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為青年工程師籤發《資歷證明書》入藏中國鐵道博物館

2020-12-12 青瞳視角

近日,中國橋梁專家李文驥文獻史料捐贈儀式在中國鐵道博物館詹天佑紀念館舉行,41件(套)文獻史料不僅還原出李文驥四十年的事業追求,亦對研究中國鐵路史和橋梁史具有獨特價值,其中不乏「詹天佑為李文驥籤發的《資歷證明書》、茅以升籤發李文驥為錢塘江橋管理所主任的《任命函》」等重要文物。

李志偉先生展示詹天佑籤發給他外公的《鐵路人員資歷證明書》

鐵博近五年所獲最大數量私捐

歷經清朝末年、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橋梁專家李文驥的足跡遍及京張、京奉、膠濟、漢粵川等鐵路,以及武漢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等施工現場,積累下大量文獻手稿,多年來由李文驥的長女李希珍藏。

在鐵博詹紀館舉辦的捐贈儀式上,李文驥後輩捐贈的文獻史料包括李文驥生前的手稿、函件、證書、照片,如上世紀三十年代李文驥負責攝影和編輯的《錢塘江橋工程攝影》、中國橋梁公司1946年給李文驥的任命函,以及李文驥的下葬手續收據等,共計41件(套)。鐵博向捐贈方頒發了《捐贈證書》和《榮譽證書》。中國鐵道博物館館長李春冀稱,此次捐贈豐富了館藏文物、拓展了參觀內容,必須感謝捐贈方無私奉獻的精神。據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這是近五年來鐵博接受私人捐贈數量最多的一次。

中國鐵道博物館文物部副研究館員白月廷介紹說,今年6月初,李志偉先生(李文驥外孫)致電鐵博,表達了捐贈文獻史料的意願。8月24日,她與鐵博副館長黃虎、詹紀館副館長楊溪親赴杭州,與李文驥後輩商討捐贈事宜。白月廷記得,她第一次見到這批史料,家屬已精心梳理分裝成七大冊,捐贈方的認真態度讓他們非常感動。

編輯成冊的41件(套)文獻史料

李志偉談道,大姨李希女士2019年去世,她所珍藏的父輩史料如果放在家裡或分散捐贈,難以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且容易遺失,只有完整捐贈給一家專業性博物館,才有利於這些文獻史料的保存與研究,使其成為國家的永久財富。

詹天佑為青年工程師籤發《資歷證明書》

在41件文獻史料中,一紙發黃的《鐵路人員資歷證明書》尤為引人注目。證書由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於1917年籤發,信息豐富、極為珍貴。

紙色發黃的《鐵路人員資歷證明書》

證書以表格形式呈現,羅列出李文驥部分個人信息與工作信息,共計13項。內容顯示,李文驥籍貫廣東番禺,北京大學工科畢業後,歷任京張、京奉、津浦、膠濟路實習生,武漢紀念橋測量員。民國二年(1913年)七月進入漢粵川鐵路督辦公署工作,任漢宜段工程學生(在漢口和宜昌間負責實測和工程技術),薪水一百四十元。在任期間,李文驥工程熟悉、辦事勤能、未受獎懲。民國六年(1917年)九月,李文驥因裁員而離職,時年三十二歲。證書落款「交通部漢粵川鐵路總公所督辦詹天佑」。

詹公名章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注意到,證書的格式項目為印刷體,內容由人工持細毛筆填寫,字跡工整美觀,落款處「詹天佑」三個字為名章。落款上印有「督辦漢粵川鐵路事宜之關防」的篆字紅章,此印還在證書右側以騎縫章形式出現,說明證書一式兩聯,但另一聯藏於何處則不得而知。

關防大印

如何解讀這一紙證書?李志偉指出,外公在漢粵川鐵路工作期間,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1917年漢粵川鐵路因資金問題被迫停工,這成為外公離職的主要原因。而這一紙證書恰恰折射出當時修築鐵路的歷史環境,反映出詹天佑先生對李文驥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的認可,為其日後再就業提供了幫助,體現了詹公對於年輕工程師的培養與愛護。

證書原文(括號內為人工填寫、落款處「詹天佑」為名章)

《鐵路人員資歷證明書》字第(壹百陸拾肆)號

1、姓名(李文驥)

2、年歲(三十二歲)

3、籍貫(廣東番禺)

4、資格(北京大學工科畢業)

5、會辦何事(厯充京張京奉津浦膠濟路實習生武漢紀念橋測量員)

6、何年月日由何處到本路(民國二年七月到差)

7、在本路充當何項職務若干年(漢宜段工程學生)

8、薪水若干(壹百肆拾元)

9、公費若干(伍拾伍元)

10、在本路會否得有何項獎勵(無)

11、在本路會否得有何項懲罰(無)

12、在本路辦事成績(工程熟悉辦事勤能)

13、因何事項由本路於何年月日離差(因裁減人員於民國六年九月離差)

本督辦查明(李文驥)實因(裁減人員)由本路離差核與鐡路人員資歷證明書規則第二條第三項相符合給證明書收執須至證明書者

中華民國(陸)年(玖)月(貳拾柒)日交通部漢粵川鐡路總公所督辦(詹天佑)

經歷三代的橋梁專家李文驥

清光緒十二年(1886),李文驥出生於廣東番禺,15歲以前隨父習舊學。1905年考取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大學預科。1909年,進入京師大學堂工科土木門學習。1913年畢業,成為北京大學土木系第一期畢業生。李文驥的工作足跡遍及京張、津浦、京奉、膠濟、漢粵川、廣三、京(南京)粵、佛中、漳龍、廣九等鐵路,以及武漢長江大橋鑽探、南京浦口輪渡引橋、錢塘江大橋等施工現場。1950年,鐵道部成立「鐵道部橋梁委員會」,李文驥任委員之一。1951年,李文驥先生病逝於北京,享年65歲。李文驥長達40年的工程事業,經歷了晚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三個歷史階段。

1926年,李文驥和家人在宜昌鐵路花園住宅前(摘自《默默傳奇 中國橋梁專家李文驥》)

《北京青年報》12月11日相關報導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詹天佑籤發《資歷證明書》入藏鐵博
    李志偉向記者展示詹天佑為李文驥籤發的《鐵路人員資歷證明書》篆書大印「督辦漢粵川鐵路事宜之關防」《鐵路人員資歷證明書》上的詹天佑籤章近日,中國橋梁專家李文驥文獻史料捐贈儀式在中國鐵道博物館詹天佑紀念館舉行
  • 中國鐵道博物館,典藏的珍貴文物!見證歷史!
    中國鐵道博物館藏。我國最早投入運營的鐵路是唐胥鐵路,於清光緒十七年(1881年)落成。當時的開平礦務局幾經波折終於得到清政府的批准,修築唐胥鐵路,並於1882年從英國蘇格蘭機車廠購入當時售價約為24800大洋的「0號」機車。「0號」蒸汽機車是中國目前保存的最古老的機車,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詹天佑勘測京張鐵路使用的水平儀,清代。中國鐵道博物館藏。
  • 中國鐵道博物館簡介
    中國鐵道博物館簡介中國鐵道博物館是中國鐵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它的前身是鐵道部科學技術館,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為中國鐵道博物館。主要任務是負責鐵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陳列、展示及研究工作。同時,還是鐵路及社會各界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教育的基地。中國鐵道博物館有三個展館:正陽門展館、東郊展館、詹天佑紀念館。
  • 北京探秘,打卡中國鐵道博物館,在年代火車站等一輛時光列車
    走遍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其實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今天就帶大家走進「中國鐵道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一共有三個館:正陽門館、東郊館和詹天佑館。每個館定位不同,相隔很遠。正陽門館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是老火車站改建的,非常漂亮,主要展覽內容是「中國鐵路發展史」。詹天佑館則在八達嶺,而最吸引人的非東郊館莫了。
  • 石家莊鐵道大學詹天佑班舉行開班儀式
    10月24日下午,石家莊鐵道大學舉辦詹天佑班2019級開班儀式。原鐵道部副部長蔡慶華、詹天佑基金會秘書長陳建東、副秘書長齊向陽、學校黨委書記楊紹普、校長龍奮傑出席活動。儀式由副校長高波主持,學生處、教務處、土木工程學院領導參加。
  • 國家級專業博物館——鐵道博物館
    中國鐵道博物館是鐵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它的前身是鐵道部科學技術館,於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為中國鐵道博物。0號蒸汽機車正陽門館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是將原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改建而成。
  • 鐵路的回憶不只有綠皮火車:中國鐵道博物館
    鐵路的回憶不只有綠皮火車:中國鐵道博物館翻開中國鐵路史,其發展過程可以代表中國近一個世紀以來的近代化進程。坐落於北京的中國鐵道博物館,用豐富的文物與史料記載了中國鐵路建設的發展。這是一座擁有眾多分館的博物館,在一天內逛完全部內容似乎不太可能。博物館分為三個獨立展館,包括正陽門館,東郊館與詹天佑紀念館。這三個展館正好位於北京城東,南,西三個方位,但每座展館都有自己的故事。三個展館中建築歷史最悠久的當屬正陽門館,這裡是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您是否還記得電影《邪不壓正》中,北京城被皚皚白雪覆蓋,蒸汽火車在老北京城牆邊呼嘯而過的場景?
  • 中國鐵道博物館 關於火車最為詳盡的地方
    當下,火車已經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火 車也有了其自有的發展史,要想了解這些知識,就去鐵道博物館,詳盡的了解中華火車發展史。  所屬區域:北京市東城區、朝陽區、延慶區適合人群:所有身體健康人群遊覽時間:各場館半天為佳主要看點:退役火車、歷史史實中國鐵道博物館簡介  作為國內唯一的國家級專業性的鐵路博物館,由1978年成立的鐵道部科學技術館演變更名而來,它 不僅具有收藏陳列、研究保管以及保護鐵路行業文化遺產的功能,更有傳播擴散鐵路科技與成果的作用,完 備的具有博物館的各種機能。
  • 博物館時光|中國鐵道博物館:在這裡,探尋從追趕到領跑的軌跡
    鐵道,是工業文明的標誌之一。百年滄桑,70年奮進,讓我們走進中國鐵道博物館,追尋中國鐵路從追趕到領跑的軌跡。展館簡介中國鐵道博物館有三個館:正陽門館、東郊館、詹天佑紀念館。正陽門館正陽門館是中國鐵道博物館的主館,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是由原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改建而成。2010年10月開館。
  • 北京鐵道博物館——一部百年鐵路史
    如果您來了北京或者離北京近的話小編建議您來北京鐵道博物館轉一轉哦~北京鐵道博物館可是中國最專業鐵路博物館,在這裡您能了解我國百年的鐵路史,了解我們鐵路的發展進程,了解我國這麼多年鐵路發展飛速的不易。中國鐵道博物館,大門很是樸素呢~一共有三個館,分別是正陽門館,東郊館,詹天佑館。
  • 鐵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
    CRH3動車組模擬駕駛艙將大比例、高仿真「機車駕駛艙模型」和「模擬駕乘體驗演示」兩個系統連為一體,展示艙體(車頭)全長8600mm,按照真車1:1.18的比例製造,機車外形和內飾根據真車實際情況高仿真製造而成。
  • 火車的故事 中國鐵道博物館
    東郊館主要展示一些經過休整的機車。0號蒸汽機車是目前中國保存的最古老的機車,1882年由英國製造,曾經在中國的唐胥鐵路上運行過。毛澤東號蒸汽機車是由日本製造的,於1977年在豐臺機務段退役,共運行30多年。朱德號同樣也是日本所產,但KF1型006號蒸汽機車由中國鐵路專家設計,世界上也僅存兩臺KF1型機車。   詹天佑紀念館
  • 【綠皮火車專題之二】漫步五座鐵道博物館,找尋獨屬於中國的鐵道...
    北京、上海、瀋陽、昆明、香港……在中國擁有鐵道博物館的城市裡,都曾經發生過不可迴避的鐵路歷史上的大事件,而他們幾乎都把曾經的老火車站改成了供人參觀的鐵道博物館。翻新的建築之中,曾經的車站功能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機車與文獻的陳列。
  • 中國鐵道博物館,火車迷不容錯過!
    博物館和遺產地作為歷史的守護者,為我們揭開神秘過去的面紗,引領我們展望燦爛美好的未來。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文物局和光明網今年聯合推出博物館奇妙之旅「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系列直播活動,今天正式啟動!
  • 這幾座與火車相關的博物館,鐵道迷們一定不能錯過
    鐵道博物館的隨著火車技術的誕生而興起,算起來也不過百餘年歷史,算是這地球上的「新興事物」。然而對於記錄人類工業文明的步伐來說,鐵道博物館可以說是居功至偉。比起西方國家,中國的鐵路史並不算長,但在中國依然存在著許多鐵道博物館。無論是記錄百年前的故事與回憶,還是凝聚今日中國鐵路發展的點點滴滴,它們都是鐵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如果你是鐵道迷,那麼以下幾座各具特色的鐵道博物館你一定不能錯過。
  • 酒仙橋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 「搭乘」100年前的蒸汽機車
    2017年12月8日訊,在北京城的東北角,有一處名叫「環形鐵道」的地方格外顯眼。原來,這裡是鐵路部門的試驗基地,新型號列車上線運營之前,都要來到這裡先來個「熱身跑」,測試車輛的安全性。而在這條鐵道旁邊,還隱藏著一座專門介紹鐵路歷史的博物館,這便是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
  • 博物館奇妙夜,走進鐵道博物館!
    今天,我們就走進中國鐵道博物館、瀋陽鐵路陳列館、上海鐵路博物館、雲南鐵路博物館、香港鐵路博物館這五個具有代表性的鐵路文化博物館,來走進我國的鐵路文化的沉澱——鐵道博物館。一、中國鐵道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北路1號北側,佔地面積達一千平方米,是中國國家級專業鐵路博物館,它的前身是鐵道部科學技術館,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為中國鐵道博物館。截至目前,中國鐵道博物館有三個分館:正陽門館、東郊館、詹天佑紀念館。
  • 【農夫】帶你去看老火車~中國鐵道博物館
    1/中國鐵道博物館—寫在前面 作為中國鐵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絕對是火車迷們不能錯過的好去處。
  • 清末鐵路坡度標被發現躺在博物館草地裡(圖)
    據介紹,中國鐵道博物館是鐵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它的前身是鐵道部科學技術館,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為中國鐵道博物館,主要任務是負責鐵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陳列、展示及編輯研究工作。同時作為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教育的基地。中國鐵道博物館有三個館:正陽門館、東郊館、詹天佑紀念館。
  • 詹天佑 清廉實幹的「中國鐵路之父」
    許多外國人公然宣稱,中國工程師不可能勝任如此艱巨的鐵路工程。 1905年,詹天佑被任命為京張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師;1907年,升任該路總辦,主掌全局行政及技術工作。他懷著「始則幾忘其難,繼則不敢畏難,且直欲自秘其難」的決心,「晝則手胼足胝,夜則繪圖計工,困苦經營」(《京張鐵路工程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