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老巷子裡的國家級非遺工坊

2020-08-15 成都本地資訊

2020年8月13日,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張麗君會長一行應邀參觀考察了四川國華禎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旗下成都漆器工藝廠和南派金銀花絲工作室。

成都漆器工藝廠

成都漆藝,是中國乃至世界早的漆器工藝,發韌於商周,興盛於春秋、漢唐,綿延至兩宋、明清,迄今已達三千多年。成都漆器又稱滷漆,是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集藝術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手工藝品,是我國傳統技藝中的藝術瑰寶。金沙遺址出土的漆器殘片現在依然紋飾斑斕、色彩亮麗。戰國、秦漢時期,成都漆藝趨於興盛,正如《史記》所言:「木器髹者千枚」「漆千鬥」。揚雄《蜀都賦》中亦稱:「雕鏤釦器,百伎千工。」在唐宋元明清幾代,成都漆藝不斷發展,對我國其他漆藝流派產生了較大影響。

成都市漆器工藝廠成立於1956年,曾是輕工部漆器重點企業之一,技術力量雄厚,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省級傳承人、市級傳承人、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多名及一大批技術骨幹。2006年《成都漆藝》被命名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市漆器工藝廠被文化部授予《成都漆藝》傳承主體和保護單位,被四川省文化廳授予四川成都漆藝生產保護示範基地及成都市非遺《成都漆藝》傳習所。


大隱於市

成都市漆器工藝廠隱藏在一條小巷中,綠樹掩映,於鬧市取靜,直到進入廠內,上個世紀的工業風格濃重,但依然能感受到因為漆器所帶來的溫厚含蓄和深沉內斂的氛圍。






三雕一刻

成都漆藝工序繁多、製作精細、耗時久長,尤以雕銀絲光、雕花填彩、雕漆隱花、拉刀針刻等極富地域特色的髹飾技藝著稱,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審美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成都漆藝傳承隊伍,她們用耐心、細心、熱愛之心專心致志的打磨著手上的漆器。




匠人匠心


【尹利萍】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都漆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漆藝專委會常務委員

四川省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

四川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成都漆器工藝廠藝術設計總監

從事工藝美術44年,作品遠赴美、日、法、意等多國展覽,在國際、國內專業展覽評比中屢屢獲獎,享譽海內外,多件作品展覽、收藏於國家博物館、故宮太廟、國家圖書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


【李楊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漆藝」四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

四川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四川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成都漆器工藝廠生產技術總監

從事成都漆藝創作設計及製作四十餘年,多件作品榮獲金獎。

成都漆器廠藝術展廳陳列著來自大師匠人們的精美器物,從日常器具到國禮重器,從古老設計到現代創新,均為天然大漆手工製作而成,光澤細膩,圖彩絢麗,令人嘆為觀止。

漆器作品 · 《春暖花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作品】

造型構思源於春風徐徐,柔和飄動,動感別致。圖飾以春為主題展開,刻意運用寫實與寫意對比、立體與平面層次處理,結合多層彰髹工藝重疊和鑲嵌,皆為渲染春的氣息。工藝製作有大的突破,首次創造性將堆漆和雕銀絲光、蛋殼鑲嵌結合,使翩翩蝴蝶與爛漫春花呼應,強調了主題,提升了藝術魅力。

漆塑作品· 生命


設計靈感源於大自然給予的啟示,造型取自萌芽形態進行藝術創作,旨在表現生命的勃發和頑強,用春的色彩感悟春天讚美生命。

漆器作品 · 《虞美人》

造型優美流暢,以成都地區特有的雕銀絲光工藝為主要裝飾,精緻細膩。參差錯落的花莖如音符般變化,鑲嵌的小螺鈿讓花莖有跳躍感,葉子簡略,增加了空間感,和造型連為一體,愈發襯託出虞美人在春風中搖曳起舞的婀娜風姿。

原作在1990年全國同行評比中獲設計、造型、製作、藝術效果4項滿分,收藏於中國工藝美術館。

漆器作品 · 《秋雨》文房用具

創意源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詩句,造型婉約柔美與詩句意境貼合。紋飾以當代表現的構成形式設計,簡潔、空靈,塊面與留黑設計和深遂的空間融為一體,仿佛在無垠的空間和秋夜能聽到滴落殘荷的雨聲。大漆獨特的雕銀絲光與蛋殼鑲嵌的工藝美得優雅精緻;閃爍的螺鈿,點綴在蓮蓬,變塗工藝而成的荷葉,撒繪工藝而成的荷莖,充分表現了秋之荷獨有的色彩、層次、意境、堆漆與針刻而成的蜻蜓,使作品平添些許靈動雅趣,這套文具完美的展現了別致的秋之韻味,禪意的蒼涼之美,濃鬱的文人氣息、

南派金銀花絲工作室

銀花絲是成都最具特色的漢族傳統金銀工藝品。在秦漢時代,成都金銀器製作就頗為發達,至清代中葉已形成一定規模,其中銀花絲製作技藝最為突出。據記載,西漢政府曾在成都、廣漢兩郡設立工官監造金銀器等,規模相當宏大。這項金屬工藝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明清時就已經達到過極高的藝術水平,它與蜀繡、竹編、漆器一起更號稱成都的「四大名旦」。在長沙馬王堆、湖北江陵鳳凰山及貴州清鎮等漢墓中,乃至朝鮮平壤、蒙古諾音烏拉古墓中都曾發現大批署有&34;、&34;戮印的金銀器。

2008年6月7日,銀花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臻品品鑑

每一件花絲飾品耗時良久,耐心、恆心、細心,缺一不可。將金、銀熔煉成液態,再澆鑄成型,根據產品所需,製成的絲粗細不同,型號也有圓絲和方絲的區別,匠人應用不同絲的析光效果,來區別主體紋樣和底紋,使其涇渭分明,選取光絲與麻花絲進行掐、填、攢、焊、堆、壘、編等工藝,製成產品的各種紋樣……從一根根花絲到成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經過多種複雜的工藝,最終才能誕生了這般金銀化為繞指柔,玉石點綴如星辰的藝術臻品。




銀花絲作品·《江山永固·龍珠花燻》

江山永固·龍珠花燻耗費了白銀37000餘克,黃金760餘克,祖母綠、紅寶石、藍寶石,碧璽、紅珊瑚等天然寶石100餘顆,歷經1533天的匠心「雕琢」終於圓滿完成,並以此獻禮偉大祖國建國七十周年。

傳承應該注入新鮮血液,激發非遺延續薪火相傳的新活力,才能讓凝聚著民族智慧、民族風格和藝術創造力的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和匠心精神得到守護。

創新之路

2017年,國華禎寶公司基於國家非遺項目南派金銀花絲工藝全新打造的中國漢飾原創品牌「德璽泰」,打造出凝聚國風特色和民族風格的漢服配飾、非遺文創產品等,再現盛世中華傳統花絲鑲嵌工藝的巔峰境界。並於成都城市級時尚權威頒獎盛典中榮獲「2019年度時尚力量獎」,為天府蓉城品牌形象助推,更為文化行業的發展和創新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德璽泰榮獲【2019年度時尚力量獎】

美人面掐絲琺瑯耳飾

天賜花絲鎏金嵌寶套裝


鳳穿牡丹髮簪

考察中,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一行對大師們和其他工匠們弘揚天府文化,嚴守傳統工藝,勇於發展創新的精神和巧奪天工的技藝讚嘆不已。國華禎寶總裁王欽甲先生對省傳統文化促進會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期望國華禎寶能在各位師長、領導、前輩、同仁的關愛支持下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有溫度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貢獻一份赤誠心力!

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隨同前往參觀考察的人員有:張勤濤、楊森林、楊德全、王道彬、付保平、王建軍、譚敏、施倩、寇海英等。

相關焦點

  • 日照全力打造「非遺工坊」
    到2020年,日照將建成「非遺工坊」100處,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推動全市非遺項目實現生產性轉化,助力鄉村振興。  現在,「非遺工坊」的「足跡」已遍布日照各個區縣,深入數十個村鎮街道。各地紛紛以當地傳統文化為基底,搭建起非遺文化的聚合性資源平臺。三莊鎮以石雕石刻為主題成立了影雕非遺工坊,黃墩鎮成立了皮影戲傳習所、草編非遺工坊、農民畫非遺工坊等,開發區立足黑陶工藝,設立了藝寶齋黑陶非遺工坊。
  • 藏在老巷子裡的西安味兒
    】點右上角分享或收藏內容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大秦網·美食頻道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這片的孩子小時候應該都吃過他家,不少人都是一大早端上凳子在門口吃,一波一波的人來了吃,吃了走,那場景,就是原汁原味的老西安市井圖。位於東大街西段之南。東接東縣門,西連東木頭市,長400米。
  • 唯愛工坊扎染手工摺扇爆款回歸 唯品會讓非遺時尚出圈
    還有多款彝繡、蠟染、藏繡鍛造等非遺公益時尚好物同步上線。  「風花雪月」公益爆款讓非遺出圈  扎染有著1500年歷史,是雲南的代表性傳統技藝,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8年倫敦時裝周期間,唯愛工坊扎染手工摺扇和大量非遺時尚好物就走上了時裝周街頭,時尚模特、潮流達人用非遺時尚單品進行各種混搭街拍,吸引了往來於秀場的眾多時尚人士圍觀。
  • 國家級非遺魯庵印泥 在學校開設傳習工坊
    日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魯庵印泥製作技藝走進上海市五四中學,魯庵印泥傳習工坊正式揭牌。  搶救挖掘成國家級非遺  魯庵印泥製作技藝是靜安區首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清末民初著名篆刻家張魯庵先生所創製。
  • 甘肅省106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吸納4700多人
    記者從會上獲悉,文旅部、國務院扶貧辦目前共支持我省建成了兩家國家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省文旅廳、省扶貧辦共同認定91家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市(州)認定13家,這106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已吸納就業人口47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81戶、2246人。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華珍:12年傳承與尋「變」 讓藏羌繡非遺技藝...
    四川省邛崍市邛窯遺址公園裡,一座被小溪、兩顆柚子樹、大院子包圍的川西民居式排屋,是她的住處。不到百步距離外,便是她打造的「華珍藏羌文化博物館」(下稱博物館)。圖為楊華珍在其博物館裡,介紹作品《十二月花》。
  • 市中心藏了個非遺秘境?快來「打卡」錦江非遺工坊,感受川西文化之美
    市中心藏了個非遺秘境?快來「打卡」錦江非遺工坊,感受川西文化之美 2020-06-02 0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通江縣2家工坊入選四川省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通江縣2家工坊入選四川省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2021-01-13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唯品會首創電商扶貧+非遺模式 唯愛工坊
    唯愛工坊開通至今,已踏訪12個省份,上線27種非遺技藝產品,精準對接到14個國家級貧困縣,為超5000名手藝人帶去1000多萬元勞動報酬。後者《關於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通知》文件指出,要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組織傳統工藝手藝培訓,幫助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習傳統工藝,掌握相關技能;組織專家團隊,對傳統工藝產品進行專業設計和改造提升;搭建平臺,支持電商企業等通過訂單生產、以銷定產等方式,幫助銷售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生產的傳統工藝產品,形成扶貧就業、產業發展和文化振興的多贏格局。
  • 非遺傳承人來申請資金補助 就業工坊最高補100萬
    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報導:15日,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該廳於近日印發《2021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申報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符合條件的非遺傳承人及相關單位可申請相應資金補助。其中,非遺傳承人最高可獲3萬元補助;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省級非遺工作站、非遺就業工坊最高可獲補助100萬元。申報截止日期為9月30日。
  • 「非遺之花」綻放雪域高原
    尼木雪拉藏紙是西藏傳統的三大藏紙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其製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藏香、雕刻並稱「尼木三絕」。圖為尼木雪拉藏紙製作者正在剝去草根外皮。記者 王雨霏 攝藏紙、藏戲、藏香、藏藥……曾幾何時,這些具有濃鬱高原色彩的非遺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總是有些神秘。但隨著這些年西藏不斷加大對非遺保護、傳承、發展和宣傳的工作力度,諸多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揭開了神秘面紗,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這些歷史的沉澱、傳統文化的基因,讓大眾近距離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迷人魅力。
  • 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培訓班開班
    9日記者獲悉,在省文旅廳的委託下,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遺學院於近日在臨洮縣舉辦了「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班」,全省35名雕刻技藝類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負責人匯聚一堂集中「充電」。本次培訓班的舉辦,旨在進一步推動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全面融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促進非遺產品在網絡時代的銷售。
  • 北京華夏非遺襄陽公司與襄陽華僑城籤約共同打造華夏非遺工坊
    9月28日下午,北京華夏非遺襄陽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與 襄陽華僑城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在華僑城創展中心會議室舉行了項目合作洽談會暨華夏非遺工坊籤約儀式,襄陽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孫峰列席見證籤約儀式,北京華夏非遺襄陽文化產業董事長熊福章與襄陽華僑城總經理丁未明共同執筆籤約。剪紙李秀玲老師,龍鳳書王順祥老師,荊山牡丹畫蔡明振老師,銀工藝姚述宜老師等多位襄陽非遺文化圈的大咖攜原創作品參加了活動。
  • 非遺鮮聞丨在「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班」裡學會網上銷售(兩條)
    在「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 培訓班」裡學會網上銷售 現在每一個人基本都有手機,可是讓每一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如何利用淘寶、京東、蘇寧等網上商場銷售自己的非遺產品,這直接關係到該項目發展和壯大。
  • 支持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培養非遺扶貧帶頭人
    支持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培養非遺扶貧帶頭人 2020-12-23 | 來源: 國新網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  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
  • 評書、變臉......青神漢陽鎮老茶館裡藏著的非遺
    然而,這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小鎮最近卻因為一處老茶館又熱鬧了起來。「好,好啊,演得好!」7月11日,漢陽鎮坤隆昌茶館內正在上演著一出「好戲」:妙語連珠的評書,變化莫測的川劇變臉……精彩的曲目一個接著一個上演,茶客們在老茶館裡品茶觀賞,叫好聲此起彼伏,不斷響起。
  • 四川青神漢陽老茶館裡藏著的非遺文化
    然而,這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小鎮最近卻因為一處老茶館又熱鬧了起來。「好,好啊,演得好!」7月11日,漢陽鎮坤隆昌茶館內正在上演著一出「好戲」:妙語連珠的評書,變化莫測的川劇變臉……精彩的曲目一個接著一個上演,茶客們在老茶館裡品茶觀賞,叫好聲此起彼伏,不斷響起。
  • 唯愛工坊非遺潮登陸北京時裝周
    同時,活動宣布唯品會公益與北京服裝學院聯合打造的「唯愛工坊非遺萬物冬專場」即將於11月下旬正式推出,專場集合了眾多知名設計師力量,將非遺時尚融入生活,引領非遺潮流新方向。屆時,此次發布會上亮相的多款跨界設計產品將重磅上線,廣大消費者就能將這些非遺潮品盡收囊中。
  • 甘肅非遺扶貧就業工坊500多件產品精彩亮相山東濟南百花洲(圖)
    甘肅、山東兩省文旅廳非遺處和濟南市明府城發展服務中心等部門負責同志,部分甘肅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負責人及甘肅省優秀非遺傳承人代表參加。近年來,全省已通過各種途徑建設各級各類非遺扶貧就業工坊106家,吸納就業476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81戶、2246人。在文旅部、山東省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經組織甘肅的70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145款500多件非遺產品進入濟南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展示展銷,有69家工坊在線上進行銷售。
  • 有52項國家級非遺的廣西,組團來北京展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壯美廣西·多彩非遺」2020 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北京)展示展銷活動,今天在北京廣西大廈舉辦。一曲具有濃鬱壯鄉風情的《等你來》拉開了活動的序幕,民族歌伴舞《美麗姑娘趕歌圩》、折子戲《打棍出箱》、獨弦琴歌舞《京海琴韻》、桂劇《拾玉鐲》、歌舞《醉美天下》等精彩節目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