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的劇情有兩條主線,一條是魔教線,一條是正教線,魔教的主線是明線,即任我行從脫困到復闢再到膨脹滅亡的過程。而正教的主線則是暗線,從劉正風滅門再到帶劍宗上華山等諸多舉動,都是左冷禪在為五嶽並派布局,只不過一開始讀者尚不清楚左冷禪此舉的用意,是以說是暗線。
但左冷禪辛勤一生,最終卻為嶽不群做了嫁衣,然而必須要講明一點,嶽不群在並派上能摘了左冷禪的桃子,武功和詭計只是一方面,他真正高明之處則在於自始至終都佔據著到道德制高點。
我們先看嶽不群和左冷禪二人在江湖上聲譽,華山派是金書中很罕見的儒家門派,華山的掌門人作書生打扮,飽讀詩書,紫霞神功更是極養人氣質"浩然正氣,原為天授,唯常人不善培養,反以性伐氣。武夫之患,在性暴、性驕、性酷、性賊。"嶽不群外號叫做"君子劍"並不是白來的,華山派的培養方式和紫霞神功的養氣,使得嶽不群的言談舉止,各方各面,至少從外表上看確實很符合傳統文化中君子的形象,這是很加分的外在形象。
左冷禪就不同,嵩山派行事用一句強兇霸道並不為過,平心而論,左冷禪作為五嶽盟主行事強勢一些也是應當的,而五嶽盟主的名頭自然比嶽不群華山掌門來的響亮,但是在並派這件事上,強勢的左冷禪比不上名聲良好的嶽不群。
江湖上對五嶽並派一事普遍是憂心的,擔心勢力大張的五嶽會繼續擴張,少林武當也覺得五嶽合併之後會威脅取代二者的地位,方證和衝虛本來是想忽悠不懂政治且毫無野心的令狐衝打敗左冷禪,當上這個盟主,但沒料到換做了嶽不群。但基於嶽不群平日裡的好名聲,他們默認了這個事實,甚至在嶽不群擊敗左冷禪後,方證還跟嶽不群耳語"少室山與此相距只咫尺之間,呼應極易。"告訴嶽不群,只有不是嵩山派當五嶽掌門,我們少林就給你撐腰。
在這裡,我們不妨推斷,嶽不群的算計中可能很早就把少林考慮在內了,嶽不群知道以自己良好的聲譽,且在外並無任何野心流露,當這個五嶽掌門雖然有違少林武當扶持令狐衝當五嶽掌門的本意,但當上之後,少林、武當不會選擇改變這個既定事實,甚至會幫自己防備嵩山派再起波瀾。少林派和嵩山派都在一座嵩山上,對左冷禪來說正是因為跟少林離得太近,他才不敢在失敗後選擇對整個華山痛下殺手。否則嶽不群武功再強,華山不過一二十個弟子,嵩山卻有上千人,嶽不群絕對無力抵抗。此處嶽不群就利用了自己的聲譽,算好了方證會保自己。
我們接著再看並派時嶽不群的演講詞,對於並派,嶽不群的這段演講詞可謂佔據道德高地,他從源頭分析武林爭端的由來,提出武林爭端大多來自門戶不同,為了表示言語真誠,甚至把華山派劍氣之爭這種醜聞都作為反面典型公之於眾。他說只要消除門戶之別,則武林中的種種流血慘案至少可少去九成,這番話讓在場眾人聽得只覺"'君子劍'果然名不虛傳,深具仁者之心"。
嶽不群繼續分析,門戶之別並非不可消除,歷代高明卓識之士自然都致力過消除門戶之別,然而多年來所以未能成功,其區別在於一個"緩"和"急"字,人們往往想著在自己在世時消除門戶之別,便難以成功的,但若以五十年、百年為期則必無不成之理。現在,五嶽並派則是一個武林中的典範,並派並不是為了擴張勢力不利於其他門派,而是為了消弭門戶爭端的開始!
此番話一出,在場的武林豪傑雖不算全信,但至少有一部分人已經認同,嶽不群的立意要遠高於左冷禪,甚至左冷禪本人聽到了嶽不群贊同並派喜出望外,也趕忙順著嶽不群的話頭往下說,"聽了嶽先生一番大道理,令在下茅塞頓開,方知原來五派合併,於武林前途有這等重大關係,卻不單單是於我五派有利之事了。"
連左冷禪都成了嶽不群觀點的支持者,這一瞬間嶽不群的形象抬高了許多,甚至隱隱有一種並派的主導者是他嶽不群而不是左冷禪。當然這些還是停留在口頭層次,嶽不群很清楚到最後推舉掌門之時,多半是還要打的,在比武時,嶽不群目的是必須要徹底廢了左冷禪,否則左冷禪只要尚有餘力,在嵩山一派就佔了五嶽大半實力的情況下,左冷禪不廢自己這個五嶽掌門就跟沒當一樣。
然而,在比武中把左冷禪打廢,這顯然是出了重手了,這就有違了自己剛建立起來的悲天憫人、化解武林糾紛的仁心君子的形象了,我們繼續看嶽不群在比武時是怎麼做的。
他(左冷禪)吸一口氣,右手伸指在自己左肩上點了三點,不讓毒血上行,心道:"這區區毒針,豈能奈何得了我?只是此刻須當速戰,可不能讓他拖延時刻了。"當下長劍如疾風驟雨般攻了過去。嶽不群揮劍還擊,劍招也變得極為狠辣猛惡。這時候暮色蒼茫,【封禪臺上二人鬥劍不再是較量高下,竟是性命相搏,臺下人人都瞧了出來】。方證大師說道:"【善哉,善哉!怎地突然之間戾氣大作】?"
只注重武功高下的讀者往往會誤解此處嶽不群使用毒針的真實目的,認為純粹是卑鄙手段,用毒削弱左冷禪,實際上毒針的真正目的是激怒左冷禪,讓左冷禪先下殺手!
由於嶽不群開始的一通大道理,使的這場五嶽並派前面的幾場比武都是僅限於切磋,嶽不群和左冷禪的這場一開始也是如此,旁觀眾人還有空欣賞到兩派劍法的風格。但這樣就無法達成嶽不群要廢了左冷禪的目的,這裡嶽不群暗中以毒針對付左冷禪,左冷禪被激怒了更好,就算沒有,從毒針毒性角度出發,在左冷禪不清楚毒針毒性強弱的情況下,也必然會選擇速戰速決。一旦選擇了速戰,就必然要下殺手,此時嶽不群就成了為求自保不得已而還擊,最終失手"誤傷"了左冷禪。
嶽不群靠著真闢邪對付左冷禪的假闢邪劍,按照林平之的說法,左冷禪好似每一招都要故意輸給嶽不群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嶽不群卻被打飛長劍,頗為蹊蹺。這裡結合嶽不群刺瞎左冷禪後說的話就全部明白了。
嶽不群走到臺邊,拱手說道:"在下與左師兄比武較藝,原盼點到為止。【但左師兄武功太高,震去了在下手中長劍,危急之際,在下但求自保,下手失了分寸】,以致左師兄雙目受損,在下心中好生不安。咱們當尋訪名醫,為左師兄治療復明。"
嶽不群是"危急關頭"保命"下手失了分寸",完完全全的把自己的責任摘了出來,在場眾人沒有人練過闢邪劍法(林平之練過但嶽不群不知道),都不會知道其中訣竅。在旁觀人眼中,他們看到的是嶽不群武功遠勝左冷禪,只是之前出於切磋一直手下留情,左冷禪卻不知好歹痛下殺手,不得已嶽不群刺瞎了左冷禪。
總結來說,嶽不群利用自己的聲譽,以一番大道理佔據了道德制高點,看準了少林武當對自己無野心的誤解,得到了少林方丈的承諾,消除了嵩山派魚死網破的可能性,又在不崩人設的情況下廢了左冷禪。此等手段,遠比左冷禪要來的高明,左冷禪輸得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