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城市博物館是城市的「有形歷史」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巴黎5月18日電 專訪:城市博物館是城市的「有形歷史」——訪巴黎歷史博物館館長紀堯姆

  新華社記者張曼

  「城市博物館是城市的『有形歷史』,傳播著城市的歷史文化魅力,同時也應該是一個大眾化的場所,供人們探討城市的過去和未來。」法國巴黎歷史博物館館長瓦萊裡·紀堯姆17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巴黎歷史博物館位於瑪黑區,百餘個展廳裡展出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繪畫、雕塑、家具、照片和模型等,記錄了巴黎的變遷。博物館擁有藏品約60萬件,每年接待參觀者40多萬人次。為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博物館從2016年10月起閉門裝修,預計2019年12月重新開放。

  紀堯姆告訴記者,博物館的歷史上溯至1866年,奧斯曼男爵進行巴黎城改造時命人設立一座有關巴黎歷史的博物館。「締造者希望巴黎的歷史不僅被書寫下來,還是由不同物件組成的『有形歷史』,用於講述巴黎過去的故事。」

  在巴黎歷史博物館,參觀者身處堪稱歷史古蹟的展廳,可直觀感受巴黎的歷史、考古、城市及社會的發展。「博物館的裝飾氛圍也充滿歷史韻味,充分展示了巴黎深厚的歷史文化,拉近參觀者和展品的距離。」

  紀堯姆說,城市文化與城市博物館文化緊密聯繫,相互促進,巴黎的國際形象給博物館帶來聲譽,巴黎歷史博物館也傳播著巴黎的人文遺產和文化魅力。

  她說,巴黎擁有數百個博物館和歷史古蹟,而巴黎歷史博物館之所以能佔有一席之地,因為這裡「匯集其餘所有博物館的相關信息,告訴人們如何發現巴黎,鼓勵遊客去探索巴黎的方方面面」。

  在紀堯姆看來,城市博物館涵蓋面豐富,歷史跨度大,可以為人文科學的各個學科提供討論交流的舞臺。「我們舉辦內容豐富的交流會、研討會、文化表演等,共同探討巴黎的往昔榮光與未來潛力,城市博物館應當是一個大眾化的場所,一個表達和創作的場所。」

  法國博物館聞名於世,除羅浮宮、奧賽博物館、蓬皮杜中心等知名景點外,還擁有不計其數的小型主題博物館,是法國民眾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紀堯姆認為,法國博物館的興旺不僅在於豐富多彩的藏品,更在於博物館能夠積極策劃文化活動,發揮教育作用,不斷增加與公眾的互動。「法國博物館定期舉辦活動邀請參觀者故地重遊,建立博物館和參觀者之間的情感連接,提升參觀者的忠誠度。」

  談及與中國博物館的合作時,紀堯姆說,中國歷史悠久且在考古和城市發展上頗具優勢。巴黎歷史博物館一直致力於和中國加強合作,首都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都是其合作夥伴。「希望能夠有機會將巴黎歷史的珍寶介紹到中國,同時在巴黎迎來更多中國參觀者。」

相關焦點

  • 專訪:城市博物館是城市的「有形歷史」——訪巴黎歷史博物館館長...
    新華社巴黎5月18日電專訪:城市博物館是城市的「有形歷史」——訪巴黎歷史博物館館長紀堯姆新華社記者張曼「城市博物館是城市的『有形歷史』,傳播著城市的歷史文化魅力,同時也應該是一個大眾化的場所,供人們探討城市的過去和未來
  • 博物館提升城市軟實力研究
    史密森博物學院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館集群,選擇了國立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博物館作為第20座直屬博物館,意義非凡。它是全美第一座全方位展示黑人歷史與文化的博物館,有助於大眾理解並認同非裔美國人在美國歷史上常被忽略的傑出貢獻,以彌合分歧、緩和對立。 因此,它不僅是華盛頓的新地理坐標,而且是全美國甚至全世界的新精神坐標。
  • 這個城市被稱為博物館的城市
    蘇茲達爾被稱為「白石之城」和「博物館之城」,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的人類文化遺產。蘇茲達爾是古老的城市,作為俄羅斯最早的定居點之一,蘇茲達爾自9世紀以來一直有人居住。關於《俄羅斯古代編年史》的最早記錄始於12世紀成為公爵基輔的領土,後來屬於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他是俄羅斯的第二個政治和宗教中心。在蒙古入侵期間,發生了一場極其激烈的戰爭,整個城市被燒毀。
  • 慕尼黑城市博物館,這個博物館裝載的是,慕尼黑從古至今的歷史
    這個博物館的特點在於其巨大的收集範圍,所有藏品從古典主義到新藝術,都有涉及。在博物館Brandhorst,您可以看到美國藝術家塞託姆布雷,從雕塑到建築的圖紙。你還可以看到,歐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作品,星期日來有特別折扣。慕尼黑城市博物館,這個博物館裝載的是,慕尼黑從古至今的歷史。
  • 中國四線城市的城市博物館可能是中國中被低估的博物館
    人們常說,如果你想儘快理解一個城市,你必須去這個城市的博物館。作為一個半博物館控制器,去每一個新的城市並把當地的城市博物館列為旅程的開始或結束,一直是我個人不變的旅行習慣。博物館是城市的縮影,他記錄了城市的發展。只有在博物館,你才能對城市的歷史和人文有一個系統而全面的了解。
  • 回望英雄城市歷史,領略武漢城市精神——武漢11家博物館上線直播
    在第44個「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由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長江日報和武漢市直屬博物館承辦的「記錄與守望——與武漢共呼吸的博物館」直播活動,從武漢博物館鎮館之寶《江漢攬勝圖》的視頻中開啟。觀眾跟著鏡頭「雲」遊11座博物館,回望英雄城市的歷史,聆聽抗疫實物背後的故事,感受藝術作品中齊心戰疫的正能量,領略武漢城市精神。
  • 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一座趣味十足的博物館
    了解一個城市的過去,探尋一個城市的歷史變化,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上海歷史博物館裡收集了與上海近代歷史相關的照片、圖片、電影、蠟像及微縮景觀等,是一座生動講述歷史的主題博物館。博物館位於東方明珠一層,在這裡可以了解上海從近代向現代發展的全過程。
  • 走進贛州市16家博物館 暢遊在城市的歷史中
    原標題:走進博物館—— 暢遊在城市的歷史中 對一座城市而言,因經濟而發展,因科技而強盛,因文化才能持久。博物館,就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象徵之一。博物館是一座城市中的記憶碎片,是歷史的遺蹟與物證的匯集之地。人們建造這些博物館,主要是為了紀念過去、了解歷史,保存一份文化記憶,明白我們是些什麼人,從哪裡來,今後還會到哪裡去。
  • 諾維薩德的「朋友圈」:城市博物館
    其實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過去和未來,去博物館就是最直接的方式,博物館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發展史,人們在這裡可以和歷史對話,和過去對話。諾維薩德博物館就是諾維薩德這座城市的朋友圈和微博。諾維薩德博物館裡展出了很多珍貴的文物,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這座城市的變遷。博物館不大,分為2層,一層是展示區,如果每個展示櫃都仔細看一遍的話,至少要2個小時;穿過一條地道就能來到地下一層,據說這個地道是建於1775年的防禦工事,可見塞爾維亞的戰略意義,平臺旁邊還有一個深達50多米的通風井,非常特別。
  • 南通城市博物館全面開館
    我國首座由政府主導、民間團體和企業參與興辦的城市博物館——南通城市博物館6月18日全面開館。在去年開放西館的基礎上,新建成開放的東館,開設了水天講堂、城市記憶沙龍、城市雕塑藝廊、城市藝術展覽廳、南通古典家具收藏館等,大大豐富了城市博物館的展示內容和表現形式。
  • 博物館 一座城市的掌紋與氣質
    說到博物館,我們常常會想到國家博物館或者那些重量級的省市博物館,殊不知有些小小的博物館常常藏在城市的角落裡,它們有的是專業性的,有的是私人的,有的是冷門小眾的,卻承載著時間和歷史,隱藏著城市的掌紋和氣質。
  • 博物館是城市的「月光寶盒」
    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記憶會藏在諸如大堂、樓梯等公共空間中,值得去發現、品味。柏林新美術館在二戰時遭遇了嚴重的損毀,戰爭結束後,美術館在重建時非常尊重歷史,包括戰爭的記憶。當我走進這座美術館時,發現它內部的裝修雖然很新,但窗臺上保留了原建築上的彈孔,還能看到原來的壁畫遺蹟以及美術館被毀之前展廳之間的指示路牌。
  • 國內主要城市博物館推介
    ,還有很多博物館等著我們去參觀,北京市大約有一百多個規模以上的博物館,幾百家其他博物館,大大小小,有公辦有私營。  每去一個城市,我們必須從她的博物館看她的歷史和人文,從規劃館看她的現在和未來。博物館就是城市的靈魂、城市的記憶,或者說是整個中國的記憶。我們每去一個城市旅遊,首先要看看她的博物館,或者幾個博物館,來給自己補補課。  博物館包含的類別很多,包括傳統意義的博物館,博物館廣義也涵蓋紀念館、海洋館、科普館、動植物館等等,都屬於博物館系。每個城市很多博物館,有國有,有民辦。
  • 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城市_2020年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城市資料下載_築龍...
    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效果圖  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效果圖  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效果圖  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效果圖  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效果圖  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模型圖  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模型圖  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模型圖  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模型圖
  • 博物館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新文化勢力
    昨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深圳博物館新館、梅州中國客家博物館等相繼建成;深圳博物館新館基本陳列獲第八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廣東省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10年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東在文化設施上投資最大的項目——廣東省博物館新館開館,都是廣東省博物館事業發展歷程中裡程碑式的重大成果。
  • 中國博物館協會城市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在鄭舉辦年會
    來自全國各地的百餘名博物館人齊聚鄭州,為城市博物館在城市發展建設中的作用各抒己見,還參觀鄭州博物館、欣賞華夏古樂、走進「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本屆城市博物館年會的召開有哪些特殊意義和收穫?對鄭州的城市文化建設有何意義?本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 一個博物館救了一座城市
    末日危城     在有著悠久歷史、同時又經歷著急速發展的中國,一部9分鐘的城市紀錄片能帶給觀眾的視覺衝擊力著實有限。在中國觀眾眼中,始建於14世紀的畢爾巴鄂老城區還不夠古老,而新建的地鐵、音樂廳和五星級酒店也算不得新潮。
  • 走進台州博物館 感受城市魅力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消息(記者王智達、高翰倫、賽達特)博物館是一座城市歷史文化沿革的縮影,陳列著它的千年風華。了解一座城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走進它的博物館。
  • 勞務工博物館 一座城市的溫暖記憶
    這臺相機現在屬於深圳(寶安)勞務工博物館。位於深圳市寶安區石巖街道的「勞務工博物館」是中國首個以勞務工為題材的專題性博物館。,並將他們的記憶納入城市的歷史。    實際上,這座博物館所在的兩層小樓本身也是歷史的見證,2006年,寶安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在石巖街道進行文物普查時,意外地發現,這座看上去並不起眼的建築,卻是改革開放後我國首家「三來一補」外資企業——上屋怡高電業廠的舊址。巧合的是,電業廠成立的那一天,正是中共中央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幕的日子。
  • 去博物館,細聽一座城市的故事
    就像每座城市都應該擁有書店一樣,每座城市也應該有一間博物館,它是連接一座城市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讓城市裡的人們透過文物,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傾聽一座城市在山河歲月裡所發生過的故事。去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抖音聯合七大博物館發起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播放量破億,大眾驚呼原來高冷的文物也可以如此「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