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阜陽9月21日消息(記者 張宣劍)9月20日晚,在阜陽生態樂園內,中央文史館特約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開講《城市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
秋聲在梧葉,潤氣逼書幃。突然造訪的秋雨並未打亂求知者的心,現場氛圍濃厚,座無虛席,觀眾和工作人員在雨中認真聆聽《城市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報告。
「今天我們在這個美麗的文化旅遊園區,我們在草坪上,可以望到天空,這樣的相聚非常難得。」落座後,面對阜陽生態樂園的美麗夜景,單霽翔便發出感慨。
公開課中,單霽翔表示,人類通過對文物的拯救行動,出現了一個重要的理念,即諸如埃及努比亞遺址等不是一個地區及國家所獨有的,是人類共同的遺產,在這個理念形成以後,就很快達成了共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就誕生了著名的《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1985年,中國加入了《世界遺產公約》,1987年,中國有了第一批世界遺產。
單霽翔進一步指出,「我們從事申報世界遺產,我們獲得了更多理念方面的進步,我們知道過去我們稱作文物保護,今天要開始走向文化遺產保護了,他們究竟有什麼區別?通過工作實踐,我認為至少有六個方面的區別。」
第一,出現了文化和自然共同生成的雙遺產泰山、廬山、五臺山、武夷山等等這些名山大川陸續進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改變了我們對於傳統的文物保護的格局和對於文物保護的印象,包括武當山、廬山、峨嵋山、武夷山也是雙遺產。
第二,文化遺產保護告訴我們還應該保護動態的,活態的文化遺產。比如說人們居住的地方,比如說人們生產的地方,像傳統的村莊,這些江南水鄉,民族村寨,如今也列入了保護範疇。
第三,過去文物保護保護一個橋,一個塔,後來擴大歷史村鎮,歷史城市,今天還有更宏闊的歷史,我們今天要保護那些人類遷徙、商品貿易、文化交流的那些文化廊道,那些線性文化遺產,文化線路,諸如大運河、絲綢之路等。
第四,文物保護過去保護古代的,後來設限,一百年前的可以申報,1911年以前的可以申報,但是今天文化遺產並不設限,就是昨天誕生的航天員帶下來的東西,今天就應該進入保護之列。今天無論是大慶第一口油井口以後,還是大寨梯田和村莊,核武器研發的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都進入了保護之列。
第五,過去文物保護保護宮殿建築、寺廟建築、歷史型建築、紀念型建築,今天還要保護那些傳統的民居,各地獨具特色的民居,寄託著人們的鄉愁,應該把它們能夠保護起來。包括江南造船廠、第一汽車製造廠和105棟宿舍群。
第六,過去文物保護,保護的是物質要素,今天我們知道,還要保護那些非物質要素,物質要素和非物質要素只是他們的載體不同,但是他們所呈現的文化氣象應該是統一的,所以今天無論是羌族的羌笛,傣族的潑水節,漢族的過年習俗都列入了保護,也包括我們最經常使用的這些老字號,今天也列入了保護之列。
一座歷史城市,如何在保護中建設,如何在文旅發展中與時代同行。針對阜陽市的文旅創新發展的新起點,單霽翔用詳實的案例,進行把脈支招。
「一個歷史性城市,要保護老城,建設新城,兩者相映成輝,在杭州實現了,這是文化的力量。」單霽翔認為,文化遺產保護的對象已進入了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要保障歷史傳承性,一方面則需要保障公眾參與性。
「安徽阜陽是充滿歷史積澱的,也是中華文明誕生的重要的地區,我們有大量的考古遺址。」單霽翔認為,古都遺址、傳統村落、建築、豐富的景觀這些文化遺產,都可以通過保護融入我們日常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