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把「大彬壺」聊聊紫砂壺和茶趣一一瓦全鋪子

2020-11-19 瓦全鋪子

從一把」大彬壺」聊聊紫砂壺和茶趣一一瓦全鋪子

有許多 網友對茶情有獨鍾,對茶文化有著濃烈的興趣,有許多關於茶的文章寫得很美。我在這裡曬一把老壺,談一點茶趣以作陪襯。講到飲茶離不開茶壺,講到茶壺,首推紫砂。幾年前,中央臺曝光了現在宜興紫砂的作假,現在的砂加進了許多化學元素,人們「談紫砂色變」「望壺生畏」。宜興紫砂壺銷售遭到重創,畢竟大多數人不知紫砂是什麼回事,其實,媒體矯枉過正了,言過其實了,低檔的紫砂壺加進色素,加進各種化學元素,但真正原礦砂的壺是絕對安全的,也就是真紫砂壺是可泡茶喝的,但我們市面上買的那些應該不能叫紫砂壺,就是一般泥巴做的壺。我經常在街上看見一些老頭手上小心翼翼地捧著個壺,當寶貝似得。其實那些根本不是什麼紫砂,只是泥巴壺而已,分辨簡單的很,你家裡如果有壺,你看看,如果用過以後發黑,就是一般的泥壺,如果發亮就是紫砂,「紫玉金沙」嗎,你看上圖那把壺。

這是一把「時大彬」款的老原礦砂的紫砂壺。當然它不是時大彬做的,如果是他的壺,現在可以買一輛600奔馳,這是一把清代,或者民國時仿的時大彬僧帽壺。紫砂壺的歷史不很久遠,真正意義上的紫砂壺,始創於明代,始作俑者是「龔春」(又有人寫作『供春』)和尚,時大彬是真正記名的第一人,它的壺出土的以及流傳下來的只有幾把。後人仿的的很多,尤其是民國,那時無所不仿。你看這把壺。造型端莊,是時大彬獨創的僧帽型。做工考究,砂質精良,顆粒清晰飽滿,還有金黃色顆粒,質感沉著,這就是真正的「紫玉金沙」感。包漿厚重,歷史滄桑印記鮮明。我們可以想見它的主人身份和學養。

這樣一把壺的主人肯定不是對著流狠吸,是倒在小杯子裡慢慢慢慢的品,所以我又發了茶海和老桌椅的圖片,那是一對明代櫃式椅,保存這麼完好真的不容易,這把壺的主人至少是坐在這樣的椅子上,泡一壺熟茶,或獨坐靜思,或三兩知己品茗清談。我們今天喝茶應該叫「牛飲」。尤其是我們這裡,朋友們到我的店裡,我用上圖茶海裡的器具泡功夫茶給他們喝,他們很不樂意,說「蛋大個杯子喝著怎麼過癮?」只好換大玻璃杯子泡茶。

相關焦點

  • 時大彬款 紫砂壺辨偽
    和其他紫砂壺迥異的是:壺蓋壺身均勻分布了24個滿文文字,蓋上4字,壺身20字,從上到下4圈字,每排基本是同一字,分別是:重—寶—重—寶。壺蓋內口沿還有楷書印款7字「湖南巡撫府珍藏」。從壺嘴和壺把的製作風格看,此壺還是很像時大彬的作品。
  • 時大彬紫砂壺的審美與鑑賞
    正如某個壺商長期售賣的都是很多模具壺、灌漿壺的時候,如果你還指望能從他們那裡淘到一把好壺,絕 對是痴心妄想。有些朋友可能會講,我們也想買把時大彬紫砂壺,但是因為不太懂時大彬紫砂壺,也不會分辨,加上市場上全手工壺價格往往特別貴,所以一直都不敢入手。對於壺友來講,選購時大彬紫砂壺的時候,除了自身要掌握基本的紫砂知識和一定的辨別能力之外,選擇一個好的渠道也是尤為重要的。
  • 明代制壺大師時大彬在綿陽留下一把壺
    不過最令考古人員興奮的是,箱子裡還有一把保存完好的紫砂壺,壺身的落款顯示,這把壺出自明代聲名卓著的制壺大師、宜興紫砂壺的標誌性人物時大彬之手。   最近幾年,近現代的名家紫砂壺頻頻拍出千萬元的天價,這把明代萬曆年間的名家名壺,其價值不可估量。
  • 居然有人揚言,要把「時大彬的壺」全砸爛?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備受追捧的制壺大師,卻有人寫文章說,要將他的壺全砸爛!這個人便是明朝文人徐應雷。此次,觀復博物館依館藏「明晚期-時大彬款紫砂壺」樣式,推出仿時大彬款紫砂壺套裝。《石丈齋集·瓦壺記》裡有這樣的記載:「予家蓄一壷,執似耳,流似鳧,甬腹,罋頸,蓋平而少封,下鐫時大彬名。」執柄像耳朵;壺流直,像野鴨的嘴;壺身呈直筒型,壺頸呈翁形;壺蓋平板無突簷,這是時大彬紫砂壺的經典款型。
  • 丁溝出土國家一級文物一一明代時大彬六方紫砂壺(揚州江都丁溝)
    在揚州市雙博館收藏著一件國家一級文物——時大彬六方紫砂壺,那是從江都丁溝鎮原洪飛大隊鄭王生產隊所屬地域中的明代曹姓墓出土的。1968年,丁溝鎮一農民下田勞動時發現了一座小型墓葬,並將墓中一把紫砂壺帶回家。
  • 時大彬壺款與贗品
    據考古發現所知,最早的有款識的紫砂壺,為近些年來出土的時大彬壺。該壺把下與足釘之間刻款「大彬」。上述三件大彬壺,均是刻款,且內容都較簡單,僅是姓名款,基本上刻反映出晚明紫砂壺落款的現象。三件作品刻款,均為刀刻。早期紫砂壺刻款,有竹刀、金屬刀刻款之區別。竹刀刻款泥會溢向兩邊,高出平面,留有痕跡。
  • 看了不上當,時大彬紫砂壺精品欣賞
    時大彬對紫砂陶的泥料配製、成型技法、造型設計與銘刻,都極有研究,確立了至今仍為紫砂業沿襲的用泥片和鑲接那種憑空成型的高難度技術體系,生於明代萬曆年間,歿於清代順治初年。時大彬制壺技藝全面,在泥料配製、成形技法、器形設計以及屬款書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 眾籌丨紫砂宗師時大彬,爆紅400年,他的壺,連復刻版也一壺難求!
    時大彬初期制壺模仿供春,用木模成型。中晚期後,時大彬改進了制壺方法,首創「打身筒」與「鑲身筒」法,用手工製作成型,使紫砂壺的製法得到一大飛躍,並沿用至今。 時大彬的這一創舉,是紫砂壺成型工藝中最大變革,也是時大彬對紫砂壺最大的貢獻。
  • 紫甌春韻|時大彬紫砂壺鑑賞
    時大彬(1573~1648),號少山,也稱時彬、大彬,宜興縣人。明代晚期最負盛名的紫砂壺大師,工藝紫砂壺的首創者,著名的紫砂「四大家」——時朋之子,他是繼供春後,紫砂壺藝史上知名度最大、影響力最深的一位壺藝大家,被譽為「千載一時」、「明代良陶讓一時」。
  • 一把紫砂壺值多少錢,我們怎麼去看?下
    各位壺友大家好!今天我來說一下紫砂壺價格體系的最後一期:全手工紫砂壺的定價!全手工的價格起伏很大,也存在特別的或者極端的情況,我只說紫砂市場的主流情況。一家之言,一人之見,如有疏漏,歡迎批評指正。目前網上有一部分人都認同:紫砂壺的價格是炒出來的,既然說"炒",那肯定是說紫砂壺價格太高。我覺得這可能是壺友對紫砂壺認識不清,自我混淆的結果。首先紫砂壺不僅僅有工業壺、日用品、進階的還有工藝品、藝術品和收藏品。
  • 宜興紫砂壺怎麼辨別真假?專家:別只選時大彬,大師還有這幾位
    其中茶友們最愛宜興紫砂壺,在古玩收藏中宜興紫砂壺也佔了一席之地。你對宜興紫砂壺了解多少?又是如何分辨真偽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宜興紫砂壺的收藏。宜興紫砂壺是陶而不是瓷宜興紫砂壺原產地是江蘇官興,因地得名。
  • 玩老壺必須要知道的幾點:明清紫砂壺的鑑賞特徵,附顧老鑑定筆記
    紫砂壺自明代誕生,經過清代近三百年的發展,行至今天來到最為輝煌的時刻。紫砂壺現在作為收藏和藝術品的一個特殊門類,各項客觀需求已基本健全,紫砂老壺更是在近些年極受追捧。我經常收到壺友的各種老壺轟炸!因為紫砂壺的一個壺型一經誕生,通過創作者弟子的再作和其後人的仿作,器型便成為經典,這以後此器型就再難轉變。比如明代時大彬所制僧帽壺式,明人、清人、現代人無論哪位紫砂藝人來作,皆是明代時大彬首創時的樣式。那麼,現代人所做還好辨別,清人、明人所作,寄託偽款,鑑定工作就自然難度增加了。
  • 時大彬:這是家父做的壺!
    ▲時大彬 圈鈕壺比如,明超許次紓在《茶疏》中寫道︰「往時供春茶壺,近日時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時大彬 大彬如意虎父才會無犬子,時大彬之父也是善制紫砂壺的能工巧匠,或許是因為兒子太過於優秀,父親之名反而顯得稍顯落寞。
  • 後仿紫砂陶藝大師時大彬的紫砂壺
    時大彬,字少山,也稱時彬、大彬,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的,紫砂陶藝大師,被譽為「千載一時」。時大彬對紫砂壺藝最大的貢獻是,重新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成型方式,即「打身筒」和「鑲身筒」的技法。時大彬處於紫砂工藝從簡到精,從不成熟到成熟的承前啟後時期,他前期做大壺,在婁東與陳繼儒等著名文人交遊後,受文人飲茶方式和審美觀念的影響改制小壺。
  •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紫砂壺之所以冠絕茶器,與精彩絕倫的全手製作工藝離不開,有些壺友甚至覺得只有全手工製作的紫砂壺才是真正的紫砂壺。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自明代流傳至今的全手工成型方式。筆力有限,內容改了幾次,如果有疏漏的地方,還請各位海涵。
  • 紫砂壺—紫先生講名人之紫砂壺之集大成者—時大彬(一)
    時大彬無論在紫砂壺的製作技藝方面還是泥料的配置、器型的構思設計、成型的技巧技法,以及自身書法都具有極深的造詣。他制出的壺可以用一句詩來說明:「千奇萬狀信手出,巧奪坡詩百態新」。時大彬繼供春之後,創製了許多制壺專用工具,創製了許多壺式,並培養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啟下,發展了紫砂藝術。 時大彬的早期作品,堅緻樸雅。好仿供春大壺。自從他遊蘇州婁東,交接公諸輩後,制壺風格為之一變。制壺由大轉小。
  • 時大彬的壺在當時為什麼那麼受捧?
    時大彬在創作紫砂壺的過程中,發現泥料太細缺少了古拙的氣息,於是他在泥料中摻入砂,開創了調砂法制壺,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使得紫砂壺充滿獨特韻味。其次時大彬的創作態度非常認證,如果發現燒出來的壺有瑕疵,馬上就摔壞。不少朋友都想要瑕疵品,被他婉言拒絕。由於當時燒壺技術,成品極少,加上當時茶風盛行,對壺藝要求很高,時大彬所留下的全部是精品中的精品。
  • 時大彬的29款經典老壺
    時大彬,字少山,也稱時彬、大彬,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的,紫砂陶藝大師,被譽為「千載一時」。時大彬對紫砂壺藝最大的貢獻是,重新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成型方式,即「打身筒」和「鑲身筒」的技法。時大彬處於紫砂工藝從簡到精,從不成熟到成熟的承前啟後時期,他前期做大壺,在婁東與陳繼儒等著名文人交遊後,受文人飲茶方式和審美觀念的影響改制小壺。我們先來看一下大彬的大壺。
  • 一把沒有作者落款的紫砂壺居然這麼值錢?
    對於收藏一把紫砂壺,現在的壺友是越來越謹慎,不僅要求底款、把款、內壁章樣樣齊全,證書更是要有作者的持壺照才算圓滿。的確,在如今魚龍混雜的紫砂市場,不想得嚴謹點,花大價錢買仿品就得不償失了。但是,在古代歷史上的有這麼一些壺,你找不到任何關於作者的相關信息,唯有一個年號的底款印記,聽起來覺得假,卻在拍賣場上拍出百萬的高價!
  • 每一客,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飲,方為得趣
    清朝吳騫在《陽羨名陶錄》中也說:「壺宜小不宜大,壺蓋宜盎不宜砥,湯力茗香,俾得團結氤氳。」從時大彬製作的紫砂壺開始,最初是模仿供春壺,做的壺體普遍比較大。後來,他結識了著名隱士陳繼儒,陳繼儒對時大彬日後的壺藝產生了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