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雉於飛,何用不臧

2021-02-08 誠e學堂

國風 邶風 雄雉

雄雉zhì於飛,洩yì洩其羽。我之懷矣,自詒yí伊阻。
雄雉於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瞻zhān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雲遠,曷hé雲能來?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

雄雉zhì:雄性的野雞。喻丈夫。雉:野雞,雄者有冠,長尾,身有文採,善鬥。一說雉為耿介之鳥,交有時,別有倫。

洩yì洩:緩飛貌。鼓翅飛翔的樣子。

自詒伊yí阻:自討憂愁。自詒:自取。詒:通」貽「,遺留。

阻:憂愁。一說阻隔。
展:誠實。

勞我心:即」我心勞「,因掛懷而操心、憂愁。勞,憂。勞:牽掛、放不下。

云:作語助詞。
曷hé:何,何時。此處指何時。。

百爾君子:汝眾君子。
不忮zhì不求:可解為不怒不貪。
忮zhì:嫉妒、害。一說」貪求「。
臧zāng:善。

於:往。一說語助詞。

懷:因思念而憂傷。

伊:此,這。

下上其音:叫聲隨飛翔而忽上忽下。

瞻zhān:遠看,望。

悠悠:綿綿不斷。

百爾君子:你們這些君子。百,凡是,所有。爾,你們。君子,在位,有官職的大夫。

求:貪求。

雄性雉雞在天空中飛翔,揮動著它的翅膀。我懷揣著思念,自求煩惱。

雄性雉雞在天空中飛翔,上飛下衝鳴聲嘹亮。那位誠實的君子,真的讓我心神勞傷。

瞻望那天空中的日月,我的思念悠長。道路那麼遙遠,何時才能歸鄉?

那些在朝為官的人,不懂得這位君子的德行。沒有忌恨與貪求,為何讓他遭殃?

長按二維碼,關注誠e學堂

相關焦點

  • 品讀不一樣的《詩經》第十五篇:「雄雉」雄雉於飛,洩洩其羽
    《雄雉》出自詩經裡的《國風·邶風》,中心思想就是「思念」,看到這個題目難免想到鳳凰于飛,鳳和凰相偕而飛,比喻夫妻相親相愛。一般用來祝福新人婚姻生活幸福美滿,但鳳凰只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中,而雉鳥卻是真實存在的,公雉鳥有著華麗的羽毛,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雄雉鳥性情耿介,古人常用它的品性比喻君子。
  • 雄雉——不忮不求,君子德行 | 【從詩經開始】
    《國風·邶風·雄雉》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妻子深情思念遠方苦役的丈夫,並大膽譴責統治者不知德行的詩篇。在藝術上主要運用」興「的手法,來表達主人公對丈夫的想念、瞻望以及無奈之情態,生發出主人公對統治者的批評與譴責之意,提升了詩歌的思想境界。
  • 【論語易解】9.27「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9.27子曰:「衣(yì)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譯文】孔子說:「穿著破舊的絲綿袍和穿著狐貉裘的人一起站著,而不覺得慚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詩經》上說:『不嫉妒,不貪求,怎麼會不好?』」子路聽了,就一直念叨這兩句詩。孔子說:「這固然是正道哩,但又怎麼稱得上徹底的好呢?」
  • 筱青讀詩經之雄雉
    原文雄雉(zhì)於飛,洩(yì)洩其羽。我之懷矣,自詒(yí)伊阻。雄雉於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雲遠,曷(hé)雲能來?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注釋雉:野雞,雄者有冠,長尾,身有文採,善鬥。一說雉為耿介之鳥,交有時,別有倫。於:往。一說語助詞。洩洩:鼓翅飛翔的樣子。朱熹《詩集傳》:「洩洩,飛之緩也。」
  • 詩經·邶風·雄雉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雄雉[1]於飛,洩洩[2]其羽。不忮不求[9],何用[10]不臧[11]?雄雉朗讀雄雉注釋及注音[1]雉〔zhì〕:俗稱野雞,雄的尾長而羽毛豔麗,雌的尾短而羽毛黃褐,善走而不能久飛。[2]洩洩〔yì yì〕:鼓翼貌,一說緩飛貌。
  • 詩、易共讀――《詩經·邶風·雄雉》賞析
    《解卦》初六「不忮不求」的德行和周初管叔、蔡叔的倒行逆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經·雄雉》就以周公的口吻譴責了管、蔡的疑嫉和貪求,下面我們就賞析一下《詩經·邶風·雄雉》。(一)原文:雄雉於飛,洩洩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
  •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詩經•邶風•雄雉》原文,瑾名軒譯文
    雄雉雄雉(zhì)於飛,洩洩其羽。我之懷矣,自詒(yí)伊阻。【瑾名軒譯文】雄雉在空中飛翔,舒展著美麗翅膀。我那麼思念夫君,給自己帶來憂傷。雄雉(zhì)於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瑾名軒譯文】雄雉在空中飛翔,上下翻飛歌聲亮。我那誠實好夫君,真讓我心勞神傷。
  • 《悟學.第112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927 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譯文】孔子說:「穿著破舊的衣袍,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覺得自卑的,大概就是由吧?
  • 品讀詩經:《雄雉》——日月更迭歲歲長,悠悠相思怎能忘
    這世間有太多難以預測的變故和身不由己的離合,如《詩經》中的這首《雄雉》 :雄雉(zhì)於飛,洩(yì)洩其羽。我之懷矣,自詒(yĺ)伊阻。雄雉於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
  • 《雄雉》留守婦女思念在外服勞役的丈夫(解讀)
    雄雉(zhì)於飛,洩(yì)洩其羽。我之懷矣,自(yí)伊阻。雄雉於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本詩主題:留守婦女思念在外服勞役的丈夫,譴責貴族君侯們不顧百姓生活的艱辛和不易,為了一己私利,享受榮華而勞人傷財。
  • 《詩經》之33·國風·邶風8《雄雉》是一位婦女思念遠役丈夫的詩
    雄雉於飛,洩洩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雄雉於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雲遠,曷雲能來?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邶風·雄雉》出自《詩經·國風·邶風》,本詩描寫遠行在個的親人久久不歸,內心憂悉不安的思念感情,並斥責了造成別離的「君子」,表達了詩人的怨怒。
  • 《詩經•雄雉》留守婦女思念在外服勞役的丈夫(解讀)
    (zhì)於飛,洩(yì)洩其羽。雄雉於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多麼美好的早晨,女子用手攏了攏額前的秀髮,迎著日光佇立遠望。本可以就這樣過著清貧但幸福的生活。
  • 《詩經·國風·邶風·雄雉》:什麼是君子德行?本詩的答案與眾不同
    嚴:雉,野雞雄雉於飛,洩洩其羽。我之懷矣,自詒(yí)伊阻。雄雉於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雲遠,曷雲能來?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嚴:黑頸天鵝雄野雞空中飛翔,舒展翅膀慢慢飛。我無盡的相思啊,音信渺茫留憂傷。
  • 為你讀詩|第33天《詩經·邶風·雄雉》
    來自楚予微茫雄雉(zhì)於飛,洩(yì)洩其羽。雄雉於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雲遠,曷(hé)雲能來?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雄雉於飛,洩洩其羽」,寫雄雉鼓翼振飛的姿態,那樣子是頗為得意的,它比喻丈夫離家外出了。作為妻子的,平素與丈夫很是恩愛,一旦分離,其憂愁牽掛之情可想而知。她思念丈夫,望著飛翔的雄雉,孤獨苦思之情益增,因此發出了 「心中懷念我夫君,自找離愁空憂傷」的傾訴。這四句,情景交融,物我一體,詩人在特定環境中的具體感受表現得極為充分。丈夫為什麼外出?
  • 如此讀《論語》|孔子為什麼用「不忮不求」來稱讚子路
    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論語·子罕第九》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孔先生對顏淵等人道「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忮,害也,臧,善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不妒恨不貪婪,哪能不好呢?那麼孔先生表揚子路的原因是什麼呢?
  •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詩經》裡面的一句詩詞,所謂不忮,就是不要嫉妒,說白了就是不要看到別人有就眼紅;所謂不求,就是不因為自己沒有而羞恥
  •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不忮( zhì)不求,何用不臧,出自於《詩經》,翻譯成現在普通話的意思就是不嫉妒、不貪婪,為什麼會不好?
  • 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
    ——《論語 子罕》第28章體會 原文: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此章看出夫子善於運用詩教點化弟子,要做到不嫉妒、不貪求,不是表面上口頭上,而是落實在內心裡行動中。劉暢老師結合自己學習經典的感受以及對師長、聖賢遵循意志,體現出經典在內心中已經根植,並促其內省,很值得我學習。能做到不嫉妒,這的確非常不容易。什麼最能引起嫉妒呢?不外乎名與利吧。
  • 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路受教子曰:「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論語·子罕》)「是道也,何足以臧?」錢穆先生譯:「這樣又何夠算好呀。」孔子引詩「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誇美子路「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子路得意,「終身誦之」,沾沾自喜。孔子擔心子路不復求進,故又出此言。「道」者,人所行之路,這裡指「為人之道」,即人應該做到的常理。「是」為指示代詞,指子路「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這種「不忮不求」的心態。
  •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一分鐘識字863期)
    何謂「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嫉妒別人,不貪求身外之物。只要做到這些,還有什麼不好呢?如果把這份愛非得用什麼來證明的話,那就有點幼稚。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誰來證明一件事情?證明我到底愛不愛你。可是,這些事情就如欲望一樣,屬於無限的,無法用什麼來證明。上帝的磨盤轉動很慢,但是卻磨得很細。只有在不斷的細緻事情上做出努力,從小事情入手,從而可以尋找到一種調和:快樂與痛苦矛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