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上的路樁該不該裝?
有市民認為,裝的好,車輛違停減少了;也有市民認為,路樁設置不夠人性化,對行人通行有一定影響
人行道上安裝的黃色路樁。(雍君/攝)
近年來,隨著私家車數量的增多,車主隨意佔用人行道停車的現象也越來越多,為此市城管部門在人行道上安裝了黃色路樁。近日,有市民向市創建辦反映,路樁設置之後,經常有車輛被路樁碰損,行人走路的時候也容易被路樁碰傷。人行道上的路樁到底該不該裝?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不少路段人行道上裝有路樁
23日上午,記者來到和平橋小學旁的黃河西路,看到道路兩側人行道邊上黃黑相間的路樁一字排開,這些路樁為鐵質圓柱形,高四五十釐米,兩根之間相隔約1.5米。被路樁隔離後的人行道上,記者沒有發現亂停亂放的車輛。
隨後,在祥和路、礦山路、解放路等多條道路上,記者看到了同樣的路樁安裝在人行道上,但還是有機動車從沒有安裝路樁的地方駛入,停在了人行道上。
記者在安裝路樁的多條路段看到,有的路樁被不同程度的損壞。一家店面的老闆告訴記者,這些損壞的路樁有的是被車輛撞壞的,有的可能是人為破壞的。「這些路樁裝了有一段時間了,據說是為了防止車輛亂停,裝了路樁後,有些商戶停車不方便,影響生意,就將自己店門前的路樁破壞了。」
有市民認為裝的好,車輛違停減少了
市民王大爺每天傍晚都會和老伴在小區門前的人行道上散步,他向記者講述了安裝路樁後的變化。「以前,一到晚上,隨意停放的車輛把人行道都佔完了,安裝路樁後,車輛不能亂停亂放了,人行道順暢了許多。」
「以前,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沒有隔離欄,有的沿街商戶為了圖方便,停車時將一半車身停在人行道上,一半車身停在非機動車道上,給行人和騎車的人帶來很大不便,這些路樁裝好以後,違停現象大大減少。」市民黃先生對在人行道上設置路樁表示贊同。
也有人認為,路樁的設置不夠人性化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多數市民認為路樁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車輛的違停,保障了人行道的暢通,但也有部分市民對路樁的設置持反對意見。
「前幾天,又一輛小車被路樁碰損了。」家住建國西路靜博園小區的市民譚先生告訴記者,自從安裝路樁後,已經有數十輛車碰損,有時候車輛臨時停靠在路邊,一開車門就很容易發生刮蹭,還有的新手稍不注意就會撞到路樁上。
在路邊開了一家菸酒店的市民張先生也直言不諱的說:「商店經常需要進貨,安裝了路樁,車輛開不進來,還得將貨一件件搬下來扛進店,給商家帶來很大不便。」還有市民說,為什麼路樁設置時對一些修車洗車的留下了進出口,其他沿街店鋪卻沒有留下?商家也需要停車、進貨,這樣設置有失公平。
也有市民認為,設置這麼多路樁,看上去不夠美觀,不及時清洗的話會影響市容,路樁的設置也不夠人性化,雖然車輛開不上人行道了,但樁距間隔過密,對行人通行也有一定影響,到了晚上或是雨雪天氣,一不注意很容易碰到受傷。
市城管局設施大隊:為了阻止機動車佔用人行道
就此,據市城管局設施大隊有關負責人介紹,安裝人行道路樁,是為了阻止機動車佔用人行道。這些道路有市管道路也有區管道路,市、區各負其責對轄區人行道進行綜合管理,路樁間距一般在1.6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