮,如果沒有這樣做的話就會被認為是不吉利,可能會遭殃,烏鴉從天上飛過就代表著有好事發生,所以很多人都很期待烏鴉能夠經過自家那裡。
  • 烏鴉本來是一種「神鳥」,為何到了宋代變成了「惡俗之鳥」?
    現代的中國社會提到烏鴉多是不祥之兆,說到這個詞語人們就會眉頭緊皺,有一種強烈的厭惡和反感,從許多詞語中皆可以看到人們對烏鴉的厭惡之情:烏鴉嘴、烏啼兆兇、烏合之眾等等。雖然「烏啼兆兇」一直影響著現代人們的印象。
  • 神鳥、孝鳥、不祥之鳥:淺析烏鴉在中西方文化史中的內涵變遷
    實際上,在普通人印象中,烏鴉是一個多面的複雜體,從小教科書裡就有關於《烏鴉喝水》的故事,來稱讚烏鴉絕妙的智慧,但是烏鴉這一意象也常常被用作小說、電影和戲劇中,被看作是邪惡勢力和不祥之兆,他的出現往往代表著陰謀、死亡,幾聲悽厲的烏鴉叫喊往往會給人一種陰森恐怖的感覺。
  • 烏鴉:不祥還是兆祥人類去評,天下烏鴉一般黑的鍋不背
    烏鴉是不祥之鳥的俗信便是由此而來。俗信以為烏鴉是兇鳥,遇之不祥;如當頭鳴叫,更是災禍發生的預兆。「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老鴉叫,禍事到」。為解烏鴉報兇,民間還有各種專用術法,如遇當頭聒噪,蹬足痛罵,吐唾沫一口,或默誦「乾元亨利貞」五字真言七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