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用兩三張黃紙,便能換來一束價值10元的鮮花。去年市殯儀館就開始了鮮花換燒紙的活動。3月30日一早,記者在市殯儀館探訪發現,由於是雙休日,來燒紙祭奠的市民「鼓」了,現場不少人抽幾張黃紙換了鮮花後,卻又再燒起來剩下的紙。
換走鮮花,紙錢照燒「給你爸買點紙錢,再看看有什么元寶之類的,一塊兒給他燒了。」3月30日早上9點,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帶著兩個兒子來給老伴兒上墳。除了準備好的一大兜點心等祭品外,老太太還囑咐兒子去買點東西燒。眼看這母子三人拎著祭品和一大疊紙錢往墓地走去,市殯儀館的兩位女引導員忙迎了上來。「大媽啊,現在咱們墓地不提倡燒紙了,您看您用這些燒紙換我們一束鮮花怎麼樣?」老太太先是一愣,隨後皺眉道:「啊?啥時候說我們不能燒紙了?」
此時工作人員指著身後的橫幅說,「不是不讓燒,只是現在不提倡燒紙,對環境汙染太厲害了。」眼看老人猶豫,他兒子說「行,換就換吧。」最終老人同意換了一束鮮花,但他兒子卻只抽出一沓紙,表示「清明還要在路口燒一些」。而記者跟隨母子三人來到墓地後看到,不少人都在燒紙,老人看到後也讓兒子拿出紙錢燒一些。
據統計,當天上午這裡共換出70多束鮮花。「但只有極個別市民把紙全留下了。在裡面的引導員說,很多人把花帶走,但仍在裡面燒紙。」引導員湯新新無奈地說。
香爐都變燒紙爐記者在市殯儀館的香爐區發現,這些香爐早已變成「燒紙爐」。
為此記者也客串了一把引導員的工作,「您好,這裡禁止燒紙,請您到祭奠區。」而人數龐大的祭奠人群對記者置若罔聞,一位市民甚至把剛剛換取的鮮花退還給記者。「說心裡話,我也不喜歡燒紙,太嗆,也想配合一下你們的工作。可燒紙錢是幾千年的傳統,老人也很看重。這麼多人都燒,我不燒心裡也不踏實。」
「我平時調查發現,9成以上市民本身不喜歡燒紙。但只要一人燒開了,就都跟風了。殯儀館掏錢買花,其實是想慢慢倡導改變這種習俗,避免燒紙加劇破壞環境。可現在看來卻本末倒置,要鮮花先買黃紙。助長了燒紙買賣,成了為燒紙埋單。我們換的紙一屋都堆不開,無奈只能再燒了。」青島市殯葬管理所魏常彬副處長說。
不宜強求,還需引導工作人員坦言道:「說心裡話,現在把這筆錢花在換紙錢上,不如用在"防紙灰"上。現在燒紙導致殯儀館附近空氣品質很差,離老遠就能聞見味兒,附近居民也鬧意見。為此4月底前要建個祭奠牆,鼓勵市民燒紙都在牆裡燒,通過防塵設備,減少燒紙危害。」
時下PM2.5問題正在島城引發熱議,左邊是汙染,右邊卻是民俗民情,這該如何取捨?青島理工大學民俗文化研究所的有關負責人張成福博士認為,清明禁燒是很難實現的,但至少應在安全的範圍內燒。「老百姓傳下來的觀點,燒紙是給逝去親人"送錢",因此不宜硬性幹預,而是應從小學課本和媒體輿論上,慢慢引導燒紙對環境、資源和人身安全造成巨大隱患的意識。市民可以小範圍燒紙祭奠,但如果在山林等國家命令禁止的區域,則要嚴格禁燒。」
「除了鮮花換燒紙,目前市殯儀館還設立了"天使信箱"並開通"網上"祭奠平臺。這在年輕人裡反響不錯,也是一種文明祭掃安全祭掃的人文嘗試。」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文/圖 記者 王宗陽
【青島論壇熱帖】青島小哥又火一個!失戀後浴室裸唱露點
[青島女孩被逼做小姐,練過長跑成功逃走] [我奶奶被黃仙附身了,青島哪有神婆?]
[糞便直排入嶗山水庫,嶗山水還敢喝嗎?] [車震不用這麼高調吧?臉都紅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