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海南椰風海韻、花紅果香,海南進入了最美最爽的季節;昌江核電剛剛併網、環島高鐵即將通車,海南迎來了大發展的黃金時期。面向「十三五」,海南將如何落實好「四個全面」實現「五個發展」?新華社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共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
記者:海南是全國最大的改革試驗田,海南近年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有哪些作為?「十三五」期間海南改革創新的主攻方向是什麼?
羅保銘:體制機制是管全局、管長遠的根本所在。海南作為國際旅遊島,資源、市場兩頭在外,改革開放既是我們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根本出路,也是中央賦予的責任使命。
正是依靠特區改革精神,催生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取得一個又一個新成就。近年來,海南以簡政放權、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土地、林地、岸線、海域、島礁等重要資源集中規範管理為代表的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以海南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為例,成立僅一年多,已完成交易項目3600多個、涉及金額720多億元,節約公共資金43億元,土地等資源增值6億元。
「十三五」期間,海南將繼續向深化改革要動力、要活力、要紅利。以改革開放之「綱舉」促進體制機制活力之「目張」,努力在四大重點改革領域取得突破:一是強力推進省域「多規合一」改革,打破行政區劃分割和部門壁壘,守住生態紅線,實現對總體規劃的實施、約束、管理、監督、執法上的「合一」,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二是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彰揚社會公平正義,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和法治意識。三是全力推進新一輪農墾改革,打造海南經濟新的增長極,確保全省全面小康如期實現。四是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發展環境。
記者: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把綠色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海南生態省建設已有16年的歷史,這方面您有哪些切身體會?
羅保銘:良好的生態是海南發展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海南是全國較早探索和實踐綠色發展的省份之一,1999年就提出生態省建設,2012年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了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這條綠色之路讓海南受益匪淺。
過去五年,海南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生態人居、培育生態文化,取得了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雙贏」。今年面對這麼嚴峻複雜的經濟下行壓力,海南作為一個旅遊消費的承接地,生產和提供的不是剛性需求,但前三季度GDP增長8.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5%,大氣水體質量保持全國一流,土壤沒有重化工重金屬汙染,森林覆蓋率62%,從全省建海防林到綠化寶島大行動已連續堅持了八年,這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註腳。「十三五」時期我們要在綠色發展上下更大功夫,早日建成生態文明示範區,同時為打造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記者:「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共享發展的理念,結合海南的探索和實踐,您對此是如何認識的?
羅保銘:共享發展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強調公共服務均等化。2012年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先行區,這幾年我們在加快發展、做大蛋糕的同時,利用人口相對少、省直管縣等優勢,通過政府二次分配,每年將新增財力70%以上投入民生,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和普惠水平。下轉A03版
上接A01版
我們義務教育、高中、中職和幼兒園的老師達到了當地公務員工資水平;去年又提高並拉平省直和全省所有市縣公務員工資,統籌提高事業單位人員、離退休人員、機關工勤人員的工資。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32.2%,城鄉居民醫保、養保、低保均實現全省統籌、全省覆蓋。
「十三五」時期,我們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補齊短板,攻堅克難,著力實現以下目標: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三次產業比重接近20:20:60。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升,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初步建成小康溫馨、生態宜居、百姓幸福指數較高的海南人民幸福家園,初步建成旅遊設施先進、服務一流、適合全國人民常遊長居的四季花園。讓近者悅,遠者來。
記者:未來五年,海南實現全面小康的經濟增長點在哪裡?
羅保銘:作為一個島嶼,我們始終堅持基礎設施完善之日就是海南騰飛之時。前些天,昌江核電首臺65萬千瓦機組併網發電,第二臺機組明年投產;345公裡的西環高鐵馬上建成通車,加上已運營的308公裡東環高鐵,海南將實現環島高鐵;海口、三亞兩大國際機場正在加快擴建,今年將分別突破1500萬人次;博鰲機場明年3月試飛;三亞鳳凰郵輪港今年底將建成兩個15萬噸泊位,明年計劃再建兩個22.5萬噸泊位,被國家定位為可以憑身份證登郵輪的始發港;我們還在緊鑼密鼓修建田字型高速公路;海口、三亞還被列為國家首批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試點。未來五年,我們還將優化完善交通、水、電、氣和信息五大網絡,基礎設施完善之日將是海南騰飛之時。
在基礎設施大發展的同時,我們還將著力推進熱帶農業、旅遊業、信息產業等重點產業大發展,充分發揮海南的生態優勢,積極推進國際旅遊島建設,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做優做強綠色、安全的熱帶特色現代農業,集約集群發展新型工業,做大做強海洋經濟。
記者:未來五年,海南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將重點補齊哪些短板?
羅保銘:目前海南還有47.4萬貧困人口,並且有5個國定貧困縣要摘帽,貧困人口分布點多面廣,扶貧攻堅任務艱巨,這個短板必須攻堅。「十三五」期間,海南將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5年計劃投入資金8.58億元,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和管理熱帶經濟作物,促進貧困農戶穩定增收,脫貧致富;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以美麗鄉村旅遊示範點建設為契機,將300個貧困村納入全省1000個美麗鄉村創建活動計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各類涉農資金,揮動「組合拳」,整體提升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水平;同時加大貧困地區教育扶貧力度,努力提高貧困人口素質,培養大批實用人才。
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治理和管理這塊短板也一定要同步補上。海南將堅持問題導向、對症施策,加強重點領域治理管理水平。特別是抓好旅遊市場規範管理、城鄉環境衛生治理、食品藥品安全管理、財政支農惠民資金管理等。加強治理職能部門建設,強化精細化、專業化、規範化管理。嚴格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破解民生難題,引導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現在海口抓「雙創」、三亞抓「雙修」「雙城」,目的就是通過綜合治理改善城市風貌、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素質。
記者:今年海南省委總結推廣的「樂東經驗」,成為全國「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正面典型,海南是不是從抓從嚴治黨中嘗到了甜頭?
羅保銘:你說得太對了!如果幹部沒有堅定的信念、過硬的作風,改革創新發展哪一件也幹不成。從嚴治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障。持續整頓作風,保持廉潔、實幹、擔當有為的精神狀態,這是所有落實「十三五」措施中最根本的一條。
這幾年我們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決懲治腐敗,持續深入整治「庸懶散奢貪」和「不幹事、不擔事」等突出問題,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特別是今年我們總結樹立樂東縣委書記林北川這樣身邊的典型,推動幹部轉變作風、愛民實幹,從而引導全省上下比學趕超、創業興業。我體會,海南的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的精神狀態,關鍵在廉潔實幹擔當。抓作風就是抓發展。今年一季度全省經濟只增長4.7%,但二三季度升高到9.2%和9.3%,人還是那些人,為什麼變化這麼大?關鍵就是抓了「三嚴三實」「學樂東找差距見行動」,全省上下「五加二」「白加黑」。弘揚正氣、廉潔實幹正在成為海南幹部作風建設的常態。
(新華社海口12月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