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缺乏「復原力」?這不全是你的錯

2020-12-14 36kr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 「那些打不倒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強大。」這句話我們都很熟悉,其實這背後離不開一個近年來被廣泛提及的概念:復原力。有一些人認為失敗的來源是缺乏復原力,但本文作者認為這種觀點不負責任,並在本文中列出了培養復原力的一些方法,以幫助人們自助。文章譯自Medium,作者Markham Heid,原文標題為It’s Okay If You’re Not Resilient。

「復原力」(resilience)已然成為一個流行詞。一個快速的谷歌學術搜索就能顯示數百篇關於復原力及其在心理健康中所起作用的最新研究論文。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增強復原力確定為其2020年衛生政策框架的「關鍵支柱」,以提高健康和福祉。

雖然復原力的定義因地而異,但它通常被定義為在逆境中應對和堅持的能力。它經常和「毅力」這個詞互換使用,屬於非認知技能的範疇,包括動機和態度。

 「復原力,簡而言之,就是把檸檬榨成檸檬汁的能力,」 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研究壓力與復原力神經科學的教授布魯斯·麥克尤恩(Bruce McEwen)表示。「這是在學習處理問題,這樣你就不會被問題包圍,也不會變得無助。」

許多研究已經得出結論,復原力是一種可量的技能,擁有高水平復原力的人更有可能在學業和專業上取得成功。也有證據表明,在經歷了負面的生活事情後,復原力強的人不會有自殺的想法,也能抵抗困難所帶來的自我懷疑、焦慮和抑鬱。

這些發現都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在暢銷書和自助指南中廣為流傳——即復原力類似於一種超級力量,它保護其擁有者免受衝突和絕望,並且它與生活各個方面的成功相關。最重要的是,復原力是一種可訓練的、可增強的技能,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練習獲得,或者說,這種思維是可遵循的。

人們不會因為缺乏復原力而失敗;他們缺乏復原力是因為環境註定了他們的失敗。

但一些專家認為,復原力的整個概念並不明確,一個人表現出的復原力取決於環境和其他變量,而這些變量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個人的控制。復原力的流行也與這樣的觀念相吻合——而且在某些方面也強化了——人們今天缺乏祖先的意志力,在某種程度上是他們的錯。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心理學教授馬克·塞登伯格(Mark Seidenberg)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失敗了,或者正在掙扎,那是因為你沒有別人擁有的這種特質。」他說,這不僅是一種無益的「受害者責備」形式,而且還混淆了因果關係。人們不會因為缺乏復原力而失敗;他們缺乏復原力是因為環境註定了他們的失敗。 「成功讓人充滿動力,失敗讓人沮喪,」 塞登伯格解釋說。「人們談論千禧一代缺乏韌性或復原力,或者他們說『最偉大的一代』更有毅力。其實並不是,只是兩代人都對有利或不利的條件做出了反應。」

面對堆積如山的大學債務,毫無成就感的就業市場,以及可能會導致孤立感和空虛感的廣泛社會文化轉變,今天很多人感到氣餒或沮喪並不奇怪。塞登伯格說,將這些結果歸咎於一個人缺乏復原力「過於簡單,而且適得其反」。

另一些人認為,每個人表現出復原力的能力,部分是基於環境和其他不可控制的因素。 「每個人的基因組成和早期生活經歷都不同,這對大腦發育有很大影響,這些都會影響成年後的情緒復原力,」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心理科學系的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復原力研究員戈爾納茲·塔布尼亞(Golnaz Tabibnia)說。「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無能為力或完全受外部生活事件的擺布。」

塔布尼亞說,一個人成長和受教育的方式可以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路徑」,促進或阻礙面對逆境的復原力。「但我們成年後的經歷可以強化這些路徑,也可以幫助開闢新的路徑,」她解釋說。「我不會把建立復原能力的努力看成一種新的『責怪受害者』的形式,而是把它們看作是『賦予受害者力量』。」

洛克菲勒大學的麥克尤恩將復原力描述為健康大腦的一個特徵——一個能夠經受一定程度的壓力或逆境而不崩潰的大腦。「那麼,你如何向一個有問題的人灌輸復原力呢?這就是心理健康的挑戰,」他說。「我們使用的所有行為療法都是為了灌輸某種形式的復原力。」

雖然指出缺乏復原力是導致一個人出現問題的原因既沒有幫助,也不公平,但根據一些研究,教一個人如何在某些情況下更有復原力是有益的,也是可以實現的。「我認為這場辯論的雙方都有自己的觀點,」 塔布尼亞說。「正如我們不應該高估行為和社會心理策略在增強復原力方面的潛力一樣,以免導致更多的失望和挫敗感,我們也不應該採取完全被動和無奈的方式。」

她說,迄今為止的研究指出,三種幹預措施似乎能增強心理復原力。第一種是通過暴露療法和認知重新評估等方法下調消極思維模式。(基本上,這些方法教會你的大腦以新的、不那麼麻煩的方式思考壓力的來源。)第二種是採取措施改善樂觀主義和社會聯繫,這兩者都能鼓勵積極的情緒。第三個涉及正念、宗教參與和其他幫助人們「超越自我」的實踐,塔布尼亞說。

她補充說,這些增強復原力的技術並不是治療所有疾病的靈丹妙藥,但它們提供了「一套基於證據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自助」。

譯者:Yoyo_J

相關焦點

  • 你需要的是復原力
    今天你的工作很不順利。展示沒做好;上司狠狠批評了你的表現;同事晉升到了你渴望的職位;最嚴重的一項,幾個同事計劃下班後一起出去,沒有邀請你。  這樣一天下來,人人都會覺得糟糕透了。幫助你從這段經歷中學習、第二天再重返工作的正是復原力。復原力,即接受個人和職業上的挫折並從中恢復的能力,逐漸被認為是影響工作表現的一大關鍵因素。缺乏復原力的人,會被糟糕的一天嚴重打擊,個人價值感、工作熱情和表現都會降低。在前不久的一項研究中,我們分析了能否應用一個簡單的網絡工具為員工培養復原力的案例。我們發現,與不使用該工具的員工相比,每周使用幾次的員工復原力有顯著的提升。
  • 美媒文章:新冠疫情凸顯美國缺乏復原力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月3日刊登美國喬治·馬歇爾歐洲安全研究中心國際與安全研究學院院長安德魯·米奇塔的文章,題為《新冠病毒暴露了美國缺乏復原力》。過去的每一個月,我們政治階層的內訌,加上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和製造恐慌,加深了黨派分歧,削弱了社會復原力。西方各國政府和媒體繼續重複陳詞濫調,即一旦分發疫苗,我們全社會接種疫苗,事情就會回到原來的樣子。他們的根本信念是,我們能夠「修復」我們的生活和經濟。這場危機暴露了我們政治階層的局限性,他們無法謹慎權衡在壓力之下、基於碎片化數據作出的決定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後果。
  • 復原力:一種能讓你更強,也能讓你更弱的力
    人們常常說道「越挫越勇」,可為什麼朋友阿橙這麼的害怕失敗,這麼的不敢走出失敗呢?心理學家指出,其實這正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復原力都是不一樣的。復原力是只我們在面對某種挫折和某種失敗時的一種非常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決定著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某個挫折或者是某個失敗時,快速的走出悲傷,東山再起的能力。
  • 面對困境你有復原力嗎?
    比如有人在公司被裁員後喪失了自信,有人在離婚後陷入抑鬱長達數年······相信大家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到底是什麼特質可以讓人們在經歷挫折後能夠復原,笑對人生?關於復原力的理論有很多,也都很有道理,總結起來復原力強的人一般具有三大特徵:1、勇於面對現實;2、價值觀堅定、深信人生有意義;3、很強的應變能力。
  • 美國梅奧診所專家:你的「復原力」關乎壽命!4招教你激活它
    普通的感冒、發燒,即使不吃藥,一兩周的時間也能自己扛過去;不小心蹭破皮,過一會兒血就會自然止住;甚至一些被宣布得了重大疾病的人,保持好心情,反而神奇地康復了……《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教你喚醒機體的「復原力」,讓疾病繞道而行。
  • 遭受創傷後,你需要「復原力」
    但這其中仍舊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即使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充滿著高風險因素,但最終卻成為了有能力、有愛心的成年人,他們找到了比父輩更好的工作,並組建了溫馨的再生家庭。這個結果令研究人員有些意外,並促使他們改變了研究方向,把目光對準了另外三分之一的孩子,開始了一場長達數十年「復原力」研究計劃。
  • 孩子陷入悲傷中無法自拔,培養孩子心理復原力,克服成長障礙
    孩子由於心理髮育不成熟,所以對一些事情很容易陷入悲傷無法自拔,孩子的心理素質不好,家長想要幫助孩子改善這點,就需要了解心理復原力」。一,什麼是心理復原力心理復原力指的是人在面對逆境,或是較大的心理打擊後,人的內心會像彈簧一樣,雖然經過了壓縮,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能夠恢復如初。
  • 塑造復原力,擺脫抑鬱,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激情,更快樂
    復原力是指在困難時期表現出來的良好的適應、復原和提升的能力。比如以下兩個球,一個玻璃球和一個橡膠球,橡膠球被摔得擠壓變形,最終都能完美復原,而玻璃球在遭受一定的力之後,可能被摔的粉身碎骨,不能復原了。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全球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有的公司倒閉了,一部分人群失業了;繼續工作的,工作方式也發生了變更,更多的遠程在線會議,在家辦公,工作和生活互相影響,工作中增加了新的挑戰,還有許多工作和業務的不確定性,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周圍發生了很多變化,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你的心情受影響了麼?
  • 「病態的」職場人,急需的不是「吃藥」,而是努力提升挫折復原力
    好,那我們接下來就一起學習下這七大要素:要素一:情緒掌控力情緒控制這個要素可以說在這七要素中似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工作中都會遇到一些使自己情緒失控的情況,同事之間的溝通不到位導致工作難以開展,還上學不聽話被老師喊去開大會,客戶服務不滿意遭到投訴,獎金被扣,績效太低等等。
  • 如何提高企業復原力?
    面對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如何提高企業的復原力呢? Coutu《一旦有了「復原力」,人生還有什麼可怕的》。 復原力強的人擁有3個明顯特徵:冷靜接受眼前的事實;在艱難時期依然能找到生活意義;有驚人的臨時應變能力,擅長利用手中一切資源。
  • 心理復原力:關鍵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他們能夠正視問題,能夠適應環境,雖然已經千瘡百孔、面目全非,但是依然會努力的調整自己,重建生活,成為一個情緒穩定、樂觀積極的強者。毫無疑問,這些孩子擁有強大的復原力。只有復原力足夠強的人,才能夠不被外界幹擾,不被創傷擊垮,努力開拓一條更寬更平坦的光明大道。
  • 幫助謝麗爾·桑德伯格走出喪夫之痛的復原力,也可以幫助你戰勝人生...
    她在書中寫道:「我陷入了空虛。巨大的空虛佔據了我的心臟、我的肺葉,限制了我思考的能力,甚至呼吸的能力。」謝麗爾的朋友、沃頓商學院知名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告訴謝麗爾,我們可以採取一定的方法,一步步從支離破碎的不幸與災難中復原。我們不是生來就擁有復原力的,復原力需要我們在後天培養和提升。
  • 民國才女蘇青:擁有復原力,出走的娜拉重獲新生
    雖說當時丈夫開了律師事務所經濟富裕,可是我體驗到了一個不掙錢的女人伸手要錢難的滋味。隨著抗戰爆發,丈夫破產了,可他寧死也不願向家裡伸手要錢,家境日漸窘迫。當我看著嗷嗷待哺的兒子,伸手向丈夫要錢時,他竟一個巴掌扇來大怒道:「 你嫌我窮就給我滾蛋!我是人,你也是人,你問我要錢?」
  • 培養自我強大的復原力,才能讓營銷工作者的人生更加美好
    OA-從身體和精神層面的復原力說起01 喝醉酒之後的身體復原力舉凡喝酒的人,很少有沒醉過的。喝酒醉了之後,多喝水,多休息,通常第二天身體就可以復原了。這是來自於身體的復原力。這正是復原力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說,面對困境的優秀的回彈力,讓身體和精神狀態快速復原,會令一個人更能保持精神飽滿、神採奕奕的生活狀態,並以此獲取更好的處事結果,從而使自己的人生不再那麼艱難。
  • 心理學:如何走出低谷,不是靠心靈雞湯,而是你強大的復原力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生活中,有時儘管困難重重時刻已經過去,但是我們很難對過去釋懷,我們依然會滿懷怨恨錯誤了我們的人,對不公平的事也會耿耿於懷。我們甚至會反覆糾結自己所犯的錯,而如何走出低谷,其實你最需要的是復原力,復原力才能幫助你走出低谷,走向更好的未來。如何擁有強大的復原力,最根本的或許就是學會用這三個認知,重新塑造自己的思維,你的內心就會變得更為強大。
  • 真正厲害的人,「復原力」很強
    真正厲害的人,「復原力」很強。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受傷了,就慢慢讓傷口癒合,變成堅硬的傷疤;流淚的時候,做一個含淚奔跑的人。1.真正厲害的人,「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一個人擁有了「復原力」,那麼就會讓自己回到單身的時光去,享受慵懶的陽光,期待愛情,也相信愛情。還有,做最好的自己,讓自己走出感情的沼澤地,讓自己踏踏實實走路。如果前面是荊棘叢,那就學會披荊斬棘,而不是指望別人來幫忙。真正厲害的人,愛情失敗之後,就會開始人生的逆襲,而不是找人訴苦。找一份好的工作,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氣質。
  • 困境之中,怎樣擁有復原力?
    困境之中,怎樣擁有復原力? 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失業、減薪等各種艱辛時刻,這時候,擁有復原力的人往往能快速重振旗鼓,煥發新的生機。尤其在這次疫情中,復原力的重要性更是超過以往。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總結了獲得復原力的三個關鍵因素。 一是,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
  • 如何增強自己的復原力,走出童年創傷,重建幸福人生
    《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這本書中指出,有很多青少年經歷了諸多不幸和逆境,但是他們長大後,依然在這個世界上過得很好,童年經歷過的逆境甚至對他們的成長起到了激勵的作用。社會學家稱這樣的人具有復原力。
  • 復原力解放力想像力 聯想探尋新常態下更多可能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新常態下,科技在個人生活數位化轉型中肩負著復原力和解放力兩大使命,「我們正置身於『現在進行時』的歷史之中,還要大膽發揮科技的想像力。人類每一分鐘節省下來的時間,就是一分鐘還給你的自由!這就是科技最根本的價值。」
  • 《復原與超越》:教你如何在逆境中獲得力量,變得更加強大
    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走出痛苦的泥沼,內心的創傷依舊不時地觸痛神經,讓我在噩夢中驚醒。讀到《復原與超越》這本書之後,才知道,要從困境中徹底走出來,需要方法論的指導。這本書的作者艾爾·塞伯特博士是復原力中心(The Resiliency Center)的創始人兼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