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仿紫砂陶藝大師時大彬的紫砂壺

2020-10-10 古玩藝術品與收藏

時大彬,字少山,也稱時彬、大彬,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的,紫砂陶藝大師,被譽為「千載一時」。

時大彬對紫砂壺藝最大的貢獻是重新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成型方式,即「打身筒」和「鑲身筒」的技法。這種獨特的成型技藝,奠定了宜興紫砂發展的根基,直至今天仍然沿用。

時大彬處於紫砂工藝從簡到精,從不成熟到成熟的承前啟後時期,他前期做大壺,在婁東與陳繼儒等著名文人交遊後,受文人飲茶方式和審美觀念的影響改制小壺。

明代中期之後,出現了四大制壺大師:時鵬、董翰、趙良、元暢。而明代晚期制壺大師時大彬就是時鵬的兒子,他從小跟隨父親學藝,耳濡目染,又不斷自己創新,所以名氣才這麼響亮。他最初開始做紫砂壺,是仿製紫砂壺界最有名的供春壺,其製作難度不易,要模仿到它惟妙惟肖的斑駁樹紋,不是一朝一夕的,可見當時他花費的功夫不低。而他一向對自己作品要求嚴謹,,又多餘文人墨客來往,做壺也越發趨於藝術性,他製作出來的紫砂壺,吸引了一大批文人騷客的追捧,有些甚至將大彬壺隨葬身邊,可見其喜愛程度。


時大彬的壺可謂是「千奇萬狀信手出,巧奪坡詩百態新」。吳騫在《陽羨名陶錄》裡說:「明代良陶讓一時」,此一「時」即時大彬。


時大彬的壺主要造型有僧帽、菱花、六方、虛扁、瓜稜、八角等,其泥質溫潤凝重,造型沉穩,可謂壺藝之典範。顧景舟先生也認為時大彬是「集大成者」,他「成功地創製了紫砂傳統上的專門基礎技法」。

所以說時大彬是「集大成者」,最突出的原因是他將文人情趣引入到茶壺中,使茶壺有了更深刻的內涵。時大彬早期的作品多為大壺,且仿古樣式比較多。在與文人雅士結交中,他觀察了文人的飲茶習慣,於是改大壺為小壺。在製作上用拍打法一氣呵成,這樣也就豐富了造型。小壺一經推出,其儒雅氣質深深吸引了廣大文人,更有甚者,以擁有時壺為榮。

時大彬的作品存世很少,目前只有一二十把被確認為真品,其餘大量署他款的壺多數是清末及民國、現代後仿的,據說其中也有一些精品是他幾名弟子的作品,他表示滿意,即落上自己的款。他中晚期時偶爾也在壺身上刻寫詩文,一般都是漢字。

首先,眾所周知在任何一類文玩藝術品中,收藏的出發點永遠是真品而非仿品,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仿品都毫無價值。張大千模仿石濤的《山水圖》,不僅瞞天過海騙過了潘賓虹,價值更是石濤本人的作品還要高,再如拍賣屢創新高的顧景舟大師仿製邵大亨紫砂壺的價值也是比其本人更高。在現代,一些年輕有為的紫砂藝人們往往會模仿前代名家的壺型、甚至款識,意為法古,而非充古。以這樣的初衷所做的高仿品,應是具有收藏價值的作品。

其次,同一時期不同紫砂名家藝人之間互相仿製的作品,也十分可貴。名手藝人互相追摩各取所長的情況,古已有之。更為有趣的情況是若一人鍾愛另一人所做的紫砂壺,就會在這個紫砂壺上鈐刻上自己的名字,當成自己的作品。如「李大瓶、時大名」說的就是,明代李仲芳的個別紫砂佳作都被其師父時大彬鈐刻上自己的名字;再如,同屬明代的陳信卿,簡單修改徒弟作品並鈐刻自己名字的情況也常出現。

相關焦點

  • 千載一時的紫砂大家———時大彬
    時大彬,字少山,也稱時彬、大彬,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的,紫砂陶藝大師,被譽為「千載一時」。已故國大師顧景舟先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先生也曾在他的《紫砂陶史概論》中說:「砂藝史上一致推薦的大家,當以時大彬為典範。
  • 明代紫砂大師時大彬
    時大彬,字少山,出生不詳,是明代萬曆、崇禎年間宜興制壺名家。他的作品蔚為大觀,被推祟為壺藝正宗。特別是他對紫砂陶的泥料配製,成型技法,造才銘刻很有深入研究,善用各式陶土或在陶土中摻缸土製作,其作品有「沙粗質古肌理勻」之贊語。
  • 紫甌春韻|時大彬紫砂壺鑑賞
    時大彬(1573~1648),號少山,也稱時彬、大彬,宜興縣人。明代晚期最負盛名的紫砂壺大師,工藝紫砂壺的首創者,著名的紫砂「四大家」——時朋之子,他是繼供春後,紫砂壺藝史上知名度最大、影響力最深的一位壺藝大家,被譽為「千載一時」、「明代良陶讓一時」。
  • 看了不上當,時大彬紫砂壺精品欣賞
    清 「時大彬」款紫砂水盂他精選紫砂泥調配成各種泥色,用以製品,形成古樸雄渾的風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壺,後根據文人飲茶習尚改制小壺,並落款製作年月,被推崇為壺藝正宗。傳世作品不多,北京、上海、南京、臺灣等博物館均有收藏。
  • 紫砂壺入門必備知識之一:了解8位牛氣的紫砂大師
    紫砂壺發展至今,歷承百年,由供春初創,時大彬、邵大亨等眾多紫砂大師傳承發展,在滿足其實用功能之外,賦予其濃厚的藝術色彩。★ 時大彬 ★時大彬對紫砂壺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創製泥片鑲接成壺的方法,首用調砂工藝,令紫砂壺更具色彩,現在精美造型多變的的圓壺、方壺都是在其基礎上製作而來。時大彬後期流返於文人墨客之間,受其文化薰陶及飲茶習慣,製作小巧型的紫砂茶器,這也是紫砂壺在造型上的又一突破。其本人製作的壺構思巧妙、風格迥異、耐人尋味。
  • 時大彬的29款經典老壺
    時大彬,字少山,也稱時彬、大彬,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的,紫砂陶藝大師,被譽為「千載一時」。時大彬對紫砂壺藝最大的貢獻是,重新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成型方式,即「打身筒」和「鑲身筒」的技法。這種獨特的成型技藝,奠定了宜興紫砂發展的根基,直至今天仍然沿用。時大彬處於紫砂工藝從簡到精,從不成熟到成熟的承前啟後時期,他前期做大壺,在婁東與陳繼儒等著名文人交遊後,受文人飲茶方式和審美觀念的影響改制小壺。我們先來看一下大彬的大壺。
  • 時大彬款 紫砂壺辨偽
    這種老圍砂土礦據說清末時就很少了,壺內為圓形單流孔,底部鈐蓋:「時大彬制」四字楷書陽文雙框款識,這種四字印章款的形制一般來說是始自於明末清初,瓷器上常見,豎行楷體。和其他紫砂壺迥異的是:壺蓋壺身均勻分布了24個滿文文字,蓋上4字,壺身20字,從上到下4圈字,每排基本是同一字,分別是:重—寶—重—寶。壺蓋內口沿還有楷書印款7字「湖南巡撫府珍藏」。
  • 紫砂壺—紫先生講名人之紫砂壺之集大成者—時大彬(一)
    一代宗師時大彬,無論是當時還是如今依舊是名聲遠播,其作品追求者更是數不勝數。 時大彬(1573——1648)號少山,又稱大彬、時彬。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鵬的兒子。後又師承供春,沒錯就是你想到的那位第一把創作者供春。
  • 時大彬紫砂作品天價的背後:衍生出紫砂市場暗地裡的仿品交易!
    去年結識了一位壺友,年輕時便痴迷紫砂壺,到如今五十幾載的年歲,更是對紫砂壺情有獨鍾。特別是時大彬的紫砂壺,一直是心嚮往之!但是,如今的紫砂市場很難見其真品,這也是他為之嘆息,從未下手的原因。其實,早在民國時期,對於時大彬紫砂作品的仿製就已經出現,可見時大彬在紫砂界的地位是如何的舉足輕重。
  • 明代制壺大師時大彬在綿陽留下一把壺
    不過最令考古人員興奮的是,箱子裡還有一把保存完好的紫砂壺,壺身的落款顯示,這把壺出自明代聲名卓著的制壺大師、宜興紫砂壺的標誌性人物時大彬之手。   最近幾年,近現代的名家紫砂壺頻頻拍出千萬元的天價,這把明代萬曆年間的名家名壺,其價值不可估量。
  • 時大彬紫砂壺的審美與鑑賞
    時大彬紫砂壺的審美與鑑賞 我們常說環境對人各個方面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這當然也包括判斷力,想像下當我們身邊長期充斥著大量模具壺、手拉胚或半手工壺時,再讓你分辨時大彬紫砂壺,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 紫砂圈最出名的幾位大師,最後一個不服不行
    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紫砂壺在歷史的潮流中,一直充當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流行到如今,引起了眾多茶友的熱愛。雖說喜歡紫砂壺,但是圈裡最出名的幾位大師,你又認識幾個呢?時大彬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石朋的兒子。
  • 那個想砸時大彬壺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來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山腳下,村莊炊煙細嫋。一個人,一壺茶,一壺酒,流水柴門,紫泥作活。 沒準兒,這首《桃花庵歌》改一改,也可用來形容時大彬。
  • 紫砂史記「一」明代紫砂 36大家之傳世精品鑑賞
    >明 時大彬款開光方壺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明 時大彬仿供春龍帶壺「大彬仿供春式」款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時大彬弟子,初名伯敷,後客於陳繼儒,為其改字伯茂,因附高流,諱言本業。所制壺大者渾樸,小者精妙,亦大彬後一名手也。
  • 從一把「大彬壺」聊聊紫砂壺和茶趣一一瓦全鋪子
    從一把」大彬壺」聊聊紫砂壺和茶趣一一瓦全鋪子 有許多 網友對茶情有獨鍾,對茶文化有著濃烈的興趣,有許多關於茶的文章寫得很美。我在這裡曬一把老壺,談一點茶趣以作陪襯。講到飲茶離不開茶壺,講到茶壺,首推紫砂。幾年前,中央臺曝光了現在宜興紫砂的作假,現在的砂加進了許多化學元素,人們「談紫砂色變」「望壺生畏」。
  • 紫砂壺為何「一壺重不數兩,價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
    於是,紫砂壺也就應運而生,製作紫砂壺的高手、名家、大師也就一個個走到歷史的前臺,他們的名字和業績與紫砂壺的興衰交織在一起。當代宜興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價格也在60萬港幣左右,足見供春壺的藝術價值多麼珍貴。第一期紫砂壺大師為明代的時大彬、李仲芬、徐友泉。
  • 居然有人揚言,要把「時大彬的壺」全砸爛?
    聊到時大彬,愛紫砂的人都知道,他是明晚期宜興紫砂藝術的一代宗匠。或許,無論是書畫文章,還是紫砂技藝,想要成就真正意義上的佳品,離不開那「精而以成」的執著,亦離不開「桃花換酒」的灑脫——執著於心中所愛之事,灑脫於身外無關之物。此次,觀復博物館依館藏「明晚期-時大彬款紫砂壺」樣式,推出仿時大彬款紫砂壺套裝。
  • 顧景舟大師所做紫砂壺價值高達千萬,到底有什麼特點?
    說起當下的紫砂壺收藏,顧景舟一定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也是紫砂愛好者最熟悉的名字之一。顧景舟先生是我國紫砂陶藝名家,也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之一。他的紫砂陶藝成就,被譽為是明代時大彬之後第一人,海內外贊其為「壺藝泰鬥」、「一代宗師」。
  • 紫玉金砂-大師紫砂壺收藏專場
    由於明清紫砂大師供春、時大彬、陳鳴遠、陳曼生、楊彭年、楊鳳年的作品十分難得,因此給現當代紫砂大師如顧景舟、朱可心、蔣蓉等的作品留下了升值空間。《仿青銅壁飾》獲宜興陶瓷公司新品二等獎。紫砂藝術承前啟後的扛鼎人物。現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供職。1960年生於陶都宜興陶瓷世家,自幼生活在陶瓷世界之中,紫砂陶的高雅藝術薰陶著他的童年,也培養著他對紫砂藝術的悟性與天賦。1978年踏進紫砂工藝廠後,師從著名紫砂陶藝家、高級工藝師高麗君學藝。
  • 清早期時大彬款紫砂水洗
    時大彬(1573年-1648年),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明清時期宜興紫砂藝術一代宗匠。時大彬,作品風格堅緻樸雅。後在泥料中摻入砂,開創了調砂法,並改進了供春「斫木為模」的製法,使紫砂壺製法得到一大飛躍。他精選紫砂泥調配成各種泥色,用以製品,形成古樸雄渾的風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壺,後根據文人飲茶習尚改制小壺,並落款製作年月,被推崇為壺藝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