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看看農村如何驅五毒

2020-12-04 三十年目睹之怪農村

現在的端午節覺得沒什麼意思了,或許是因為傳統的習俗越來越少了,節日的味道越來越淡了吧。現在的人生活壓力太大,為了生存只能拼命打拼,連習俗都顧不上額,運氣好的還能放個假,吃吃粽子、串串親戚;運氣不好的還得要加班。真的很懷念小的時候,可以將端午節過得那樣的「五彩繽紛」。包粽子、插艾蒿、掛香包、栓彩線等等,小夥伴之間還要互相比比,誰家的粽子好吃、誰帶的香包漂亮,誰栓的五彩線鮮豔,一旦誰勝出了,那高興勁兒就別提了。

端午節已經過去了,炎熱的夏天正式來了,冬天穿的棉衣可以高擱了,正像老人們說的那樣,「吃了端午粽,才把襖來送」。而與此同時,「五毒」也開始甦醒了,蚊蠅高發,蟲害出沒的「毒季」也隨之而來了。

夏天人是「最倒黴」的,無論什麼蟲子都敢來欺負。因此在農村,端午節有驅「五毒」的習俗,據老人們說,驅過「五毒」之後,人們就能過個舒服的夏天。關於驅「五毒」的習俗,小編昨天特意諮詢過村裡的老人,學了不少的東西呢!

什麼是「五毒」?

關於「五毒」的內容,各地區的說法有所不同,小編的家鄉的說法是,蛇、蠍子、蜈蚣、蟾蜍、壁虎。當然了壁虎是無毒的,只不過是以前的人認為它有毒而已。

怎麼驅「五毒」?

1,貼五毒圖。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有驅除邪氣的寓意。

2,穿五毒衣。在衣服、鞋子上繡制五毒圖案,有免除疾病、防蟲叮咬的寓意。

3,配戴香包。在孩子的身上懸掛香包,裡面裝些雄黃、蒼朮、香草等,有驅蟲除穢的寓意。

4,吃五毒餅。用帶有五毒圖案的餅模,做的酥皮玫瑰餅,先是當貢品,做好家人分食,有無災無病的寓意。

5,喝雄黃酒。大人適量喝一些雄黃酒,小孩則用白酒兌的雄黃酒,塗抹當裸露的皮膚上,有消病強身的寓意。

6,掛菖蒲劍。在屋內懸掛菖蒲劍,有驅除瘟神惡鬼妖魔邪怪的寓意。

(圖片僅供參考,與正文無關)

相關焦點

  • 端午:五月五,五毒月,五毒醒,不安寧
    民間傳聞:「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也便是所謂的「善正月,惡五月」。傳說中的「五毒」是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也有的說是:青蛇、蜈蚣、蠍子、壁虎、蟾蜍。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古代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
  • 在農村,俗語「善正月,毒五月」,具體指什麼,如何驅「五毒」?
    文/豬友巴巴在農村,俗語「善正月,毒五月」,具體指什麼,如何驅「五毒」?眾所周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楚人屈原,以表達人們對他的深切緬懷,每當端午來臨時,人們少不要要講述屈原的故事,用以勉勵後輩,而除此以外,端午節的到來,還有很多特殊的意義!俗話說「吃罷端午飯,棉衣不相見」,意思是說,端午過後,也進入到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節,溫度高,溼度大,一些「毒」蟲開始活躍!
  • 端午節驅「五毒」-中新網
    端午節驅「五毒」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無論是紀念哪一位古代人物,都是後來人們賦予端午節的意義。  在古代,五月被認為是「毒月」、「惡月」。因為這時候天氣越來越熱,雨水漸漸增多,人們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許多昆蟲也都出來活動。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分別是蛇、蠍、蜈蚣、壁虎、蟾蜍。其實,把這五種動物合稱為「五毒」,是古人的一種誤解,因為壁虎無毒,卻被認為是劇毒物。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你真的了解端午節嗎?(淺談端午)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定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戰國時期的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於這一日投江自盡,後在中國演化為端午節,以紀念屈原,有人稱其為詩人節(有些地方是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
  • 俗語:端午到,五毒醒 五毒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有避五毒的習俗?
    眼下端午將至,在農村裡向來有「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這句俗語。有的地方也有類似的說法,像是「端午至,五毒出」,那麼,大家是不是十分好奇,五毒具體指的是什麼呢?為什麼農村地區會有避五毒的習俗呢?接下來,小毅將為大家進行解答。
  • 端午節 吃粽子 避五毒
    據說吃五月端粽鍋裡的煮雞蛋主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裡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端午還有避五毒的習俗,所謂五毒一般指的是蛇、蜈蚣、蠍子、壁虎、蟾蜍。五月是五毒是出沒的時候,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為毒月毒日,故有五毒的說法。端午前後正值初夏季節,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 傳統的端午節和古老的五毒兜肚兒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現在邯鄲的街頭巷尾到處都飄蕩著葦葉的清香和熟棕子的甜香。愛美食的人們提前幾天都開始包棕子,準備迎接節日的到來了。我小時候,我老家大名縣農村是沒有吃棕子的習俗的。家家戶戶都是包餃子。我們把端午節叫「五月當五」。誰家的小孩五月當五正上午時出生,大家都會說這個小孩不得了,出生就佔三個五,長大了是個人物。好像佔的五數越多,命就越好。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另外吃五紅還能驅五毒,別忘記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另外吃五紅還能驅五毒,別忘記端午節,又稱龍舟節,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民間在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什麼賽龍舟、掛艾草、驅五毒、飲雄黃酒、洗艾草湯等等。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我們一定壓吃的傳統小吃就是粽子了。但是你知道嗎,端午節不僅要吃粽子,很多地方還有其他特殊節令的美食呢。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下,福建這邊除了吃粽子,端午節還有哪些特色傳統美食,另外老人常說端午節吃五紅還能防五毒,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被人們認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間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
  • 端午節吃五黃是什麼 五毒是哪五毒養生與內涵習俗介紹
    但雄黃的主要成份是二硫化砷,遇熱後可分解為毒性極強的砒霜,因此雄黃酒不宜內服;同時,由於雄黃能從皮膚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積塗擦,以防中毒。如用雄黃酒灑在床下、角落等處,則有除蛇蟲等作用。  4、【黃魚】:大黃魚通體金黃,口唇朱紅,被人們賦予富貴祥和的文化色彩。閩東民間素有以大黃魚作為上等禮品饋贈至親的風俗,端午節尤為盛行。端午送大黃魚,蘊含美好的期盼。
  • 端午到,五毒醒,「五毒」到底都是啥?喝雄黃酒能避開嗎?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端午節與中秋節、清明節、春節並稱為民間四大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儀式活動,必不可少的就是賽龍舟、吃粽子,除此之外還會有掛艾葉、菖蒲、喝雄黃酒等習俗,古人認為這樣可以驅邪避毒。
  • 端午節,驅瘟疫!
    農曆五月初五,古時亦稱「惡月惡日」,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進入農曆五月後,氣溫開始升高,雨量增多,空氣也變得潮溼起來,在這種溫度和溼度下,細菌和病毒開始繁殖,瘟疫和五毒等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變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現。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除此之外,古人用他們的勤勞智慧結合端午節當日的天氣、環境、人文等做出一句「端午到、五毒醒」的俗語,這句俗語流傳至今,婦孺皆知。關於它的真實含義卻鮮有人知,「五毒」指的哪五毒?人們口中的「五毒之首」又指什麼?
  • 古錢幣上的「端午節」——「五毒」醒,驅「五毒」!
    在傳統民俗錢幣中,我們不難發現有多種表現端午節活動題材的案例。從傳統民俗錢幣中,人們可了解不同的端午節習俗。第一種,面文「五日午時」或「五月五日午時」,背面圖案為五毒圖。有的地方做帶有五毒圖案的飾物,因為每年五月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明《宛署雜記》就記載,「婦女畫蜈蚣、蛇、蠍、虎、蟾為五毒符,插釵頭」。不管當時人們做什麼、帶什麼,目的都為了闢邪,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什麼是五毒呢?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別忘記吃「5紅」,能夠驅五毒,寓意健康順遂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重大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也就是「初五」。端午節起源於中國,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也是我國法定節假日之一,今年的端午假期安排已經公布了, 6月25日(星期四)至6月27日(星期六)放假調休,共3天。6月28日(星期日)上班。
  • 端午節&驅「五毒」
    端午節&驅「五毒」端午由來。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由驅毒闢邪的節令習俗衍生出了豐富多彩民間活動,主要有祭祀屈原、紀念伍子胥、賽龍舟、包粽子、插艾蒿、掛荷包、掛菖蒲、喝雄黃酒、除五毒等。中國端午節民俗今天,我們來談談端午節的驅「五毒」活動。
  • 端午節,不只有粽子和屈原
    你知道屈原其實不姓屈而是姓羋?你知道早在屈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嗎?這次,我們來說說一個與眾不同的端午節端午節是古人的「衛生防疫日」民諺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生長中的艾草中國的節日往往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五日正是登高順陽的好天氣之日
  • 端午到,五毒醒!端午過後,我們該如何避五毒?五毒中誰比較厲害
    老祖宗們還有「不舉五月子」的說法!端午這天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些地方在端午節這天有很多避諱,比如說嫁出去的閨女們,在這天會回娘家,來躲避端午之惡。端午節中的許多習俗都與躲避端午之惡有關,比如說掛艾草是為了驅蟲、闢邪;跳鍾馗是為了鎮妖除魔;喝雄黃酒也是為了祛病驅邪。我們老祖宗還有「端午到,五毒醒」,所謂的五毒就是毒蛇、蠍子、蟾蜍、蜈蚣、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