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紋器
佳作。
筋紋器,是紫砂壺的三大器型之一,將自然界中的瓜稜、花瓣、雲水紋等形體分為若干等分,把生動流暢的筋紋納入精確嚴格的設計當中,是其基本要求。
自唐代以來,盛行用金銀等製作瓜稜式酒器,直至明萬曆年間紫砂初盛期,也多採用筋紋器造型。筋紋器砂壺,是明末紫砂器的重要形制之一。
據周高起《陽羨茗壺系·正始》記載,明代董翰是最早創製筋紋壺的人,「董翰號後溪,始造菱花,已殫工巧」。
時大彬
明 時大彬制 白泥瓜稜壺
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博物館藏
高67毫米,寬140毫米
此壺呈淡黃色,砂粒隱現,壺式古雅,製作精細,為時壺中得幽野之趣的佳作。
壺底刻款:品外居士清賞,已酉重九大彬。
己酉是公元1609年,而「品外居士」是陳繼儒(1558—1639年)的字號。陳氏是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與董其昌齊名。他曾與友輩文士倡用紫砂小壺品茶,因小壺更易保持茶的香味。時大彬從前向制大壺,受到他的影響,則一改前習,專制小壺。這件白泥瓜稜壺是時大彬專為陳繼儒而制的小壺。
+
時大彬 菊瓣壺 四川省出土
柳州博物館藏
高7.6釐米,口徑5.8釐米,底徑4.6釐米
質地褐中泛紫,夾粗砂,腹扁圓,呈菊瓣形,蓋與底均作菊花,蓋頂飾寶珠形花蕾鈕。近三彎流,流下刻「大彬」兩字豎行款。
+
明萬曆 時大彬 玉蘭花瓣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高80毫米,口徑121毫米
底款「萬曆丁酉春時大彬制」
此壺設計奇巧,壺蓋與身自然垂我一朵玉蘭花,花蒂為蓋,花瓣與壺身為二重疊壓,厚樸端莊,玲瓏可愛。是紫砂筋紋器造型中優秀的傳統經典之作。
+
時大彬 梅花壺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此壺整體作五瓣梅花式,壺身飽滿圓潤,由塑出的五片大梅花瓣包裹,壺蓋與壺底飾兩層梅瓣,每層之間交錯疊加,層次清晰明朗,壺鈕亦為五瓣,梅韻卓然。
周身閃現淺色的細小顆粒,砂粗而質古、肌理勻,妙趣天成。
底款刻「玉照閣 大彬」,此壺是伍德沃德基金1982年購買,並贈送給大都會的禮物。
+
時大彬 梅花壺
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
此壺的風格,與第一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品相近,只是細節方面不同。
此壺在壺口與壺身之間,增加一矮頸,凸顯梅花形壺口,與梅花形壺蓋上下相映一致,在口蓋梅花唇線的映照下,神採奕奕。同時又增加了整器的挺拔凜然之氣。
+
時大彬 六瓣梅花壺
此壺拓本收錄於清末民初鄧寶《明清各名家砂壺全形集拓》。
壺呈梅花式,壺蓋即為一朵覆梅,壺底與壺蓋均為六瓣梅花內凹,上下對應。這種壺蓋與壺底上下對應的形制常見於晚明至清初。
此壺胎色紅赭,摻有紅、黃等粗砂,為典型的明末清初泥料之重要特徵。壺把下以鋼刀精刻「大彬」陰文楷書款。
陳鳴遠
陳鳴遠 菱形壺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壺高6釐米,口徑4.8釐米,底徑11釐米
蓋口徑4釐米,高1.6釐米
通體採用駝色段泥製作而成,質地細膩,色調沉穩,具有古樸典雅的審美韻味。壺鈕、壺蓋、壺口、壺身與壺底整體為橫向半剖的六瓣菱花式,故也稱半菱壺。造型規整,筋紋勁爽,口與蓋吻合緊密,不失毫釐,顯示出高超的製作技藝。壺蓋的頂部中心有一圓形出氣孔。
壺身一側置短彎流,另一側為曲柄。柄的設計十分巧妙,上部圓弧形,下部方折內收,頂起飛翹,生動而不失沉穩,俏麗又不入俗流。
壺的外底中心刻楷書「鳴遠」二字,並鈐「陳鳴遠制」陽文篆書方印。印款刻工嫻熟,書法雅健,蒼勁有力,具晉唐楷書之風範。無論造型、款識、工藝與神韻,均為館藏其他名人作品所難以企及。
+
陳鳴遠 菱花壺
華盛頓史密森協會弗利爾美術館藏
+
陳鳴遠 鳴遠梅花 真跡
此件梅花式紫砂茶壺,出自鳴遠之手,自十三年前現身於北京某一拍場後再無露面。段泥為胎,壺身似缽狀,呈五瓣等分,虛實結合,象徵福、祿、壽、喜、財,壺鈕如花蕾般含苞待放,嬌豔動人。短拙三彎壺流高位銜接,與壺把遙相呼應。
+
陳鳴遠 彎稜形壺
上海博物館藏
另一款相同形制的筋紋器為,2016年北京巨力國際秋季拍賣會,鳴遠佳意壺,只是在細節方面有些許不同。
+
清 康熙 陳鳴遠制 佳意壺
2016年北京巨力秋拍
成交價:RMB 10,800,000
此壺以三稜六瓣分割半圓壺身,筋骨分明,稜線清晰,由陰陽二線交互組成,陰線用細竹棒壓印而出,陽線則以細泥堆塑理出。
形象生動的稜線,節序有致的瓜瓣,神似肥碩的楊桃對剖。
壺身筋紋自然生動,由壺嘴與壺把兩面正視,尤見光影流動,張力十足。
壺嘴與壺把上微微凸起的中稜線,呼應壺身放射狀瓜稜線,統一全器氣韻,氣勢一貫而出。
壺底銘文「從來佳茗似佳人 坡公句」,語出宋代蘇東坡《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銘文以隸書呈現,有別於慣見的行楷書體,這在所有陳鳴遠作品當中極為罕見。
顧景舟
顧景舟 寶菱壺
壺蓋平面裡面也有個小一圈的菱花形狀,增加了壺蓋的層次感。壺身菱形形狀的線條與壺蓋相互呼應,壺的圈足與身筒也是通過線條在形狀上相互呼應。壺蓋、壺身、圈足三部分的線條因為菱形的分割,雖短卻不顯瑣碎,線條多並不繁複,倒是層次感更強。
+
顧景舟菱花套組 (一壺兩杯)
通體作菱花式,蓋身渾然一體,分六瓣組成,上下對稱。稜線凹凸分明,有稜有廓,權衡比例,秀麗可愛。
壺式由線雲壺變化而來,橋鈕與菱花瓣相融,嘴作稜花式,胥出自然,把彎曲恰體,端握方便,壺腹中央束一方腰帶,整個菱線自壺頂至壺底相交成一點,分毫不差。壺蓋六面可置換,十分嚴密,技藝精湛。
+
顧景舟 線圓菱花
採六瓣菱花式造型,橋形蓋鈕與口、身、圈足協調統一成一隻六方菱花,筋囊向口收縮與蓋上菱花紋路緊密吻合。
筋紋器最能展現紫砂壺線條的藝術魅力,剛勁有力的線條築出壺之筋骨,迸發壺之骨氣神韻。
線條與對稱,是我們不變的追求。造物裡的中式美,蘊含在許許多多的國粹中,建築、繪畫、詩歌、瓷器、楹聯、書法……都反映著中國人獨有的陰陽平衡美學。
紫砂筋紋器剛柔相濟之美,講究的正是中式美學,詮釋中式美學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