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松尾芭蕉,三行見眾生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2020-11-24 環球人物網

松尾芭蕉(1644年—1694年):日本俳句家,生於伊賀上野,本名松尾藤七郎。他公認的功績是把俳句推上頂峰,與小林一茶、謝蕪村並稱為「日本古典俳句三大俳人」。主要作品有《荒野紀行》《鹿島紀行》《幻住庵記》《深處的小路》《奧之細道》等。

每年6月,日本全國各地高中都要進行一場熱熱鬧鬧的俳句選拔賽。等到8月,風靡日本的甲子園棒球賽一結束,就會開始另一場「甲子園大會」——全國高中俳句奪冠大賽,到今年已經是第二十二屆了。

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被稱為「世界最短的詩」。傳統俳句由「五—七—五」共十七個字音組成,「國際化」後經常排列成三行。雖短小,但意蘊悠長,法國作家羅蘭·巴特將其比作「最精煉的小說」。

提到俳句,就不得不提被稱為「俳聖」的松尾芭蕉。就在不久前,兩本松尾芭蕉的俳句集中文版《但願呼我的名為旅人》和《松尾芭蕉俳句選》同時上市,在讀者中掀起一股俳句熱。人們開始重新讀松尾芭蕉,和他一起沉浸在他所營造的那片孤獨寂靜、又蘊含著生命大美的世界中。「俳句就像短刀一樣,一刀刺入,驅散陳腐的空氣,劃開亮麗的美感,穿過亂石蕪雜的心靈。」「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芭蕉的短句,有著神奇的力量,給焦慮的人以撫慰,給寂寞的心以溫暖。」有讀者評價說。也許這正是今天的讀者——不論中國還是日本,不論年老還是年少,都會對松尾芭蕉一見傾心的緣故。

把富士山之風收入我扇中

日本俳句起源於15世紀,在近代也稱為「俳諧」,原意為「滑稽」,以趣味性為主、帶有遊戲性質,主要是與貴族們的優雅連歌抗衡,流行於民間,略顯卑俗。後來,俳諧慢慢地發展為兩大門派——堅持傳統、注重詩歌規則、依循古典的「貞門派」,以及滑稽詼諧、追求清新奇巧、不拘形式的「談林派」。

「松尾芭蕉生得其時。當時兩大門派先後由盛而衰,社會上醞釀著一股氛圍:期盼某種新俳風出現,讓有心的百姓皆能讀之、寫之。」臺灣詩人、《但願呼我的名為旅人》的譯者之一陳黎說。松尾芭蕉生於1644年,家住京都西南部的伊賀上野,父親是個低級武士,靠教幼童維持生計。13歲那年,父親去世,全靠兄長支撐家庭。

1662年,芭蕉機緣巧合謀得一個工作——到伊賀武士藤堂新七郎家,擔任其子藤堂良忠的近侍與伴讀。出身高階武士的良忠,比芭蕉大兩歲,自小就受到良好教育,能誦讀漢詩文和《源氏物語》《伊勢物語》等。他喜愛俳句,師從北村季吟——一位聲名遠播的「貞門派」俳人。受良忠和季吟影響,芭蕉也喜歡上俳句,以「宗房」二字為俳號。

這一年的12月29日,除夕前一天,恰逢立春,18歲的松尾芭蕉寫下生平第一首俳句:「是春到,或者/舊歲去——這恰逢/立春的小晦日?」此後便才思泉湧,一發不可收拾。他寫旅人,「月亮是指路牌」;寫緋櫻花開,「徐娘暮年憶往事」。

因為年齡相差不大,芭蕉和良忠相交甚好,兩人常常一起讀書、習字、寫俳句。1666年,良忠早逝,芭蕉辭別藤堂家。

將近30歲時,芭蕉來到江戶(今天的東京)。江戶是一座新興城市,人口眾多,商業繁榮,對芭蕉來說也意味著更多從事文學創作的機會。在江戶,他受到「談林派」影響,創作的俳句明顯自由許多。比如他寫富士山,「把富士山之風/收入我扇中,當作/江戶土產!」

1678年,34歲的芭蕉取得「俳諧宗匠」資格——這意味著他從此可以收羅徒弟,指導和修改弟子的俳句習作。弟子是俳諧師的財源,在日本俳壇,至今仍保持著弟子定期向老師交納「添削料」(修改費)這一傳統。

第二年春,芭蕉便寫下宣言:以此俳句/迎我松尾桃青屋/俳諧之春!「桃青」是他的新俳號,源於詩人李白的名字——李對應桃,白對應青。「意思是李子泛白(成熟),桃子還青(未熟)。一是對李白的敬仰,二是芭蕉的謙遜。言外之意自己還很嫩,是尚未成熟的桃子。」旅日詩人、《松尾芭蕉俳句選》的譯者之一田原說。

這一時期,芭蕉在日本聲名鵲起。雖然他自己很傾心於李白,但評論家大多認為,「芭蕉之於俳句,正如杜甫之於唐詩」。他的風格和杜甫很像,平淡中有深意。他的俳句,既承襲了漢詩、日本和歌的古典傳統,又毫不避諱摻雜日常俗語,讓普通民眾喜聞樂見。

「芭蕉庵」清貧而閒適的生活

1680年,芭蕉從江戶鬧區搬往弟子們齊心合力修建的深川草庵。深川草庵建在隅田川畔,相對荒涼和安靜。草庵取名「泊船堂」,因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而得名。第二年春,弟子送來芭蕉苗,種於庭園內,生根結果,「泊船堂」變成了「芭蕉庵」。

在「芭蕉庵」的日子,芭蕉簡樸生活,潛心俳藝。當時他已功成名就,但對自己的詩歌仍不滿意,為尋找靈感,他開始轉向禪宗。他與附近臨川庵的佛頂和尚密切往來,並拜其為師學禪。之後,屬於芭蕉的俳風終於形成。「他這一時期的俳句反映出了日本禪宗兩個最重要的概念:『侘(音同詫)』與『寂』。『侘』是指安於簡樸,『寂』是指安於清寂。」陳黎說。

芭蕉經常對弟子說,有錢的人吃肉,顯耀財力,而他對此棄而不取,寧願過一種清貧、閒適的自由生活。

自由的生活帶來的是自由的創作,萬事萬物似乎都能被芭蕉寫入俳句之中。夜裡難眠,他寫道:寒夜水冰/凍愁腸——船櫓擊浪/聲聲催淚下;也有樂得自在之時:晨起雪紛紛/獨嚼/鮭魚乾……逢親人去世,他寫:牽牛花——/一整日在籬笆上/替我鎖門閉戶。在田原看來,俳句從江戶時代的松尾芭蕉開始革新和質變,「在不失『風雅』的同時,融入『誠』『寂』『輕』『物哀』之精髓,雅俗共賞地把俳句發展到了極致」。

在芭蕉的俳句中經常能讀到李白、杜甫等詩人的影子。住在茅屋中,觸景生情,他借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意境,寫道:芭蕉秋臺摧葉/瓦盆承水滴答/漏夜聽雨。一年中秋,住在附近名字同為「七郎兵衛」的3個人突然闖入芭蕉草庵中,他戲仿李白《月下獨酌》,寫下:舉杯如圓月/今宵對飲/三人同一名。

一天,他見到禪師佛頂和尚,佛頂問:「近日怎樣度過的?」芭蕉答:「雨過洗青苔。」佛頂又問:「青苔未生前佛法又怎樣呢?」他答:「蛙躍落水中。」一首膾炙人口的俳句就這樣誕生:古池——/青蛙躍進:/水之音。這首詩後來被譯成各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傳誦。

旅途中的松尾芭蕉

呼我的名為「旅人」

如果不是一場大火,芭蕉恐怕會一直這樣隱居下去。1682年,「芭蕉庵」因附近寺廟火災的蔓延被燒毀殆盡。眼見此景,他寫下這樣的絕望之句:倦於櫻花/疲於塵世,/跌坐獨對濁酒黑米。無奈之下,芭蕉只得到東京附近的山梨縣短期居住。

「似乎是這場出乎預料的火災喚醒了芭蕉『漂泊』的使命感,為自己形同隱士的生活方式畫上句號。」田原說,此後,芭蕉便開始像自己仰慕和嚮往的詩人李白、杜甫一樣踏遍天下,雲遊四方。

「但願呼我的名為/「旅人」——/初冬第一場陣雨。」芭蕉常常以旅人自居,在旅途漂泊中感受人生種種,並自問「我的俳句,是不是也是在旅途中前進呢」。

1684年,40歲的芭蕉在弟子陪同下,開始了他的初次漂泊。在江戶時代,出一次遠門很不易,他每次都是徒步行走。「僅留紙衣一枚做寢具,雨衣一件,還有硯、筆、紙、藥等,加上飯盒箱,裹做一包,背在身上。」

他最出名的一次旅行,是1689年由「芭蕉庵」出發,150天內步行了2400公裡,之後寫下遊記《奧之細道》。他深入日本北陸,再折返西岸,南下,走遍了東西南北。或探尋山澗險峻小路,穿林越河;或跋涉寥無人煙的荒野,迎來日出送走落日;或尋訪古剎神社,步前代歌人後塵;或雲遊各地看望弟子與俳人,切磋俳藝……

在那一時期,芭蕉寫了大量的俳句描述旅途的心得和遭遇,如中秋夜在義仲寺草庵與門人一起賞月,他寫:明月/耀座間,美顏盡/失色;見到一處頹敗的城垣,他寫:夏日草悽涼/功名昨日古戰場/一枕夢黃粱……

芭蕉活了50歲,未娶妻,未生子。但他留下了近千首俳句和一些散文,影響著後世日本詩人和作家。陳黎認為,「日本美學中最著名的『枯淡、閒寂、輕妙』概念正是源自芭蕉。他的俳句上承日本和歌與中國詩文的古典傳統,融匯人生即旅、諸行無常的哲學思想,在其手中,古典俳句藝術被推至最高峰」。芭蕉後來被封為日本「俳聖」,川端康成、芥川龍之介等日本現代文學家都深受其影響。

1694年,生命的最後一年,芭蕉又出發旅行,在大阪染上了腹疾,最終在異鄉去世。臨終前還留下了最後一首俳句:羈旅病纏:夢/迴旋於/枯野。

責任編輯:李士萌(實習)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人物|松尾芭蕉,三行見眾生
    松尾芭蕉(1644年—1694年):日本俳句家,生於伊賀上野,本名松尾藤七郎。他公認的功績是把俳句推上頂峰,與小林一茶、謝蕪村並稱為「日本古典俳句三大俳人」。主要作品有《荒野紀行》《鹿島紀行》《幻住庵記》《深處的小路》《奧之細道》等。
  • 古籍「御醫」張平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他曾主持修復《永樂大典》,認為每冊古籍都有浮沉命運和不凡由來 (《環球人物》記者 傅聰 攝) 人物簡介:張平,1953年生於北京。原國家圖書館古籍文獻修復組組長,主持修復館藏《永樂大典》、西夏文獻等珍貴文獻,著有《古籍修復案例述評》《中國古籍裝具》等。經過層層安檢,《環球人物》記者進入國家圖書館古籍館。一樓盡頭處,寬大如廠房的辦公間讓人豁然開朗。
  • 被玫瑰花刺殺的詩人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他曾當過雕塑大師羅丹的助手,與著名畫家塞尚過從甚密,拜會過文學大家託爾斯泰,也與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有過交往。他的一生都沒放棄向貴族階層攀爬的機會,不停地掙扎、折騰,但各扇通往顯達的大門,總是無情地向他關閉。他的創作頗豐,但這並沒有助他脫貧,一度只能在叔叔的庇蔭和接濟下生活。
  • 秘密教學韓漫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一家三口「同病不同治」】梅拉尼婭14日經社交媒體發表一份長篇聲明,敘述她本月初和丈夫一起確診感染新冠以後經歷的病情起伏,首次透露兒子「中招」消息。她說,第一次拿到兩人病毒檢測陽性的結果後,「我自然立刻想到了我們的兒子」。幸好巴倫第一次檢測為陰性,但她忍不住擔心。「果然我憂慮成真,他再做檢測時顯示轉陽。」不過,她說巴倫沒有症狀,後續再測已轉陰。
  • 松尾芭蕉的俳句
    松尾芭蕉的俳句俳句是獨特的日本短詩,由和歌、連歌演化而來,是一種「五七五」3句17字音的短詩。松尾芭蕉(1644—1694),是日本的「俳聖」,他一生創作俳句一千餘首,其中有二百首堪稱佳作。他有數百弟子,死時僅五十一歲,但人都尊之為「翁」。
  • 金承志,用盡全力表達雞毛蒜皮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環球人物》雜誌記者  王晶晶 人物簡介:金承志,生於1987年,溫州鹿城人。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團長、指揮、藝術總監。代表作有《張士超你昨天晚上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哪裡了》《感覺身體被掏空》《澤雅集》等。
  • 人物百科 安儒——中華勵志人物網——全球華人勵志人物平臺
    中華勵志人物——情歌小王子——安儒人物百科 安儒 (情歌小王子)姓名 :安儒出生年月 :1990.8.29性別 :男民族 :土家出生地中華勵志人物網—全球華人勵志人物平臺人物簡介安儒,貴州鳳岡人,中華勵志人物網推廣大使,民間情歌小王子。歌聲生動,富有情感。在校期間多次參加歌唱比賽,多次獲獎。心地善良,樂於助人,講情義!
  • 形上學的城市(3)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例如,美國的華盛頓特區和洛杉磯大都會區,雖然缺少紐約、芝加哥市中心的林立高樓和霓虹幻影,但其作為美國政治和文娛中心,其大都會地位卻毫不遜色,有過之而無不及。齊美爾憑藉自己冷峻深遂的思考,成為德國第一代社會學家的代表人物,以及城市社會學,符號互動論,社會網絡分析,跨文化傳播學等學科,無可爭議的傑出先驅。齊美爾算是一個隱於市的中隱,作為一個貼近現實,從自我個體感知的角度,形上學地思考社會生活的哲學家,在實證主義佔主導地位的西方學術界,其學術風格看起來,讓人想起魏晉時代談玄弄虛的玄學家,如何晏、王弼、嵇康、阮籍等所謂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
  • 逝去的大師,重現的經典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重印的《西南聯大國文課》,分上中下三編,上編12篇,以《論語選錄》《柳宗元封建論》《顧炎武日知錄·廉恥》等古文名篇為主;中編17篇,收錄了胡適、魯迅、周作人、徐志摩、鬱達夫等現代文名家之作;下編則是27組詩詞,有《楚辭·九歌·國殤》《王昌齡從軍行》《陶淵明詠荊軻》等。國內目前的文選類大學語文課本,不下40種。
  • 在德勒斯登逛聖誕集市(3)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這座始建於1726年的巴洛克式教堂有當時世界上最美的屋頂和最佳的聲音效果,200多年來一直都是德勒斯登人的驕傲。在二戰後期德勒斯登大轟炸中,這座教堂沒能倖免。2005年,聖母大教堂重建基本完成,43%的建築材料是德勒斯登人從廢墟中揀選出來的。因此雖然是重建的,但教堂仍透露著一股歷史的厚重感。為什麼要如此精細地重新還原古建築的面貌?我身邊的德國朋友回答說:「因為這座城市的人民很長情。」
  • 八思巴,來自西藏的蒙古帝師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廣泛建立對佛的三信仰,盡使宗教弘傳發展,使全世界普享太平之福,猶如昔日聖轉輪王般名揚四方。」這是17世紀初蒙古文史書《阿勒坦汗傳》中的一段話,講述了忽必烈請西藏喇嘛八思巴來蒙古傳播佛教的故事。八思巴在西藏歷史上舉足輕重,他不僅是忽必烈的老師,更是將藏傳佛教帶出西藏,將漢、蒙古等文化帶入西藏的重要人物。
  • 有一種庭院叫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不是一種植物,而是一位詩人。 他在日本被譽為「俳聖」,是俳句界的頂尖人物,差不多就等同於中國的李白。所以松尾芭蕉還給自己起個筆名叫桃青。「李白」對「桃青」,正好對仗合轍。松尾芭蕉出生於江戶時代的伊賀上野,此地近京都、奈良,人文昌盛,此地除了松尾芭蕉這樣的俳聖
  • 《執劍之刻》松尾芭蕉討厭什麼食物 松尾芭蕉討厭食物介紹
    《執劍之刻》松尾芭蕉討厭什麼食物 松尾芭蕉討厭食物介紹 作者:網際網路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9-05-18 11:42:00手機訂閱
  • 瓦斯菲,一人一琴慰藉一座城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2015年4月,瓦斯菲在爆炸廢墟前演奏。人物簡介卡裡姆·瓦斯菲,1972年生於巴格達,伊拉克國家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他在恐怖襲擊後的演奏通過網絡傳遍全世界。巴格達,這座千年古都在歷經戰火後又被恐怖襲擊的噩夢籠罩,幾乎每個月都要遭受幾次炸彈襲擊,人心惶惶。每次襲擊過後,總有一個人身穿禮服,獨自在碎瓦頹垣中演奏大提琴,他就是卡裡姆·瓦斯菲。
  • 冒險家,且行且夢想(2)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有研究者認為,羅賓漢的故事大約產生在12到14世紀,散落在英國民謠和各種文學作品中,版本頗多。大致說法是12世紀末,英格蘭國王理查在十字軍東徵途中被俘,約翰王子趁機篡權,欺壓百姓。與約翰王子狼狽為奸的官員霸佔羅賓漢家的領地,羅賓漢被迫躲入山林,到處劫富濟貧,最終粉碎了約翰王子的陰謀。嚴格地說,羅賓漢沒有踏上一場通向遠方的冒險之旅,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西方文化中的經典冒險家。
  • 松尾芭蕉:他筆下,俳句是小小的奇蹟
    在松尾芭蕉生活的時代,他是作為俳諧連歌(由一組詩人創作的半喜劇詩)詩人而著稱。他公認的功績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頂峰。松尾芭蕉也許是西方人了解的唯一一位日本詩人。他被與俳句(一種由三行十七個音節組成的小巧詩歌形式)聯繫在一起,這種纖細十分恰當。
  • 人物百科 抹灰哥 石建國—中華勵志人物網—全球華人勵志人物平臺
    人物百科 「抹灰哥」石建國——中華勵志人物網中華勵志人物網—全球華人勵志人物平臺人物簡介石建國出生於河南濮陽,90後,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太好,他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跟隨家人四處打工,先後到過雲南、上海等地,當過架橋工、刷牆工、電焊工。
  • 這一次,我們談談聞一多的畫與印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2019年正值先生誕辰120周年,中國油畫院舉辦「聞一多的美術」展覽,以使今人更全面地了解這位傳奇人物短暫而光輝的一生。聞一多的美術不同於一般美術家的創作,他從事美術,既是興趣使然,更是時代的先聲,是助力生命的探求與表達。速記西南中國聞一多那一代人,國運興衰伴隨著他們的人生歷程。1938年抗戰初期,由北大、清華、南開組建的西南聯合大學,自長沙再遷昆明。
  • 松尾芭蕉俳句賞 | 四時之美與君說
    松尾芭蕉,生於寬永21年(1644年),卒於元祿7年10月12日(1694年11月28日),是日本江戶時代前期的一位俳諧師的署名。他公認的功績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頂峰,但是在他生活的時代,芭蕉以作為俳諧連歌(由一組詩人創作的半喜劇連結詩)詩人而著稱,被譽為日本「俳聖」。
  • 翁同龢家族藏書,六代人的守候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江蘇常熟的翁家巷,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宅院,叫做彩衣堂,是晚清政治家翁同龢的故居。作為江南典型的名門望族,翁家出過的名人可不只翁同龢一人——父子兩帝師、一門五進士、一家三巡撫;作為晚清赫赫有名的人物,翁同龢也不限於一位政治家,他擅長作詩、畫畫,以書法名世,有「同光第一書家」的美譽。他和他的家族,尤其雅好收藏典籍,積百年之功,建立起一個書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