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該如何修行

2020-12-20 佛說世語

【妙祥法師開示】

在家應該怎樣修行?第一個,要有出離心。

「在家」這二字,本身就是障道的因緣。這個在家修行是很障道的,所以說必須把「在家」二字變為有「出離」,這才與佛法相應。

因為在家是世間法,有了出離心才與佛法相應。

第二個,在家修行應該嚴持戒律。為什麼在家要嚴持戒律呢?因為在家的違緣多,必須用重藥。你沒有重藥,是不能克服在家的誘惑的。

真正能夠防備這個家所帶來的違緣,最好的良藥就是戒律。所以佛講,末法眾生以戒為師。以戒為師才能叫我們找到修行的道路。如果不能以戒為師,所修的一切都是外道,都是修羅道。

佛法是中道義,所以說佛法是以戒為它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你蓋什麼樓也是蓋不成的,只是說說而已。所以說在家修行要嚴持戒律,一不小心,就墮入了這個違緣裡,是很危險的,我們必須心裡有準備。

第三個,在家修行,要轉化在家的概念。剛才我講了,要有出離心。比如說我有丈夫,或有妻子、有子女、有父母,怎麼辦?

我們可以看維摩詰居士講的,他把父母比作是善知識,把妻子丈夫比作是同修道友,把子女比作成眾生。實際上維摩詰居士也是在家進行「出家」修行,也是這樣。

我們有的人就錯誤地理解了——何況維摩詰居士又是古佛再來。雖然維摩詰居士以在家相來度化在家的居士這一部分,同時他也是在說明,讓我們在家居士要早早地脫離這個家庭。

在不能脫離的情況下,一定把家庭變成道場,轉變人和人的關係。不要說這個是你的妻子、這個是你的丈夫……那就沒法修了;都變成道友,這樣我們修行就很容易得利。這是第三個。

第四個,在家修行一定要護持三寶。如果不護持三寶,你就失去老師,不管你在哪修,你都不會有老師的。

一定要護持三寶,護持三寶就是護持你,也是護持你將來這個成佛的因緣。在家修行還得多放生……做很多事情,先說這幾點。

按成佛的標準修

在家居士如何持戒修行?應該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在家居士」。應該看成什麼呢?我如何去持戒去成佛,如何去成佛。不要考慮第一個概念:我是在家居士。你把自己就限制住了。

所以說我持戒修行,不要考慮在家。應該考慮應該做的,我要去做,我做不到,我應該努力。今天在家不等於我永遠在家。雖然在家有很多的障礙,我想法要克服它。

在家居士修行持戒,主要是克服在家的毛病、困難,這是在家居士,不是「在家人」怎樣持戒修行。在家居士就應該在家,利用家庭這種環境來修持自己。

什麼叫利用呢?不隨世間走,不隨家庭走,這叫在家居士。不是家裡今天吃肉,我別讓他們起煩惱,我就吃吧,不行我吃點肉邊菜,認為這就是在家居士應該做的,這都是不正確的。

在家居士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是僧人的後備力量,出家人這面少了,你要馬上應該補上去,這是在家居士。就像所提的全民皆兵一樣,應該做好出家的準備。

在家居士首先要克服在家種種的障礙。比如說很多世間人都認可的事情,(但不符合佛法的要求),那我們不能做。我們在家應該按照出家人的要求方式去做,這才能成就。

有的人把自己「標準」了,用在家兩字就把自己標準降得很低很低。實際上雖然你降低了,你覺得做得很順利,但和成佛沒有關係,只是個世間善法而已。

想成佛,在家居士必須克服在家的一切毛病和習氣的阻礙,這才能成佛。這個我希望大家能夠回去認真考慮,這也是個很重要的,不要失去機會。

有的人出家以後,還不知道怎麼修行,為什麼?他就是在家這一段時,他沒有利用好在家這一段的修持。如果知道在家應該怎麼樣攝住眼耳鼻舌身意,怎樣去掉色聲香味觸法,去掉貪嗔痴,在家怎樣和違反佛法的這種行為去做鬥爭,這樣的話你不管是出家、在家,他都能修持。

很多人(講法)把在家居士這個標準降得很低,雖然滿足大夥的心願,大夥聽了很高興。但是,我說那是害你們,因為人身很快就過去了,不容易,信佛也不容易,我知道。

我信佛就很晚,未學佛時天天走在廟的跟前,不知道上寺廟裡看一眼,不知道,一點都不清楚。等到因緣來了,才知道廟裡原來就是自己的家,這時候都很後悔很後悔。

我們大家今生信佛了,千萬千萬把握住人生。雖然這個因緣有的沒太成熟,應該想法讓它成熟。不管在哪,我都要按照佛法去修行,都要攝住眼耳鼻舌身意,都要去掉貪嗔痴,這麼去修行,這就對了。

不要分別在家和出家,在家我要像出家人修行,這才行。

所以說,那種降低標準的做法,雖然是給了大家一個很好的寬慰——有的認為我在家已經很修行了——雖然給你個名聲,那終歸是「化城」(不是二乘的化城,而是完全虛妄的「化城」),啥作用也不起。

想真正了脫生死的時候,那就是一場騙局,只是一種欺騙而已。我想,我不想做那種人,所以我只能這麼告訴你們。(摘自溯源佛教網·《為大連居士開示》)

相關焦點

  • 修行這些事|道教居士在家如何修行?
    本文摘自上海欽賜仰殿道觀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圖文無關,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有很多居士弟子皈依後,也只是多了一個皈依的證書,並不知道在家應該如何修行?
  • 在家居士如何持戒的修行方法
    持戒篇作為在家居士,一定要做到持戒清淨。也有一些老居士,不但受了五戒,也受過在家菩薩戒,那就要在持五戒的基礎上,進一步持好在家菩薩戒。持戒清淨,就容易使三業清淨。三業清淨是修禪定的根本保證。修禪定的目的,也是為了使三業清淨。戒與定互相促進,修行的速度會加快,修行的效果更明顯。所以第一條呢,在家修行要做到持戒清淨。
  • 在家居士如何簡易修行地藏法門?
    所以瞻禮、供養地藏王菩薩,是每一個修行淨土法門的人必須去做的。同時也是絕大多數在家居士樂於去做的。由於我們的修行是從懺悔先前的惡業、消除過去的業障和償還因果債開始的,只有這樣之後,我們才能夠沒有阻礙地修法。我們人生中的事業、家庭遭受的磨難,大抵也是冤親債主索債引起。所以,想要修行無礙,想要超度冤親債主,《地藏王菩薩本願經》的作用就尤為緊要了。
  • 在家居士該如何護持三寶和道場?
    寺廟是出家人的安身立命所是去除煩惱的清涼地是悲智願行的學習處寺廟、道場清淨而又神聖是成就我們道業的地方需要我們在家居士加倍用心去呵護>在家居士該如何護持道場與出家人無論我們來到寺院裡做義工還是伴隨出家法師在寺院中修行或是發心供養、護持三寶對於我們居士而言我們充當著佛教護法的角色
  • 佛教居士如何在家修行?禪宗師父說這一點很重要!
    精進修行很重要,可你知道在家居士修行的側重點在哪裡嗎?在家出家皆可修行禪宗講「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以從禪宗角度來看,在修習開悟上,在家眾與出家眾的見性是平等無二的。只要在家眾肯下功夫,同樣也可以開悟。
  • 在家居士和修行人過年時,需要注意什麼?如何過好年?
    四大菩薩中,只有地藏王菩薩是出家人,其他都是在家居士,就是表法:在家,入世修行,一樣可以成就。在家居士和修行人過年時,需要注意什麼?如何過好年?妙色蓮花結合了諸位大德居士的觀點,總結了一下,給諸位在家修行的居士提供一些參考。佛法不壞世間法。世間法過年講究的氣氛是祥和,歡慶,熱鬧。
  • 在家居士應當如何拜師?
    於是有很多問題接踵而來,比如如何拜師啊?如何念經啊?如何持戒呀?如何修行啊等等諸如此類。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關於拜師這方面的問題。還有就是,作為居士在生活當中,難免碰到很多難以解開的心結或者問題,這些問題有時自己困在其中的時候很難解脫出來。如果這個時候有個人指點迷津,可能會很快從痛苦的執迷中跳出來。
  • 在家居士,如何正確選擇課誦?
    培養與增長戒定慧的方式之一,即是通過每日的課誦,這點對於在家居士修學佛法尤為重要在家居士學佛不同於出家師父,從修學佛法的時間與精力上來說,就有一定的差異,畢竟在家居士還要工作、照顧子女等一些瑣事,不能把時間和精力完全投入到佛法修行中,這樣就需要量力而行地制訂學修計劃,否則便會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學修,最後適得其反。
  • 法師問答:在家居士可以染髮嗎?
    佛音妙法大智慧 有人問:請問法師,在家居士受菩薩戒可以將白髮染成黑髮嗎 在家居士該如何修行,平時早課和晚課該誦哪種經,時間多久為合適? 大安法師:一般在家的居士,要隨分隨力地給自己規定早晚功課。早晚功課最好簡單一點。
  • 在家居士如何看待受戒?
    一佛弟子問:請問在家居士如何看待受戒?既然說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受持戒律不就是「有所住」了嗎?答:關於戒律,如果你下定決心要學佛的話,最好是要受戒的,在家人可以選擇受五戒或者分受戒等,出家人可以選擇受比丘戒、比丘尼戒等。平常說戒定慧三學,也叫三無漏學。戒律對佛教來說,就像生命一樣。如果沒有了戒律,佛教就要消亡,不會存在了。
  • 惟賢長老北京居士林開示《在家居士修行次第》(圖)
    迎請惟賢長老    惟賢長老頂禮佛像    北京居士林夏法聖理事長介紹惟賢長老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楊笑天協在法會上    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法音》編輯桑吉扎西十分歡喜的與惟賢長老握手佛教在線6月22日訊   6月22日上午9點,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重慶市政協常委、重慶市佛教協會會長、重慶市佛學院院長、重慶慈雲寺方丈八十五歲高齡的惟賢長老,在重慶佛學院副院長、重慶華巖寺方丈道堅法師的陪同下,不辭辛苦冒著38度高溫天氣,在北京居士林理事長夏法聖居士與弟子們恭敬迎請下來到北京居士林維摩講堂
  • 在家人應該如何修行?看看佛陀時代的第一居士
    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堪稱是佛陀時代第一居士。凡此種種維摩居士實踐大乘菩薩的行為,正說明在家信眾應行的宗教德目,也為日後修菩薩行者樹立明確的標杆。因為此經的主人公為維摩詰居士,故而得名。據傳,南北時期,士人人手一本《維摩詰經》,人稱淨名,處相而不住相,是為在家菩薩。《維摩詰經》是與整個佛法、佛教、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的文化關係最大、影響最深、歷史最久的一本經。《維摩詰經》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本位而解脫成佛的法門,也指出了十方三世諸佛如何證道,如何得到解脫,如何證得菩提之路。
  • 在家人應該如何修行? 看看佛陀時代的第一居士
    01佛化家庭的最早典範維摩詰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堪稱是佛陀時代第一居士。維摩詰,意譯為淨名、無垢,意思是潔淨,沒有染汙的人。他身為中印度毗舍離城的長者,雖身在塵世,但是精通大乘教義,修為高遠,雖出家弟子猶有不能及者。
  • 【佛學入門】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常有居士留言詢問,在家該如何念佛,如何修行啊?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今天我們就專門來說一說如何在家學佛,簡單點總結為「八要九不要」。1、  對待佛經佛像要恭敬。    1)經書應恭敬放於清淨高處,不可隨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等不淨處。
  • 佛教:居士應當如何修行?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多以為「居士」這個名稱,是佛教稱呼在家男女信徒的專有名詞,其實不然。在佛教的原始聖典中,尤其是在律部之中,居士乃是俗人的通稱,梵語稱為迦羅越,不論信佛不信佛,凡是居家之士,便可以稱為居士。男的稱居士,女的稱居士婦,是對已婚俗人的通稱。
  • 初入道門的居家信士,該如何奉道修行?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很多信眾對如何在家修持都比較疑惑,畢竟有各種各樣的瑣事,不能像廟裡的道長一樣,每天都沉浸在濃濃的道教氛圍裡。
  • 淨慧長老:在家居士修行佛法 必須熟讀十部經典
    只有同生命相結合,佛法慧命才能延續。 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編一部類似基督教《聖經》那樣的書,供一般在家信佛、學佛的人學習、讀誦。這個問題一直有人在探索,並且也有不少成果,像《在家學佛要典》《佛教聖經》等書的問世,都在這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工作。 但所有這些工作都還只是一種嘗試而已,並沒有真正形成一種具有較強適應性的基礎佛典匯本讀物。
  • 在家之人如何修行?六祖慧能總結的這8條,可以說是面面俱到
    第二類是在家居士和俗家弟子。這類人在外的行為上跟常人一樣,都過著家庭式的生活。如果不是特別注意,基本上看不出來。在家居士雖不常見,但也很多,第三類是專家學者或佛學愛好者,這類人大多都是著書立說,聲名遠揚。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類人並不能算是真正的佛門中人。
  • 佛教:在家居士如何安排功課才是最妥當的?初學佛一定要看看
    學習佛法的過程,就是把貪嗔痴等一切的東西都打破,逐漸證悟到佛性,但是前提是我們要用過戒定慧增長,在修行中才能不斷進步。培養和增長戒定慧的途徑之一是通過日常背誦,這對在家居士學習佛教尤為重要。首先,要明確課誦的意義是培養和加強對三寶的信仰,養成修行佛法的習慣,使日常的強化能夠培養強烈的宗教感情,從而不斷瓦解一切惡業,創造無限的善法。在家學習佛教不同於出家師父。修法的時間和精力有一定的差異。畢竟,在家居士必須為了謀生工作和照顧其他家庭成員。他不能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佛法修行上。這種情況,在家居士就要量力而行,制定修行計劃,不然就會影響到生活!
  • 佛法:在家居士想在生活中踐行禪學,這二個方面是重點
    在家居士和出家修行佛法的人,雖然同樣是修行佛法,但是卻又有一些相異之處,因為出家修行佛法的人,不必憂心於生計,所以可以專心致志地鑽研佛法而以勇猛之心精進,進展可能比較迅速。網圖而在家居士修行佛法,卻因為受困於環境、人我、是非、利益、榮辱等一系列的幹擾而使修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即使想要精進,恐怕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畢竟客觀條件限制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