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張麗君會長一行應邀參觀考察了四川國華禎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旗下成都漆器工藝廠和南派金銀花絲工作室。
成都漆器工藝廠
成都漆藝,是中國乃至世界早的漆器工藝,發韌於商周,興盛於春秋、漢唐,綿延至兩宋、明清,迄今已達三千多年。成都漆器又稱滷漆,是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集藝術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手工藝品,是我國傳統技藝中的藝術瑰寶。金沙遺址出土的漆器殘片現在依然紋飾斑斕、色彩亮麗。戰國、秦漢時期,成都漆藝趨於興盛,正如《史記》所言:「木器髹者千枚」「漆千鬥」。揚雄《蜀都賦》中亦稱:「雕鏤釦器,百伎千工。」在唐宋元明清幾代,成都漆藝不斷發展,對我國其他漆藝流派產生了較大影響。
成都市漆器工藝廠成立於1956年,曾是輕工部漆器重點企業之一,技術力量雄厚,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省級傳承人、市級傳承人、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多名及一大批技術骨幹。2006年《成都漆藝》被命名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市漆器工藝廠被文化部授予《成都漆藝》傳承主體和保護單位,被四川省文化廳授予四川成都漆藝生產保護示範基地及成都市非遺《成都漆藝》傳習所。
大隱於市
成都市漆器工藝廠隱藏在一條小巷中,綠樹掩映,於鬧市取靜,直到進入廠內,上個世紀的工業風格濃重,但依然能感受到因為漆器所帶來的溫厚含蓄和深沉內斂的氛圍。
三雕一刻
成都漆藝工序繁多、製作精細、耗時久長,尤以雕銀絲光、雕花填彩、雕漆隱花、拉刀針刻等極富地域特色的髹飾技藝著稱,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審美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成都漆藝傳承隊伍,她們用耐心、細心、熱愛之心專心致志的打磨著手上的漆器。
匠人匠心
【尹利萍】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都漆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漆藝專委會常務委員
四川省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
四川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成都漆器工藝廠藝術設計總監
從事工藝美術44年,作品遠赴美、日、法、意等多國展覽,在國際、國內專業展覽評比中屢屢獲獎,享譽海內外,多件作品展覽、收藏於國家博物館、故宮太廟、國家圖書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
【李楊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漆藝」四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
四川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四川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成都漆器工藝廠生產技術總監
從事成都漆藝創作設計及製作四十餘年,多件作品榮獲金獎。
成都漆器廠藝術展廳陳列著來自大師匠人們的精美器物,從日常器具到國禮重器,從古老設計到現代創新,均為天然大漆手工製作而成,光澤細膩,圖彩絢麗,令人嘆為觀止。
漆器作品 · 《春暖花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作品】
造型構思源於春風徐徐,柔和飄動,動感別致。圖飾以春為主題展開,刻意運用寫實與寫意對比、立體與平面層次處理,結合多層彰髹工藝重疊和鑲嵌,皆為渲染春的氣息。工藝製作有大的突破,首次創造性將堆漆和雕銀絲光、蛋殼鑲嵌結合,使翩翩蝴蝶與爛漫春花呼應,強調了主題,提升了藝術魅力。
漆塑作品· 《生命》
設計靈感源於大自然給予的啟示,造型取自萌芽形態進行藝術創作,旨在表現生命的勃發和頑強,用春的色彩感悟春天讚美生命。
漆器作品 · 《虞美人》
造型優美流暢,以成都地區特有的雕銀絲光工藝為主要裝飾,精緻細膩。參差錯落的花莖如音符般變化,鑲嵌的小螺鈿讓花莖有跳躍感,葉子簡略,增加了空間感,和造型連為一體,愈發襯託出虞美人在春風中搖曳起舞的婀娜風姿。
原作在1990年全國同行評比中獲設計、造型、製作、藝術效果4項滿分,收藏於中國工藝美術館。
漆器作品 · 《秋雨》文房用具
創意源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詩句,造型婉約柔美與詩句意境貼合。紋飾以當代表現的構成形式設計,簡潔、空靈,塊面與留黑設計和深遂的空間融為一體,仿佛在無垠的空間和秋夜能聽到滴落殘荷的雨聲。大漆獨特的雕銀絲光與蛋殼鑲嵌的工藝美得優雅精緻;閃爍的螺鈿,點綴在蓮蓬,變塗工藝而成的荷葉,撒繪工藝而成的荷莖,充分表現了秋之荷獨有的色彩、層次、意境、堆漆與針刻而成的蜻蜓,使作品平添些許靈動雅趣,這套文具完美的展現了別致的秋之韻味,禪意的蒼涼之美,濃鬱的文人氣息、
南派金銀花絲工作室
銀花絲是成都最具特色的漢族傳統金銀工藝品。在秦漢時代,成都金銀器製作就頗為發達,至清代中葉已形成一定規模,其中銀花絲製作技藝最為突出。據記載,西漢政府曾在成都、廣漢兩郡設立工官監造金銀器等,規模相當宏大。這項金屬工藝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明清時就已經達到過極高的藝術水平,它與蜀繡、竹編、漆器一起更號稱成都的「四大名旦」。在長沙馬王堆、湖北江陵鳳凰山及貴州清鎮等漢墓中,乃至朝鮮平壤、蒙古諾音烏拉古墓中都曾發現大批署有&34;、&34;戮印的金銀器。
2008年6月7日,銀花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臻品品鑑
每一件花絲飾品耗時良久,耐心、恆心、細心,缺一不可。將金、銀熔煉成液態,再澆鑄成型,根據產品所需,製成的絲粗細不同,型號也有圓絲和方絲的區別,匠人應用不同絲的析光效果,來區別主體紋樣和底紋,使其涇渭分明,選取光絲與麻花絲進行掐、填、攢、焊、堆、壘、編等工藝,製成產品的各種紋樣……從一根根花絲到成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經過多種複雜的工藝,最終才能誕生了這般金銀化為繞指柔,玉石點綴如星辰的藝術臻品。
銀花絲作品·《江山永固·龍珠花燻》
江山永固·龍珠花燻耗費了白銀37000餘克,黃金760餘克,祖母綠、紅寶石、藍寶石,碧璽、紅珊瑚等天然寶石100餘顆,歷經1533天的匠心「雕琢」終於圓滿完成,並以此獻禮偉大祖國建國七十周年。
傳承應該注入新鮮血液,激發非遺延續薪火相傳的新活力,才能讓凝聚著民族智慧、民族風格和藝術創造力的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和匠心精神得到守護。
創新之路
2017年,國華禎寶公司基於國家非遺項目南派金銀花絲工藝全新打造的中國漢飾原創品牌「德璽泰」,打造出凝聚國風特色和民族風格的漢服配飾、非遺文創產品等,再現盛世中華傳統花絲鑲嵌工藝的巔峰境界。並於成都城市級時尚權威頒獎盛典中榮獲「2019年度時尚力量獎」,為天府蓉城品牌形象助推,更為文化行業的發展和創新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德璽泰榮獲【2019年度時尚力量獎】
美人面掐絲琺瑯耳飾
天賜花絲鎏金嵌寶套裝
鳳穿牡丹髮簪
考察中,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一行對大師們和其他工匠們弘揚天府文化,嚴守傳統工藝,勇於發展創新的精神和巧奪天工的技藝讚嘆不已。國華禎寶總裁王欽甲先生對省傳統文化促進會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期望國華禎寶能在各位師長、領導、前輩、同仁的關愛支持下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有溫度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貢獻一份赤誠心力!
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隨同前往參觀考察的人員有:張勤濤、楊森林、楊德全、王道彬、付保平、王建軍、譚敏、施倩、寇海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