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6月25日訊端午節到,不少市民仿照古人傳統做法,在家裡懸掛香囊,或是把香囊系在身上,以起到驅蚊蟲的效果。
香囊裡面有什麼材料?真能有驅蚊蟲的效果嗎?長江網記者就此請教了武漢市中醫醫院綜合藥學部主任藥師徐惠芳。
香囊「高齡」幾千歲了!
我國製作和佩戴香囊的歷史已有幾千年,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端午節戴香囊也是傳統習俗,主要是驅「五毒」的用意,用來防蟲防病。
到了端午節前後,天氣溼熱,「五毒盡出」,即蠍子、蜈蚣、蛇、壁虎、蟾蜍、蜘蛛等有毒的動物都活躍起來,蚊蟲滋生,各種疫毒流行。古人就用佩戴香囊的方法來驅瘟避疫,預防毒邪之害,同時表達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願望。所以,端午節前後「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這裡的香草袋,指的就是香囊。
香囊裡面有什麼?
傳統香囊裡裝的主要是芳香的中草藥,具有芳香化濁、醒腦開竅、避瘟除穢的功效。常見的成分包括硃砂、雄黃、香藥等。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人們衛生保健意識不斷增強,香囊的使用範圍不斷拓展,不同人可以選用不同藥物的香囊「內芯」,追求不同的功效。比如:選用蒼朮、藁本、丁香、白芷等有燥溼散寒作用的中藥,能預防感冒;選用石菖蒲、遠志、木香、藿香等有開竅醒神作用的中藥,能提神醒腦;選用決明子、桑葉、菊花、薄荷等有清肝安神作用的中藥,能安神助眠;選用藿香、佩蘭、艾葉、紫蘇葉等有芳香化溼作用的中藥,能驅蚊防蟲;選用藿香、陳皮、蒼朮、木香等有理氣健脾作用的中藥,能醒脾開胃,增強食慾。可以說現代香囊的應用,充分彰顯了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
香囊真能驅蚊蟲嗎?
大家經常對「神秘的中醫藥」感到好奇:把植物葉子、動物便便、地下礦物等融合在一起,就能起到治療效果。所以,香囊裡的藥物,真能幫助驅除蚊蟲嗎?
事實上,做香囊常用的藥物,大多含有大量的揮發性芳香油,在現代醫學研究中也證明,這些揮髮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當佩戴香囊後,香囊會散發出香氣,在人體周圍形成較高濃度的、有中藥香味的小環境,這是蚊蟲不喜歡的味道,所以能達到一定的驅蚊效果。
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佩戴香囊有「闢疫氣,令人不染」之效。
曾有報導稱,有人做驅蚊香囊是否有用的實驗,統計結果表明:佩戴香囊後的前7天,驅蚊效果非常顯著。這也提示我們:只有在保持氣味濃度的前提下,香囊才能持續發揮驅蚊作用,因此如果香味淡了,就要及時更換香囊裡的藥物。
戴香囊,這些細節要注意!
佩戴香囊是端午節習俗之一,但其實佩戴香囊也屬於中醫外治法的一種,根據個人的不同需求,四季都可使用,能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香囊戴哪裡?
使用香囊時要防水、防潮,保持乾燥。
香囊可放在上衣口袋,或系在腰間。不宜直接貼身,建議隔衣佩戴。
也可懸掛在家中、車裡,或放於枕邊、衣櫃、書櫃等處,簡單實用,方便安全。
四類人群遠離香囊
家有抵抗力低下的老年人和兒童等易感人群,可考慮常備香囊。
但香囊並非人人都能用。芳香藥材有誘發流產、過敏的風險,所以孕婦、新生兒、過敏體質(有藥物或食物、花粉過敏史)、哮喘病人不宜佩戴。
香包禁止吞食,避免入口,注意不能讓孩子抓舔香包。
要注意香囊「保鮮」
發現香囊的香味變淡,可通過揉搓香囊,幫助增加香味。
一般一袋香囊可用15天左右,香味消失就應更換藥物。
【來源:長江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