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紫先生的文章已經有聊過花器、方器的一些製作工藝與手法,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麼今天紫先生就和大家聊聊極具線條美感的筋紋器。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筋紋器是什麼,筋紋器又稱筋囊貨,它是紫砂壺造型中獨樹一幟的一種表現形式。
筋紋器的造型靈感主要來源於大自然中的瓜果、植物、花卉等其形態以及紋路。經過藝術加工後,強調規則的紋路變化、流暢的線條感、相互對稱的結構以及視覺上的協調感。
這樣的壺型具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就是張力十足,有著強烈的線條美感和節奏韻律,深受一些壺友的喜愛。
在紫砂界,有這麼一句話,「筋紋器難做,花器難巧,方器難燒」,對於紫砂壺,每個人的理解與審美都是不同的,就像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記得紫先生之前的文章有說過紫砂壺要有其「骨」與「肉」,那麼筋紋器的骨與肉在哪呢?
筋囊貨,筋囊貨,其「骨」就在於筋,筋承載的壺的緊迫之力,而囊則就是「肉」,表現其自身的張力,正所謂張弛有度,才為大家,筋紋器其巧妙的筋與囊完美的展現了張弛之美。
不光光只是筋與囊的結合,還有線條的流暢、弧面的程度、壺嘴壺把的協調、收肩與收低的把握等等等等,都是需要嚴謹的做工。
筋紋器一般常見的筋紋有三、六、九、十二、十八、三十六等,而這些又可以橫豎變化、旋轉跳躍,筋紋會隨著壺體造型的變化而變化。
一把好的筋紋器,要求筋紋流暢,深淺一致,清晰爽利,而囊則要飽滿富有張力,口蓋要求隨意變換角度都可與壺口吻合,壺身、壺口、壺蓋、壺鈕等需要做到能流暢對接,而不是南轅北轍。
壺體比例正確,對稱精準,一起一伏富有韻律,暗和陰陽之相,陰線隨壺身拋物線而起伏,陽線流暢胥出。
且不光光只是形態的流暢,規律,壺把、壺嘴與壺身的融合也是重中之重,如何將其與壺身完美融合,使得壺整體渾然一體,一氣呵成,也是對於制壺藝人的一大考驗。
紫砂筋紋器造型作為紫砂造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門類之一,優良傳統應該繼承發揚,並且要在繼承發揚的基礎上立足於創新。
這樣紫砂文化才會越發的光大,使得紫砂文化、紫砂藝術更加繁榮。
我是紫先生,歡迎各位壺友於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學習紫砂,一起傳承紫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