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開啟詩歌繁盛時代,李嶠這十首辭採華美詠物詩,首首都是大手筆
熟知唐朝歷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李嶠這個名字,他不僅當過宰相,也能寫一手好文章,尤其他的詠物詩堪稱一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唐朝宰相李嶠的詩。李嶠博聞強識,才氣縱橫,少時就一鳴驚人,十五歲的時候就精通《五經》,二十歲中進士,曾三度拜相,在長安做官的時候以文章著稱,與駱賓王齊名。李嶠的詩出現在小學課本裡,可能有些人已經忘得一乾二淨,曾經學過他筆下那首著名的《風》。那句「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是不是還有印象,這句名句就出自李嶠之手。
-
李嶠的詩有哪些?李嶠的詩詞全集16首
唐代詩人李嶠,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 - 唐代·李嶠遊客趨梁邸,朝光入楚臺。槐煙乘曉散,榆火應春開。日帶晴虹上,花隨早蝶來。雄風乘令節,餘吹拂輕灰。
-
清明唯美絕句102首,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22清明日舟次吳門[宋] 方嶽篷窗恰受夕陽明,楊柳梨花半月程。老去不知寒食近,一篙煙水載春行。50清明日早出太平門[宋] 蕭彥毓江頭楊柳暗藏鴉,江上鵝兒浴淺沙。早起一風如此惡,路旁落盡刺桐花。細雨千絲不成點,如何也解滴簷聲。55清明雨寒八首[宋] 楊萬裡桃李一空春已歸,不須更待絮飛時。
-
品讀好詩詞——《清明日》(致敬英雄)
清明日【唐】 溫庭筠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
-
寒食清明詩中的節日風俗——踏青遊玩
(王維:《寒食城東即事》)「園林過新節,風花亂高閣。遙聞擊鼓聲,蹴鞠軍中樂。」(韋應物:《寒食後北樓作》)「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酒綠河橋春,漏閒宮殿午。遊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李正封:《洛陽清明日雨霽》)「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
從詩詞中了解清明寒食的融合過程,了解什麼是改火、取新火
雖然傳說寒食節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但經考據同介子推關係並不特別關聯,寒食節是早於介子推的故事,這也是後世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一樣,把寒食節也當成紀念介子推的節日。這在很多詩詞有體現,如果不了解清明(寒食)的起源和風俗,就很難明白詩中一些清明借火種,傳火等風俗。
-
從詩歌中體會古代寒食清明節的風俗——宴遊文會
(張說:《清明日詔宴寧王山池賦得飛字》)「上方偏可適,季月況堪過。遠近水聲至,東西山色多。夕陽留徑草,新葉變庭柯。已度清明節,春秋如客何。」(皇甫冉:《清明日青龍寺上方賦得多字》)以上兩首詩反映的就是寒食清明節的宴遊文會。宴遊文會本不屬於節日風俗。
-
農村做清明,除清明日外,在日上子還有許多講究
農村做清明,並不是只在清明日做清明,另外還講「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這首古詩說的是清明前後,到祖墳山祭祖的情景和感想。
-
古詩詞裡話清明——小摘唐代詩詞以饗清明及寒食
——唐·杜牧《清明》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唐·韓翃《寒食》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唐·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唐·宋之問《途中寒食》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
關於清明節的詩句:寒食
《寒食》原文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評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第三、四句,論者多認為是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不過我們也不妨只視之為風俗畫。「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其中寫實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以示恩寵。
-
寒食、清明竟是兩個節日?禁菸火吃寒食為哪般?天朗氣清緬懷先人
01寒食、清明是兩個節日清明節,仲春、暮春之交,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記錄北宋汴京生活風物的書籍《東京夢華錄》也印證了這一說法,京師老百姓的習俗是冬至之後的一百五日為大寒食,寒食之後的第三節是清明日。這裡說的更加明確,隱隱還有一種「清明日」包含在寒食節假期中的意思,寒食節之後的第三日才是清明節。
-
今日寒食,這個節日已經逐漸被遺忘
,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寒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
-
浪淘沙 聽風聽雨過寒食
聽風聽雨過寒食,無花無酒清明日。滿衣血淚溼塵埃,折柳斜插草萋萋。浪淘沙令多作激昂之音,今作低沉之吟,懷人追遠,也不失其韻。唐教坊曲。
-
黃梅本名可能叫「王門」
當時縣誌的的記載也沒特地記什麼王門橋,只是說,王門橋下(或附近,或河水中,記不清了)有一小庵(好像是尼姑庵?),庵中有幾棵老茶樹,所產的茶質量屬上乘。就這麼點。已故句容當代文人秦京寶先生就是黃梅人,他生前曾對我說,他考察了許久,也沒找出過黃梅的來歷。
-
清明與寒食歷代詩詞 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演變
詩文《寒食野望吟》詳細內容: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儘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雨珠,淚珠,匯於這日。這是對死者的懷念,也是讓生者腸斷釋懷時節。
-
20句適合於清明日吟詠的絕美佳句,淡淡的憂傷裡有你的心情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是一般風景,兩樣心情。猶記碧桃影裡、誓三生。——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蔡確《清明日赴玉津園宴》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對酒》明朝事與孤煙冷,做滿湖、風雨愁人。山黛暝,塵波澹綠無痕。
-
274.寒食-唐.韓翃:輕煙散入五侯家,從來寒家伴寒食
寒食唐.韓翃(hóng)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詩詞譯文解析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嫋嫋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
清明節 江西那些寒食遺風
江西地區自古重視寒食節,這從江西眾多詩人關注「寒食」可以得到證明,唐代鍾陵(今進賢)詩人熊孺登寫下《寒食野望》:「拜掃無過骨肉親,一年唯此兩三辰,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家在南昌東湖孺子亭邊的詩人來鵠寫下《寒食山館書情》:「獨把一杯山館中,每經時節恨飄蓬。侵階草色連朝雨,滿地梨花昨夜風。蜀魄啼來春寂寞,楚魂吟後月朦朧。分明記得還家夢,徐孺宅前湖水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