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建設近悅遠來的四季花園

2020-12-15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新華社記者 凌廣志 宋振遠 趙葉蘋

  冬日的海南椰風海韻、花紅果香,海南進入了最美最爽的季節;昌江核電剛剛併網、環島高鐵即將通車,海南迎來了大發展的黃金時期。面向「十三五」,海南將如何落實好「四個全面」實現「五個發展」?新華社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共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

  記者:海南是全國最大的改革試驗田,海南近年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有哪些作為?「十三五」期間海南改革創新的主攻方向是什麼?

  羅保銘:體制機制是管全局、管長遠的根本所在。海南作為國際旅遊島,資源、市場兩頭在外,改革開放既是我們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根本出路,也是中央賦予的責任使命。

  正是依靠特區改革精神,催生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取得一個又一個新成就。近年來,海南以簡政放權、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土地、林地、岸線、海域、島礁等重要資源集中規範管理為代表的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以海南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為例,成立僅一年多,已完成交易項目3600多個、涉及金額720多億元,節約公共資金43億元,土地等資源增值6億元。

  「十三五」期間,海南將繼續向深化改革要動力、要活力、要紅利。以改革開放之「綱舉」促進體制機制活力之「目張」,努力在四大重點改革領域取得突破:一是強力推進省域「多規合一」改革,打破行政區劃分割和部門壁壘,守住生態紅線,實現對總體規劃的實施、約束、管理、監督、執法上的「合一」,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二是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彰揚社會公平正義,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和法治意識。三是全力推進新一輪農墾改革,打造海南經濟新的增長極,確保全省全面小康如期實現。四是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發展環境。

  記者: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把綠色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海南生態省建設已有16年的歷史,這方面您有哪些切身體會?

  羅保銘:良好的生態是海南發展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海南是全國較早探索和實踐綠色發展的省份之一,1999年就提出生態省建設,2012年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了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這條綠色之路讓海南受益匪淺。

  過去五年,海南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生態人居、培育生態文化,取得了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雙贏」。今年面對這麼嚴峻複雜的經濟下行壓力,海南作為一個旅遊消費的承接地,生產和提供的不是剛性需求,但前三季度GDP增長8.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5%,大氣水體質量保持全國一流,土壤沒有重化工重金屬汙染,森林覆蓋率62%,從全省建海防林到綠化寶島大行動已連續堅持了八年,這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註腳。「十三五」時期我們要在綠色發展上下更大功夫,早日建成生態文明示範區,同時為打造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記者:「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共享發展的理念,結合海南的探索和實踐,您對此是如何認識的?

  羅保銘:共享發展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強調公共服務均等化。2012年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先行區,這幾年我們在加快發展、做大蛋糕的同時,利用人口相對少、省直管縣等優勢,通過政府二次分配,每年將新增財力70%以上投入民生,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和普惠水平。下轉A03版

  上接A01版

  我們義務教育、高中、中職和幼兒園的老師達到了當地公務員工資水平;去年又提高並拉平省直和全省所有市縣公務員工資,統籌提高事業單位人員、離退休人員、機關工勤人員的工資。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32.2%,城鄉居民醫保、養保、低保均實現全省統籌、全省覆蓋。

  「十三五」時期,我們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補齊短板,攻堅克難,著力實現以下目標: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三次產業比重接近20:20:60。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升,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初步建成小康溫馨、生態宜居、百姓幸福指數較高的海南人民幸福家園,初步建成旅遊設施先進、服務一流、適合全國人民常遊長居的四季花園。讓近者悅,遠者來。

  記者:未來五年,海南實現全面小康的經濟增長點在哪裡?

  羅保銘:作為一個島嶼,我們始終堅持基礎設施完善之日就是海南騰飛之時。前些天,昌江核電首臺65萬千瓦機組併網發電,第二臺機組明年投產;345公裡的西環高鐵馬上建成通車,加上已運營的308公裡東環高鐵,海南將實現環島高鐵;海口、三亞兩大國際機場正在加快擴建,今年將分別突破1500萬人次;博鰲機場明年3月試飛;三亞鳳凰郵輪港今年底將建成兩個15萬噸泊位,明年計劃再建兩個22.5萬噸泊位,被國家定位為可以憑身份證登郵輪的始發港;我們還在緊鑼密鼓修建田字型高速公路;海口、三亞還被列為國家首批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試點。未來五年,我們還將優化完善交通、水、電、氣和信息五大網絡,基礎設施完善之日將是海南騰飛之時。

  在基礎設施大發展的同時,我們還將著力推進熱帶農業、旅遊業、信息產業等重點產業大發展,充分發揮海南的生態優勢,積極推進國際旅遊島建設,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做優做強綠色、安全的熱帶特色現代農業,集約集群發展新型工業,做大做強海洋經濟。

  記者:未來五年,海南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將重點補齊哪些短板?

  羅保銘:目前海南還有47.4萬貧困人口,並且有5個國定貧困縣要摘帽,貧困人口分布點多面廣,扶貧攻堅任務艱巨,這個短板必須攻堅。「十三五」期間,海南將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5年計劃投入資金8.58億元,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和管理熱帶經濟作物,促進貧困農戶穩定增收,脫貧致富;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以美麗鄉村旅遊示範點建設為契機,將300個貧困村納入全省1000個美麗鄉村創建活動計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各類涉農資金,揮動「組合拳」,整體提升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水平;同時加大貧困地區教育扶貧力度,努力提高貧困人口素質,培養大批實用人才。

  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治理和管理這塊短板也一定要同步補上。海南將堅持問題導向、對症施策,加強重點領域治理管理水平。特別是抓好旅遊市場規範管理、城鄉環境衛生治理、食品藥品安全管理、財政支農惠民資金管理等。加強治理職能部門建設,強化精細化、專業化、規範化管理。嚴格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破解民生難題,引導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現在海口抓「雙創」、三亞抓「雙修」「雙城」,目的就是通過綜合治理改善城市風貌、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素質。

  記者:今年海南省委總結推廣的「樂東經驗」,成為全國「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正面典型,海南是不是從抓從嚴治黨中嘗到了甜頭?

  羅保銘:你說得太對了!如果幹部沒有堅定的信念、過硬的作風,改革創新發展哪一件也幹不成。從嚴治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障。持續整頓作風,保持廉潔、實幹、擔當有為的精神狀態,這是所有落實「十三五」措施中最根本的一條。

  這幾年我們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決懲治腐敗,持續深入整治「庸懶散奢貪」和「不幹事、不擔事」等突出問題,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特別是今年我們總結樹立樂東縣委書記林北川這樣身邊的典型,推動幹部轉變作風、愛民實幹,從而引導全省上下比學趕超、創業興業。我體會,海南的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的精神狀態,關鍵在廉潔實幹擔當。抓作風就是抓發展。今年一季度全省經濟只增長4.7%,但二三季度升高到9.2%和9.3%,人還是那些人,為什麼變化這麼大?關鍵就是抓了「三嚴三實」「學樂東找差距見行動」,全省上下「五加二」「白加黑」。弘揚正氣、廉潔實幹正在成為海南幹部作風建設的常態。

  (新華社海口12月1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講好海南故事 讓世界了解中國
    亞塞拜然Femida.az網主編居納伊·姆拉德利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這一次在海南收穫頗豐,他們一定會把在海南的採訪整理報導,向各自國家講述一個充滿魅力、發展迅速、前景廣闊的海南。  感受  景美人更美 彼此心連心  連日來,不管是水清魚躍的海口美舍河鳳翔溼地公園,自然生態保持完美的興隆熱帶花園,還是視野開闊的濱海旅遊公路,充滿黎族風情的美麗鄉村,都讓採訪團成員感受到了海南島旖旎的風光和獨特的人文風情。  「海南生態環境好,與自身獨特的地理位置有關係,也離不開海南人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和保護。這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 海南日報數字報-建設面朝大海的城市客廳
    還有大批『移民』正在繼續動遷,首期建設任務已超額完成。」  到1995年,海口市委、市政府發出了「全民動手,一人一樹,大搞城市公共綠化和庭院綠化美化」的號召,全市興起了「綠化椰城,美化椰城」的熱潮。  「那時候海南建省已經六七年了,之前都是大搞經濟建設,國家宏觀調控,房地產正在『退潮』,但萬綠園緊挨著國貿,地段還是很不錯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崖副刊:流動的閒情盛宴
    此外,在弘揚本土文化上副刊也顯現出應有的擔當,《和平日報》的一篇「海南風俗談」系列文章《海南的喪儀》,「瓊崖喪禮,多襲用古制,人死後即發訃報,孝子孫及親屬乃穿素白孝服……」,凸顯海南風土人情。  伍立楊指出,民國時期海南報紙副刊受新文化運動影響甚大,總的來說質量穩定,欄目豐富,文章可讀性強。寫作內容及風格受到魯迅、鄭振鐸、鬱達夫、沈從文等人的影響。
  • 海南日報數字報-揮汗如雨戰猶酣 熱火朝天建設忙
    ■ 本報記者 歐英才 通訊員 王小龍  7月3日10時,烈日當頭,在海墾荔枝產業集團與湖南建工集團合作打造的紅明湘海荔枝產業基地(一期)工地現場機聲隆隆,40餘名工人頭戴安全帽揮汗奮戰,焊接聲、切割聲此起彼伏,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盛夏「表情」
    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紛紛利用相機、手機等記錄這些美景,並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手段發布,在網絡上引起網友們的陣陣讚美與豔羨。
  • 海南日報數字報-齊心協力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
    20名政協委員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聚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結合「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從改革開放、產業發展、生態文明、民生改善等領域展開討論,直陳重點、直面問題,為發展獻計獻策,發言熱烈,交流活躍。  圍繞發展,委員們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符合實際的意見和建議。  談開放。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根伺服器鏡像節點和國家頂級域名節點建設項目...
    日前,中央網信辦與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已批覆同意海南部署根伺服器鏡像節點和國家頂級域名節點(簡稱「兩個節點」)。預計10月底前,海南「兩個節點」將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  據了解,域名系統(DNS)是網際網路的重要基礎服務和「中樞神經」,是網際網路安全和穩定的保障,關係到網際網路應用及其承載的經濟社會的穩定運行,世界各國均把域名系統作為網際網路重要基礎設施和國家重要戰略基礎設施。
  • 海南日報數字報-建設貨豐物美的西部消費中心
    海南日報記者從儋州市商務部門得知,儋州以便利人民生產生活為目的,著力推動以區域商貿中心為主的現代生活服務業發展,引進、培育一批能提升消費水平的商業項目,吸引西部各市縣消費者來儋州消費。  著眼海南自貿區(港)建設,儋州市對標國際,積極構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將政府職能轉變與優化營商環境有機結合,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務實推進「放管服改革」,精簡審批事項,運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和大數據技術方法,推進全程網際網路「不見面審批」;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多證合一」,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公示
    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加強全省法官、檢察官隊伍建設,根據中央政法委批覆的《海南省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方案》,經省委同意,決定成立海南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南北對畫情誼長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為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由海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舉辦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探秘百花嶺基因寶庫
    文\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圖\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瓊中百花嶺主峰海拔達1100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公告
    王 全,男,1963年10月出生,海南海口人,漢族,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1985年8月參加工作,198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海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處處長、副秘書長,白沙縣委副書記(掛職鍛鍊),省人大常委會華僑外事工委主任。現任五屆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副秘書長(正廳級)、機關黨組成員,擬任海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提名為省總工會副主席(負責常務工作,正廳級)候選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致力打造中國理想的居住地
    日前,在「富硒福地,長壽澄邁」2016海南澄邁城市形象暨旅遊房地產推介會現場,鄭州市民杜先生非常感慨地說,他在澄邁住了一年,就徹底愛上了這座濱海小城。  杜先生對澄邁的評價非常中肯。近年來澄邁緊抓國際旅遊島建設契機,不斷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旅遊房地產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致力於將澄邁打造成為理想的居住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鋼鐵海鷗」展翅欲飛
    「會展中心二期的項目分為南北兩個館,目前南、北館施工均已完成70%,整體項目建設進度達到65%。從2018年11月28日開工,兄弟們僅用9個月的時間就讓這隻『鋼鐵海鷗』『活』了起來!」會展中心二期項目經理趙志堅言語裡滿是自豪。作為項目建設的親歷者,他最清楚這些數字背後,一線工作人員付出的努力。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夾金山下見證「雪山不忘大海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際,四川日報、川報觀察於5月8日—10日期間,邀請中央媒體和汶川地震援建省(市)的省級黨報黨端記者,同時聯動四川省內各市州黨報黨端,舉行全國黨報黨端聯合採訪活動。  5月8日至10日,本報記者隨採訪組走進海南援建的寶興縣,帶讀者探訪寶興縣海南高級中學,寶興縣人民醫院等海南援建點的現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大成立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本報海口1月4日訊(記者陳蔚林 通訊員譚勇)1月3日上午,海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正式成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報集團融媒體產品
    兩會微雜誌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將第一時間發布「兩會微雜誌」,以「全家福·代表委員參會瞬間」的形式,展示代表委員風採。
  • 海南日報數字報-餐廳美味香 消費暖意濃
    3月15日,家住海口市龍華區皇家花園小區的市民陳琳用手機點了一份豪約客的牛排,約40分鐘後,外賣小哥將牛排送到了小區門口。「疫情還未結束,只能點外賣解饞了。」陳琳一邊說著一邊接過包裝袋查看,發現餐盒蓋上貼著一張安心提示卡,她禮貌地謝過送餐人,提著美味回家了。  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期間,我省餐廳餐店普遍停業,給群眾生活帶來不便。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民國政要海南石刻遺墨》:珍貴人文讀本
    近日由海口市博物館館長張健平主編的《民國政要海南石刻遺墨》一書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書中收錄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舉辦的辛亥名人拓片專題展中展出的68位民國政要的石刻拓片遺墨,其中有50位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包括孫中山、于右任、胡漢民、李宗仁、馮玉祥、康有為、蔡廷鍇等,成為記錄海南歷史的一份珍貴的人文讀本。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本書主編張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