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混改雲南實踐觀察:百年變局下文旅央企的改革恆心和初心

2020-12-13 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陳婷 昆明 騰衝報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站在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門檻上,回首來路,在改革開放、民族復興的偉業中,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複雜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對於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也讓社會對促進國資國企改革迸發新活力充滿更多期待。

隨著今年6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審議通過,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全面啟動。從改革開放,到國企改革,發軔於深圳的華僑城集團35年來始終與「改革」這一關鍵詞緊密相連;而作為深耕文化產業、旅遊產業這兩大國民經濟「幸福產業」的中央企業,為人民美好生活賦能的「初心」也在其發展之路上一以貫之——前者順應市場邏輯,後者呼應社會責任,這是華僑城為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寫下的生動註腳。

以「混」促「改」:激發企業活力 向市場要效益

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簡稱「混改」),是激發國有企業活力的重要途徑。華僑城在雲南的混改實踐,是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圍繞建立更加高效的現代企業制度,大刀闊斧推進系列改革的鮮活樣本。

2015年,彼時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三期疊加」之際,粗放型經濟模式逐漸成為過去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體內容日漸豐富。而立之年的華僑城在原有「旅遊+地產」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調整為「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模式,並將全域旅遊定義為其中一個「突破口」。

與之不謀而合的是,雲南近年來也按照「雲南只有一個景區,這個景區叫雲南」的理念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加快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2016年,華僑城與雲南省政府籤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2016年12月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將混改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長期浸潤在「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特區精神下的華僑城,聞令而動、先行先試,在滇積極開展央地混改,依託旗下華僑城(雲南)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集團」),戰略重組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博集團」)和雲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文投集團」),並啟動「雲南大會戰」,提出「戰區主戰、兵種主建、平臺搭建、資源獲取」的作戰模式。

「行業龍頭企業並非意味著『錢多』,更重要的是有著完備的產業鏈體系和成熟的市場思維。與當地政府、當地企業合力開發建設和運營團隊的互補效應就顯現出來了。」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在這一思路下,華僑城遍布全國的各級企業也紛紛向雲南三家集團提供產業幫扶、項目規劃、資金支持、人才輸送等全方位的支援。

在這其中,華僑城旗下華東集團、雲南文投集團共同打造的夢幻騰衝國際溫泉度假小鎮便是一個典型案例。位於雲南西南部,騰衝素有「極邊第一城」之稱。據了解,騰衝是著名的僑鄉、文獻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019年,騰衝入列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2019年3月,華僑城華東投資有限公司和雲南創意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合計以約10.2億元的成交價拿下騰衝騰越鎮寶峰社區9宗土地,面積超過700畝。同年9月,華僑城·夢幻騰衝文旅綜合項目啟動。夢幻騰衝國際溫泉度假小鎮以「歡樂旅居目的地」為定位,配套秘境森林樂園、溫泉度假酒店、夢幻騰衝大劇院、歡樂主題商業街等多元業態。其中,聯合歡樂谷集團運營的秘境森林樂園已於今年11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

刀刃向內,直面沉痾。但凡每一場改革,陣痛總是如影隨形。「跨越式指標+斷崖式考核+市場化薪酬」,這是華僑城推進戰略重組採取的第一項改革措施。從改革重組之日起,華僑城便用好市場化經營機制的激勵「工具箱」,制定跨越式任務指標,對於經營性關鍵指標採取斷崖式考核,健全差異化薪酬和業績考核機制,切實做到收入能高能低。

「十三五」時期,世博集團、文投集團旗下各級企業經受住了這一考核激勵機制的考驗,並激發了自加壓力、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從部分關鍵經營數據可管窺其成效:與重組前的2016年比較,雲南世博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增長82.56%,利潤總額增長381.43%;雲南文投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增長14.3%;利潤總額增長63.86%。

聚焦主業:深耕「幸福產業」的定力與耐力

文化、旅遊市場消費規模日益增長、潛力巨大。然而,文化和旅遊類項目開發周期、回報周期都比較長,不屬於「來錢快」項目,往往也不受市場「熱錢」的青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文化和旅遊這兩大國民經濟「幸福產業」,事關民生福祉,其開發建設和運營,須臾不可短視。從這方面來看,華僑城近年來的相關布局,無疑體現了作為中央企業的初心使命,以及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的率先垂範。

從市場公開數據可考,近年來,華僑城「去地產化」進程正持續加速:一方面,其在保證合理利潤區間基礎上推動地產項目出售,今年10月、11月,華僑城先手公開轉讓資產近10次,出讓總金額逾50億元;另一方面,則進一步聚焦文旅主業,加大文旅用地拿地力度,並在策略上發揮產業經驗優勢,向輕資產性質的管理輸出等逐步轉型升級。具體到文旅項目開發建設的微觀觀察,華僑城在其高質量發展的堅持上,展現出了不俗的定力和耐力。

回顧雲南文旅發展史,昆明世博園曾是濃墨重彩的一筆。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昆明舉辦,承載了一代昆明人的記憶,也就此成為雲南文化旅遊的重要符號。據了解,昆明世博園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留的世博會會址,也是中國第一個A1級的世博園。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昆明世博園業態單一、觀賞性有餘而參與性不足等發展瓶頸日益突出,這也是全球世博園區普遍面臨的「後世博」新課題。

2017年,華僑城集團戰略入滇後承擔起了破解這一「世界級」難題、建設「新世博園」的重任。據華僑城雲南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程大厚介紹,華僑城對世博園的改造提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傳承世博文脈、保留世博記憶;其次是保持世博園的生態、將其與城市融為一體;最後是解除對門票經濟的依賴,打開世博園大門讓市民共享世博園的美麗風景。為此,華僑城邀請了近30位國內外各領域的專家,從策劃、規劃、研究三個方面參與昆明世博園的煥新升級。

「昆明世博園的創新升級不是簡單的翻新工程,我們的定位是要在經典之上再造精品,要打造新時代的文化旅遊標杆項目,樹立世界級旅遊綜合開發新典範。」華僑城集團總經理姚軍這樣創想「新世博」的藍圖,而改造策略中的「持續發展」正是這一目標實現的內生動力。

35年來,華僑城已將「先規劃,後建設」的開發理念融入基因。在昆明世博園改造項目的規劃中,建設團隊應用「雨水花園」「海綿城市」等新型生態環保科技手段,提升「新世博園」的整體環境生態,以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帶動城市發展轉型升級。

創業維艱,守成更是不易。立足當下,新時代新階段的高質量發展必將是一場耐力賽。對於文旅產業而言,其項目普遍具有開發周期長的特點,雲南全域旅遊的深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風物長宜放眼量,而華僑城也早已做好花10年甚至更長時間描繪雲南全域旅遊美麗畫卷的準備,紮根於此,成為推動雲南旅遊可持續、跨越式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當年蛇口開山炮聲猶言在耳,彼時的華僑城突破傳統的「三通一平」開發區建設模式,以超前的規劃視野和膽識,打造了時至今日仍被眾人稱道的華僑城片區。在這片位於城市核心區的區域,植被茂盛、生機盎然,社區居民、遊客、企業員工、商戶等各種不同身份角色交織其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可從片區設計的種種細節中挖掘到諸多現實映照。

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聚焦百年變局下的文旅產業發展路徑,華僑城正蹚出央企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相關焦點

  • 初心為楫,匠心鑄魂 「十三五」雲南全域旅遊的華僑城實踐
    三年來,華僑城用初心、決心和匠心踐行著助力雲南旅遊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承諾,攜手雲南共同書寫「詩與遠方」的美好篇章。  彩雲之南這股強勁的「華僑城力量」,始於華僑城入滇的初心、成於華僑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和精雕細琢打造文旅精品的匠心。自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2017年國企改革的突破口以後,華僑城便開始了「混改」的探索與實踐。
  • 雲南城投大股東擬引保利集團混改 央企密集布局雲南
    雲南國資擁抱央企又添新案例。前日下午,A股、H股公司雲南城投(600239.SH)、雲南水務(06839.HK)相繼發布停牌公告,控股股東城投集團擬引入央企保利集團參與混改,該事項可能導致實控人變更。城投集團是雲南省國資委旗下的國資平臺,近年來,因雲南城投動作頻頻而備受關注。
  • 夢想、情懷、責任、格局——管窺華僑城
    由華僑城創新研究院、華僑城策劃規劃聯盟主辦的「聯盟開講」第一講正式開講。國際著名城市設計師和理論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終身教授、華僑城策劃規劃聯盟專家詹姆斯 科納作為主講人,以「景觀都市主義實踐」為題,暢談景觀和景觀都市主義的創新理論和設計方法。
  • 華僑城海南集團美麗鄉村農特產品亮相2020國際旅交會
    11月16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上海)(下文簡稱「旅交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華僑城海南集團美麗鄉村項目的農特產品在華僑城展臺扶貧專區精彩亮相,在全面展現華僑城海南集團旅遊扶貧成效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扶貧農特產品知名度,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在華僑城展臺扶貧專區,中廖村中廖果酒、黃金百香果、南山村九品香水蓮花茶,文門村「文門貢果」等一系列華僑城海南集團美麗鄉村項目農特產品擺放在展臺的醒目位置,吸引了眾多參展觀眾的目光。
  • 華僑城的變與不變
    恰逢「十三五」圓滿收官之年,11月11日,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僑城」)迎來了35周歲生日。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十三五」期間,華僑城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根主線,將「文化+旅遊+城鎮化」和「旅遊+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發展模式向縱深推進,科技創新動能不斷釋放,交出了一份令行業矚目的「成績單」,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央企樣本。
  • 大益華僑城普洱茶體驗館昆明店開業 助力雲南茶旅融合發展
    茶文化是優秀的中華文化之一,雲茶又是雲南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此次華僑城和大益雙品牌優勢融合互補,為雲南文旅產業和茶產業融合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優質茶生活的創想之旅就此開啟。  堅守茶旅探索的初心  普洱茶是彩雲之南一張靚麗的名片,開業茶會上,華僑城雲南集團總經理,華僑城(雲南)普洱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葛寶榮在致辭時說道,早在去年5月,華僑城集團領導在雲南調研時就提出要求,要關注云南旅遊全產業鏈發展,尋找茶旅結合的渠道。
  • 華僑城在雲南丨創想無界,共築雲嶺大地上的美好生活
    2017年,雲南省制訂了全域旅遊創建實施方案,提出「大企業引領、大項目帶動、大資金介入」三大戰略,文旅央企華僑城集團戰略入滇,積極響應雲南省委、省政府相關決策部署,深度參與雲南旅遊大開發。三年來,華僑城用初心、決心和匠心踐行著助力雲南旅遊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承諾,攜手雲南共同書寫「詩與遠方」的美好篇章。
  • 文化央企發展存在三大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央企重組整合不斷,並探索出了橫向聯合、縱向重組和專業化重組等重組整合經驗,這或許可以為文化央企未來的重組整合提供一些借鑑。 比如華僑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就離不開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的資源整合。
  • 保利入局混改擱淺 雲南城投集團再次換帥
    5月6日,雲南城投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城投置業」)的相關人士表示,無法明確回應保利是否已退出,但市場的揣測是「有道理的」。按照衛飈在幹部大會上的說法,雖無緣混改,但保利集團與雲南省委、省政府、雲南城投集團的合作還將持續,而且合作模式會越來越豐富。
  • 國企央企圍獵東莞市場 保利建綜合體、華僑城打造文旅項目
    贏商網發現,不少國企&央企正在進駐東莞商業地產市場,包括華潤置地、華僑城、保利、中海、金地等,他們「摩拳擦掌」,正在「圍獵」東莞商業地產市場。      贏商網為您盤點了進駐東莞商業地產市場的國企&央企身影,看看他們正在東莞市場謀劃些什麼。
  • 雲南白藥:不忘濟世初心,混改重裝前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環境優美的雲南白藥產業基地「混改」換新顏近年來,雲南省在國企改革的路上越走越堅定。2014年4月17日,雲南在全國率先出臺了《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全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全面啟動,這份文件也成為了雲南國企改革的「作戰圖」。
  • 華僑城昆明世博園文旅項目將亮相
    華僑城雲南集團總經理葛寶榮介紹,早在2017年,藉助雲南省推動全域旅遊之勢,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入滇,深度參與雲南旅遊大開發,如今各項目取得一定成果。據華僑城雲南集團副總經理、昆明華僑城美麗鄉村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忠介紹,華僑城秉持保護性開發的原則,以滇池生態保護、古建築風貌再現、歷史文化傳承為核心,對村容村貌進行修繕,通過挖掘當地自然人文資源,呈現田園牧歌式的美麗鄉村消費新場景。
  • 央企批量祭出混改方案 「百億級」同臺競技 混改大單頻落地
    格力電器超400億元混改落地,地方國企改革的聲浪被推向高潮,就在格力之後,央企子公司的混改連續接力,湖南航天增資項目、國家電投黃河水電項目、中國建築三級公司債轉股等數個案例相繼露出眉目,混改力度之大、通過混改引資規模之大超出市場預期。
  • 保利集團衛飈出任雲南城投董事長 將推進混改
    來源:上海證券報原標題:衛飈出任董事長推進雲南城投集團混改 朱翔保利集團入主雲南城投迎來新進展。10月14日,雲南城投發布公告,公司於13日收到控股股東雲南城投集團的通知。為加快推進雲南省人民政府與保利集團就雲南城投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合作事宜,經保利集團推薦,雲南省省委決定,任命保利集團衛飈擔任雲南城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據中國經濟網地方黨政領導人物庫資料顯示,衛飈原為中國保利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工程師,曾任安徽省阜陽市委常委、副市長。
  • 與非公資本交真朋友 央企中金珠寶的混改「三部曲」
    與非公資本交真朋友 央企中金珠寶的混改「三部曲」 2019-06-)與非公資本交真朋友 央企中金珠寶的混改「三部曲」  中新社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 龐無忌)在經過「引資本」和「轉機制」改革之後,2019年,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金珠寶」)走入混改「三部曲」的最後一步——籌備IPO上市階段。
  • 攜手大文旅:流金歲月與東部華僑城正式達成戰略合作
    籤約儀式現場合影緊跟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華僑城加速布局大文旅產業華僑城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大型央企,同時也是中國文化旅遊產業領軍企業,連續多年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遊集團20強」,連續6年位居全球主題公園集團4強,獲得了「改革開放40年40品牌」等系列榮譽。
  • 綠地上市5年後再度混改 大概率引入金融領域央企
    5年前,綠地作為上海國資委混改試點借殼上市;5年後,面臨中央加速國企改革、上海國資混改步入深水區的政策紅利,綠地再度進入二次混改階段。業內人士指出,這是上海國資混改加速關鍵一步,通過對綠地進行二次混改,引入新的戰投,讓綠地股權更多元的同時,騰挪資金推動其他國企混改。「最終要等(上海國資委)最後的方案。」
  • 七大領域央企混改計劃明確 電力企業力度最大 第三批央企混改試點...
    在近期陸續召開的2018年度工作會議上,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七大領域央企紛紛明確了混改計劃,新一批混改試點開始有跡可循。  截至2017年底,發改委與國資委已確定了3批共50家混改試點企業。
  • 灃東華僑城新春彩燈秀 共繪文旅融合新藍圖
    作為文化央企的排頭兵,自改革開放之初誕生以來,華僑城秉承「創想」精神,以「文化」為靈魂,對如何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挖掘、腳踏實地的踐行和極具想像力的創新,運用自身布局全國的文旅優勢,擔負作為文化央企的責任,將自貢燈會推向全國,為人們優質生活的打造注入文化藝術之力。
  • 探索「明日邊際」、引領文旅創新未來 2020華僑城策劃規劃聯盟大會...
    ,華僑城集團董事會秘書關山,華僑城股份總裁助理劉冠華等華僑城集團內部領導和核心骨幹;華僑城策劃規劃聯盟專家郭仁忠院士、孟建民院士、嚴迅奇教授(線上)、呂斌教授、俞孔堅教授、朱榮遠先生、王富海先生、翁菱女士、劉曉都先生、何昉教授、吳必虎教授、孫冕先生;成員單位代表、新聞媒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