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問,大量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嗎?答案是肯定的。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成績,還會對其他學科如英語、史地生、包括理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積累知識、開闊視野、啟發思考、陶冶情操,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進一步影響未來的職業發展。
但是閱讀不可漫無邊際,尤其是少年兒童時期。面對珢琅滿目的各種報刊書籍,應當根據年齡特點、智力發育情況和理解接受程度,有所選擇取捨,以節約時間和精力,提高閱讀效率。青少年學生最好是在老師的推薦和指導下閱讀,因為學習上時間緊任務重,專注閱讀是不可能的。老師最能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點,介紹最適合學生個體閱讀的內容和書籍,以求少而精,並有針對性。當然不單是書籍,閱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廣播電視、網絡傳媒等,都是閱讀的補充渠道,也有利於涉獵範圍的擴展。
現在60歲開外的老年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孩提時代,學校課本單一,課文很少,課外書籍讀物極度貧乏。有時從大人那裡發現一本破舊、甚至殘缺不全的小說,如《苦菜花》《新兒女英雄傳》等,便如饑似渴,愛不惜手。有時不吃飯、不睡覺也要把它讀完,甚至一遍又一遍。那時實在找不到可閱讀的東西,但一些人正是靠著這種東取西借、鑿壁偷光般的閱讀,成就了一代作家。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等。
然而當今時代讀物遍地是,學生都被埋在書堆裡,卻不曾成就幾個有影響力的作家、文學家。古人說「書非借不能讀」,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己買的書反而常常束之高閣,值得思考。裝扮門面的書籍,只能滿足一時虛榮,卻不蚩於一堆垃圾。讀書能成就一個人,而有選擇地讀並學會讀書方法,則是成功的捷徑。
閱讀是通向智慧和成功的橋梁。中小學所學的語文,是語言和文字的簡稱,文字是語言交流的符號,而學習文字的鑰匙是拼音,通過拼音學會識字,認字識字才能進行交流,這是口頭語言;寫字便於記憶和留存,熟練地寫字也是為了交流,這叫書面語言。閱讀是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交匯碰撞,有了這種碰撞,才閃耀出智慧啟迪的火花。
到了大學,語文叫語言文學。語言文學是經過規範和藝術加工了的語文,它側重於語言文字的研究和實際運用。語言文字的運用,有個高大上的名字叫文學。人們所接觸到的報刊書籍等讀物、以及廣播影視網絡等作品,既是語言文字研究的成果,又是應用語言文字的範本。
學好語文,提高成績,必須靠閱讀積累。在有選擇地閱讀基礎上,逐漸擴大閱讀的範圍和閱讀量,有利於知識積累。同時,閱讀獲取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即寫作。閱讀和寫作構成語文學習的核心,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實踐和應用,二者緊密融合、缺一不可。只讀不寫,如同只說不做,對提高語文成績起不到關鍵作用。
為什麼古代科舉考試一文定甲乙、定官職?為什麼現代語文考試作文題佔分最高?是有道理的。學校的語文考試,不管是大中小學,還是中高考,重點都是考查閱讀和寫作能力。因此,既要廣泛閱讀,學習前人的知識經驗和文章技巧,又要多寫多練,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水平。作為青少年學生來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