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美國國家地理創建有聲字典 記錄世界瀕危語言

2020-12-17 科學網

北京時間2月2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不朽的聲音」計劃旨在記錄世界各地的瀕危語言。根據參與這項計劃的語言學家的發現,世界上共有8種語言瀕於「滅絕」。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度會議上,語言學家大衛-哈裡森和格雷戈裡-安德森公布了「不朽的聲音」計劃建立的在線字典。迄今為止,這個在線字典共收錄了超過3.2萬個詞彙和超過2.4萬段說本族語言的人的音頻資料。

 

1.記錄瀕危語言

巴布亞紐幾內亞,語言學家哈裡森(中)在說本族語言的約翰-阿吉德(左)的幫助下記錄瀕危語言Matukar Panau。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的「不朽的聲音」計劃,Matukar Panau是8種瀕危語言之一。這項計劃旨在通過創建「有聲字典」的方式記錄瀕危語言,允許所有人傾聽這些正在消逝的語言。音頻資料中的主人公可能就是最後一批說這些瀕危語言的人。

 

哈裡森是美國俄勒岡州塞勒姆瀕危語言研究所的副主席。他在一份聲明中說:「說瀕危語言的群體正利用數位技術幫助拯救他們的語言,讓全世界人都能聽到他們的聲音。」除了Matukar Panau語外,有聲字典還收錄了巴拉圭北部的Chamacoco語,印度的Remo語、Sora語和Ho語,俄羅斯和蒙古的Tuvan語以及幾種凱爾特語。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有更多瀕危語言被收錄到這個字典中。

 

同樣就職於瀕危語言研究所的安德森說:「我們收集了一些有關其他語言的資料,將在未來一到兩年收錄到字典中。」據語言學家估計,全世界目前共有近7000種語言,可能將有超過一半將在2100年之前絕跡。

 

 

 

2.與語言學家面對面

巴布亞紐幾內亞,語言學家安德森(右)採訪阿吉德。目前,說瀕危Matukar Panau語的人只有大約600人,阿吉德便是其中之一。安德森表示,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馬圖卡爾(Matukar)是一個小漁村,當地存在多種語言。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年輕人出現一種傾向,更喜歡說克裡奧爾語和英語的「混合版」,這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很流行。

 

在「不朽的聲音」項目組3年前開始記錄瀕危語言前,Matukar Panau語從沒有被錄音,甚至很少有文字記錄。當地人請求語言學家將音頻上傳到網際網路,雖然村裡沒有一個人使用網際網路。2011年村裡通電之後,他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他們的文字和聽到他們的語言。

 

德克薩斯州大學阿靈頓分校語言學家科倫-菲特茲拉爾德表示,其他一些有聲字典計劃也在進行當中,絕大多數聚焦說特殊語言的群體,這些計劃收錄的內容可以添加進「不朽的聲音」計劃的有聲字典。菲特茲拉爾德建議瀕危語言研究所成立專門小組,將一系列有聲字典整理在一起。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非常耗時耗力的工作。他說:「我們可以藉助一些軟體簡化這項工作,不過,仍需要專門人員坐在電腦前,進行數據錄入和音頻文件編輯工作。」菲特茲拉爾德並沒有參與這項新的有聲字典計劃。

 

 

 

3. 巴拉圭薩滿教徒

巴拉圭普爾託-黛安娜(Puerto Diana)地區說Chamacoco語的薩滿教徒蒂託-佩雷茲,身穿傳統服飾,脖子上戴著羽毛項鍊,同時佩戴頭飾。目前說Chamacoco語的人只有大約1200人,是一種極度瀕危語言,現已收錄進有聲字典。安德森說:「他們的語言面臨威脅,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說西班牙語。拉丁美洲絕大多數地區都出現這種現象。Chamacoco語聽起來很酷,讓我產生濃厚興趣。」

 

這位語言學家指出有聲字典計劃並不是為了教會其他人學會一種瀕於滅絕的語言,而是希望將其作為語言教學的一種補充。他說:「這個有聲字典可以教你一種語言的詞彙如何發音,但如果想說這種語言,你必須學習語法。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源,也是一個開放性資源,誰都可以使用,就像其他任何字典一樣。」

 

 

 

4.說Remo語的印度人

說Remo語的印度人,身穿傳統服飾。印度的Remo語也被收錄進有聲字典。安德森表示,學者們對Remo語尤為感興趣,因為這種語言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他說:「這種語言已經在印度存在了很長時間,歷史可追溯到印度教之前的時代。」

 

 

 

在安德森和其他語言學家眼裡,一種語言的消亡並不僅僅是確定詞彙和短語的消失。很多研究發現語言會影響人的思維方式,一種語言的消失意味著人類失去一種看待這個世界的思維方式。此外,研究還發現多種語言並存能夠對社會產生很多積極影響。安德森說:「大量證據證明能說兩種語言的人大腦更健康,患痴呆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風險更低,進而減少家庭和社會的經濟壓力。能說兩種語言的人往往教育程度更高,平均收入也是如此。」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語言學家創建"有聲字典" 記錄世界8種瀕危語言
    楊孝文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不朽的聲音」計劃旨在記錄世界各地的瀕危語言。根據參與這項計劃的語言學家的發現,世界上共有8種語言瀕於「滅絕」。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度會議上,語言學家大衛-哈裡森和格雷戈裡-安德森公布了「不朽的聲音」計劃建立的在線字典。迄今為止,這個在線字典共收錄了超過3.2萬個詞彙和超過2.4萬段說本族語言人的音頻資料。
  • 客家話被國家列為瀕危方言!
    近期,教育部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時透露,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共完成1712個調查點,工程同步建設的中國語言資源庫和採錄展示平臺,匯聚了123種語言和全國各地方言數據超過1000萬條,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通過該工程,專家提出四類瀕危方言,包括澳門土生粵語等特殊人群方言、漢民混合語、方言島和未分區方言。
  • 中國建設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保護瀕危語言
    事實上,在一線城市,普通話已經逐漸取代方言,成了人們使用的主要語言。與此同時,年青一代的城市居民也開始逐漸遺忘了屬於他們的方言土語。為了保護這些正在消失的語言,教育部正在組織推動建設「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近日,中國日報記者專訪了主管該項目的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司長張浩明。
  • 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語言資源庫,四類方言瀕危
    近期,教育部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時透露,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共完成1712個調查點,工程同步建設的中國語言資源庫和採錄展示平臺,匯聚了123種語言和全國各地方言數據超過1000萬條,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通過該工程,專家提出四類瀕危方言,包括澳門土生粵語等特殊人群方言、漢民混合語、方言島和未分區方言。
  • 北京日報客戶端: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語言資源庫 四類方言瀕危
    近期,教育部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時透露,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共完成1712個調查點,工程同步建設的中國語言資源庫和採錄展示平臺,匯聚了123種語言和全國各地方言數據超過1000萬條,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通過該工程,專家提出四類瀕危方言,包括澳門土生粵語等特殊人群方言、漢民混合語、方言島和未分區方言。
  • 瀕危語言,消失的文化多樣性
    50%到90%的語言百年內或將消亡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繪製的《全球瀕危語言分布圖》上,印度共有196種語言瀕臨滅絕,是瀕危語言最多的國家;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和印度尼西亞,瀕危語言數量分別為192種和147種。
  • 兩星期就會有一種語言消失 瀕危語言不用必死?
    加拿大人將微軟軟體改成了因紐特人的語言,比如「文件」寫成了「ini」,「主頁」是「pigiarvik」,「保存」則是「jaggajairli」。從網上看到和聽到自己的語言世界上一共有七千種語言,到本世紀末,至少一半會滅絕。也就是說,平均不到兩個星期就會有一種語言從地球上消失。
  • 中國的瀕危語言保存和保護
    1991年《科學》(Science)雜誌第251卷「新聞與評論」欄目發表了《瀕危語言》短文,①引起了國際科學界的關注。1992年美國《語言》(Language)雜誌第68卷發表了一組瀕危語言問題的筆談,②在語言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同年八月,第15屆世界語言學家代表大會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③將瀕危語言列入兩大主題之一。④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批准實施《瀕臨消亡語言紅皮書》計劃。
  • 瀕危語言丨您可能從未聽說過的四種語言
    卡爾梅克語是俄羅斯聯邦臣民卡爾梅克的卡爾梅克人所說的語言。根據2010年俄羅斯人口普查,卡爾梅克人口共18.3萬人,其中8.05萬人講卡爾梅克語。一些母語人士也居住在法國和美國。很多國家為復興卡爾梅克語貢獻自己的力量。例如,在美國,新澤西州的卡爾梅克社區宣布計劃與「持久之聲」項目合作,推廣卡爾梅克語,儘管如此,卡爾梅克語仍處於瀕危狀態。
  • 我國瀕危語言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語言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工具與載體,反映了特定地區的生態特徵與人們認知世界的獨特視角。作為一個多方言、多語言、多文化的國家,中國的語言資源相當豐富。 我國瀕危語言保護所面臨的困境     我國一直致力於民族教育和民族語言的發展,現階段,瀕危語言的保護工作已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廣泛關注,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不少瀕危語言得到搶救性的記錄,一些語言在一定範圍內部分恢復了交際功能
  • 民族瀕危語言如何保護?
    擁有1900萬少數民族人口的廣西,採用現代技術手段,通過真人朗讀單詞、詞組、講故事、日常對話等形式,實地採集並建立真實語音及其轉寫文本的語料庫,長期保存少數民族瀕危語言。像看動漫一樣,就能了解少數民族語言。
  • QQ聯合中國國家地理上線首套有聲地理表情包 用聲音遊歷山河
    近日,騰訊QQ聯合中國國家地理上線首套有聲地理表情包。這套表情包以祖國的美好山河作為背景,配上美景相關的音效,結合流行的網絡用語,有趣又魔性。有網友評論:「我把以秦嶺川金絲猴的『大家猴』表情包發給朋友,朋友點開還能聽見金絲猴的聲音,實在是太上頭了。」
  • 雲南瀕危少數民族語言正在消失 會說苦聰語的不到10人 - 中國在線
    「雲南一些瀕危語言正在消失的趨勢很明顯」,第三屆語言瀕危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昨日在雲南民族大學召開,開幕式後該校民族文化學院院長劉勁榮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一些少數民族的語言日益受到衝擊,以致於瀕臨消亡。
  • 聯合國發布全球瀕危語言地圖 18種面臨滅絕
    18種聯合國所列的極度瀕危語言在地圖上的分布(第一張)(圖片來源:國際在線)18種聯合國所列的極度瀕危語言在地圖上的分布(第二張)(圖片來源:國際在線)中廣網北京5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19分報導,據美國媒體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發布了最新的
  • 《珍稀動物全書:美國國家地理「影像方舟」》:12000物種的生命博物館
    它的英文版叫做《The Photo Ark Vanishing》,今年 9 月份一上市就成為了亞馬遜的最暢銷 best seller,細分榜單攝影集類第 1,瀕危物種類第 2。中文版《珍稀動物全書 : 美國國家地理 ' 影像方舟 '》,由國內的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引進位作。
  • 柏金瀚英語-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授權教學示範基地
    21世紀要求我們必須具備全球視野,我們相信:如果你不去體驗這個世界,你就無法理解它。美國《國家地理》一直以來以精彩絕倫的攝影、嚴謹真實的文字、精密準確的地圖、生動創意的插圖,為人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
  • 語言瀕危是全球現象,背後瀕危的是文明,包括拉丁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發布一個最新的「全球瀕危語言地圖」,該地圖指出全球有199種語言處境告急,其中有18種語言被列為「極度瀕危語言」,之所以被列為這個等級是因為該語言有據可查的使用者不足十人,甚至大多只有一人。
  • 美國國家地理2019最新英語教材登陸深圳
    日前,美國國家地理青少兒英語教材研討會在深圳召開。參會方為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研究中心美國總部、中國辦事處代表和美國國家地理大陸教學示範基地-柏金瀚英語的教研團隊。雙方就2019年最新研發的教學課件、教學課程等範圍展開了深入的教學研討。
  • 「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系列(第一輯)上市
    此次最先上市的是該系列的第一輯——《羅馬帝國的崛起》《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19世紀的世界》和《世界大戰》。這套叢書立足於歷史與文明的思索,以時間軸展開對世界各地文明及人類歷史發展變量的解讀和記錄,可以說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前所未有的一次歷史叢書項目,是其100多年歷史文化內容的培育與積累。
  • 南安方言古發音多 或納國家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
    9日,廈門大學語言學博士生導師李如龍代表福建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對省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南安試點項目進行紙本驗收。據了解,本次驗收順利通過。  在現場,3名南安方言發音人(2名老年男性,1名青年男性)每人要用閩南語讀出1000個字、1200個詞語、50個句子。而李如龍等人則認真地用國際音標對他們的讀音進行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