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媒體採訪團走進蘭州 感受「黃河明珠」獨特魅力 打卡蘭州...

2020-12-13 同花順

  

  蘭州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11月24日~26日,信息時報記者跟隨廣州媒體採訪團一起走進蘭州,從經濟、文化、旅遊等領域,多維度、立體化地感受這座古城的新變化和新魅力。此次活動也是近日開展的「絲路古道」走進「千年商都」(蘭州-廣州)「一帶一路 」蘭州城際文化交流活動的後續活動。

  「黃河之濱也很美」打造上百公裡黃河風情線

  蘭州,自古以來就是「聯絡四域,襟帶萬裡」的交通連接點和軍事要衝,素有「黃河明珠」之稱。

  廣州採訪團走進蘭州的第一站是蘭州黃河(000929)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據了解,蘭鐵泵站建於20世紀末,主要為原蘭州鐵路局提供水源。2008年,蘭州鐵路局使用自來水後,該泵站被廢棄。經過改造後,廢棄的泵站變成了「觀景亭」,成為當地市民休閒漫步的好去處。

  記者站在觀景亭上,可以看到黃河水浩浩蕩蕩、奔湧流淌,周邊的濱河漫步道和人行道上,時不時有行人在健身、觀光、漫步。

  「新技術」助力蘭州黃河治理

  這些新變化自然都離不開當地對「母親河」的治理和保護。

  據了解,黃河幹流蘭州段全長150.7公裡,其中城區段(西固區西柳溝至城關區桑園峽)河道長47.5公裡, 共有河岸線95.044公裡。據蘭州市河湖管護中心副主任、蘭州市黃河河道管理站站長郭德軍介紹,黃河幹流甘肅段防洪工程是2015年國務院確定的172項重大水利項目之一,蘭州市黃河幹流防洪工程是黃河幹流甘肅段防洪工程的子項目,也是省列重大項目。

  截至目前,當地共計完成新建堤防11.46公裡、新建護坡及護岸28.53公裡,維修加固堤防37.713公裡,農防段共計完成新建護岸16.4公裡。工程的實施使得黃河幹流蘭州段防洪能力得以提升,防洪體系日趨完善。

  記者了解到,在上述項目治理過程中,當地採用新技術、新材料來護坡,使用生態網格預製塊,並在下面鋪設加筋麥克墊,與上部結構牢固地連接成為一個整體。

  蘭州「外灘」成打卡新地標

  記者注意到,沿黃河兩岸,開通了一條東西50多公裡的濱河路,並打造了全國唯一的城市內黃河風情線,被稱為蘭州的「外灘」。

  為滿足市民和遊客親近母親河的美好願望,全力打造「黃河之濱也很美」城市名片,蘭州市黃河幹流防洪工程實施了黃河兩岸遊覽步道連通。如今,市民和遊客行走在新鋪裝的人行步道上,兩側是蔥蘢的綠植、各色鮮花,黃河之濱的美景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人行步道將馬拉松公園等16家公園、中山橋等景點串珠成鏈,實現了人行步道的無障礙銜接,使遊客市民飽覽黃河之濱的美景。其中,馬拉松公園馬鞭草紫色花海、廉政公園石竹多彩花海、微地形野花組合等濱河花海景觀,成了蘭州「網紅打卡地」。

  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副主任文書平表示,黃河風情線大景區是蘭州市獨有的沿河景觀帶,西起西固工業區的西柳溝,東至城關區桑園峽,全長123 公裡。沿線建有中山鐵橋、黃河母親雕像、白塔山公園、小西湖公園、龍源、水車博覽園等主題公園21個,雕塑25個。今年,增設「樂動金城、聲醉蘭州」音樂展演舞臺8處,舉辦惠民演出1000場,激活蘭州夜經濟。

  高原夏菜48小時可到粵港澳大灣區

  清甜、爽口的高原夏菜,瑩白如玉、甘甜可口的蘭州百合,這些來自蘭州的特色產品,如今48小時就能來到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餐桌上了。

  蘭州高原夏菜榆中專供基地每年向粵港澳大灣區輸入6萬噸

  娃娃菜、甘藍、西紅柿、芹菜、胡蘿蔔……現在,只要經過48小時冷鏈運輸,這些來自蘭州的高原夏菜就能出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餐桌上了。在廣州的白雲區,它們甚至還有配送中心。

  11月24日,記者探訪了位於榆中縣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蘭州高原夏菜榆中專供基地項目。該基地項目位於高崖鎮李家磨村,由甘肅康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按照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標準,投資新建集高原夏菜示範生產、收購銷售、加工配送、訂單生產為一體的蔬菜專供基地。

  「我們的菜品採摘下來後,經過分揀、包裝,將採取全冷鏈配送的方式,在48小時內就可以實現從田間地頭到大灣區當地居民餐桌。」甘肅康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蘭州榆中專供基地負責人談應勇介紹。

  蘭州的高原夏菜多種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上。「具有口感好、甜度高、病蟲少等特點。」談應勇者表示,因為品質優勢,雖然專供到大灣區市場上的高原夏菜比其他省的蔬菜批發價要貴0.3元~0.5元/斤,但依然受到大灣區消費者的喜愛。

  高原夏菜已經成為榆中產業規模最大、品種最豐富的支柱產業。據談應勇介紹,目前其公司投建的基地夏菜種植2萬畝,每年為粵港澳大灣區穩定供應高原夏菜6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榆中縣全縣有10萬畝種植基地,其中有約70%的高原夏菜都銷往了粵港澳大灣區。

  七裡河區百合生產加工基地新鮮百合可直供粵港澳大灣區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消費者也可以嘗到蘭州的新鮮甜百合了。

  11月25日,記者探訪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甘肅爽口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於七裡河區的百合生產加工基地。該公司通過國際領先物理殺菌保鮮技術,保留了蘭州百合的固有清香和潔白如玉的外觀,解決了蘭州鮮百合不易長時間存貯和不能遠洋運輸的難題。除了新鮮百合,他們還生產了即食淨片鮮百合、百合花(603823)茶、百合速溶粉等數十種百合系列產品。

  「2019年,我們的銷售額達1.13億元。」王顯靈表示,目前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重慶等城市建立15個區域銷售代理,與多家等大型綜合商超建立產地直供渠道;與中石化易捷、盒馬鮮生、蘇寧易購(002024)等集團化新零售平臺業務接洽,拓展智慧零售銷售渠道;建立社區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百合易購網」及依託第三方電商平臺,直接面向國內外終端消費者提供質優物美的各類商品。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yf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媒體記者走進蘭州 感受黃河之都獨特魅力
    中國蘭州網9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宋戈)9月23日,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西部行採訪團深入蘭鐵泵站、蘭州水車博覽園、蘭州市博物館、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和蘭州黃河橋梁博物館等地,了解蘭州的城市發展脈絡和歷史化,切身感受黃河之都的獨特魅力。
  • 玩轉「百合之鄉」 解鎖「甘甜美味」 廣州媒體採訪團蘭州行走進...
    玩轉「百合之鄉」 解鎖「甘甜美味」廣州媒體採訪團蘭州行走進七裡河區每日甘肅網11月26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11月25日上午,廣州媒體採訪團蘭州行來到甘肅爽口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近年來蘭州百合在種苗組培繁育、綠色生態種植、新產品研發、對外貿易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績。
  • 黃河之濱也很美|遊在蘭州:我憶蘭州好 平生愛雅遊
    九曲黃河穿城而過南北兩山聳峙而立獨特的地形地貌彰顯了這座城市的恢弘偉岸、大氣磅礴黃河從蘭州流向遠方 By:楊文杰(目中無人工作室)、城市管理、基礎設施、文明程度以及政務服務水平等有了明顯改善增加了外地人走進蘭州的便捷度和市民的舒適度夜遊黃河 By:劉明德正在實施的「北上、南下、東進
  • 俄羅斯媒體採訪團閬中感受東方文化魅力
    本報訊(記者 肖姍姍)近日,由俄羅斯8家媒體、12位媒體人組成的「一帶一路」媒體採訪團到訪閬中,通過實地採訪、參觀,對閬中的歷史淵源、文化脈絡、特色產業等進行了深入了解,近距離感受了閬中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與風土人情
  • 廣州媒體採訪團蘭州行走進七裡河區
    11月25日上午,廣州媒體採訪團蘭州行來到甘肅爽口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近年來蘭州百合在種苗組培繁育、綠色生態種植、新產品研發、對外貿易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績。甘肅爽口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技術團隊科研創新,擁有30多項技術專利和科研成果,其中發明了國際領先物理殺菌保鮮技術,其保留了蘭州百合的固有清香和潔白如玉的外觀,解決了蘭州鮮百合不易長時間存貯和不能遠洋運輸難題,提升了蘭州百合的國際市場價值與品牌形象。
  • 來蘭州,走進大西北的新經濟支點,感受絲綢之路紐帶上的明珠
    導語:大西北曾經的荒涼你我皆知,地勢高、環境差導致很多本地人都儘量走出去,更別說其他人走進來了,時代不斷變遷後,如今真是大大的變了樣,蘭州不僅成為了我國數一數二的城市,更成為了整個大西北新經濟發展的一個支點。
  • 南洋文化採訪團走進文昌鋪前 感受僑鄉文化
    「南洋文化之旅·感受文昌魅力」大型媒體採風活動走進文昌鋪前鎮吳家老宅。南海網記者陳望 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文昌3月7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陳望)3月7日,「南洋文化之旅·感受文昌魅力」大型媒體採風活動走進文昌鋪前鎮,在參觀美寶村吳家老宅、百年林家大院和溪北書院過程中,媒體記者們感受到鋪前厚重的漁港文化及僑鄉文化。
  • 「隴上之花」唱響黃河岸|「黃河岸邊的梆子聲」第三站:甘肅蘭州完美收官
    大象新聞信息·戲曲廣播記者 月陽 王博 孫盼珍2020年9月19日,「黃河岸邊的梆子聲」——河南廣播電視臺「黃河流域省份融媒體大型系列採訪」第三站甘肅蘭州採訪的第三天,蘭州的名家票友齊聚黃河岸邊的水車博覽園,為現場群眾及通過網絡觀看直播的戲迷奉獻了一場豫劇的盛宴
  • 「龍的傳人·相約黃河」 ③丨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走進焦作和新鄉
    為了更好地了解黃河治理的「前世今生」,9月25日,參加「龍的傳人·相約黃河」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記者走訪了位於焦作市武陟縣境內的嘉應觀以及坐落在新鄉市封丘縣和長垣縣之間的黃河溼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點。
  • 「龍的傳人·相約黃河」②|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走進小浪底和黃河三峽
    黃河中下遊如何調水調沙?跳進黃河也能「洗得清」?9月24日,帶著疑問,參加「龍的傳人·相約黃河」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記者走訪了小浪底水庫和水庫上遊20公裡處的黃河三峽景區。帶著疑問,兩岸媒體聯合採訪團驅車駛過蜿蜒的山路,來到了下一個目的地——黃河三峽。
  • 蘭州豫劇的「老寶貝」們|「黃河岸邊的梆子聲」第三站:甘肅蘭州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周年之際,「黃河岸邊的梆子聲」——河南廣播電視臺「黃河流域省份融媒體大型系列採訪」第三站走進甘肅蘭州。」採訪活動的第二天,採訪小組先後採訪了原蘭州豫劇團的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80歲高齡的陳派傳人鄭秋波和人民藝術家常香玉的義妹,93歲高齡的
  • 零距離感受越劇魅力 王君安戲劇藝術講座走進蘭州大學
    零距離感受越劇魅力王君安戲劇藝術講座走進蘭州大學每日甘肅網10月16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雪嵐 王璇)為弘揚傳統文化,展現越劇魅力,10月13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劇進校園王君安戲劇藝術講座走進了蘭州大學榆中校區天山堂報告廳,廣大師生現場感受到了越劇文化的博大精深。
  • 「龍的傳人·相約黃河」⑤|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走進清明上河園和黃河博物館
    黃河在華夏文明演進中扮演了什麼角色?為了更好地體驗北宋東京(今開封)千年繁華的勝景,感受黃河文明的歷史變遷,9月27日,參加「龍的傳人·相約黃河」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記者在活動的最後一天走訪了開封清明上河園和鄭州黃河博物館。
  • 人民日報社2017「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採訪團走進金昌,吳明明接受採訪
    9月14日至15日,參加人民日報社2017「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的部分國內外媒體代表40多人,在我市開展前期跨境採訪活動。
  • 蘭州黃河橋梁博物館
    中國文化裡離不開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橋因此也衍生了中國獨特的橋文化蘭州黃河橋梁博物館通過實物 模型場景復原等多種手段全面展示了蘭州橋梁的建築美學黃河文化以及蘭州的人文歷史讓你在參觀休閒的同時感受到蘭州城市的文化魅力
  • 「龍的傳人·相約黃河」⑤|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走進清明上河園和黃河博物館
    黃河在華夏文明演進中扮演了什麼角色?為了更好地體驗北宋東京(今開封)千年繁華的勝景,感受黃河文明的歷史變遷,9月27日,參加「龍的傳人·相約黃河」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記者在活動的最後一天走訪了開封清明上河園和鄭州黃河博物館。
  • 走進烏海!這是一顆鑲嵌在黃河金腰帶上的明珠!
    奔湧而來的母親河穿市而過,118平方公裡的烏海湖與兩岸沙漠、山脈、綠洲等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烏海猶如鑲嵌在黃河金腰帶上的明珠。走進這座城市,感受到的是,在母親河的滋養下,閃耀著城市發展的時代光彩,是一個可以觸摸時代發展脈搏的城市,是一個可以呼吸綠色文明的城市,這是一個能夠品嘗幸福的城市。
  • 省委宣傳部組織省主要媒體採訪團走進麻湧
    ■媒體採訪團走進麻湧,調研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 麻湧供圖10月27日至28日,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省主要媒體採訪團對東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開展集中調研採訪活動,第一站走進麻湧,聚焦精神文明建設,展現麻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進展成效
  • 淮安市江淮明珠大運河曳步舞團魅力四射
    10月7日,淮安市江淮明珠大運河曳步舞團連續在柳樹灣民俗園戶外觀景平臺、青皮樹酒店宴會大廳舉辦的成立兩周年慶典活動中,充分展現了該團的無限魅力。在現場,淮安市廣播電視臺首席主播、金牌主持人華中,淮安雲非文化藝術團團長、著名主持人嚴巧雲主持全程活動;市體育、文化、城管等有關部門領導出席;淮安市江淮明珠大運河曳步舞團團長左孝芳致歡迎辭
  • 夜遊蘭州,感受不一樣的美!文末有驚喜~
    夜遊蘭州,感受不一樣的美!若把黃河比喻為一條長長的絲帶那麼蘭州便是這絲帶上一顆閃亮的明珠金龍夜遊,攝影師@李惠靜▼漫步在黃河岸邊藍天碧水,綠樹成蔭陽光照耀下的黃河波光粼粼,奔流不息這是閃亮的蘭州俯瞰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