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颱風痛定思痛!看餘姚長達6年的城市防洪實驗

2020-12-11 浙報融媒體

與多數依河而建的東南沿海城市一樣,每年颱風帶來的洪澇,歷來是餘姚最主要的天災。

最近的一次洪災出現在2013年。當年10月,在強颱風「菲特」影響下,餘姚出現持續強降雨,「相當於倒了68個西湖」,穿城而過的姚江,水位達到歷史最高值3.40米,城區泡在水裡長達一周,整個退水時間共用了6天18小時。

面對洪澇災害,城市如何應對?「菲特」過後,餘姚人痛定思痛,開始了一場長達6年、耗資數百億元的城市防洪工程建設。

直至今日,有些水利工程仍未完工,但餘姚人已逐漸收穫防洪信心。氣象、水利、應急等部門的評估報告顯示:今年超強颱風「利奇馬」對餘姚的威脅程度與2015年的「燦鴻」颱風相當——姚江水位都達到3.13米高位,但給餘姚造成的損失,「利奇馬」只有「燦鴻」颱風的一半。

6年裡,餘姚做了什麼?這場防洪實驗,又能給其他沿海城市帶來哪些啟示和經驗?

「鍋底」脫困

——百億資金,投向六大工程

「遭遇大災以後,人們對水利工程更加重視。」餘姚市水利局總工程師吳劭輝說。2013年「菲特」颱風後,餘姚人開始重新審視這座城市的防洪能力。當地請來省內外水利、防洪、城建專家,對全市防洪排澇體系進行全面調查和系統研究。

專家們發現,這是一座典型的「鍋底」城市:南部是山地丘陵,北部是濱海平原,中部是呈帶狀、低洼的姚江平原,整座城市「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姚江幹流穿城而過,同時又有數條南北支流匯入姚江。無論南邊還是北邊出現洪水,最終都匯入姚江。倘若姚江流域也有洪水,沿江的城區則更加危急。餘姚歷史上數次被洪水圍困,都與特殊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

姚江行洪,主要靠東排——姚江自西向東,與奉化江匯成甬江,最後東流入海。但從2002年起,杭甬運河進行四級航道改造,姚江被截彎取直,江面更寬、水流更急。對小流域而言,這樣的改造可使行洪速度更快;但在更大區域裡,姚江上遊來水同樣水勢更猛、水量劇增。

但洶湧下洩的洪水,卻常在姚江大閘處受阻。建於1959年的姚江大閘共36孔,單孔寬度僅3.3米,規模偏小。同時,入海的甬江也處於特殊地理位置,颱風期間常會形成颱風、暴雨、潮水「三碰頭」,外海潮位長時間處於高位,使得海水倒灌內陸。

上遊來水急、中間地勢低、下遊排不出……針對這一困境,餘姚委託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對防洪排澇規划進行重新編制,提出「東洩、南蓄、北排(西分)、中疏、低圍」的總體布局。2013年以後,耗資百億元的北排、西分、姚江二通道及城區包圍等六大工程陸續啟動。

不久前,記者來到餘姚,但見始於樂安湖、長達數公裡的行洪隧洞已開始施工。不遠處的馬渚鎮姚江江面上,一座跨度45米的瑤街弄擋洪閘已在建設之中。這是全國單孔寬度最大的平板鋼閘門。

「這座閘,可能一年用不了一次,但真到抗洪時就能發揮關鍵作用。」吳劭輝說,下閘後,上遊大量來水將通過北排通道排入杭州灣,以緩解餘姚城區及下遊的防洪壓力。

這是餘姚人寄予厚望的「西分工程」,總投資19.32億元,是當地水利史上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工程建成投運後,將減少姚江上遊向東排水量,減輕姚江、餘姚城區乃至寧波的防洪壓力。「發生20年一遇洪水時,減少姚江上遊5天東排水量4364萬立方米;發生50年一遇洪水時,減少姚江上遊5天東排水量4536萬立方米。」當地人介紹道。

上遊攔下來的水,如何儘快外排入海?餘姚的辦法是擴大「北排」。

今年「利奇馬」颱風期間,位於陶家路江上的泗門泵站發揮了有效作用,以每秒100立方米的流量排水。曾飽受洪澇災害之苦的馬渚、泗門等鄉鎮此次平安度汛。

按水利部門統計,以往姚江排水,東排佔70%,北排佔30%。「菲特」以後,餘姚啟動陶家路江整治,新增三條北排通道,拓寬疏浚河道72公裡,強排泵站總流量達到790立方米每秒,北排水量的佔比將升至40%。

「打通一條流域行洪的『高速公路』。」吳劭輝說,通過「西分」「北排」以及一系列河道整治,餘姚迅速提升全流域行洪、分洪的能力,「等這些工程全部完工,『鍋底』的位置將不再成為制約。」

餘姚城區防洪擋板安裝。

內澇消減

——城市防洪,清償歷史欠帳

今年9月5日,強颱風「玲玲」逼近浙江沿海。餘姚市住建局市政公用中心又搬出一整套「防洪神器」——5000多塊金屬防洪擋板,隨時準備應急。

在8月的「利奇馬」颱風中,這些金屬擋板在姚江沿岸加築起一道高1米、長達3.9公裡的防護牆。此外,餘姚還在姚江城區段安裝了1.2公裡長的防洪玻璃擋板,同時澆築混凝土堤防、建設生態防洪堤……目的很簡單:按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實現餘姚中心城區的防洪封閉。

熟悉姚江水情的人知道,姚江水位標高一般在1.3米至1.6米,1.9米為警戒水位,一旦達到3米就會開始倒灌,先是低洼地積水,隨後就是城區被淹。

排水能力與城市發展脫節,這是越來越多城市遭遇的現實困境。

「城市發展越來越快,雨水調蓄能力卻越來越差。」餘姚市水利局水害災害防禦科科長陳吉江發現,上世紀80年代以來,餘姚的水域面積每年減少400多畝,到2006年,全市水域面積佔比已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0%縮減至5.27%。

尤其是城區,大量的地面硬化導致雨水初滲減少,幾乎所有雨水都匯入河道形成徑流,行洪排水的壓力加大。這直接導致「小雨量、高水位」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利奇馬」颱風中,餘姚的降水量為266.4毫米,不到10年一遇的標準,但姚江水位卻達到3.13米,接近20年一遇標準。

面臨這一困境的不只是餘姚。中國東南地區的中小型城市,幾乎都依河而建,或有河流貫穿其中,但城區防洪標準都偏低。據有關資料,在我國600多座有防洪任務的城市中,防洪標準低於國家標準的就有400多座,而中小型城市的防洪標準更低。

「菲特」過後,餘姚開始全面實施「城區包圍」,城區堤防加固工程、姚江幹流防洪整治工程紛紛啟動。如今,打開餘姚城區的防汛地圖可看到,縱橫交叉的河道,將餘姚主城區分割圍合成一個個圩區,「每個圩區,都按50年一遇的標準進行了堤防整治。」吳劭輝說,截至目前,餘姚已基本實現中心城區「封閉式」防洪,「所有防洪擋板安裝好後,可基本抵禦50年一遇的洪水位。」

城區包圍,可阻擋江水倒灌入城。但城區的積水如何有效排出?

2014年開始,城區低洼地改造全面啟動。「我們在主城區梳理排摸出16個低洼、易澇區域,逐一進行改造提升。」餘姚市住建局市政公用中心副主任沈重重說。此外,餘姚還投入3000多萬元,對全市265公裡的雨水管網進行清淤、檢測、修復,對25座排澇泵站進行改造提升。今年7月底,全市16個道路積水點及鐵路後樓家區塊改造全部完工。

位於候青江、東江交匯處的火車站以東區塊,以前年年被淹,最高時積水可達1米,改造提升後,安裝在此的強排泵站以每小時5600噸的排水量往外排水,終於不再被淹。

「現在,整個城區分布著33個強排泵站,一遇積水就往外排水。此外,我們還配備了9臺移動泵車,總排水量達到每小時1.8萬立方米。」沈重重說,防洪堤壩改造、低洼地改造、泵站提升……餘姚逐一補上城市防洪短板。

陶家路江泗門泵站工程。

全民應急

——構建體系,隨時臨戰狀態

颱風來襲之時,伴隨狂風暴雨、洪水圍困的,還有道路不通、通訊中斷、停電斷水等突發狀況。防災減災體系如何完善、社會資源如何充分調動,同樣考驗著一座城市的應急能力。

「經歷『菲特』,我們發現,不只是水利工程等硬體設施上有短板,在隱患排查、應急動員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餘姚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劉穎苗說,除了大力建設水利工程外,餘姚開始重點建立一套全民參與的災害應急機制。

今年8月,浙江海強船舶製造有限公司的3艘衝鋒舟被臨時徵用,與市應急部門的7艘衝鋒舟一起,緊急送往台州臨海,支援當地颱風救援工作。

「浙江海強」是餘姚當地一家生產衝鋒舟的企業,每月生產能力達350艘。如今,公司已與市應急管理部門籤署了應急物資「社會化代儲」協議:一旦出現洪澇災害,公司生產的衝鋒舟將優先作為全市抗災物資投入應急救援。

這種「社會化代儲」模式,正是餘姚近年來嘗試建立的。「我們對全市各類可用的應急資源進行排摸,並建立了資料庫。」劉穎苗說,目前,全市應急部門可調用的各類應急運輸車輛已達150輛,可在洪澇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投入到物資運輸、人員輸送中。

通訊中斷,是颱風災害中最常出現的突發狀況。「供電中斷或油料中斷,都會導致移動、聯通等運營商的基站無法運轉。」劉穎苗說,為避免這一狀況,餘姚要求三大運營商在汛期前備足油料,確保應急發電機正常運轉。

不僅如此,如今餘姚每個鄉鎮都配備衛星電話,在全市構建起一個應急通訊網絡。2017年,一支由60多名志願者組成的無線電愛好者協會在餘姚成立。在全市通訊中斷時,這支隊伍可在十幾分鐘內,搭建臨時無線電聯絡基站,信號覆蓋整個城區。

除了人員密集的城區,偏遠山區同樣是颱風中最容易出現災情的地方。2013年以後,餘姚投入500多萬元,在全市265個行政村,設立1000多個應急廣播。這些應急廣播,在電源中斷後,還可使用太陽能供電,確保山區信息暢通。今年「利奇馬」來襲時,餘姚8個山區鄉鎮、4個杭州灣沿岸鄉鎮,都使用了應急廣播,在災情提醒、人員轉移過程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各種自然災害接連出現。「構建一個全流域統籌、全社會參與的洪澇災害防控體系,才能更好地守護我們的美好家園。」劉穎苗說。

相關焦點

  • 颱風下的「餘姚樣本」:城市應思考如何面對天災
    《新聞1+1》2013年10月9日完成臺本  ——颱風下的「餘姚樣本」!  (節目導視)  解說:  颱風橫掃,暴雨成災,浙江餘姚今日再發兩個紅色預警。飲水告急!食物告急!  市民:  家裡沒吃的,沒準備。  解說:  交通癱瘓,通訊不暢。
  • 記者暴雨後重訪餘姚:這座城市 經受住了考驗
    毛宏芳看了一下,簡訊的落款是「餘姚市河姆渡國際旅行社全體員工」。  去年的一場特大洪災,讓餘姚在今年汛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痛定思痛,梳理短板。」餘姚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提高城鄉防洪排澇能力作為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  考驗很快到來,今年8月16日至20日上午8時,餘姚全市累計面雨量126毫米,迎來了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雨。
  • 寧波官方回應「為何餘姚受災最為嚴重」
    甬江流域面雨量達到440毫米,為有水文記錄以來最大,將近2012年「海葵」颱風降雨的2倍,而且主要暴雨集中在2天之內。二是姚江流域和奉化江流域同時出現歷史罕見的降雨,造成寧波三江口洪水疊加。三是恰逢農曆天文大潮,高潮位持續不退,導致沿江閘門排水效率減弱。水庫為什麼要洩洪?
  • 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 如何為寧波防洪排澇再上一道"保險"
    自2000年以來,隨著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多,颱風給我市帶來的洪澇災害更為頻繁。2012年以後,我市連續遭遇「海葵」「菲特」「燦鴻」等強颱風的襲擊,特別是2013年「菲特」颱風造成的洪澇災情之重、損失之大,為歷史罕見。  「寧波的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呈馬鞍狀。西部為四明山,群山逶迤;東部為天台山餘脈,延伸出海;中部為廣袤的平原,奉化江、姚江、甬江橫穿而過。」
  • 浙江餘姚今日再發暴雨紅色預警 多江河或現決堤
    《新聞1+1》2013年10月9日—颱風下的「餘姚樣本」!  解說:颱風橫掃,暴雨成災,浙江餘姚今日再發兩個紅色預警。飲水告急!食物告急!  市民:家裡沒吃的,沒準備。  解說:交通癱瘓,通訊不暢。
  • 著名的滴瀝青實驗,長達92年無人能破解,原因為何?
    瀝青滴漏實驗是一項長達百年的科學物理實驗,光是等待這項實驗都有好幾位教授熬死了。這項實驗的首發者是昆士蘭大學的帕內爾教授,1927年的某一天他想向他的學生證明一個很簡單但是很常被忽略的問題,那就是:物質的性質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簡單。
  • 寧波餘姚2020年各初中中考成績:實驗學校繼續領跑 鄉鎮中學凸起
    2020年寧波市中考已經落下帷幕,其中,餘姚市的中考成績已於7月3日下午公布。當天傍晚,省級重點高中——餘姚中學錄取完成,幾家歡喜幾家愁:民辦學校——餘姚市實驗學校繼續領跑,考入餘姚中學的人數最多;公辦學校中,子陵中學被姚中錄取的人數最多,成為公辦學校的領頭羊;浙師大附屬泗門實驗中學、三七市鎮中學等鄉鎮中學異軍突起,成績頗佳。
  • 餘姚颳了一場小型龍捲風 吹落的廣告牌砸了20多輛車
    受颱風「鯰魚」外圍螺旋雲帶和副高邊緣的共同影響,昨天,寧波部分地區出現強對流天氣。  昨天在餘姚,中午12點,不少人在餘姚西站附近目擊了一個小規模龍捲風的形成。  餘姚昨天颳了一陣龍捲風  吹落的物體砸了20多輛車  昨天,在餘姚西站,不少網友拍下了關於龍捲風的照片和視頻。
  • 6年塌5次的河堤還能防洪嗎
    原標題:6年塌5次的河堤還能防洪嗎近日,有群眾舉報湖南道縣一城市防洪堤疑似「豆腐渣」工程。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道縣瀟水河畔一段近800米的「濱河路二段防洪堤」建成6年來發生5次垮塌,部分建造石料類似於「風化石」,用手就能捏成碎渣。(9月12日新華社)道縣地處湘江上遊,瀟水河和濂溪河穿城而過,時常受到洪水侵襲。
  • 豪雨澆潑水庫漫溢 什麼原因造成水困餘姚?
    這場連續降雨,給餘姚造成了無限麻煩,城區大面積受淹,交通癱瘓,大部分住宅小區低層進水,汽車像餃子一樣浸泡在水中……多年在全國百強縣排名十位前後的餘姚,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為何會在一場颱風面前全無了招架之力?為什麼受淹這麼嚴重?滿城的積水何時才能退去?快報記者為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餘姚:兩年前在「菲特」中一片澤國的這個城市,經受住了「燦鴻...
    (資料圖片:2013年)      兩年前,颱風「菲特」給餘姚造成的內澇影響,讓餘姚人民記憶猶新。此次強颱風「燦鴻」也帶來了強降水。前天晚上餘姚就開始下雨。昨天又下了整整一天。餘姚城區內主要河流姚江水位不斷上漲,讓人不免擔心,這次餘姚扛得住嗎?
  • 餘姚,這次的水為什麼那麼大
    城區大面積受淹,主城區城市交通癱瘓,大部分住宅小區低層進水,主城區全線停水、停電,商貿業損失嚴重,市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山區公路交通全部中斷。山區溪道、電站、灌溉等設施受損嚴重。據統計,全市直接經濟損失達69.91億元。
  • 浙江全面進入汛期 「颱風乾旱」平添西湖人氣
    中新網杭州4月17日電 (記者 柴燕菲實習生汪恩民)伴隨著近日頻發的極端性天氣,浙江已經全面進入了長達半年的汛期。今天,記者在杭州西湖畔了解到,颱風和乾旱反而給西湖增添了更多人氣。  據浙江省氣象局分析,今年屬氣象災害偏重年份,極端性天氣發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 工期提前60天,姚江上遊餘姚西分工程無壓隧洞貫通
    11月23日,姚江上遊餘姚西分工程無壓隧洞順利貫通,為工程全面提速奠定良好基礎。作為省百項千億防洪排澇工程、姚江流域防洪排澇「6+1」工程,姚江上遊餘姚西分工程是解決姚江流域防洪排澇的控制性樞紐工程及民生實事工程。
  • 浙江餘姚 颱風 黑格比 強降雨致企業積水 消防緊急排水保生產
    不好了,我們企業受颱風影響出現大量積水,快來幫幫我們……」8月5日上午十時許,浙江餘姚市消防救援大隊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稱在浙江餘姚梨洲街道鳳儀路某企業內出現大量積水,嚴重影響生產開工。編輯受颱風「黑格比」影響,自8月4日下午起浙江餘姚局部出現大雨到大暴雨,強降雨引發部分低地勢區域內澇,多地出現積水嚴重現象。
  • 華潤五彩城 餘姚城市新地標
    華潤五彩城 餘姚城市新地標——歷史名城打造一站式全球購物新體驗眾所周知,萬象城是享譽國內的最成功的商業地產品牌之一,華潤萬象城的成績近年來有目共睹,在過去的十年裡,華潤置地在深圳、杭州、瀋陽、成都、南寧等城市交出的萬象城答卷,無一不展現出商業與高品質生活完美結合的魅力,而由華潤置地原班人馬打造的華潤五彩城,勢必將延續萬象城的成功,為餘姚人帶來耳目一新的生活方式,使其在餘姚城內就可體驗比肩國內一線城市甚至國際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在這座擁有幾千年文化淵源的歷史名城裡
  • 總投資19.32億元 姚江上遊餘姚西分工程無壓隧洞順利貫通
    (無壓隧洞入口)11月23日,姚江上遊餘姚西分工程無壓隧洞順利貫通,為工程全面提速奠定良好基礎。作為省百項千億防洪排澇工程、姚江流域防洪排澇「6+1」工程,姚江上遊餘姚西分工程是解決姚江流域防洪排澇的控制性樞紐工程及民生實事工程。
  • 華潤五彩城突破三線城市商業重圍 餘姚項目人氣高漲
    隨著縣域經濟崛起,三四線城市的商業地產發展提速。基於此,華潤選擇在浙江餘姚開發五彩城項目。  自6月28日開業以來,餘姚五彩城保持高人氣狀態。贏商網了解到,目前商場客流量接近40萬,日均車流量超過3500輛,周營業額突破1200萬。全場店鋪開業面積近46000平方米,開業店鋪數量超過130家,佔比近90%。
  • 突破三線城市商業重圍餘姚華潤五彩城強勢出擊
    隨著我國縣域經濟的崛起,三線城市的商業地產發展迅速。開發商在極力攻城略地的同時,卻往往未給予項目本身足夠的研究、資源及專注度,成功者寥寥。而華潤置地繼在各大城市成功開發萬象城之後,另一條商業產品線——五彩城也已成型。6月28日餘姚華潤五彩城在這一背景下強勢出擊,開業一周也始終保持著高人氣狀態。
  • 颱風菲特最新消息:浙江餘姚被淹 全城70%水災
    今年23號颱風「菲特」重創浙江,過境之處,上海、杭州、餘姚,無不上演「水漫金山」。其中寧波餘姚9市為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70%以上城區被淹。據當地政府通報,全市83萬人受災,所幸還未接到傷亡報告。餘姚全城70%被淹,預計12日積水才能消退。據監測,至9日上午10時,強颱風「菲特」給餘姚全市帶來499.9毫米的過程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