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發布《解釋》 不合格食品對費者未造成損害也要賠償

2020-12-12 參考經濟網

9日,最高法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下稱《解釋》)。《解釋》明確,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未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最高法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介紹,《解釋》主要對食品安全民事責任主體認定、賠償責任承擔以及訴訟程序等方面作出規定。

一是明確責任承擔主體,及時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解釋》第1條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訴請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賠償損失,被訴的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賠償責任應由生產經營者中的另一方承擔為由主張免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解釋》第4條規定,公共運輸運輸的承運人向旅客提供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旅客有權主張承運人承擔作為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並明確不論是免費提供還是有償提供,承運人均應保證所提供的食品的安全性,不得以食品是免費提供為由進行抗辯。

二是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解釋》第3條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讓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關。

三是明確電商平臺自營及自營誤導責任,促進食品網購環境持續優化。《解釋》第2條對平臺自營相關問題作了進一步明確,其中第1款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以標記自營業務方式所銷售的食品或者雖未標記自營但實際開展自營業務所銷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

同時,針對實踐中存在的電商平臺所作的標識等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情況,第2款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雖非實際開展自營業務,但其所作標識等足以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相信系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自營,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以加強對網購食品消費者的保護。

四是嚴把流通銷售安全關,依法懲治惡意及嚴重不負責任的經營者。根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的規定,經營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需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因經營者是否「明知」是主觀狀態,消費者很難證明,審判實踐中也較難把握。《解釋》第6條對司法實踐中較為常見的情形進行了列舉,強化經營者責任意識,明確過保質期仍然銷售、無法提供合法進貨來源、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進貨、未依法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等情形應當認定為經營者「明知」,同時做出兜底性規定以免遺漏,讓經營者為消費者把好流通銷售環節的安全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五是強化經營者誠信意識,提高經營者失信成本。實踐中,存在經營者承諾的賠償標準高於法定賠償標準的情況,一旦消費者購買後發現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要求兌現承諾又被經營者拒絕。《解釋》第8條規定,經營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但向消費者承諾的賠償標準高於法定賠償標準,消費者主張經營者按照承諾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支持。通過提高經營者失信成本,強化經營者誠信意識,杜絕經營者亂承諾幹擾消費者消費選擇的情況發生。

六是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解釋》第10條明確,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未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七是切斷「黑作坊」食品的生產經營鏈條,從源頭上打擊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解釋》第11條明確規定,生產經營未標明生產者名稱、地址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對於明知從事違法生產經營行為仍提供便利條件的單位或者個人,《解釋》第5條明確規定,消費者有權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23條的規定主張該單位或者個人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力求斬斷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前後端鏈條,從外圍源頭上打擊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

八是深入貫徹「四個最嚴」要求,強化預包裝食品生產經營者清晰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責任。《解釋》第11條規定,生產經營未清晰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九是明確進口食品經營者責任,把好進口食品安全關。《解釋》第12條規定,如果進口的食品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暫予適用的標準,銷售者、進口商等經營者就應當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其僅以進口的食品符合出口地食品安全標準或者已經過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檢疫為由進行免責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十是要求依法受理食品安全公益訴訟,切實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解釋》第13條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民事訴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依法提起公益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人民法院將通過依法受理、審判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司法保護力度。

相關焦點

  • 最高法發布司法解釋 明確食品安全案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消費者人身...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簡稱《解釋》)發布,明確電商平臺企業與平臺內經營者的責任,電商平臺誤導消費者相信銷售的食品系自營,消費者可主張平臺承擔賠償責任。
  • 最高法:食品安全案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為前提
    來源:澎湃新聞最高法微信公號12月9日消息,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和五個典型案例。案例三、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鄭某與某兒童食品公司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裁判要點】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未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食品安全誰來負責?最高法發布新《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食品不合格 生產者、經營者不得推諉責任《解釋》第1條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訴請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賠償損失,被訴的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賠償責任應由生產經營者中的另一方承擔為由主張免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食品安全誰來負責?最高法發布新《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食品不合格 生產者、經營者不得推諉責任《解釋》第1條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訴請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賠償損失,被訴的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賠償責任應由生產經營者中的另一方承擔為由主張免責的
  • 食品安全問題誰來擔責?最高法發布新司法解釋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1、食品不合格生產者、經營者不得推諉責任《解釋》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訴請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賠償損失,被訴的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賠償責任應由生產經營者中的另一方承擔為由主張免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
    摘要:12月9日,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對於消費者買到問題食品的多種情形給出了維權方案。   臨近年底,不少吃貨們又開始準備剁手囤貨了吧!
  • 買到問題食品如何維權——最高法發布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司法解釋
    原標題:買到問題食品如何維權——最高法發布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司法解釋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有關情況。
  • 最高法發布司法解釋,這些問題都有規定
    不合格食品沒吃出毛病要懲罰性賠償嗎?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介紹,《解釋》中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未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電商平臺標自營銷售問題食品怎麼辦?
  • 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附全文)
    六是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實踐中,對於生產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是否需以造成人身損害的後果為前提,存在不同的觀點和認識。我們認為,食品安全法旨在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懲罰性賠償以造成人身損害後果為前提,不利於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也不利於鼓勵消費者維權。
  • 最高法權威解釋來了!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要這樣維權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和五個典型案例。電商平臺未對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或承擔連帶責任!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籤、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 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和典型案例
    六是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實踐中,對於生產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是否需以造成人身損害的後果為前提,存在不同的觀點和認識。我們認為,食品安全法旨在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懲罰性賠償以造成人身損害後果為前提,不利於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也不利於鼓勵消費者維權。
  • 網購「自營」食品出問題誰賠償?最新司法解釋來了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如何索賠?電商平臺標註「自營」的食品出問題,誰來賠償?免費餐食出問題,就可以免責?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  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權威發布】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和典型...
    六是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實踐中,對於生產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是否需以造成人身損害的後果為前提,存在不同的觀點和認識。我們認為,食品安全法旨在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懲罰性賠償以造成人身損害後果為前提,不利於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也不利於鼓勵消費者維權。
  • 買到問題食品要維權 最高法司法解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但消費過程中,買了假冒偽劣食品怎麼索賠?電商平臺誤導消費者誰擔責?最高人民法院12月9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從各界普遍關心的電子商務平臺、公共運輸工具相關問題入手,對食品安全民事責任主體認定、賠償責任承擔以及訴訟程序等作出規定。  電商平臺未對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
  • 食品生產日期沒標清楚?懲罰性賠償!最新司法解釋來了
    12月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明知食品不符標準仍銷售將被嚴懲解釋用列舉的方式明確,哪些情形屬於經營者明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仍然銷售,需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過保質期仍然銷售、無法提供合法進貨來源、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進貨、未依法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等情形應當認定為經營者「明知」。
  • 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和典型案例(附全文)
    六是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實踐中,對於生產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是否需以造成人身損害的後果為前提,存在不同的觀點和認識。我們認為,食品安全法旨在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懲罰性賠償以造成人身損害後果為前提,不利於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也不利於鼓勵消費者維權。
  • 微信話題|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和典型案例...
    六是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實踐中,對於生產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是否需以造成人身損害的後果為前提,存在不同的觀點和認識。我們認為,食品安全法旨在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懲罰性賠償以造成人身損害後果為前提,不利於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也不利於鼓勵消費者維權。
  • 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司法解釋 電商平臺未盡義務將承擔...
    本報北京12月9日訊 記者蔡長春 董凡超 見習記者趙婕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及典型案例。
  • 明確電商平臺責任、切斷黑作坊 最高法司法解釋聚焦食品安全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共14條,對涉網絡購物食品安全糾紛中電商平臺的責任承擔、「黑作坊」等現實問題都作出了規定,並明確不以人身受到損害為懲罰性賠償要件。《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誰負責?怎麼賠?最高法發話
    昨天(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來看要點梳理。「自營」食品出問題,電商平臺要賠償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