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驅「五毒」
端午由來。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由驅毒闢邪的節令習俗衍生出了豐富多彩民間活動,主要有祭祀屈原、紀念伍子胥、賽龍舟、包粽子、插艾蒿、掛荷包、掛菖蒲、喝雄黃酒、除五毒等。

今天,我們來談談端午節的驅「五毒」活動。在我國,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也有說法為蜘蛛)出沒的時段,這些會給人們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孩子帶來疾病與災難。所以,古人常在端午前後採用掛荷包、點雄黃酒的方式來為兒童驅「五毒」。
掛荷包,又稱佩香囊,一般製成圓形、方形、橢圓形、葫蘆形、石榴形等,頂部有便於懸掛的絲絛,下端系有寓意吉祥的百結,香囊內裝有驅除蚊蟲的中草藥,避免兒童被蚊蟲叮咬。

點雄黃酒,在兒童的耳、鼻、腦門、手腕、腳腕處塗抹雄黃酒,以驅趕蚊蟲、蠍、蛇、蜈蚣、壁虎、蜘蛛等不靠近兒童。雄黃酒為一種特製藥酒,古代多用來做解毒劑和殺蟲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