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捐1000萬 雅居樂鼎力支持粵劇文化傳承與發展

2020-12-04 金融界

來源:時代財經

12月4日,在由中山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承辦,廣東香山粵劇團等聯合演出的大型紅色題材原創粵曲音樂劇《朝夕星辰·楊殷》首演暨捐款晚會上,雅居樂再次捐贈1000萬元,用於支持粵劇這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粵劇是嶺南文化的瑰寶,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嶺南人,是粵港澳及海外華人華僑民心相通、文化認同的紐帶之一。

作為粵劇文化的傳承者和保育人,雅居樂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陳卓林先生一直關心支持家鄉的粵劇事業。從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陳卓林先生幾乎每年都向中山粵劇團至少捐贈100萬;2007年至08年,廣東成立繁榮粵劇基金會,陳卓林先生一次捐贈數千萬元;並在同年親自推動組建了廣東香山粵劇團。

根據安排,此次捐贈的款項將作為廣東香山粵劇團發展專用資金,用於挖掘優秀傳統和培養新人,加強大灣區海外粵劇文化交流,更新添置設備等,從而為中山文化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共融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創立十多年來,香山粵劇團堅持繼承流派傳統,創新管理體制的辦團宗旨,相繼排演了《白蛇傳》《百花公主》《南國菩提》《楊殷傳》等多部優秀劇目,獲得了廣東省藝術節等多項大獎。同時,還積極開展送戲進社區、進校園等公益惠民演出項目,並赴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地演出,向粵劇行業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為粵劇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貢獻了積極力量。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雅居樂自1992年成立以來,以「同理心」為公益理念,27年累計公益捐款超過17億元。

相關焦點

  • 推動傳統文化 雅居樂陳卓林首發粵曲唱片《心曲雅韻》
    我在念書之後慢慢聽,慢慢學,出到社會時候接觸到很多粵劇界的朋友,喜歡看粵劇。」陳卓林作為雅居樂集團董事局主席,另一個身份是粵劇大師羅家寶的親傳弟子。  「後來,我認識了粵劇大師、『蝦腔』藝術流派創始人羅家寶先生,從此我們結下了師徒緣。」陳卓林說:「他是我非常崇拜的粵劇表演藝術家,很喜歡他唱的粵曲,尤其是他的『蝦腔』。」
  • 雅居樂陳卓林首發粵曲唱片《心曲雅韻》
    發布會上,雅居樂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陳卓林宣布個人粵曲專輯《心曲雅韻》正式發布,成為國內首個跨界發布粵曲唱片的企業家。  陳卓林說:「自己酷愛粵劇粵曲,灌錄一張屬於自己的粵曲唱片是自己幾十年來的一個夢想,也是敬畏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
  • 雅居樂陳卓林陸倩芳秉承同理心理念,促進教育優發展
    「同理心」是雅居樂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卓林和陸倩芳伉儷貫徹始終的公益慈善理念。28年來,雅居樂集團在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致力於興教助學等眾多領域,各類公益慈善捐款達人民幣18.5億元。雅居樂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陳卓林屢次榮登「胡潤慈善榜」,並多次榮獲「中華慈善獎」。
  • 佛山積極推動粵劇文化發展 培育有生力量傳承廣府文化
    2016佛山粵劇華光誕在廣東粵劇博物館舉行,佛山市政府出臺《關於促進戲曲發展傳承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順德區出臺《促進粵劇曲藝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 年)》,佛山粵劇傳統例戲「四件寶」之一《香花山大賀壽》進入復排階段……作為發源於佛山的「南國紅豆」,近年來,佛山在粵劇傳承中積極發揮政策指路,精品引領,培育新鮮血液,開展粵劇巡演等多種方式,營造濃厚粵劇的學習氛圍
  • 傳承發展粵劇保護大灣區共同文化遺產
    香港八和會館制定了全方位的粵劇傳承計劃,既培養年輕演員,也注重與內地的交流。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說,培養粵劇傳承的青年力量,將有利於嶺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將推動粵港兩地的文化交流與融合。1979年廣東粵劇院組織龐大的粵劇交流團去香港、澳門演出,標誌著粵港澳三地的粵劇恢復交流。近年來,粵劇交流活動更為豐富。
  • 大陸一富商允諾為臺北學生捐1000萬午餐費(圖)
    大陸一富商允諾為臺北縣學生捐千萬營養午餐費  大陸富豪團21日抵達臺灣參訪,有人在當天的晚宴上允諾,要捐出約1000萬新臺幣,幫助臺北縣兒童繳交營養午餐費,該富商還要求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據臺灣TVBS電視臺報導,這名富商就是雅樂居集團CEO陳卓賢。
  • 興教助學播大愛 雅居樂陳卓林陸倩芳情暖師生學子
    「同理心」是雅居樂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卓林和陸倩芳伉儷貫徹始終的公益慈善理念。28年來,雅居樂集團在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致力於興教助學等眾多領域,各類公益慈善捐款達人民幣18.5億元。雅居樂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陳卓林屢次榮登「胡潤慈善榜」,並多次榮獲「中華慈善獎」。
  • 「少兒粵劇大舞臺」落成,演繹粵劇文化新「船說」
    少年粵劇有了大舞臺——今日,「少兒粵劇大舞臺」在海心沙紅船碼頭落成。活動由廣州市船說少兒文化基金會與廣州城港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共同主辦。據悉,「少兒粵劇大舞臺」落成後,將利用周末時間開展一系列少兒粵劇展演,第一階段計劃組織10場活動,預計受惠學生機市民將達3千人左右。
  • 首個企業家跨界發唱片,圓夢粵曲推動傳統文化
    發布會上,雅居樂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陳卓林宣布個人粵曲專輯《心曲雅韻》正式發布,成為國內首個跨界發布粵曲唱片的企業家。事實上,此次以企業家身份發行粵曲唱片,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以身作則,為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盡一分力。
  • 千年蠔鄉粵劇傳承人才輩出
    在沙井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大力支持下,由沙井少兒粵劇藝術中心及轄區4所學校精心培訓的沙井粵劇娃再次展現雄厚實力,選送的8個節目均獲大獎,並實現了個人獎項和集體獎項雙豐收。沙井街道為全省獲獎最多、含金量最高的單位。
  • 雅居樂陳卓林:海南是「金蛋」,在海南有1000多億元貨值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雅居樂陳卓林:海南是「金蛋」,在海南有1000多億元貨值「公司不會亂拿地,下半年希望留著現金尋找合適的收併購機會。」另外,雅居樂營業額為335.27億元,同比上升23.7%;毛利115.2億元,同比增加40.2%;期內利潤63.39億元,同比增加7.6%;股東應佔利潤51.27億元,同比增加1%;確認銷售收入為293.1億元,物業發展收入與多元化業務收入的佔比分別為87.4%及12.6%。
  • 2019佛山粵劇華光誕民俗活動將在廣東粵劇博物館開幕
    2011  2011年華光誕活動「合翕八方·粵韻傳城」,廣州、佛山、香港、澳門等眾多的粵劇界代表一起參加了華光誕紀念活動,粵劇名家林小群、白超鴻伉儷、阮兆輝、小神鷹、崔玉梅、朱振華等出席了活動。  2012  2012年「紅豆飄香,大戲滿城」中國佛山華光誕系列活動,得到海內外眾多粵劇藝人與粵劇愛好者的鼎力支持。
  • 「古天樂捐1000萬你捐多少?」被逼捐的潘長江默默捐了50萬!
    捐款這種事本來是自願行為,不能搞道德綁架更不能逼捐。她一年掙10個億一分都不捐咱也不好說什麼。 有人就跑到潘長江老師的抖音帳號下,在評論區「逼捐」潘長江! 且不說潘長江已經62歲,尊老敬賢我們也得有點禮貌,單說逼捐這種事就很下作! 古天樂捐1000萬人家潘長江就必須捐1000萬嗎? 不夠1000萬怎麼辦?賣房子傾家蕩產也得捐嗎? 何況古天樂也沒捐1000萬啊!逼捐好歹也得搞清楚事實不是。
  • 2019佛山粵劇華光誕民俗活動25日拉開帷幕 粵劇曲藝大賽同日啟動
    20122012年「紅豆飄香,大戲滿城」中國佛山華光誕系列活動,得到海內外眾多粵劇藝人與粵劇愛好者的鼎力支持。20132013年「華光誕」活動在禪南文化合作的大背景下,集中展示了禪城、南海兩區的粵劇文化資源和粵劇傳承和發展的成果。
  • 旅港粵劇藝術家芳豔芬向家鄉贈書 傳承粵劇文化
    旅港粵劇藝術家芳豔芬向家鄉贈書 傳承粵劇文化 2008年12月17日 14:09  來源:江門日報    精美的《新豔陽傳奇》和《錦繡梨園
  • 粵劇藝術傳承地~~~嶺南文化永留芳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藝術文化;,整個博物館的設計傳承了嶺南建築、園林風格及文化特色的建築風格。,沿荔灣湧南、北兩岸布局突顯嶺南園林藝術之精美和粵劇藝術之絢爛,為嶺南傳統營造技藝和粵劇藝術提供活態傳承的空間。
  • 粵劇文化元素播散香江
    郵票一套6枚,展示家傳戶曉的粵劇劇目及其經典場景,包括《帝女花》《雙仙拜月亭》《關公月下釋貂蟬》《鳳閣恩仇未了情》《梁祝恨史》及《昭君出塞》。粵劇是香港頗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也是中國的地方戲曲之一。它在2009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雅居樂陳卓林陸倩芳慷慨解囊獻愛心 捐資助學育人才
    2017年11月2日,雅居樂董事局主席陳卓林和副主席陸倩芳代表集團集團向香港公開大學("公大")捐贈港幣1000萬元,作為對公大於何文田常盛街... 2017年11月2日,雅居樂董事局主席陳卓林和副主席陸倩芳代表集團集團向香港公開大學("公大")捐贈港幣1000萬元,作為對公大於何文田常盛街發展新校園計劃的支持
  • 「紅線女」過世 引發粵劇傳承思考
    佛山,作為粵劇的發源地,數百年來,佛山粵劇不斷創新發展,這些探索上都能看到紅線女的影子:既有推出新編動漫粵劇《蝴蝶公主》,也有嘗試粵劇電影《小周后》、《小鳳仙》……與此同時,佛山粵劇也面臨著不少問題:人才流失,編劇尤其缺乏;昔日街頭巷尾興旺的私夥局,如今越來越難看見……數百年來粵韻不絕的佛山,今後粵劇又該如何傳承?
  • 陳紹基出席繁榮粵劇基金會 鼓勵粵劇發展
    廣東省粵劇基金會每年擬撥出款項,鼓勵名師到粵劇學校授藝,每年不少於160課時。這是記者昨日從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獲知的。  基金會名譽理事長、省政協主席陳紹基出席會議並講話。陳紹基指出,繁榮粵劇,任重道遠。近年來,粵劇事業發展面臨不少困難,主要是粵劇編劇和演出人才斷層,原創劇作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