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3歲的重慶小夥張鵬很鬱悶——自己莫名其妙被客戶投訴,理由是對顧客太傲嬌。這讓張鵬覺得很委屈,在後續溝通中,他得知,原來是一個表情惹的禍。
張鵬目前在重慶五裡店一家裝飾公司做客戶對接工作,最近,他接待了一位女顧客小陳,雙方在店裡溝通得挺愉快,彼此加了微信。隨後,小陳常通過微信諮詢他相關問題,張鵬也一一給予回復。
沒想到兩天前,他突然被主管告知,自己被小陳投訴了,主管讓他趕快跟客戶溝通處理,還告誡他對待客戶要有耐心,不要陰陽怪氣。這讓張鵬覺得很奇怪,回憶這段時間自己跟小陳的溝通,彼此之間並沒有爆發任何矛盾。他正準備在微信上問問小陳什麼情況,沒想到已經被對方拉黑了。隨後,他只能打電話跟小陳溝通,對方告知他,投訴的原因是張鵬在每條回復後面都會加一個微笑的表情。
他委屈:用微笑.jpg怎麼了?
隨後,記者聯繫上了小陳,她表示自己聊微信最討厭收到的就是微笑這個表情。
「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個表情挺內涵的,表達不滿又不想撕破臉的時候就會用這個表情。」小陳說,張鵬作為客服,給顧客發這個表情實在太陰陽怪氣了。
小陳的說法讓張鵬覺得很鬱悶。雖然他還是給小陳道了歉,但這件事讓他越想越覺得委屈。張鵬告訴記者,發微笑表情是他的習慣,而且此前也從來沒有接到過這樣的投訴。
而 25 歲的陳芳同樣是因為這個令人尷尬的「微笑」而惹毛了客戶。陳芳在跟客戶聯繫時,發了幾次微笑表情,沒想到就接到了客戶的來電,對方在電話裡很生氣,表示如果有情緒可以說出來,不要這麼陰陽怪氣。陳芳也費了很多精力跟對方解釋,「從那之後我就不會再給對方發微笑表情了,怕引起誤會。」陳芳說。
陳佳(26歲,銷售):我收到微笑表情也會覺得不舒服,因為那個表情總感覺皮笑肉不笑的,收到表情總會很容易聯想到對方的態度可能也是這種。
王意靈(25歲,化妝師):「呵呵」這兩個字真的讓人覺得很不爽,即使對方沒有惡意,但是發呵呵的表情也會讓我覺得很鬱悶。
陳瑜(26歲,文職):還有半天才回覆你一個「哦」「嗯」的那種也讓人覺得很鬱悶,感覺對方完全沒有把你說的事放在心上。
微笑表情為什麼那麼討厭?
知乎就曾針對【為什麼微信微笑的表情一點也不友好?】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度分析和討論。
點讚最高的是來自心理學話題的優秀回答者@暗湧:首先可以了解一下人的面部肌肉構成。
男子在微信上給客戶發表情反被投訴:這個表情太陰陽怪氣了
如果你發自內心在笑,嘴角會翹起來,蘋果肌會隆起來,臥蠶會凸起,同時它下面會形成溝紋;伴隨著顴大肌的提升和眼匝輪肌的收縮,人的眼睛會接近閉合,瞳孔變小,魚尾紋加深。
微信表情中「微笑」的下半部屬於抑制後的正常笑容,符合微笑的嘴部表情;但上半部眼輪匝肌無收縮,伴隨著視線向下轉移,表明這個笑容不僅是假笑,而且映射出負面的心態。
這個白眼是要瞪死我嗎?
也難怪這個表情會給人一種滿滿的嘲諷氣息和寒意逼人的高冷感覺了。
於是呢,在很多年輕人的圈子裡便產生了一個微信社交禮儀——不要隨便給人發微笑表情!也不要發「呵呵」!因為這簡直就是在罵人啊!
如果你真的想表達心情愉快要發個笑臉,請參考以下備選表情。
重慶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周小燕認為,網絡溝通中配上表情,原本是為了讓文字溝通更生動有趣。但是,表情容易讓人對你的真實態度產生聯想,特別是一些被賦予了其他含義的表情,即使單純發出來,也很容易讓人曲解你背後的態度,從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表情一定程度上能讓網絡交流更多姿多彩,但簡單的表情往往難以詮釋深層次的情感表達,如果因此造成不必要的誤會,需及時用語音溝通,讓對方能通過語氣感受到你的真實態度,便更容易化解誤會。當然,人與人交流中,不應該太過敏感,千萬別以表情來判斷對方的態度。
71年前的5月8日,世界精神衛生組織將紅十字會創始人亨利 杜南的生日定為「世界微笑日」。
這也是唯一一個慶祝人類行為表情的節日。
人們慶祝微笑這一行為,用愉悅的表情促進人際與社會的和諧。
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微笑」好像開始被玩壞了?
當你在微笑日的這一天打開表情庫,發現「微笑」表情你早已無法直視了——
作為領導、老師和長輩的愛用表情第一名,每當它出現聊天界面時,你的內心總有一陣陣寒意掠過:
想想背後的原因,大概是因為,發自內心的笑容往往都是從眼睛開始,整個面部都有相應的弧度變化。
而這個表情仔細一看:
嘴角瘋狂上揚,但是眼睛卻是向下的方向,透著一絲絲鄙夷,用網友的話說,就是皮笑肉不笑的感覺。
所以很多人說,它的官方定義是微笑,實際含義是冷冷的呵呵。
所以,當看到這樣的朋友圈時,就問你怕不怕?
網絡時代,熱點總是像潮水般來又走,人們最愛用的表情也換了一輪又一輪,現在討論微笑表情也有點out了。
前幾天,《2019年00後用戶社交行為數據報告》發布,除了一眼望過去都不認識的「擴列、養火」等「黑話」以外,00後現在愛用的表情包成了
表示開心時,它咧開的大嘴代表著快樂加倍;
表示嘲諷時,它又比微笑表情多疊加了一層傷害技能。
同理,還有捂嘴笑
相視一笑
微微笑
歡呼
……出現在當下的社交網絡,似乎都帶有「反著來」的意義。
當這些笑容表情包被大家賦予豐富的含義時,會發現它們常常與一種情緒有關——假笑。
微笑日的這天,很多人反思說,好像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假笑似乎才是自己每天的常態。
現在的年輕人,不善言辭又內心戲極多的情況下,表情包就成了溝通交流的保命神器:
「哪怕打字也害怕自己語氣不夠好,說話一定要加表情或者語氣詞。」
對於當代青年來說,要看他重複用詞的數量才能了解他真正的心情:
比如,哈哈是微笑;
哈哈哈是有一點點好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辛苦打了這麼多字,可能是發自肺腑的真開心吧。
社交媒體上,「假笑男孩」Gavin、「假笑貓」被大家開發出無數表情包:
它們正是契合了許多年輕人當下的自嘲和戲謔的情緒——遇到苦悶,姿態上也要保持積極呢。
憤怒不好意思寫在臉上,還要小心翼翼考慮到對方的情緒;當不能反駁時,那就用假笑來代替吧。
「喜歡,比看臭臉強,我從不會給別人看臭臉。」
「討好症能重到什麼程度?和客戶或不熟的人微信,打字時都會情不自禁面帶客氣的假笑。 」
有研究發現,微笑可緩解生理緊張,減少大腦中的應激激素,增加欣快激素內啡肽和多巴胺。壓力過大時,即使假裝微笑,也會對減壓產生積極影響。
但這並不是終極的解決方案,真正好的笑容,一定是發自內心的,就像那句歌詞唱的:
你的心情現在好嗎?
你的臉上還有微笑嗎?
人生自古就有許多愁和苦,
請你多一些開心少一些煩惱。