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全稱自由貿易區,是籤訂自由貿易的成員國相互給予貿易便捷,在交易中取消商品的關稅和數量一個限制,使各成員國的商品在各成員國之間可以自由流動,交流更便捷,價格更低,商品更全。
目前我國一共21個自由貿易區,這些自貿區成立的時間都不一樣。從時間層面上來看,有的是貿易領頭羊,也有是支持政策,可以看出國家對於這些地區的一種布局支持。
下面一起來看看我國21個自貿區成立的時間吧
2013年,上海自貿區正式成立,是我國第一個自貿區。
2015年,廣東、福建、天津成立自貿區。
2017年,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成立自貿區。
2018年,海南成立自貿區。
2019年,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成立自貿區。
2020年,北京、湖南、安徽成立自貿區。(浙江自貿區擴區)
以下是有自貿區的省份/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GDP)數據排名,數據為2020年上半年正式公報數據,1-9月數據暫未出爐(直轄市參與省級數據對比)。
1-10名分別是廣東(49234.2億元)、江蘇(46722.92億元)、山東(33025.8億元)、浙江(29087億元)、河南(25608.46億元)、四川(22130.27億元)、福建(19901.39億元)、湖南(19026.4億元)、安徽(17551.1億元)、湖北(17480.51億元)。
11-21名分別是上海(17356.8億元)、河北(16387.3億元)、北京(16205.6億元)、陝西(11794.9億元)、重慶(11209.83億元)、遼寧(11132.5億元)、雲南(11129.77億元)、廣西(10206億元)、天津(6309.28億元)、黑龍江(5250.6億元)、海南(2383.01億元)。
這樣來看,我國目前的自貿區其實也是挺多的。
在早期自貿區的成立中,可以看出國家對這些地區的一種布局方向,雖然目前自貿區不少,但有自貿區肯定是利好這些地方的。
(省份城市經濟等相關數據,都是從各地統計部門收集得來,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