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按鈕查看更多好文。本號為全平臺通號,歡迎訂閱收看!
「網上95%的名人名言都是瞎掰的。」——魯迅先生最想說的話。
「謠言這東西,卻是造謠者本心所希望的事實,我們可以藉此看看一部分人的思想和行為。」——魯迅,《無花的薔薇之三》。
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魯迅先生估計怎麼都想不到。自己深埋地底的時候,卻看到了一群人,在自己墳頭胡說八道。說就說了吧,還瞎扯說是他說的。我迅哥兒是那種,喜歡滿嘴胡話的人嗎?
只要可以和名人沾邊的,基本都被冠上了「魯迅說的」。到底網上還有哪些,「借嘴一用」的名人名言呢?
「我曾統領百萬雄師,現在眼前空無一人;我曾橫掃三大洲,如今卻無立足之地。」不知道的人看到這句話,估計會大呼「拿皇萬歲」。我拿皇就是牛叉,說話都這麼霸氣十足!但事實上,人家壓根就沒這麼說過。
馬爸爸在問鼎中國首富後,不少「他」的雞湯名言就出爐了。例如那句無數微商喜歡的:「今曰你看我不起,他曰你高攀不起!」馬爸爸本人明確表示,這麼Low的話不是自己說的,他還認真的翻了下記錄。
就連著名的主持人孟非,也有了「他」的所謂名言:「若愛,請深愛;若棄,請徹底。不要愛昧,傷人傷己。」
看著好像挺符合他節目情調的,但是吧,這是很早之前就流行的,某個非主流人士的空間籤名。人家孟爺爺的招牌名言是:「有請1號男嘉賓!」這句才是他說過的,最多的一句「名言」。
連那句耳熟能詳的,泰戈爾的名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其實只是一個小作家,最早發表在其作品中的句子。大詩人們沒這麼無聊,喜歡花橋月下。
因為雞湯文實在太多,還是再來一段所謂的「魯迅說」:「魯迅說,到了一定年齡,必須扔掉四樣東西:沒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意的朋友!」當然啦,人家魯迅壓根就沒說過這話。
這些所謂的名人說,學術上叫「託偽」現象。簡單說就是,張三比較有名氣,李四為了自己說話好使,就瞎扯自己這句,就是張三說過的。這種就是典型的蹭名人光環,不僅蹭蹭最後還直接進去了。
久而久之,就有了「戈培爾效應」。用中國成語來解釋,就是所謂的「三人成虎」。一句話說的人多了,傳播的久了,別人也就當真了。愛借用名人之嘴的人,說白了就是自己沒權威,就亂栽贓說名人說過這話。
那怎麼鑑別這些「名言」呢?作為最大的受害者的迅哥兒,研究他的組織推出了修正系統:魯迅博物館資料查詢在線檢索系統。你只要把所謂的「名言」,輸進去看看有沒有,就知道這到底是不是魯迅說的。
但是吧,已經去世的人可以這樣搞,那些還在世的呢?總不能一條一條的去驗證吧?於是乎,這種暫時就沒啥辦法。畢竟「名言」一張嘴,證實跑斷腿。歸根根底,還是要大家學會,凡事都要過過腦子。
一些明顯不合邏輯的就不說了,那些看似一本正經的話,也可以在人家作品中查查。實在沒工夫或者沒作品的,就保持合理的質疑態度。其實吧,只要自己學會推理,很多事情都是不攻自破的。
你也別管是不是名人說的,明顯不合情理的地方,就不要傻乎乎的去信了。比如說9.9元讓你學會XX的,那些名目繁多的理財產品,那些所謂的高收益項目。你只要想一想,這麼好的事情,他咱不自己去做?
也別信他什麼要普惠眾生,天下之人都是為名利而來。沒人閒著沒事去做好事,大部分都是帶有目的性的。你看到隔壁三狗子,平時都對你愛答不理的。突然有天興衝衝的跑來,說要帶你一起去發財,你就悠著點。
人家都是盯著你的錢包,你真以為有幾個人,真心欣賞你所謂的「才能」?除了利用你做點事情,最大可能就是想掏空你荷包。一切所謂的無事獻殷勤,你只要歸根到利益分析上,都能明白個七七八八。
那些當真搞不清楚事實的,估計也不會進化生存到現在。凡事多些利益考量,妖魔鬼怪自會現形。
哪有那麼多的所謂「名人說」,大都是些雞鳴狗盜之輩的託辭。凡事利弊,多究根源。
覺得寫得不錯的,還請多多分享和收藏!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